APP下载

创大美于天地,寄大情于人生
——李砚祖教授陶瓷作品赏析

2021-05-17巢文斌李砚祖

陶瓷研究 2021年2期
关键词:李教授窑变瓷画

文:巢文斌 图:李砚祖

高阶的艺术创作讲究法无定法,但法理仍在,只是退居到观赏者的感觉之外,不着痕迹地支配着艺术形象的诞生。观赏李砚祖教授的作品,人们会很快浸润于一种特殊的氛围中,或激情四射,或宁静安详、或参禅悟道,或神游八方,那美轮美奂的画面直抵人心,摄人心魄,不经意地引导着人们悟天地之大美、品人生之大情。

(一)

高温窑变釉的艺术表达是李教授作品的突出特色,那种对大块色彩的大胆运用,极力张扬着生命的原始活力,让人惊叹不已。《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日出东方万山红》,这类窑变釉作品真正映射出作者火热的创作情怀。看标题,意象鲜明,尽管以此为主题的各类艺术佳品如恒河之沙,再创作而要出新出奇无疑风险骤增,但李先生却能迎难而上,把作为俗文化的“大红”元素通过精心的设计和铺排,在瓷瓶上变身成了“庙堂之高”的极雅形象。窑变釉的“红”就是奇幻的艳,如果出现在乡村喜庆氛围中,整体环境的粗糙和简陋会让这种“红”自然降格为大俗的文化符号,但在李教授的作品中则不然,闪出光泽的红釉叠加在高白的瓶面背景上,红灿灿若霞光映天,美轮美奂,风雅至极。作品中,几座红彤彤的山体横空出世,其间飞鸟翩翩,其下流水潺潺,山上怪石嶙峋,山中林木葱茏,整个画面开合自然,舒展自由,情绪饱满,情感浓烈,展现了作者通透的宏远情怀。细节处理更显专业水准。有的山体用红色泼染,酣畅淋漓,只在山顶或山脊处用灰褐色、白色映衬,以示山体的层次和光影;有的山体则以褐色、深褐色为底色,以浮动的红色表示山体的折光,精妙地呈现了山体在朝阳下的勃勃生机。高温窑变釉的红,作者已能够自由地驾驭,实现了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也真正实现了大俗大雅的华丽转身。

如果说大块的窑变釉的“红”代表了作者澎湃的激情,那么,以绿、褐、蓝三色为主体营造的山水世界就折射了作者另一种情愫。在江山系列作品中,李教授常常用深绿、黄褐、浅蓝三种色块进行排列组合,空间上大致形成近、中、远的山脉层次。有的作品以鲜艳的太阳和红树点缀其间,间或有一叶舟楫静卧江上,也或有小巧的亭子和漂亮的房屋散落其中,如此画面情景交融、虚实相生,观者自然而然地融入到空灵幽远、宁静祥和的生命情境中。各种颜色的山体位置,因境、因情、因意、因势,作者会作巧妙的安排,有时“褐”山于前、“绿”山于后,有时则“蓝”山置于“褐”山之前,有时深绿的山体上裸露出大片的褐色山石,作者既注重大块色彩的空间配置,又注意到各种色彩的错位渲染,尤其深绿也会加上浅绿,浅蓝也会配上深蓝,各种色彩穿插交汇,使得色彩层次极为丰富,自然风物传递出的情感也就更加充沛丰盈。

喜鹊登梅瓶(高温颜色釉)

大吉大利罐(高温颜色釉)

窑变釉山水

粉彩创作是景德镇的传统,李教授从这片土地上汲取营养,同时推陈出新,以一种全新的风貌展示了作为艺术大家的卓越才能。从《春山读书》到《红实如花洗清秋》,从《松风清音图》到《云溪山居图》等,这些粉彩作品融合兼具了古代中国宫廷画的优雅、古代文人山水画的意境、景德镇传统粉彩画的繁复。作者博采众长,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粉彩笔墨技法。从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王维、赵孟頫、黄公望等一批名家大咖的影子,甚至也能找到珠山八友的风格,其实又全然不是,因为李教授长期学研和实践古今之技法,早已融会贯通、步入佳境。他的粉彩瓷画在构图精巧、线条准确之外,更加强调环境氛围的渲染。关于春令时节的画面,他会用浅淡的绿色大面积铺染,形成盎然的春意;秋令时节的画面,他则选用黄褐色作为画面的基调,着力营造清秋如洗的成熟韵味。仔细品鉴作品的细节,可以看出,他的用笔非常精致,小到树枝、松针的纤细,大到山体的层理,他做到了纤毫毕现,这正是一名画家的基础功力所在。

粉彩山水瓶

鹤舞(粉彩盘)

除了高温窑变釉、粉彩瓷画之外,李教授还广泛涉猎颜色釉、青花釉里红等艺术门类。总体来看,这类作品的题材都是花鸟鱼虫的传统类目,也是作者以小搏大、以小情趣展现大情怀的扛鼎之作。关于雄鸡,那夸张的红冠、锋锐的尖喙、苍劲的利爪,配上高傲的神情,让人过目难忘。特别是,一番“战斗”后因漂亮的黑羽被啄而裸露出的周身斑驳的皮肤,又让人忍俊不禁,一位“勇士”的形象跃然瓶上。荷花更是作者所爱。作品中各种荷叶荷花极尽婀娜之神采,叶、花、茎的形态丰姿绰约,运笔极为讲究,那种明暗、色彩、形态的各种关系处理得恰到好处,精微之妙简直不可言说,既体现了作者扎实的国画功底,又可看到作者对颜色釉工艺的熟练把握。

值得评说的还有作者用高温窑变釉进行的抽象画创作。作为艺术探索,这项工作非常有益。颜色在高温中变幻莫测,最后形成的作品呈现出一种“似是而非”的艺术效果。所谓“一千名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这种审美的多向性正是高温窑变釉的魅力所在。我所看到的砚祖教授的三幅此类作品,都非常值得玩味。那大红的色块若奔涌的岩浆,若红色的风暴,若夕照的山脉,亦或是来自于天外世界的启示。值得关注的是他还把窑变釉的具象与抽象进行整合,效果也非同凡响。工笔的荷花与抽象的荷叶杂揉穿插,奇幻的效果如有神助,虚化的荷叶正在衰老,清晰的荷花却生机勃勃,虚实互补更显主题的深义。

(二)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作为一名艺术功底扎实的学者,李教授触类旁通,在瓷画的每一个领域都颇有建树,这是难能可贵的。领略李教授作品的美,或许可从三个层次进行概括:

工艺美是陶瓷艺术创作追求的第一个层次。一些陶艺工作者以为,对艺术家来说,陶瓷材质和工艺是低层级的要求,核心问题是作者要给作品注入灵魂。作为一个对工艺美术有深刻理解的艺术家,李教授从来不相信这种空中楼阁式的艺术理想,他认为任何一件陶瓷作品都是工艺和艺术的综合结晶,只有各种工艺和艺术的全面协和,才能诞生精品。由此,他的陶瓷系列作品,确实做到了材质特别精美、器形特别完美、釉色特别透亮、色彩特别鲜明。《春山读书图》系列中,绿色釉的发色效果和表现力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仲春时节,新雨后的山谷,草木葱茏,山色含秀,由于水分子的散射,周天绿意款款,即使山石也布满苔藓,绿彩莹莹,——这片春天的世界里,绿是蓬勃、绿是希望、绿也是生命力的张扬。李教授苦心孤诣地将浅绿、淡绿、深绿、墨绿合理而精巧地配置,中间或点缀、或穿插红色的花丛、褐色的山道、黄色的亭子,让整个画面生机斐然。砚祖教授的作品之所以精致,就在于他一丝不苟地关注和把控陶瓷作品完成前的各个关键环节。陶瓷工艺是复杂的流程,是实践加实证的课题,既需要理论的指导,更需要一次次反复地试验,没有一种孜孜不倦的精神,很难在陶瓷创作的道路上有所建树。正是李教授的坚持、坚守并传承着景德镇的传统,在此基础上不断地创意创新,他的作品才能高品位地彰显景德镇陶瓷独特的工艺之美。

意境美是中国画追求的恒定目标,作为陶瓷艺术品也概莫能外。砚祖教授的作品,其线条自由、流畅、舒朗,或粗犷,或精细,或激昂,或收敛,或急促,或迂回,如行云流水般的和谐,如大川大潮般的激荡。线条与色块的组合,非常地精致和讲究,做到了疏可走马,密不透风,充满着韵律感和节奏性,犹如跳荡的音符释放出来的优美旋律。仔细品味他的高温窑变釉、粉彩和青花釉里红作品,我们的确可以“移觉”到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描绘的那种意境:“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亦可以感受到李贺听箜篌时那种“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的奇幻妙境。李教授追求的意境美,很重要的一点是体现在画面中人物与人物之间,禽鸟与禽鸟之间,人物与环境之间,主体和背景之间,能够互相呼应,相互观照,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系统,观者可以从中读到意趣,听到鸟语,闻到花香,悟到和谐。个人认为,陶瓷诸多艺术种类中,最能表达意境之美的可能是高温窑变釉。烧制中色彩的自然流变,本质上是艺术创作过程与自然创作过程的博弈,那种不能完全预知结果的期待与出窑后精美绝伦的形象,形成巨大的心理跳跃,呈现的作品效果是笔墨无法达到的通神之意。他的一批陶瓷作品大气磅礴、气势恢宏,都是借助高温色釉的表现力,突出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阳刚之美。那喷薄而出的太阳,照耀千山万壑,那奔腾不息的江河,引得舟帆竞发,如此的世界,层林尽染,红树竞艳,千鸟竞飞。——作者把极致的“色”与“形”推向了观者,观者能否从中读懂那丰盈而充沛的心灵世界?

任何艺术作品的终极追求都是哲思之美。如此之美应该在一切形式美之上。砚祖教授的创作立足于传统景德镇陶瓷艺术和工艺的土壤,又从中国哲学思想文化中汲取营养,这使得他的作品在中国哲学精神的观照下升华为浩浩荡荡的生命之河。儒、释、道哲学在中国历史的进程中不断汇流,共同构成了中国哲学发展的主体。中国哲学以追求“天人合一”为宗旨,体现了三家哲学的交集,所以,在中国哲学理念的指导下,注重天地人、外物与内我之间的通感与和谐,始终构成中国画创作的永恒目标。陶瓷是水与火的艺术,是金木水火土五行运化的结果,陶瓷作品在精神气质和终极追求上与中国传统哲学天然契合,她的思想呈现和情感格调是对中国哲学理念的最好诠释。李教授的瓷画作品以人生感悟为核心,借助山水风物、花鸟鱼虫的象征意味和符号意义,注重生发人的精神气质,张扬人的生命气象。所以,其作品中的所有物像和人像皆为意象,具有“形而上”的哲学价值,强调整体直观和心灵感悟,以如何为人和成就理想人格、提升人生境界为终极目标,构成了李先生作品独特的哲学取向。雄鸡与仙鹤是其作品中反复出现的意象,这有其深刻的人格意义。仙鹤呈阴柔之美,象征着诗意和远方,是作者高远人生追求的寄托,而雄鸡是司晨之将,更呈阳刚之帅,表达了作者不畏逆境、尘世奋斗、勇敢向前的人生信念,二种意象构成了作者人格内涵的一体二面。同理,荷与梅也是作品中相对出现的意象,荷的“不蔓不枝、中通外直”与梅的“喜雪傲霜,寒冬独放”的品质构建了作者美好人格理想的整体。

“画之最高境界即是人的内在生命与宇宙精神的契合为一”。李教授深谙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秉性,作品中也将人物处理为山水环境的“点睛之笔”,或行于山道,或立于古桥,或舟上垂钓,或临溪抚琴。人参与画面整体性、空灵性和哲理性的构成,成为宇宙本体的精神元素,不再是人定胜天的道法独裁者,从而使人归其位,这准确体现了作者在瓷画中对“人”的哲学定位。

芙蓉(青花釉里红)

芳华(青花釉里红)

荷(青花釉里红·斗彩)

(三)

瓷画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门类,有其特殊的美学气质,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一脉。在瓷都景德镇,她的发展由于历史的局限性而更多地停留在工艺美术的层面,若从文化和哲学的层次进行考察,则显单薄而尴尬。进入新世纪以来,一批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艺术修为的艺术家来到景德镇,他们把中国画的哲学思想融入陶瓷作品的艺术创作,实现了工艺、材质、技法、理论乃至作品品位的新跨跃。这批艺术家中,李砚祖教授无疑是杰出代表,他把清华美院的艺术精神植入并整合于景德镇的陶瓷精神,把中国画的文化基因嫁接到以工艺见长的陶瓷作品,实现了瓷画与中国哲学精神的水乳交融。十几年前,李教授来到景德镇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他用一颗赤子之心感受着这座城市的文化脉动,他用全新的视角审视着陶瓷这门古老艺术的隽永魅力,十几年来,他“惟日孜孜,无敢逸豫”,用一双灵慧的手创造了一件件闪着不朽光华的艺术佳品,已在陶瓷姹紫嫣红的百花园中长成了参天大树,并且硕果盈枝,芳香四溢。

猜你喜欢

李教授窑变瓷画
窑变刻瓷,工巧合一
特色窑变组壶
西门亚军作品精选
育槐
蒋晓贝瓷画艺术作品
瓷画猫系列作品
王清丽瓷画
厨子救人
辽彩新韵
——林声瓷画作品选
广西钦州坭兴陶窑变、雕刻艺术价值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