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特色小镇的研究综述和发展趋势

2021-05-17石燕香

农业与技术 2021年9期
关键词:康养小镇特色

石燕香

(广东省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广东 广州 510145)

引言

当前,我国正处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业转型升级、构建产业体系和城乡融合的发展阶段,为加快城镇化进程,构建具有特色的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迫在眉睫,培育和发展特色小镇是我国当前面对国内和国际经济发展环境下的不二选择。随着2014年浙江省首次提出“特色小镇”这一名词,很快受到了国内各界人士的响应和推崇,由此特色小镇的建设引发了一股热潮。

早在2016年7月,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发改委员会和财政部共同发布了《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2016—2020年期间,我国积极鼓励地方政府企业建设以休闲旅游、文化宣传、康养教育等为主导产业的特色小镇,为城镇化的发展探索新的发展模式。2016年10月,国家便公布了第1批特色小镇;2017年7月,第2批特色小镇又被批准建立。从这2批特色小镇的建设情况来看,经济较为发达的沿海城市中的特色小镇发展状况较为良好,其创新的管理机制、优厚的奖补政策等成功发展经验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尽管如此,当前特色小镇的发展模式、发展方向、机制创新等方面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本文通过分析当前特色小镇的发展现状,分析其研究进展,梳理其发展过程,总结特色小镇的发展趋势,为我国今后特色小镇和乡村振兴等城乡发展战略提供借鉴。

1 特色小镇国内外研究进展

1.1 特色小镇的概念界定

在特色小镇深入研究之前,需要对其概念进行界定。“镇”在《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中有明确的界定,是指经过国家批准设建镇制的行政区域[1],是我国最基层的行政单位,包括镇区、乡村在内的建制镇。“特色小城镇”的概念在国家发改委出台的《特色小(城)镇建设指导意见》中可见,是介于城乡之间,以建制镇为基础,立足于“镇”这一行政单元,对该区域的产业导向的资源要素进行量身定制[2]。在浙江省政府关于推进特色小镇建设指引中提出,“特色小镇仅仅是一个具有政策支撑的经济发展区域”,没有一定的面积限制,不同于一般意义上行政区域划分出的建制镇的概念;具备产业、旅游、文化等多种功能,不同于产业园区等区,而是一种特殊的产业集群平台,也是一种新型经济发展形态。

在产业集群上看,卫宝龙将“有自己的主导产业,且汇聚社会团体组织、企业、合作社和科研管理人才,形成具有地方特色和产业优势的群落,称之为特色小镇”;从空间形态上看,秦诗立认为,其主要依托于一二线城市的带动,服务于城市休闲娱乐的各个领域,同时聚集各式各样的新兴产业,以及吸引人才、资本和商业平台于一体,用以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并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

1.2 特色小镇国外研究动态梳理

在城镇化概念中,便能看到特色小镇建设的缩影。A.Serda认为,农村人口或者农业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或者非农业人口;Lampard、McGee、Friedman等人延续了A.Serda的观点,将城镇化视为复杂社会过程,认为区域空间系统中人口和非农产业向不同规模城镇集中的过程是城镇化的主要表现,在这些城镇化概念中也体现了特色小镇的发展目标和逻辑[3]。

从产业集群发展的角度上看,美国学者MichaelPorter认为,区域产业的集群发展对产业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通过集体打造优质的产业品牌、产业生产链和产品服务等手段,能提高该区域产业的社会竞争,这为特色小镇的空间布局与演化路径提供了理论基础。在以往学者所探索的理论中,赫希曼的非均衡增长理论能够充分为特色小镇的发展提供前瞻性的指导,认为要想带动小镇内各个产业的发展,必须优先发展联系效应最大的产业,才能使整体产业发展有质的提升。

1.3 特色小镇国内研究动态梳理

1.3.1 从城镇化发展进程分析特色小镇形成机制

特色小镇是新型城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苏斯彬与张旭亮、刘亭等人的观点,认为特色小镇这一创新发展模式对建设城乡融合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其能有力地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最终有效地推动城市向可持续发展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发展[4,5]。同样,马斌认为,特色小镇是一项推动国家供给侧改革和加快国家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6];曾江和慈锋将我国的社会经济、生态文化建设与城乡建设结合起来,探讨特色小镇的发展历程,用于解决当前城乡建设发展中的矛盾[7]。从优化城市生产力空间布局上看,白小虎、陈海盛等从区域层面的都市圈、城市群和微观层面讲述生产力空间布局的基本理论,解释了从城镇化中的块状经济向特色小城镇产业集群和多元化的空间布局上的演变路径,进而加快城镇化进程中经济产业的发展,提高整体生产力[8]。

1.3.2 从产业集群演化角度上分析特色小镇形成

白小虎、陈海盛等部分学者认为可以借助特色小镇的发展模式对区域的经济进行转型升级,带动当地产业的融合发展,提高地区整体经济发展[9]。赵佩佩与丁元认为,在浙江的块状经济基础上,特色小镇是由“一镇一品”的发展策略转变而来[10]。盛世豪和张伟明认为,特色小镇顺应了时代中区域发展的演变趋势,是产业重构、优化产业生态体系的行动指南。

特色小镇和改革开放时期的发展模式相比,前者是后者的升级加强版,是区域经济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11]。李鹏举、崔大树等从多元协同空间组织模式分析得出,特色小镇相比较于传统的块状经济能更加有效地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降低空间交易费用,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发展,为城镇化发展提供新的发展方向[12]。

1.3.3 从供给侧改革创新上分析特色小镇形成机制

在经济新常态的发展背景下,特色小镇作为政府推动我国供给侧改革创新发展的的一种模式,极大推进了我国城市化进程,是政府在创新公共政策上的一个重大举措[13]。王小章认为,城镇化本身就是政府主动下的城市化活动,可以更加有目的性、更加有效地推动特色小镇的发展,避免自发性和盲目性带来的弊端和风险[14]。

综上所述,特色小镇是政府在更加有效推动城镇化进程中一个创新性的抉择和策略,能更加有效地推动城市产业、文化旅游向更加高效创新的趋势发展,形成“生产、生活、生态”三产融和高效发展,是产城乡一体化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特色小镇不仅能将传统的区域快转经济转化为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促使产业的高效运行与发展,同时还能通过发掘区域特色魅力文化,结合当地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打造独特的小镇氛围,从而促进区域经济、文化、生态的发展。

2 国内特色小镇研究成果分析

2.1 从特色小镇研究成果的数量上分析

通过文献调查的方法,可分析特色小镇在中国的相关研究发展状况。本文在CNKI数据库上以“特色小镇”为主题词,搜索特色小镇发表的所有相关文献,共7300多篇。从图1特色小镇至今为止发表的研究成果数量的线状图可以看出,特色小镇的第1篇文献最早发表于2006年,且到2014年之后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这是由于“特色小镇”这个名词首次在浙江省杭州市举办的云栖大会上被提出,之后受到浙江省政府的关注与推崇,促使特色小镇的研究成果数量在2014年之后呈现逐年增大的趋势。随着特色小镇不断进入学者的视野,到2016年短短2a间,首批特色小镇试点城市被写进提案,特色小镇迎来了真正的试验期,政策的改变促使相关学者对其展开研究,使得2015—2016年间“特色小镇”的研究成果数量增长率达到最大值。在之后的2a间,特色小镇的研究成果发表数量也在不断的增加,但有不断减缓的趋势。在短短几年间,特色小镇成为了学术界的研究重点,虽然相关研究成果极其丰富,但特色小镇的研究和发展仍然具有很大的空间。

图1 特色小镇研究成果数量年代分布图

从相关研究成果数量上看,特色小镇的发展大致可以划分4个发展时期,2006—2014年的孕育阶段,2015—2016的快速发展阶段,2017—2018的深入发展探索阶段,2019至今的创新发展阶段。

2.2 从特色小镇研究成果的主题上分析

在CNKI数据库中,以“特色小镇”为主题词,分别以2006—2016年、2017年、2019年作为检索时间段,从得到的文献中观察各大年份中特色小镇的研究主题类型。从主题词来看,特色小镇的相关文献主要集中在特色小镇、浙江省建设特色小镇的相关政策和建设实例以及新型城镇化的建设研究上,其次是放在特色小镇定位与建设方向上,如特色小镇的类型、PPP建设模式和产城融合等研究。从相关研究的主题方向看,特色小镇的相关文献研究从开始城镇化建设、各个地区建设特色小镇的相关研究等少数内容转向多元化的研究方向发展,如发展路径、发展方向等研究,这正吻合了由过去特色小镇概念的提出、试点城市的建设转向特色小镇建成后出现相关问题的思考和未来发展方向等相关研究上来,但总体上特色小镇相关理论研究却很少,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图2 特色小镇研究成果的主题类型数量占比图(2006—2019年)

3 特色小镇的发展困境与解决路径

3.1 特色小镇的发展困境

自2016年特色小镇开始展开大规模的建设以来,不可否认特色小镇的发展取得了不少的优秀成果,但不乏有些小镇存在跟风盲目发展、缺乏特色和房地产化等问题。为有效处理特色小镇在探索中逐渐凸显出的问题与矛盾,企业、社会组织、研究者等纷纷采取调控措施,将其回归到正确的轨道上来。根据国家发改委《关于建立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高质量发展机制的通知》的文件指示,特色小镇的建设要求经过重重筛选,建设过程必须循序渐进,不可为了追求建设进度,忽视建设质量和标准,避免了滥竽充数,使得特色小镇政策日渐明朗,更注重纠偏“做减法”[15]。

截至2018年初,国家将全国403个特色小镇更名为特色小城镇,但现有的特色小镇创建名单中仅有96个国家体育总局的运动休闲小镇和50个国家林草局的森林小城镇。从各省政府的相关工作来看,特色小镇中面临整改和淘汰的问题小镇共有385个,民间个人或企业自主创建的特色小镇共整改和淘汰141个[16]。

在这些被整改淘汰的特色小镇中,淘汰的原因主要有小镇中的居住建筑用地过多,有房地产开发的嫌疑和倾向,过度商业文化导致其失去了特色小镇本来的韵味;特色小镇本来应具备产城融合、生态健康、特色鲜明的特点,而被淘汰的小镇均不能达到要求;由于政府财政紧张,外界投资环境差,建设发展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历史条件没有优势,人才紧缺,缺乏创新等特色小镇面临淘汰。

3.2 特色小镇发展困境的解决路径

发改委规划司在2019年的全国特色小镇现场交流会上,推广和表扬了全国10个特色小镇,分享了第1轮全国特色小镇相关发展经验,其中主要包括打造新兴产业集群的特色小镇、主导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路径的特色小镇、城乡融合发展的特色小镇和以传统文化为主导的特色小镇。在特色小镇的发展历程中,优先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建立精品特色小镇,能最有效地为城镇带来实质性效益,最大效率提高特色小镇的产值。总的来说,建立一套完整的运行机制,以乡村振兴为基础,从特色产业、景观打造、文化建设等方面寻求新的发展机遇与契机;另外,将特色小镇的主导产业聚焦于人们生活各方面的需求,如休闲娱乐、健康教育、文化旅游等。

从客观角度上分析,左坤认为,很多特色小镇项目是地方政府投资,而政府主导的特色小镇通常会面临2个问题:特色小镇没有形成一个商业整体,没有一套完整的商业运行机制;特色小镇在运营上没有一定的创新创意。并提出通过建立一套完整的特色小镇市场化、商业化的发展模式,能够有效地提高小镇的产值。特色的建设发展不仅要依靠政府转变传统发展观念,还要通过企业和社会融资建设;借助金融机构的创意创新,降低融资门槛,优化融资条件;同时要不断加强特色小镇运营团队和企业的建设能力。具体做法如下。

将PPP模式中的经典经验运用于特色小镇的发展中,建设一套政府、企业和个人风险共担的发展机制。建立以政府为主导,通过招商融资,吸引社会资金,并建立合理股权分配制度,让企业充分发挥各自的才能,为小镇的发展谋福利,另外又可以通过政府的融入,增强企业的信心,为特色小镇的建设尽心尽责,全力以赴将小镇建设好、管理好。

把建设特色小镇作为乡村经济、文化振兴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结合乡村的种植、畜牧等产业,融入二三产业,延长产业链,提高农村人均收入水平,进而提高农民生产生活的积极性。十九大提出,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17],要以特色小镇和乡村振兴的融合发展作为背景支撑,才能实现乡村真正意义上的振兴发展。

推动产业特色为首的发展战略。千篇一律的特色小镇发展模式已经满足不了当今社会的发展需求。特色小镇的发展模式可以聚焦于同一产业[18,19],但是要结合区域的地方特色,打造出具有自身特色和知名度的产业,形成独树一帜的产业文化,提高特色小镇的发展活力和影响力[19]。

4 特色小镇的未来发展趋势

4.1 特色小镇的发展方向

2016年随着特色小镇试点城市建设首次被提出,开始受到国内政府和企业的吹捧,特色小镇的建设质量良莠不齐。随着3a的发展探索和未来规划,对特色小镇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寻求新的解决方式,今后特色小镇的建设应吸收先前的发展经验,不断开拓创新,改变旧理念和思路,探索新的发展路线,建设真正意义上的特色小镇。

产业作为特色小镇发展战略建设的核心,经过几年的不断探索、创新和实践,特色小镇的发展方向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和大众的选择,特色小镇的发展离不开当前最具有活力的产业,如体育、文化、教育高科技等产业。由此形成了以康养产业为主的康养特色小镇、以文化为主的旅游特色小镇、以高科技产业为主的特色科技小镇。

4.2 特色小镇发展热门趋势

特色小镇的建设区位很大程度影响着小镇的产业发展,一般特色小镇建设点位于城市近郊或者城市周边地区,服务于城市居民的生活需求。在时代大背景下,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导致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压力巨大,高强度的工作和极大的生活压力影响着人们的健康,迫使人们聚焦于健康相关产业寻找健康服务。因此,以康养为主要产业的特色小镇有很大的市场需求,发展潜力巨大。

以康养为主要产业的特色小镇主要依托健康、运动、体育、休闲养生、康复等产业为主体,结合文化旅游等产业为辅,通过满足当代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从而推动特色小镇的发展。

4.2.1 从文献研究主题观察特色小镇的产业发展热门趋势

在CNKI数据库中,用“特色小镇”为主题词,以2016—2019年作为检索时间区间进行检索,从得到的文献中观察研究成果的研究主题类型,如图3所示。由图2、3综合分析特色小镇相关文献研究主题,从特色小镇产业方向上可以看出,特色小镇的文献主题词主要集中在“体育特色小镇”、“全域旅游”、“乡村旅游”、“体育产业”和“体育小镇”。在几大主题中与康养相关的体育产业为主的特色小镇占比最大,由此分析得出,以体育为主要产业的康养小镇相关研究得到学者们的重视,研究成果占据极大比例,这也体现了其发展潜力巨大。

图3 特色小镇研究成果的相关主题数量占比图(2016—2019年)

4.2.2 从国民健康状况观察特色小镇的产业发展热门趋势

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和人们对美好物质生活的追求,对人们身体和精神的健康提出更高的要求,巨大的工作和生活压力,使得大部分人处于亚健康状态。根据博思数据研究中心2018年数据研究显示,我国国民身体健康指数逐年降低,全国约有85%的人达不到我国健康标准线,也就是说,约有9亿人口处于亚健康或者不健康的状态[20]。从人口老龄化的角度上看,相关数据显示,预计2020年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愈来愈严重,70岁以上的老人数量即将突破4200万,80岁以上的老人数量预计达到2900万,身体的健康指数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老年人的健康养生问题亟需解决。从我国国民对康养小镇的市场需求上看,我国康养型特色小镇发展前景巨大。

4.2.3 从国家政策观察特色小镇的产业发展热门趋势

在2016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国务院强调要积极促进健康产业、养老产业、健身休闲产业等新业态,从各个方面提高健康服务水平,鼓励和培育相关健康产业的发展。2017年党的第十九次人民代表大会上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发展健康产业[21]。根据数据显示,以康养为目的旅游消费者的消费金额比普通消费者的消费高出130%,建设康养特色小镇的利润远高于其它产业类型的特色小镇。因此,以康养产业为主导的特色小镇,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和背景。

作为21世纪的新兴产业,随着国民对健康的重视,以康养产业为主的特色小镇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康养产业在欧洲、美国的发展起步早,积累了丰富的发展经验。在国内,以康养为主的产业发展时间较短,起步相对较晚,相关的产业发展模式和理论研究尚处于未成熟阶段,还是开创探索阶段,需要政府、相关企业和学者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思考[21]。

5 总结

随着特色小镇建设数量的不断增多,特色小镇经营发展模式中相关问题而导致其面临淘汰整改的情况不可避免,因此特色小镇需要寻求新的发展契机,才能实现小镇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总结典型特色小镇发展模式和经验,结合大市场背景下以康养产业为主体的特色小镇的建设需求,运用创新的发展手段能大大减小特色小镇面临淘汰的风险。

猜你喜欢

康养小镇特色
安安静静小镇
“CK小镇”的美好
特色种植促增收
熊的小镇
中医的特色
康养太极:太极康养教学教研实践创新初探
康养小镇“康养+”发展模式探析
完美的特色党建
森林康养地试点,可以先粗后细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