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医共体来了,如何构建医疗卫生新格局
2021-05-17
一位县级医院院长关于县域医共体建设的七点意见。
为完善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推动构建分级诊疗、合理诊治和有序就医新秩序,2020年年末,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迎来了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成立大会。
然而,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改革涉及部门多、改革任务重、推进难度大,如何在注重改革全面性、系统性和协同性的同时,明确方向,规划重点,抓取关键,是每位县域医共体参与医院的管理者都要面对的。
尤其是作为县域医共体的牵头医院单位,其管理者又该有怎样更加全局化的工作思路?中江县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尚在建设初期,为此,结合中江县实际情况,笔者分享若干筹备阶段的工作思路,与各位同道交流探讨。
关于县域医共体建设——
首先,要解决思想认识问题。主动做和被动做是有区别的,医共体建设不是跑马圈地,应着力于共谋发展、共同进步,由政府主管部门牵头,通过人财物的整合,使各医共体成员单位形成一个新的利益共同体,进一步明确常见病、多发病在基层,急危重症疑难患者在上级医院的差异化发展定位,畅通县域内双向转诊机制,真正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
第二,解决医疗数据、信息互联互通、共建共享问题。随着DRG、DIP等支付方式的变革,医共体成员单位不再是同行业竞争者的定位,应借助信息系统实现互联互通,通过心电、影像、检验、病理、远程中心的建设,不断夯实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网底作用,实现不同级别的医院补位发展。中江县人民医院前期已完成县域医疗健康平台建设的招标,构建县域中心机房,采用一体化建设模式,通过桌面虚拟化技术,基层医疗机构只需要有网络、显示屏,就可以实现信息系统一体化建设。既减轻了基层医疗机构的信息化投入,又显著提升了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化能力和水平,打通县域内信息共享“最后一公里”,依托“五大中心”的建设,使县域内优质医疗资源作用最大化,提升县域内整体医疗服务能力与水平。
第三,通过定目标、定机制等措施,解决人才、技术下沉问题,通过优质资源的下沉,逐步将“输血式”转变为“造血式”支援。医院前期积极探索紧密型医共体建设,一是通过选派业务骨干担任支援医院院长、科主任、护士长等,在保障支援人员待遇的前提下,通过制定年度目标及中长期发展规划等,压紧压实支援责任与担子;二是通过捐赠医疗设备及赞助发展资金等方式,提升基层硬件实力;三是通过手术示教、远程医疗、免费接收进修培训、师带徒等举措,为支援医院培养了一批业务骨干,留下了带不走的医疗技术。既实现了同质化管理与建设,又提升了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关于县域医共体建设的七点意见
第四,解决基层医疗机构目前能做什么事,怎么做实事,把事做好的问题,充分运用“互联网+医疗”,管好重点人群,再逐步覆盖全方位人群。立足于人口大县,贫困人口基数众多等现状,基层医疗机构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双定位为发展目标,依托县域健康平台,基层医疗机构为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慢性病患者、康复期患者、老年病患者、晚期肿瘤患者、贫困患者等提供医疗服务,实现诊疗过程可追溯,诊疗方案可比化,治疗延续性有保障,提升百姓对基层医疗机构的信任度和忠诚度,为构建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五,在医保、卫健等部门领导下,充分发挥医保资金杠杆作用,引导群众有序就医。打破按区域、医院级别报销医保费用的格局,通过政府主管部门建立新的运行机制,一是逐步实现医共体成员单位内药品、耗材集中统一采购,既能降低成员单位的运营成本,也能切实减轻患者的就医负担。二是通过医共体成员单位医保总额打包,超支部分各成员单位摊销,结余部分归成员单位共享,建立成员单位目标任务制和统一的绩效分配体系,激发医共体成员单位的内在活力。三是强化对无序就医的监管,从政策层面引导患者就近就医,逐步建立群众有序就医的新格局。
第六,强化横向联动,医共体之间打破壁垒,与中医院的医共体互通有无,差异化发展,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共建互补。医院积极发挥县域龙头单位引领作用,肃清县域健康平台建设壁垒,接入县域内其他医共体成员单位,实现医共体之间有机联动,同行同向发展。中医院发挥中医药治疗优势,在全县推广中医适宜技术、康复等优势项目,建立基层中西医并重的发展新格局。县级医院发挥综合服务能力,提升危重疑难患者诊治能力,实现医共体之间优势互补错位协同发展,惠及一方百姓。
第七,县域内医疗机构达成共同发展目标,描绘共同愿景,真正做到抱成团、共发展。围绕着提升县域内就诊率,促进县域外就诊患者回流这一目标,以促进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整体提升为纲要,树立全县医疗卫生服务一盘棋的整体观,由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牵头,建立符合区域的学科、人才规划,落实医共体之间差异化发展定位,以经验交流会、医共体共建设分享会等为载体,强化沟通交流,不断优化建设方案,逐步形成集服务、管理、利益为一体新的管理共同体,为实现全民健康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