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种古代软靴的边饰研究
——以民族服饰博物馆馆藏文物为例

2019-04-29北京服装学院北京100029

流行色 2019年12期
关键词:绣线边饰菱形

杨 达(北京服装学院,北京 100029)

引言

我国鞋履文化十分丰富,前人对此已有大量的研究,对于各朝各代的鞋履样式、种类都有详细的分析。如骆崇骐著有《中国鞋文化》[1]《中国历代鞋履研究与鉴赏》[2]等书详细分析了各朝、各民族鞋履文化。本文修复的这双软靴,在已有的研究中尚未发现。但这种类型的软靴绝不是独一例。经过笔者的考察以及查找资料发现,现存的与本双软靴类似的文物有中国丝绸博物馆的四双北朝软靴、社科院考古所曾为大唐西市博物馆修复额一双唐代软靴,以及上海博物馆委托社科院考古所修复的一双北朝软靴。这些软靴从形制、工艺、装饰上都极为相似。从以上实物资料可以发现在魏晋南北朝到唐代的这段时期中,这一类型的软靴曾十分流行。但已有的研究中并未提到此类软靴。关于鞋履装饰的书籍非常少,叶丽娅的《中国历代鞋饰》[3]介绍了中国古代鞋饰的发展轨迹。陕西科技大学何路在《我国鞋靴装饰研究》[4]中详细地研究了我国古代至现代的各类鞋靴的装饰。本文将以这些实物为依据,对这一类软靴的边饰进行分析。

一、软靴边饰的种类

总体上,软靴上的边饰种类可分为立体类以及平面类。

1.立体类

立体类的边饰根据其形貌可以分为以下两种:

一种是装饰在靴筒与靴身拼合处,直接用彩色的绣线以刺绣的手法将两片的缝边包裹起来,从而形成了细长的圆柱形边饰。一般宽约0.6cm左右。线迹呈交叉状,通过变换绣线的颜色使边饰形成彩色效果。如图1所示。

另一种立体边饰的制作方式与上一种不同,是单独编织成绦带然后再缝到需要装饰的部位。此类边饰颜色较为固定,均为深棕色。装饰位置同样是固定的,只出现在靴面与靴翘的连接处。边饰宽1cm左右,厚约0.1cm。如图2所示:

2.平面类

平面类边饰主要是以刺绣的手法在织物上绣出长条状纹样,根据刺绣的图案可以分为三种。

第一类如图3所示,采用平绣的针法,由三排颜色各异的小方块组成,宽度约为1.5cm,装饰位置主要集中在靴面上,长条图案交叉形成几何形框架。不同颜色的小方块的排列是有一定的规律的,基本上是五个相同颜色方块一组形成固定的形状,按照蓝、棕的顺序排列。中间空格处均填黄色方块。

第二类如图4所示,同样采用平绣的针法,基本构成图案的则是菱形,宽度约2.5cm。此类边饰主要用于靴面正中处。主图案是居于中间的九个黄色小菱形组成的大菱形,每个大菱形中间间隔一个蓝色的小菱形,周围其余部分均由棕色的菱形填充。虽然图案只有简单的菱形,但排布巧妙。

第三类如图5所示,采用的是锁绣的针法,基本构成图案是花瓣型图案。花瓣长约0.6cm、宽约0.5cm,装饰位置在靴翘上,紧靠着上文提到的深棕色的编织带。只是小小的一个花瓣就包含两三种不同的颜色,但会突出一个主色。主色一般两种:蓝色、黄色。花瓣一个接一个形成长条状边饰,排列规则为黄、蓝两色花瓣交叉出现。花瓣型的基本图案主要是为了与鞋翘上绣的四瓣朵花相呼应。

二、软靴边饰的色彩

1.色彩的协调感

在这双软靴上有很多种类的边饰,但在颜色上基本是由五种颜色组成的,分别为黄、浅棕、深棕、深蓝、浅蓝,总体上可分为棕黄色系和蓝色系。软靴的织锦为黄、棕、蓝三色经锦,靴筒处一块绞缬织物的颜色为棕色。经过光谱分析染料种类也推测绞缬部位与棕色绣线部位染料可能为同一种。说明在选择制鞋材料时,已经考虑到颜色的协调性。色彩的协调统一是中国制鞋自古就有的习惯,如用互补色调和、同类色铺陈[5]。

2.色彩的韵律感

在本双软靴中彩色的边饰都是通过转换不同颜色的绣线形成的。而绣线的变化遵循着一定的规律。如细长的圆柱形边饰则是每隔约2cm改变一种颜色,颜色变换的顺序大致为黄、蓝、棕、蓝。软靴中装饰手法并不复杂,但通过简单的规律的颜色变换使整个软靴都极富韵律感。具体色彩测量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各部位色彩测量结果

浅棕色绣线images/BZ_44_1628_208_1947_453.pngS7020-Y40R黄色绣线images/BZ_44_1628_465_1947_709.pngS4030-Y20R

三、软靴边饰的作用

1.立体类边饰的作用

立体类边饰起到的作用根据其装饰位置就可以了解,根据上文我们发现两种立体类的边饰均装饰在靴子的两个部分的连接处,且把靴子撑起就可以发现,这两个部位在穿着中会受到较多的磨损。由此可见,立体类的边饰起到了连接、加固、耐磨损的作用。鞋履是立体类服饰,丝织品柔软但不够挺括,使用编织或其他边饰,构成鞋履的框架。这样制作的鞋子不仅触肤感觉舒适也能保持其作为鞋履应有的形态,更加贴合脚部。此外立体的边饰可以使装饰更具层次感。

2.平面类边饰的作用

对于此类装饰笔者曾经思考为何靴面的刺绣图案是长条状而不选择其他图案。经过仔细的观察,发现靴面并不是完整的一块织物,而是由很多三角形小块织锦组成,而这些长条状的边饰的位置就在每块织锦的拼接处,同时起到连接与装饰的作用。织锦昂贵,用来制鞋就使用制衣留下的边角料,即节约了面料又可以制作出华丽的锦靴。让人感叹古人的智慧。另外平面类的边饰是通过刺绣形成的刺绣可以增加鞋靴的色彩,改变底布的肌理,提高观赏性。鞋子虽然穿在脚上不如服饰引人注意,但华丽的鞋履同样能代表穿着者的身份和地位。平面类的装饰主要是在靴面处,经过这样的装饰,靴面就具有了一定的硬挺度,立体效果更好。

结语

综上,可以看出在魏晋至唐的这段时间内,存在这样一种软靴。软靴厚实而又轻便,一般用绢或锦制成,靴面上绣有几何形图案。这一类的软靴都有边饰,边饰种类丰富,且有其较为固定的色彩搭配。且这些边饰大同小异。无论是种类、装饰位置、制作方式似乎都是约定俗成的。由此可见,此类软靴在这一段时间应该是被广泛使用的。鞋履的文化如此丰富,即使在前人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的情况下我们仍然发现了没有见过的种类。由此可见,在研究中国鞋履类型的道路上还有很多未知种类等待我们去发现。

猜你喜欢

绣线边饰菱形
梦幻联动
改进的菱形解相位法在相位展开中的应用
17-19 世纪中西文化交流下“清三代”外销彩瓷边饰纹样探究
喵星多用小胸章
夜光刺绣品的设计及绣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