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抑酸组方合剂治疗高尿酸血症临床应用

2021-05-17李大喜

智慧健康 2021年8期
关键词:组方对症合剂

李大喜

(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医院,河北 张家口 075400)

0 引言

高尿酸血症是指血尿酸数值超过420μmol/L 的情形,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一旦血尿酸数值超过该标准就会导致尿酸盐结晶析出并大量汇集于关节腔以及其他组织中而诱发多种疾病[1]。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高尿酸血症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态势,更为严重的是发病人群低龄化趋势尤为明显,已经成为一个公共卫生问题[2]。既往临床针对高尿酸血症的治疗多以西药为主,虽然能够取得一定疗效但停药后复发风险较高,单纯采取西医治疗越发难以满足临床治疗效果[3]。中医指出高尿酸血症为痰浊瘀阻所致,属于“浊淤”范畴,采取健脾燥湿、利水解毒、通络止痛的治则将能够取得理想的疗效[4]。为分析中药抑酸组方合剂治疗高尿酸血症临床应用效果,本次研究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7 年1 月至2019 年12月前往我院接受治疗的300 例高尿酸血症患者均分为三组各100 例。A 组中男64 例、女36 例;年龄38~64 岁,平均(44.28±1.12)岁;病程时间3 个月至2.5 年,平均(1.13±0.22)年。B 组中男67 例、女33 例;年龄36 岁~65 岁,平均(44.32±1.18)岁;病程时间5 个月至2.5 年,平均(1.17±0.24)年。C 组中男66 例、女34 例;年龄37~62 岁,平均(44.25±1.19)岁;病程时间3.5 个月至2.5 年,平均(1.10±0.27)年。纳入标准:①经临床检查确诊为高尿酸血症且无本次研究用药禁忌者;②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并发症者,如关节变形、尿毒症者;②正处于妊娠期或者是哺乳期的女性患者。三组高尿酸血症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可分组比对。

1.2 方法

本次研究中三组高尿酸血症患者均接受为期2周的治疗,期间密切监测血尿酸水平并动态调整用药剂量。具体方案如下:

A 组采取以下西药单药对症治疗,口服秋水仙碱片(昆明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53021534)每天3mg~5mg,分6 次服用;别嘌醇片(上海信谊万象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0334)初始剂量每次50mg,每天1 次~2 次,维持剂量每天200mg~300mg,每天2 次~3 次;苯溴马隆片(德国赫曼大药厂,国药淮字J20090012)每次50mg,每天1 次,早餐后服用。

B 组在西药对症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抑酸组方合剂治疗,西药对症治疗方案与A 组相一致。中药抑酸组方合剂组方:土茯苓、丹参、小蓟、生黄芪、萆薢、金钱草各30g、灵仙、石苇、瞿麦、豨签草各20g、苍术、白术、当归、海金砂、车前子(包煎)各15g、甘草12g、白蔻(碎)10g,水煎成剂并取汁300mL 分早晚两次温服,每日1 剂。

C 组采取中药抑酸组方合剂治疗,组方及用药方案与B 组相一致。

1.3 观察指标

取血尿酸水平、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作为三种治疗方案疗效的评价指标,其中血尿酸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 周、治疗后2 周采血测定;不良反应包括一过性转氨酶升高、腹痛、性欲减退。

1.4 疗效标准

根据治疗前后血尿酸改善效果制定疗效标准如下:疗程结束后血尿酸较治疗前降幅>15%为显效;疗程结束后血尿酸较治疗前降幅5%~15%为有效;疗程结束后血尿酸较治疗前降幅<5%为无效;总有效率(%)为显效率及有效率之和。

1.5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22.0 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多组间以Kruskal Wallis H 检验,组间比较以t检验,重复测量数据以F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以χ2检验,等级资料以Z 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血尿酸水平比较

治疗前三组血尿酸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 周、治疗后2 周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B 组

表1 三组血尿酸水平比较(,μmol/L)

表1 三组血尿酸水平比较(,μmol/L)

注:A 组、B 组、C 组两两比较,P<0.05

2.2 三组总有效率比较

三组治疗总有效率相比较,B 组>C 组>A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数值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三组总有效率比较[n(%)]

表3 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高尿酸血症已经成为目前国人常见的病症类型之一,男性发病率约为8.2%~19.8%,女性发病率约为5.1%~7.6%,而引发该病症的原因多与饮食结构不合理有关[5]。

高尿酸血症会引起痛风但二者并不等同,在所有高尿酸血症患者中约有10%或进展至痛风,所以并非所有患者一经诊断均需要接受降尿酸治疗,但当出现以下几种情形时就需要引起患者的足够重视并予以积极治疗:①痛风性关节炎发作次数≥2 次;②痛风性关节炎发作次数1 次但合并一下任何一项或多项:年龄在40 岁以下;具有痛风石或者是关节腔尿酸盐沉积的证据;合并尿酸性肾石症、肾功能损害、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症、冠心病、脑卒中、心功能不全等情形;肥胖;血尿酸>480μmol/L;③无任何合并症但血尿酸>540μmol/L[6]。

目前临床针对高尿酸血症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三大类:抑制尿酸生成药,以别嘌醇、非布司他为代表;促进尿酸排泄药,以苯溴马隆为代表;中医中药[7]。既往多采用抑制尿酸生成药或者是促进尿酸排泄药予以对症治疗,虽然能够取得一定疗效但长期用药不可避免的会损伤患者肝肾功能,并且停药之后仍然存在着较高的复发风险[8]。随着中医的全面复兴,采取中医中药治疗高尿酸血症成为临床治疗的重要思路[9]。然而,中医中药尽管能够降低血尿酸数值、保护心脑血管却存在着起效时间长、短期效果不佳的不足[10]。所以将中医中药与西医对症治疗联合应用无疑能够取长补短,取得更为理想的疗效。

本次研究证实,三组高尿酸血症患者治疗前血尿酸水平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治疗后1 周、治疗后2周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表明西药对症治疗(A 组)、西药对症治疗+中药抑酸组方合剂治疗(B 组)、中药抑酸组方合剂治疗(C 组)均取得了理想的效果。但是不同治疗方案疗效对比发现B 组血尿酸C 组>A 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上三组数值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据此表明三种治疗方案治疗高尿酸血症均能够取得较为理想的疗效,在此其中西药对症治疗与中药抑酸组方合剂联合应用效果最佳。之所以得出该论断,原因在于西医对症治疗能够抑制尿酸的分泌或者是促进尿酸排泄效率,使得高尿酸血症患者在短时间内即可以实现将血尿酸降低至正常水平的目的[11]。中药抑酸组方合剂组方之中苍术、白术、白蔻3 味中药材具有健脾燥湿的功效;灵仙、豨签草2 味中药材则可以实现祛风湿、通经络及活血止痛的作用;土茯苓是一味解毒除湿和利关节的中药材;生黄芪、甘草2 味中药材可以健脾益气;当归、丹参则可以起到活血止痛的作用;石苇、瞿麦、海金砂、小蓟、荜薢、车前子、金钱草7 味中药材均可以利水消肿并促进体内毒素排泄,组方共奏健脾燥湿、利水解毒、通络止痛之功效[12]。虽然高尿酸血症在中医典籍之中并未有确切病名的记载,但根据其症状表现古代医家将其归属于“痛风”“痹症”“白虎历节”“脾瘅”等范畴[13-14]。现代医家则认为该病症并不完全等同于痛风,在系统分析并探讨之后总结出全新的病名-“浊淤病”,为痰浊、血瘀相互交织所致的疾病[15]。本次研究采用的中药抑酸组方合剂所发挥出的治疗功效与高尿酸血症的致病机理相一致,除了可以调控血尿酸数值之外还能够从根本上解除引起该病症的病机,实现了标本兼治的目的。然而,单纯采用中药抑酸组方合剂往往需要较长的治疗周期才能够收获预期效果,而随着治疗周期的延长,高尿酸血症患者用药依从性不可避免的下降,远期疗效难以得到有效保障。故中药抑酸组方合剂与西药对症治疗联合应用取得的效果更为理想,加之本次研究为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所得结果具有较高的可行性,能够为该治疗方案推广使用积累临床经验。

综上所述,中药抑酸组方合剂治疗高尿酸血症能够取得理想的临床疗效,与西药对症治疗联合应用效果更佳,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组方对症合剂
自组方与穴位贴敷结合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后慢性咳嗽临床分析
中药组方治疗肥胖伴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效果
胸痹合剂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中药泡茶要对症 体质差异方不同
“对症”下药不一定对
基于文献数据挖掘的七十味珍珠丸与二十五味珍珠丸的现代研究进展对比和分析
老人穿衣也要“对症”
果树使用石硫合剂须“四当”
果树使用石硫合剂小技法
使用石硫合剂小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