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比较改良张力带内固定与组合式钛合金聚髌器内固定治疗髌骨横形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2021-05-17陈其进

智慧健康 2021年8期
关键词:克氏髌骨张力

陈其进

(东莞市中堂医院,广东 东莞 523220)

0 引言

随着本世纪祖国的高速发展,人们工作生活的方式也越发的多样化,伴随着各种危险性较高的运动与工作,高能复合伤的逐年上升,髌骨横行骨折的出现率也在逐渐升高。临床上一般对髌骨横形骨折采取手术治疗,其治疗目的在于尽可能的在早期恢复髌骨正常的形状以及其的结构,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以便对其进行更早的进行功能锻炼,进而恢复其膝关节功能,张力带固内固定是治疗髌骨骨折的经典手术方式,现临床上一般也同样采用该手术方式对髌骨横形骨折的患者进行救治。但是该手术方式存在一些较为严重的弊端,例如术后容易并发内固定松动、断裂还有可能会残生膝关节疼痛等情况,髌骨横行骨折预后效果主要由复位、固定与早期功能锻炼的情况所决定[1]。因为髌骨极为重要,因此对其内的固定材料与方法选择是临床上较为棘手的问题。本文就将2018 年6 月至2020 年5 月我院接收的80 例髌骨横形骨折病人进行研究,比较改良张力带内固定与组合式钛合金聚髌器内固定治疗髌骨横形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将2018 年6 月至2020 年5 月我院接收的80例髌骨横形骨折病人进行研究,以随机抽签的结果不同进行分组,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各40 例。参照组中男26 例,女14 例;年龄24~55 岁,均值为(42.38±14.97)岁。实验组中男27 例,女13 例;年龄23~53 岁,均值为(43.09±14.01)岁。全部病人的一般病例信息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可进行对比。

纳入标准:①符合髌骨横形骨折的诊断标准,经入院诊断确诊为髌骨横形骨折;②患者为RockwoodII 型髌骨横形骨折;③年龄为18~55 岁;④此前并无膝关节手术历史;⑤无其他影响观察判断的生理特征与疾病;⑥所有病人均遵循自愿原则,经详细了解后均签署相关文件并参与研究,审批通过。

排除标准:①患者有合并型风湿关节炎与膝关节骨质增生病症;②患者有陈旧性骨折;③患者诊断为病理性骨折;④患者有其他部位的骨折或颅脑脊髓损伤。

1.2 方法

1.2.1 参照组

对本组病人实施改良张力带内固定进行治疗,取两根直径为2.0 毫米的克氏针从远端逆行插进近端骨折块,克氏针保持平行并垂直于骨折线,克氏针距髌骨前表面大概5毫米处,张力带的效果更显著。分别于两根克氏针上缠上钢丝并收紧,于髌骨上端打结后将其折弯插进软组织内部,特别注意,钢丝必须紧贴髌骨上下端。将近端克氏针折弯,剪短后将其拧向后方,并将其敲入骨皮质内,将克氏针远端稍微往两侧折弯并于髌韧带下方将其剪断,注意折弯的程度要小便于取出来。应用C 型臂进行透视,观察其固定及位置满意后,进行伤口冲洗,对内外侧支持带进行修复并逐层缝合,使用弹力绷带进行加压包扎[2]。

1.2.2 实验组

对实验组病人实施组合式钛合金聚髌器内固定进行治疗,取髌前进行横切,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牵开皮瓣,使髌骨骨折部分暴露,将骨折端进行分开,观察及清洁关节腔,清理关节内的积血与淤血块、骨碎屑和骨折端含有的软组织并进行冲洗[3]。将病人膝关节伸直,直视下复骨折块,应用髌骨复位钳夹住骨折端,进行牵拉复位并实施临时固定[4]。检查关节复位后,对髌前骨膜进行缝合,取型号适合的组合式钛合金聚髌器,对其塑形后置入,使用收紧钳将其收紧[5]。对关节面平复情况进行再次检查,于结合处置入两枚螺钉进行固定,对于较大的碎骨块使用1 至2 枚空心钉垂直于骨折线进行固定[6]。完成以上操作后,应用C 型臂进行透视,观察其固定及位置满意后,进行止血和伤口冲洗[7]。

待麻醉消除后,即开始让患者行股四头肌等长缩锻炼。术后第二日开始在CPM 机辅助下进行膝关节被动伸屈锻炼,每次锻炼持续30min,每日2 次,角度逐步增加到90°,注意避免引起患者的不适。在术后第四日开始对患者进行膝关节主动屈伸锻炼,频率为4 次/日,30min/次,逐渐将角度增加至90°,同意需要注意避免引起患者的不适,术后一周,开始让患者扶着拐杖前行,逐渐增长行走时间。术后1 个月开始锻炼患者患肢本庭感觉。术后8 周对患者进行附着拐杖负重行走锻炼。术后三月,去拐杖行走。

1.3 观察指标

(1)对所有病人进行为期一年的随访,观察两组病人治疗后的膝关节功能情况,评判标准:优:病人的劳动能力恢复至正常,膝关节无明显疼痛,活动范围为140°至150°,关节面恢复正常;良:较以前劳动力有所降低,膝关节偶尔会出现疼痛,活动范围为121°至140°,关节面错位范围在1 毫米之内;中:劳动能力差,膝关节长期性疼痛,活动范围为90°至120°,关节错位范围在1 至2 毫米之间;差:劳动能力基本丧失,膝关节长期频繁性疼痛且较为严重,活动范围小于90°,关节错位范围在2 毫米以上。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00%。

(2)应用Bostman 评分对两组病人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包括手术时间、术后平均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进行评估,并观察并发症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比较实验组和参照组病人治疗后的膝关节功能情况

由表1 数据可知,经治疗,两组的膝关节功能的优良率无明显差异(P>0.05)。

2.2 比较实验组和参照组病人的手术相关指标

由表2 数据可知,实验组病人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参照组,术后平均出血量明显少于参照组,术后下床时间明显短于参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组间比较有较大的差别(P<0.05)。

表1 实验组和参照组病人治疗后膝关节功能情况比较[n(%)]

表2 实验组和参照组病人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3 讨论

髌骨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骨折,多由直接或者间接暴力作用导致的,近些年,随着社会的持续进步,不同种类的外伤发生率显著增多,髌骨骨折也随之增多。髌骨作为膝关节的重要骨骼,具有保护股骨髁、传导及加强股四头肌力量、维护膝关节稳定性、协调膝、髋关节各种运动的作用[8]。所以,治疗该疾病的关键是,将膝关节面进行最大程度的恢复、保证骨折的解剖复位、使关节面的平滑得以恢复,并使膝关节的活动能力尽快恢复,主要治疗原则是降低创伤性关节炎的出现率[9]。

当前治疗髌骨骨折的方法比较多,主要有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对于无明显移位的情况,建议采用支具固定及石膏等方式进行保守治疗,对于移位超过2 毫米,关节面平整性比较差的情况,则大部分需要进行手术治疗[10]。

近些年,随着医学技术的革新,改良张力带与组合式钛合金聚髌器在临床上得以广泛应用,本文将改良张力带内固定治疗与组合式钛合金聚髌器内固定治疗的治疗效果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显示,术后一年,两组的膝关节功能的优良率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病人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参照组(P<0.05),术后平均出血量明显少于参照组(P<0.05),术后下床时间明显短于参照组(P<0.05),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

克氏针针尾对软组织的刺激,是张力带内固定手术治疗髌骨骨折术后引发膝关节疼痛的最为主要因素,待骨折愈合后去除内固定,可以有效缓解疼痛。克氏针与张力带钢丝移位是引发膝关节疼痛的另一因素,严重时甚至可造成内固定失败[11]。因而,采用改良张力带内固定与组合式钛合金聚髌器内固定治疗髌骨横形骨折应注意:①务必自信操作手术,在固定完成与剪断克氏针前,一定要反复屈伸膝关节,反复调整张力带的松紧度,确其保坚固可靠。②为避免引发并发症克氏针尾部的保留部分要尽可能短,但注意不能造成张力带滑脱。③骨折愈合后,应尽早取出内固定,以避免对患者的膝关节造成刺激影响[12]。

综上所述,改良张力带内固定与组合式钛合金聚髌器内固定对于髌骨横形骨折的治疗效果相似,组合式钛合金聚髌器内固定治疗可以减少并发症,缩减手术时间及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出血量减少,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克氏髌骨张力
微创克氏针经皮固定治疗第5掌骨骨折
微型锁定钢板螺钉与克氏针治疗闭合性掌骨骨折的疗效分析
把握学校文化建设的内在张力
除草剂敌草快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的毒性研究
于腹股沟斜疝患者中分别应用有张力修补术、无张力修补术实施治疗效果对比
比较分析切开复位克氏针、螺钉固定治疗小儿肱骨内上髁骨折价值
寻找最“长寿”的膝盖
巧测水膜张力
带线锚钉缝合固定治疗髌骨软骨骨折的疗效
走路膝关节总是发软当心髌骨脱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