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膝关节引流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2021-05-15施海飞李娜张文晶张頔郑峒
施海飞 李娜 张文晶 张頔 郑峒
1 北京积水潭医院手术室(北京100035)
2 北京积水潭医院运动损伤科(北京100035)
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常见于体育运动活跃的中青年人群,据报道,其年发生率约为1 例/3500 人[1]。ACL 解剖重建是治疗ACL 损 伤的经典术式,韧带重建后患者膝关节稳定性提高,通过积极的康复训练,通常能够恢复伤前的运动水平,降低再次损伤的几率[2-4]。除可靠的ACL 重建手术技术外,早期、规律的康复锻炼也是影响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的重要因素之一。
然而,由于目前的ACL 重建技术将不可避免地造成术后关节腔出血、充血,相应的关节疼痛、肿胀和引流留置时间延长可能导致患者术后早期康复(如股四头肌肌力、膝关节被动活动度训练等)依从性差,是患者下肢肌力、膝关节屈伸功能恢复的不利因素[5,6]。此外,部分患者在单纯重建韧带的基础上还需要接受其他术式:合并半月板损伤者需要进行相应的半月板切除或缝合,髁间窝狭窄者需要进行髁间窝成型以避免移植物撞击,移植物较为粗大者需要钻取直径更大的骨隧道。上述操作均会增大手术创伤,增加关节腔内出血,影响患者早期康复锻炼。因此,ACL 重建术后留置关节内引流成为许多术者的常规选择[7-9]。
迄今为止,关于ACL 重建术后是否需要常规放置引流尚无定论。虽然McCormack 等[10]研究显示放置关节内引流与否对患者术后早期疼痛、肢体肿胀和膝关节活动度无明显影响,但Karahan 等[11]认为留置引流24小时可在术后1 周时显著提高患者屈膝角度并减轻大腿肿胀和疼痛。此外,Tatari 等[12]发现接受半月板部分切除的患者术后出血较多,且随切除范围增大而增加。因此,对于手术创伤较大、预计术后出血量较多的患者,留置引流可能更为必要。但是,对于如何预计术后出血量以判断放置引流的必要性,目前尚无研究探讨ACL重建术后引流量的影响因素。
本研究旨在探究ACL损伤患者接受ACL重建术后24 小时膝关节引流量的情况及影响因素,为临床治疗及护理决策提供参考。
1 方法
1.1 患者选择
本研究经北京积水潭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受试者均知情同意。
对2019年10月至2020年6月我院连续收治的ACL 损伤并接受ACL 重建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入选标准包括:(1)术前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提示ACL 信号消失或连续性中断;(2)术前查体Lachman 试验Ⅱ~Ⅲ度阳性或轴移试验阳性;(3)初次接受ACL重建;(4)术后留置关节内引流至少24 小时。排除标准包括:(1)接受后交叉韧带重建或侧副韧带重建术;(2)接受前外侧肌腱固定术或前外侧韧带重建术;(3)接受胫骨前方闭合截骨术;(4)采用止点重建技术修复半月板损伤;(5)接受微骨折手术或合并严重内/外侧关节间室软骨损伤(Outerbridge IV度)。患者选择流程见图1。
1.2 分组标准
将全部入选病例根据术后引流情况进行分组。根据文献报道ACL 重建术后24 小时患者膝关节平均引流量约100 ml[11],研究组纳入术后24小时引流>100 ml(引流量多)的病例,对照组纳入≤100 ml(引流量正常)的病例。分组方法见图1。
1.3 手术方法
1.3.1 麻醉及体位
腰麻及股神经阻滞满意后,患者取仰卧位,患侧大腿近端上止血带(压力280~300 mmHg)。止血带水平放置侧挡板,足底固定支撑物,允许膝关节全范围屈伸活动。
1.3.2 肌腱的获取和处理
常规消毒铺巾,连接关节镜管、线路。取胫骨结节内侧1 cm 处纵切口,长度以充分显露鹅足为宜。剥离半腱肌及股薄肌远端止点,仔细分离联合腱,使用取腱器完整切取半腱肌及股薄肌肌腱。肌腱处理后编织成四股腘绳肌腱移植物,测量移植物直径7~10 mm。
1.3.3 关节镜探查及镜下操作
建立前外、前内及前内辅助入路,术中水压控制在30~35 mmHg。探查膝关节各间室,刨削增生的滑膜组织,清理髁间窝,充分显露视野。对损伤的半月板尽可能进行缝合修补,如半月板片段破碎或为陈旧性缺损则行半月板部分切除。髁间窝狭窄者行髁间窝成型,成型范围以伸直位不发生移植物撞击为宜。
1.3.4 骨隧道的钻取及移植物的固定
股骨隧道内口采用透视纯侧位下“四格法”定位[13],屈膝120°由内至外钻取;胫骨隧道内口定位于ACL前内束解剖足印区中点,屈膝90°由外至内钻取。隧道制作完成后将移植物引入关节并固定,股骨侧使用悬吊钢板(XO Button,ConMed Linvatec,美国)固定,胫骨侧使用可吸收挤压螺钉(Bio-Intrafix,DePuyMitek,美国)固定。
1.3.5 引流的放置
使用一次性体外引流系统(BDA-YT-0400 Fr12,Branden,山东)放置膝关节内引流。移植物固定完成后,经前外入路将引流管(直径约4 mm)放置于髌上囊,妥善固定。将引流瓶内气体挤压排空后接引流管,无需外接负压装置。关闭手术切口,采用厚棉垫和绷带加压包扎后松止血带。
1.4 术后护理
1.4.1 一般护理
术后即刻佩戴大腿至踝关节长度的铰链式支具(X-Act Rom,DonJoy Inc,美国),膝关节屈曲15°固定,患肢抬高30°,冰敷消肿。去枕平卧6 小时,注意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定时测量体温并记录。
1.4.2 疼痛管理
仔细观察,记录患者疼痛部位、程度和持续时间,排除术后并发症,给予安慰、解释,并指导患者正确使用止痛泵或调整体位。对于疼痛不能耐受的患者,取得医嘱后给予口服或静脉对症止痛治疗。
1.4.3 引流管护理
定时检查引流管是否通畅、负压是否正常,妥善固定,避免引流管受压、打折、堵塞等,如有管口周围渗液及时换药。准确观察并记录引流量及引流液性状,如24 小时引流量≤100 ml,取得医嘱后小心拔除引流管,并注意无菌操作。
1.5 康复锻炼
1.5.1 踝泵运动
踝关节最大范围内背伸至跖屈活动一次,然后以踝关节为中心做360°环绕,每次重复练习5 分钟,每日10次。
1.5.2 股四头肌等长收缩
患肢肌力恢复后即刻开始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膝关节伸直,踝关节背伸,每次持续5~10 秒,休息10秒,重复20次为一组,每日15组。
1.5.3 直腿抬高
鼓励患者尽早开始直腿抬高训练,膝关节保持伸直,踝关节保持背伸,每次持续5~10 秒,重复20 次为一组,每日15组。
1.5.4 膝关节被动屈伸
拔除引流后立即开始膝关节被动屈伸练习。伸膝目标为0°,同时避免过伸。屈膝从30°开始,每天2 次,每次30分钟,根据患者耐受情况每天增加10°~15°,术后1周使被动屈膝达90°。
1.5.5 负重及运动
术后4 周内免负重,4~8 周开始部分负重并逐渐增加重量,8 周后完全负重。术后3 个月开始慢跑和深蹲练习,6 个月开始跳跃和折返跑练习,待膝关节稳定性、肌肉力量和神经肌肉调节恢复满意后可完全恢复体育运动。
1.6 数据采集
1.6.1 一般资料
收集每例患者的人口数据和病史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和受伤侧别。
1.6.2 术中情况
术后及时记录关节镜下所见及操作,包括骨隧道直径、是否行髁间窝成型、半月板情况、手术时长及术中出血量。其中半月板情况分内、外侧半月板分别记录(正常/损伤),如损伤则记录所行术式(缝合/部分切除)。
1.6.3 术后引流
术后每隔6 小时检查引流管是否通畅并记录引流量。术后24 小时记录引流总量,如≤100 ml 则遵医嘱拔除引流,>100 ml 可考虑继续留置引流,直至连续6小时引流量≤20 ml。
1.7 统计分析
所有统计分析均通过SPSS 18.0 软件(SPSS Inc.,美国)计算完成。对采集的所有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其中年龄、BMI、骨隧道直径和引流量为计量资料,性别、受伤侧别、是否行髁间窝成型和半月板情况为计数资料。研究组和对照组间,计量资料经Kolmogorov-Smirnov 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成组设计资料t检验比较,不符合正态分布的以中位数(四分位数)表示,采用Wilcoxon 秩和检验比较;计数资料以例数(百分比)表示,采用Pearson 卡方检验比较。通过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24小时总引流量>100 ml 的危险因素,纳入变量为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检验水准α值取双侧0.05。
2 结果
2.1 入选患者的一般情况
2019年10月至2020年6月,共有连续的117 例患者于我院行ACL重建术。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最终入选患者99例,其中男78例、女21例,年龄29.3 ± 8.6岁(范围16~49 岁),BMI 25.5 ± 3.2 kg/m2(范围17.7~32.7 kg/m2),受伤侧别左46例、右53例。
所有患者术后24 小时平均引流量为112.9 ±71.0 ml(范围20~310 ml),引流量>100 ml 者46 例纳入研究组,≤100 ml者53例纳入对照组,引流量均值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172.4 ± 59.1 ml,对照组61.3 ± 25.3 ml,t=12.4,P<0.001)。
所有患者拔管前均未出现管口渗液导致的额外换药,术后7 天均未出现手术切口感染、压疮及深静脉血栓形成等不良事件。
2.2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患者一般资料的组间比较结果见表1。研究组中男性患者的比例为89.1%,大于对照组的6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年龄、BMI 和受伤侧别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2.3 两组术中情况比较
术中所见及处理的组间比较见表2。研究组患者的隧道直径为8.5 mm,髁间窝成型比例为52.2%,内侧半月板损伤比例为52.2%,手术时长为96.7 min,均大于对照组的7.8 mm、28.3%、32.1%和81.2 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外侧半月板损伤比例和术中出血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术中所见及操作的组间比较
2.4 术后24小时引流增多的危险因素分析
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所有变量纳入术后24小时引流量>100 ml 危险因素的多元Logistic 回归分析,将骨隧道直径转换为二分类变量(隧道直径:>8 mm vs ≤8 mm),结果见表3。术后24 小时引流量>100 ml 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男性(OR=3.887,P=0.035)、隧道直径>8 mm(OR=3.291,P=0.037)和行髁间窝成型(OR=3.332,P=0.016)。
表3 术后24小时引流量>100ml的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5 半月板损伤时的进一步比较
术中半月板损伤处理方式的组间比较结果见表4。研究组患者中半月板部分切除比例为61.8%(不区分内、外侧),内侧半月板部分切除比例为50.0%,均大于对照组的30.3%和17.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外侧半月板损伤处理方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4 术中半月板损伤处理方式的组间比较
3 讨论
本研究的主要发现为:ACL 重建术后24 小时膝关节平均引流量约为110 ml,男性、骨隧道直径>8 mm和行髁间窝成型是引流量>100 ml的独立危险因素,引流量>100 ml 的患者中接受半月板部分切除者比例更高。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手术切口感染、压疮及深静脉血栓形成等不良事件。
ACL 解剖重建是治疗ACL 损伤的经典术式,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已经得到大量文献证实[14-16]。ACL 重建术中刨削滑膜、清理髁间窝会造成关节腔内出血,若需进行半月板切除或缝合、髁间窝成型,将使出血进一步增多[9,12],因此,术后留置关节内引流是许多术者的常规选择[7-9]。但是,放置引流后患者早期康复锻炼推迟,是下肢肌力和膝关节屈伸功能恢复的不利因素[5,6]。迄今为止,对于ACL 重建术后应否留置引流仍然存在争议[10-12],一般认为预计术后出血较多时放置引流的必要性更大[12]。因此,如何通过患者的术前资料和术中情况预判术后出血量,个性化地选择是否留置关节内引流值得探讨。
本研究发现,男性患者、骨隧道直径>8 mm 和需同时行髁间窝成型是术后24 小时引流增多的独立危险因素,这提示对存在如上特征的患者,无论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和术后护理要求均更高。对于身高、体重较大的男性患者,术前配合术者调整患者体位,保证侧挡板和足底支撑物位置合适,便于术中操作;对于移植物粗大或需行髁间窝成型的患者,提前备好不同直径的骨钻、扩张器和髁间窝成型器械,术中准确传递,严密配合;术后及时检查引流是否通畅、负压是否正常,加压包扎患肢,回病房后按时检查并记录引流情况。
在本研究中,术后引流增多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更长,因此尤其对于存在上述危险因素的患者,术中准确、及时传递器械,有效配合术者操作,避免不必要的手术时间延长,可能有助于减少术后出血。同时,术后引流增多的患者中行半月板部分切除术的比例更高,尤其以内侧半月板更为明显。Tatari等[12]也曾报道关节镜下半月板切除将导致术后引流增多,引流量随切除范围增大而增加,因此,对于ACL重建术中需同时切除半月板,尤其是切除范围大的患者,应当考虑其术后出血可能较多,留置引流较为妥当。另外,处理内侧半月板时常需要针刺松解内侧副韧带[17,18],进行半月板由内向外缝合时需要做膝关节内侧切口[19]。以上操作虽然较少导致关节腔内出血增多,但相应的膝关节内侧疼痛、肿胀也是术后护理中应当关注的内容。
此外,从本研究看,对于骨隧道直径较小、不需行髁间窝成型的女性患者,若单纯行ACL 重建,术后24小时引流量较少。在此基础上,对于术中无需切除或修复半月板,手术时间较短的患者,可能不必额外留置关节内引流,这有助于患者早期行膝关节活动度及股四头肌力量训练,避免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促进膝关节运动功能的恢复[5,6]。
本研究局限性如下:第一,没有纳入患者术前血红蛋白、凝血功能等实验室检查结果,上述指标可能与术后出血有关;第二,所有患者均在患膝加压包扎后松止血带,未在关节镜下彻底止血,可能导致术后出血增多;第三,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存在固有的选择和混杂偏倚;第四,本研究无术后随访资料,未能证实术后引流量多少或拔管时间对术后远期效果的影响。
4 结论
男性患者、骨隧道直径>8 mm 和行髁间窝成型是ACL 重建术后膝关节内引流量增多的独立危险因素,行半月板部分切除导致引流量进一步增加,术后留置关节内引流对存在上述特征的患者更为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