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对策
2021-05-15邹丽丽
邹丽丽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护理实训室,福建福州 35000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DM)的患病率逐年上升,从1980 年的0.67%飙升至2013 年的10.4%,各民族有较大差异,肥胖人群糖尿病患病率升高了2 倍,未诊断糖尿病比例达63%[1]。 糖尿病及相关疾病发病率和病死率逐年增加[2],中国糖尿病防治形势极为严峻。 糖尿病治疗方案包括饮食、运动、药物、血糖监测及健康教育,这些与患者的自我管理息息相关,健康自我管理就是要让患者承担起自己管理自己健康的任务,而做好健康自我管理最重要的是使患者树立信心并坚信自己可以克服障碍,采取健康的行为[3]。糖尿病自我管理在糖尿病防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有效的自我管理可以改善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情况,提高生活质量,延缓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4-5]。 而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与很多因素有关, 所以该文调查2019 年10—12 月期间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住院的100 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从而寻找对策提高其自我管理水平。 全面提高糖尿病患者的各项自我管理能力和水平,可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作为研究地点,对该医院各个科室的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 所有患者均符合国际通用的WHO1999 年制定的诊断标准。共发放问卷100 份,可利用的问卷共100 份。
1.2 方法
在知情同意的基础上, 研究者对100 例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共有3 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为有关人口社会学和疾病的一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婚姻状况、糖尿病类型、糖尿病病史、最近一次空腹血糖情况等。 第二部分为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the summary of diabetes self—care activities questionnaire,SDSCA),由Toobert 等编制,2000 年修订[6]。 孙胜男[7]将该量表进行汉化,包括饮食行为(4 项)、运动行为(2 项)、血糖监测行为(2 项)、足部护理行为(2 项)、用药行为(2项)、吸烟(1 项)等6 个因子,共计13 个条目。 询问患者过去7 d 内从事以上活动的时间, 作为该条目的分数,采用0~7 分计分。 在每一个因子内部计算诸条目的平均分作为该因子的得分。 目前,此问卷在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测量中应用广泛,有较好的信效度。测量需5~10 min 完成。 根据研究需要,采用得分率进行分析,得分率=(实际得分/最高可能得分)×100%, 并定义得分率<60%为较差、60%~80%为中等、>80%为良好[8]。 第3部分为糖尿病自我管理水平的影响因素,其中,列出了9 点因素,患者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列出对其影响较大的前4 位因素(按从高到低的顺序)。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予以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百分比(%)表示。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分析
对100 例已确诊糖尿病患者进行了统计, 社会人口学情况见表1。
表1 100 例糖尿病患者社会人口学情况[n(%)]
2.2 患者的疾病情况分析
100 例已确诊糖尿病患者的疾病情况见表2。
表2 100 例糖尿病患者疾病情况[n(%)]
2.3 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分析
采用SDSCA 调查糖尿病患者在过去7 d 内的自我管理水平。 总体处于较差者占64%,中等者占31%,良好者仅占5%。 饮食、运动、血糖监测、足部护理及规律服药各方面的自我管理行为见表3。 12 个条目中,每个条目最高分7 分,100 例被调查者的满分为8 400 分,而100 例被调查者的实际总得分为4 727 分,总平均分为3.94 分。其中饮食行为、运动行为、血糖监测行为、足部护理行为及用药行为得分情况见表4。
表3 100 例糖尿病患者SDSCA 各因子调查情况[n(%)]
表4 100 例糖尿病患者SDSCA 各因子得分情况
2.4 糖尿病自我管理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
糖尿病患者根据自身情况,对影响糖尿病自我管理水平的各种因素进行排序见表5。排名前2 位的依次是:自己对有关糖尿病的自我保健知识了解较少(60 例,占23.1%);缺乏专业人员帮助制定适合自己的糖尿病控制方案,并给予监督(56 例,占21.5%)。 其中,自我管理水平良好者选择的影响因素为时间与经济因素, 而自我管理水平较差者选择的影响因素为缺乏专业人员帮助制定适合自己的糖尿病控制方案以及自己对有关糖尿病的自我保健知识了解较少。
表5 糖尿病自我管理水平的影响因素调查情况[n(%)]
3 讨论
3.1 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大部分糖尿病患者对疾病认知度较低, 无法进行有效的自我管理[9]。 该调查结果显示,糖尿病患者的疾病控制较差, 空腹血糖水平控制不良。 从表3 可以看出,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总体较差,各因子水平不一,92%的患者能较好的按医生要求规律服药, 但是在饮食、运动、血糖监测、足部护理等方面却表现较差。 表4 显示,得分最高的是用药行为,而在饮食、运动、血糖监测、足部护理等方面的实际得分较低,进一步证明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较差,需要加强,进而改善其生活质量。
3.2 影响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的主要因素
3.2.1 自己对有关糖尿病的自我保健知识了解较少糖尿病的疾病管理繁杂,涉及较多医学知识,文化程度较高的患者可能更好地理解疾病的相关状况并做好应对[10]。糖尿病知识掌握越好,患者的自我管理越好,吸烟率越低。 许多研究[11-12]表明,健康教育能够增加患者的疾病知识,从而促使患者的健康行为发生变化。 患者掌握了较多疾病相关知识后,会重新认识和评价现状,因而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 从而提高其知识水平,有利于其自我管理。
3.2.2 缺乏专业人员帮助制定适合自己的糖尿病控制方案,并给予监督病房护理人员没有系统的对住院糖尿病患者进行指导,没有时间做到个体化的健康教育,门诊的糖尿病专科护士也没有对糖尿病的患者做到监督管理。
3.3 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对策
3.3.1 提高病房护理人员专业水平及对患者健康教育的意识护士与患者接触时间最长,应意识到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高低与之健康教育息息相关, 强化为患者进行教育的观念, 经常普及糖尿病健康知识。 另外,应该加强自身有关于糖尿病控制的相关知识,制订健康教育的手册,针对患者要具有个体化、可及性。
①饮食方面:根据患者的身高、体质量、活动强度等信息,计算热量,并将热量分配到三餐,结合患者饮食习惯, 为患者提供科学的饮食建议, 有助于控制血糖,同时保证患者的能量需求[13]。
②运动方面: 糖尿病患者的运动治疗仍缺乏系统管理和专业指导[14],因此护理人员要掌握运动治疗的具体方案,从而指导患者运动的时机、禁忌证、时间、运动类型等等,从而平稳降糖。
③血糖监测方面: 护理人员在为糖尿病患者进行血糖监测的同时应教会患者血糖监测的方法, 以及指导其何时监测血糖、 血糖监测的频率及如何记录监测结果。 强化血糖监测对有效控制血糖的指导作用,培养患者的自身管理意识与能力, 教会患者自我监测血糖的方法,让糖尿病患者真正主动参与疾病的管理[15]。
通过以上几点加深患者对饮食、运动、药物、血糖监测等方面自我管理知识的掌握, 激发患者自我健康照顾意识,促进患者更好地参与到疾病自我管理中[16]。
3.3.2 提高门诊糖尿病专科护士的认知及水平糖尿病教育已成为糖尿病治疗重要组成部分。 而糖尿病患者多在门诊接受治疗与咨询, 因此门诊可以作为开展糖尿病教育的重要窗口。 医院根据具体情况,开展具有一定特色的门诊糖尿病健康教育。 随着医学专科化的发展,近年来专科护士越来越多,目前一般的自我保健知识常由门诊的专科护士完成, 应指导患者到专科门诊学习相关的自我保健知识, 加强患者到专科门诊咨询的观念,使其认识到这是一个良好的途径。 而专科护士应不断学习糖尿病控制相关最新知识,详细指导患者。
3.3.3 对糖尿病患者的监督应走向社区现在更应该提倡社区医务人员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定期随访指导,使糖尿病教育延伸至家庭,使其更具有系统性和连续性;通过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糖尿病自我管理学校,把专科医生、家庭医生团队、志愿者、所有患者及其支持体系充分整合, 着重调动患者本身及其支持体系的作用[17];进而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 增强患者对疾病治疗的自信心和坚韧性,减轻患者的负性情绪,帮助患者做出正确的决策。 从而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知信行水平[18]。 姜巍等[19]研究结果建议加强糖尿病患者等重点人群的健康管理, 做实做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利用“互联网+”技术手段提升慢性病患者管理效果。
综上所述,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并受多种因素影响,护理人员应意识到,自我管理不仅仅受患者单方面的因素影响,除了其自身的认知,还应有恰当的健康管理措施,涉及良好的医患沟通、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信任感、患者对自我管理疾病的信心、患者感知到的医务人员的人文关怀等。 因此,护理人员应该注重培养自己并帮助患者提升自我管理水平进而提高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