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泵治疗妊娠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2021-05-15谢红霞周剑平
谢红霞,周剑平
1.汉川市中医医院妇产科,湖北汉川 431600;2.汉川市中医医院泌尿外科,湖北汉川 431600
GDM(妊娠糖尿病)是一种产科常见并发症,在高 龄产妇中的发病率较高, 以高血糖、 糖耐量异常为特征,具有较高的发病率[1]。 目前,临床普遍认为GDM 的发生与家族遗传糖尿病史、种族、肥胖、年龄等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GDM 如果治疗不及时或方法不当,极易引发低血糖、羊水过多、妊高症等并发症,对母体及胎儿生命安全构成一定威胁性[2]。 二甲双胍及胰岛素是临床治疗GDM 的常用药物, 对于存在胰岛素抵抗的患者,单用胰岛素并未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 基于此,该文选定该院2018 年6 月—2020年6 月住院治疗的88 例GDM 患者, 分两组予以不同治疗方案, 目的是探究二甲双胍+胰岛素泵治疗GDM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定该院住院治疗的88 例GDM 患者, 已得到该院伦理委员会审批,根据“单盲随机抽样法”分组,实验组(44 例):年龄23~42 岁,平均(32.52±6.47)岁;孕周25~32 周, 平均(28.52±3.11) 周; 孕次1~5 次, 平均(3.06±1.54)次;产次0~3 次,平均(1.52±0.33)次;其中27 例初产妇、17 例经产妇; 体质量64~86 kg, 平均(75.62±8.44)kg。 参照组(44 例):年龄24~41 岁,平均(32.49±6.42)岁;孕周26~30 周,平均(28.58±1.04)周;孕次1~4 次,平均(3.01±0.93)次;产次0~2 次,平均(1.48±0.38)次;其中28 例初产妇、16 例经产妇;体质量67~85 kg,平均(75.57±8.37)kg。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 ①均满足 《妊娠合并糖尿病诊治指南(2014)》[3]中对“GDM”诊断标准;②经饮食、运动治疗未取得理想降糖效果;③年龄≥20 周岁;④意识清醒、对答切题;⑤无器质性病变;⑥病历资料齐全、完整;⑦均知情,已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合并妊高症等其他妊娠并发症者;②合并恶性肿瘤者; ③研究开展前1 周接受过降糖治疗者;④人工受孕、多胎妊娠者;⑤合并帕金森、人格分裂症、痴呆者;⑥存在药物过敏史者;⑦重大脏器功能障碍、衰竭者;⑧合并严重营养不良、凝血功能障碍者。
1.2 方法
参照组: 在丹纳胰岛素泵中装入胰岛素注射液,0.2~0.3 IU/(kg·d)初始计量,根据患者血糖值可增减2 IU 胰岛素,连续治疗2 月。
实验组:予以二甲双胍,口服,0.5 g/次,2 次/d,连续用药2 月。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两组治疗效果均在治疗2 月后观察治疗效果,观察指标包括:①临床疗效判定标准:FPG(空腹血糖)降低≧30%为显效。FPG 降低10%~30%为有效。FPG 降低≤10%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4]。②血糖指标:包括HbA1c(糖化血红蛋白)、FPG、2 hPG(餐后2 h 血糖)。③血清Betatrophin、CRP、CysC 因子:抽取患者3 mL空腹静脉血,离心处理后,以ELISA 法检测Betatrophin(促代谢因子)、CRP(C 反应蛋白)、CysC(胱抑素C),血液样品必须在采集后的2 h 内完成检测。④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统计产后出血、羊水过多、妊高症、呼吸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率。 ⑤不良反应发生率:统计头痛、胃胀、恶心、呕吐发生率。
1.4 统计方法
以SPSS 26.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 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 检验,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 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95.45%)高于参照组(70.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2.2 血糖指标
治疗前比较两组HbA1c、FPG、2 hPG,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两组治疗后HbA1c、FPG、2 hPG 均比治疗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血糖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血糖指标比较(±s)
HbA1c(%)治疗前 治疗后FPG(mmol/L)治疗前 治疗后2 hPG(mmol/L)治疗前 治疗后组别 t 值 P 值 t 值 P 值 t 值 P 值参照组(n=44)实验组(n=44)t 值P 值7.92±1.55 7.95±1.49 0.093 0.927 6.28±1.22 5.02±0.64 6.067<0.001 5.515 11.985<0.001<0.001 9.16±1.54 9.19±1.51 0.092 0.927 7.82±1.44 6.05±0.34 7.935<0.001 4.216 13.457<0.001<0.001 12.62±2.54 12.65±2.49 0.056 0.956 9.68±1.69 7.06±0.64 9.617<0.001 6.392 14.423<0.001<0.001
2.3 血清Betatrophin、CRP、CysC 因子
治疗前比较两组血清Betatrophin、CRP、CysC 因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清Betatrophin、CRP、CysC 因子均比治疗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血清Betatrophin、CRP、CysC 因子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血清Betatrophin、CRP、CysC 因子比较(±s)
Betatrophin(pg/mL)治疗前 治疗后CRP(pg/L)治疗前 治疗后CysC(mg/L)治疗前 治疗后组别 t 值 P 值 t 值 P 值 t 值 P 值参照组(n=44)实验组(n=44)t 值P 值728.62±64.55 730.15±65.16 0.111 0.912 681.26±38.44 526.26±18.64 24.067<0.001 4.181 19.955<0.001<0.001 4.62±0.64 4.65±0.59 0.229 0.820 3.05±0.44 1.34±0.11 25.010<0.001 13.409 36.583<0.001<0.001 1.39±0.34 1.40±0.31 0.144 0.886 1.16±0.25 0.72±0.14 10.186<0.001 3.615 13.261<0.001<0.001
2.4 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
实验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2.27%)低于参照组(1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比较[n(%)]
2.5 不良反应发生率
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82%)与参照组(4.5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GDM 的发生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继发蛋白质代谢障碍、脂肪代谢障碍、糖代谢紊乱的一种急慢性并发症[5]。 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6]:当前,我国GDM 的发生率高达14%。 近年来,由于二胎政策的推行,高龄产妇增多,GDM 的发病率逐年增高[7]。 当前,临床治疗GDM以控制血糖位置,运动疗法、饮食控制等在改善血糖方面效果一般,往往需要联合药物治疗[8]。 胰岛素具有促进合成蛋白质、糖原、脂肪的作用,可调节机体新陈代谢,提高机体对葡萄糖的利用率、摄取率,抑制糖异生、脂肪分解,促进蛋白质合成,降低血糖[9-10]。
既往有研究表明[11]:GDM 患者机体血清Betatrophin、CRP、CysC 因子与健康人群存在一定的差异。CysC 具有维持机体含硫氨基酸平衡的作用,高表达的CysC 参与了血管内皮损害,会诱发白介素等炎症介质释放,导致妊娠结局不良。CRP 是临床常见的促炎因子,GDM 患者由于高血糖环境会促进CRP 升高。 Betatrophin 具有改善胰岛素抵抗、 促进胰岛β 细胞增生的作用, 会促进GDM 发生、 发展, 高表达的Betatrophin 可作为预测GDM 患者预后不良的重要因子之一。该研究显示: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95.45%)高于参照组(70.45%),实验组治疗后HbA1c、FPG、2 hPG、 血清Betatrophin、CRP、CysC 因子均低于参照组, 实验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2.27%)低于参照组(18.18%)(P<0.05)。 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82%)与参照组(4.55%)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明二甲双胍+胰岛素泵在GDM 治疗中效果确切。 分析如下:①胰岛素泵可以在一定时间内分次释放胰岛素,可在短期内降低机体高糖毒性,促进受损β 细胞修复,进而起到控制血糖的作用[12-13]。 但单纯胰岛素泵治疗并未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需辅助其他药物治疗。 ②二甲双胍作为一种胰岛素增敏剂,可提高组织对胰岛素的利用率、敏感性,进而达到降低血糖的作用。 在胰岛素泵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二甲双胍,协同作用,可取得确切的降糖效果,有效改善母婴结局,且不良反应较少,弥补了单一胰岛素泵治疗的不足。
综上所述,GDM 患者予以二甲双胍+胰岛素泵治疗,可有效降低血糖值,调节血清蛋白指标,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且联合治疗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