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准扶贫工作的可持续性发展研究①

2021-05-15

热带农业工程 2021年1期
关键词:贫困户精准资源

何 坤 刘 勇

(1甘肃农业大学财经学院 甘肃兰州730070;2甘肃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甘肃兰州730070)

《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1]。这就意味着2020年后,中国将全面摆脱绝对贫困,即完成“两不愁、三保障”的脱贫目标。但是相对贫困依然存在,如何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成为脱贫的重中之重。因此,笔者着重在贫困政策衔接、扶贫工作转型与贫困主体类型转变的背景下讨论新时期我国扶贫工作的可持续性发展研究。

1 精准扶贫工作可持续性发展的概念

精准扶贫工作的可持续性发展大体上可分为两块内容,一是精准扶贫本身的可持续,包括扶贫工作的方式、组织、政策、资源等;二是精准扶贫效果的可持续,主要是指脱贫村和脱贫户是否具备了自我发展能力。精准扶贫工作的可持续可分为政策可持续、资源可持续、机制可持续、产业可持续4个环节,其中政策可持续是制度基础,资源可持续是重要保障,机制可持续是动力源泉,产业可持续是物质载体和重要依托。

2 康县基本概况

康县地处陕西、甘肃、四川三省交界地带,秦巴山区陇南市中南部,总面积2 958 km2,辖21镇350个行政村1 640个自然村,总人口20.1万,是长江上游水源地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主体功能区,是甘肃省58个国列贫困县之一。境内山大沟深,80%以上的群众分散居住在70余条河谷、90多座山梁和高半山、峡谷河道及林缘地区,生态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到70%,是陇上著名的“天然氧吧”,自古就有陇上小江南的美誉[2]。

3 康县精准扶贫现状

3.1 脱贫目标如期实现,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

自精准脱贫工作开展以来,在党和政府及各大企事业单位的帮扶下康县的贫困状况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两不愁、三保障”的脱贫目标基本实现。从图1可以看出,2015~2019年康县农村和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都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明显快于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9年全年完成生产总值22.94亿元,同比上年增长5.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 442元,同比上年增长7.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 240元,同比上年增长9.9%。随着农村人均收入的不断增加,农民的生活水平逐渐改善。

图1 2015~2019年康县人均可支配收入

3.2 贫困范围逐步缩小,贫困人口大幅减少

2013~2019年,全县建档立卡户从16 797户65 960人减少到340户1 085人,累计脱贫16 457户64 875人;贫困村从203个减少到3个,累计退出200个;贫困发生率从37.04%降至0.61%。从图2可以看出,2015~2019年康县贫困发生率整体呈下降趋势,2019年末康县贫困发生率为0.61%低于国家规定的3%的脱贫标准,全县实现整县脱贫摘帽,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平稳较快发展,扶贫事业进入巩固脱贫成果新阶段。

3.3 定点帮扶效果明显,支柱产业建立

图2 2015~2019年康县贫困发生率

2012年至今,甘肃省科技厅先后选派38名优秀干部,分别担任康县县委副书记和帮扶康县18个贫困村第一书记、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近400名干部投入帮扶工作中,帮助贫困户摸清致贫原因,理清发展思路,为贫困户脱贫致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甘肃省科技厅的帮扶下,康县立足良好的生态优势,整合全县资源打造全域旅游,把脱贫攻坚与农村人居改善、精神文明创建深度融合,先后主要打造了以自然生态为主的休闲度假旅游景点,如农家乐、生态园等吸引了一大批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目前全县350个村中已建成342个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建成旅游示范村70个,4个国家4A级景区、1个国家3A级景区;1镇12村被评为“中国最美村镇”;全县已有97.7%的村建设成为美丽乡村,全年接待游客300万人,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4亿元。

康县在精准扶贫的过程中致力于将特色农业发展成为康县的支柱性产业,2019年康县农业增加值达到了4.11亿元,比上年增长6.1%,新增特色农业产业基地面积3 666.67 hm2;完成低产园改造1万hm2;核桃、花椒产量分别达到7 392 t和726 t;中蜂养殖5.7万箱,发展食用菌1 000万袋以上,特色农业年度发展目标基本实现。政策性农业保险品种和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康县太平鸡顺利通过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3]。发展大鲵仿生态规模化养殖园6户,分散养殖大户11户,培育银杏苗木1 hm2,香菇7万余袋,打造了兴源土特产、满福农产品开发公司等一批特色农产品企业,已逐步走上了“产业兴村”的发展道路[4]。

4 精准扶贫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2020年,我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并不意味着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精准扶贫工作告一段落。在现有脱贫的贫困户中有很多贫困户是在政府及各大帮扶单位“输血式”帮扶下才达到脱贫的标准,没有形成“造血”的长效机制。如果得不到政府和企业地帮助就会出现返贫现象。因此,精准扶贫工作还没有完全结束,精准扶贫工作的可持续性面临一系列问题。

4.1 政策是否可持续是扶贫成果能否保持住的最大挑战

精准扶贫政策是一项有目标有期限的国家工程,它的首要目标是在2020年实现现行标准下整体脱贫。2020年完成脱贫目标之后,政府已经做出“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帮扶”的承诺,但是无论在政策层面还是实践层面,今后的扶贫工作都不会以现在这种力度开展。对于习惯了各种帮扶的脱贫村和脱贫户而言,一旦失去了这种外界的强大助力,能否通过自己的力量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最大的现实挑战。

4.2 资源是否可持续是制约精准扶贫可持续的最大困难

精准扶贫工作是通过政府公共财政的大量投资下,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的一种“资源依赖型”的扶贫模式。在各种帮扶资源的帮扶下,基本解决了贫困地区贫困户的生活问题,但是这种扶贫模式的弊端也很明显,一旦脱离了各种资源的帮助就可能会出现返贫。2020年脱贫攻坚任务完成之后,这种不计成本的资源投入模式和无限兜底政策将不会持久,失去了外界的资源帮扶脱贫户能否依靠自己的能力持续发展将面临很大的困难。

4.3 组织能否可持续性是影响精准扶贫可持续性的重要因素

康县作为国家级贫困县能够摆脱贫困,除了政府和帮扶单位的帮扶外还离不开基层党组织的大力支持。一个有战斗力的基层组织不仅能为帮扶单位和帮扶干部创造有利的工作环境,还能为帮扶工作提供很多便利条件,解决很多实际问题,同时还能在工作中不断加强和提升自身能力,形成一套行之有效、运行良好的帮扶工作机制。但是有些贫困地区基层党组织纪律性差、工作积极性不强、学习能力差、为人民服务意识不强,严重影响了精准扶贫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4.4 产业能否可持续是制约精准扶贫可持续的核心因素

衡量贫困户是否具备自我发展的能力主要看是否形成能持续经营、稳定增收的产业实体。近年来,康县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成功举办康县乡村旅游文化美食节等为贫困户的脱贫致富提供了稳定的收入保障。形成了以茶叶、蚕桑、中药材、食用菌等为主的一批主导产业,产业基地产值稳步增长。生态养殖和中蜂养殖等养殖业快速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和阿里巴巴“农村淘宝”项目全面建成,这为今后可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是有的贫困村不顾地方实际,大量“复制粘贴”,造成了人力、物力、财力的大量浪费,这就为精准扶贫的可持续性埋下了隐患。

5 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5.1 做好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精准扶贫是乡村振兴的“基建工作”,乡村振兴是精准扶贫的后续延展工作。当前精准扶贫工作已经进入收尾阶段,接下来的工作重心需聚集在巩固脱贫成果,提升脱贫质量,为乡村振兴夯实发展基础。一是出台惠农支农政策。二是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改善民生。三是结合地方特色,因地制宜,逐步将针对贫困户的福利性政策转变为提升乡村能力的发展性政策。

5.2 建立科学合理的资源投入机制

为保障精准扶贫的有效推进,我国已经构建了一套较为完整有效的资源投入体系,包括建立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财税优惠、贴息贷款3种渠道的财政投入体系,建立了由特殊贫困救助制度、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五保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教育补助、就业技能培训政策等构成的社会保障体系[5]。总结反思这套投入体系在精准扶贫实践中作用发挥的成功和不足之处,通过优化、改进和转化,减少资源浪费,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增强资源投人的精准性和精准度。

5.3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加大对高素质人才的引进,培养一批思想过硬、能力更强的高素质人才担任村支书,扎实开展基层党支部建设,认真落实党建责任机制[6-8]。通过驻村工作队,特别是发挥驻村第一书记的引领作用,集中精力抓好基层党员教育管理、发展培养、人才队伍建设等工作。加强脱贫攻坚相关政策的宣传和学习,通过驻村工作队和帮扶责任人进村人户积极对贫困户进行经常性宣传教育。大力宣讲党的政策方针,通过开会、人户、座谈等多种方式,培养农户的自身发展原动力,扶志和扶智相结合,鼓励村民学习劳动技能、自主创业,树立致富信心[9-14]。

5.4 夯实贫困村产业发展基础

政府加大资金与科技投入,加快培养一批懂技术、懂生产、懂市场的高素质人才,延长农产品产业链打造一批独具地方特色的优质农产品企业,逐步扩大产业规模[15-18]。利用“互联网+”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促进地方农产品的销售,积极开展农产品的绿色认证,进一步提升农产品的品牌效益。建立健全利益关联分享机制,设计好激励制度,充分调动贫困户参与产业的积极性与主动性[19-23]。

猜你喜欢

贫困户精准资源
金融扶贫站惠及3万贫困户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我给资源分分类
“鞋底垫厚点,也能走得快”——贫困户崔普选和他的“梦中梦”
资源回收
做好绿色资源保护和开发
精准的打铁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脱贫记 贫困户陈福田和何麦换的故事
精准扶贫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