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专业实践教学平台建设研究①
2021-12-05冯丽
冯 丽
(海南大学 海南海口570226)
风景园林是一门综合运用环境、建筑、生态及人文等的学科,是融科学方法与规划设计手段于一体,为人类创造安全、舒适、健康的人居环境的应用型学科。该学科要求在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基础上,强化实践与职业技能。风景园林学是工学一级学科,与建筑学、城乡规划学共同组成三足鼎立的人居环境学科群。当前,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正面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工科建设需要加强研究与实践的联系,要求高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不断探索,实现学科专业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的转型[1]。风景园林作为应用型专业,如何更好“接地气”,培养具备工科专业技能、符合社会发展及行业需求的专业人才是高校风景园林专业教学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1 实践教学平台的重要性
1.1 实践教学是风景园林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
传统园林学、城市绿化和大地景观规划是风景园林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社会、经济、生态、文化和建筑等领域。综合交叉性和应用技能性是风景园林学科建设内容重要特征,其核心是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教育部在开展风景园林学科评估中,将实践教学平台及教学效果列入重要指标体系,作为高校学科发展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评估的重要依据之一。因此,实践教学平台既是课程设置改革“最前一公里”、又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最后一公里”的桥梁和保障。
1.2 实践教学平台是风景园林专业教学的基本保障
实践教学是加强理论知识理解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具有专业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高素质技术人员的重要手段。风景园林专业根据培养目标及教学计划,明确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基本要求,安排了美术基础、设计初步、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等一系列实践性强课程,以期培养具备美学、规划设计、工程施工等专业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城乡发展对应用型风景园林人才的需求日趋旺盛,创建融专业理论、实践认知与工程实践为一体的风景园林实践教学平台,是高校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高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
1.3 实践教学平台是提高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基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高等教育要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着力培养创新型、实用型人才[2]。风景园林专业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师资为保障,通过构建具有专业特色的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平台,实现理论-实践-理论、教-学-用的链条循环,促进学生获取理论知识、提升理念思维、锻造实践技能,培养学生掌握工学、农学、旅游学、艺术学、人文学学科知识和规划、设计、保护、建设、管理技能,培养新时代适合国家发展需求的创新创业人才。
2 风景园林专业实践教学平台建设研究
风景园林专业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可从优化实践课程体系、规范实践教学教材、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利用专业竞赛平台、健全实践考评机制6个方面开展研究。
2.1 优化实践课程体系,增强实践教学导向性
实践教学是培养风景园林专业人才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园林工程师的主要途径。在国家对大学本科教育提出“厚基础、宽口径”背景下,要求高校要深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修订完善教学大纲,针对当前风景园林教学计划中专业课程总学时压缩,实践教学学时相应减少,整合实践教学课程、优化课程体系建设成为重要研究内容。在实践教学中,应加强教学内容的前后衔接,增强关联性、交叉性,在基本教学框架下,建立多样化实践教学课程,优化实践教学设计,精减演示性、验证性等传统实验,加强设计性、综合性实验,为学生提供具有特色和挑战性的实践项目,形成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整体化实践课程体系,实现现场教学、研究探讨、创新实践等多种教学形式一体化发展,探索从感知-领悟-分析-研究-实践的系统教学过程。
2.2 规范实践教学教材,提高实践教学针对性
在风景园林专业教学计划中,实践教学占总学时60%以上,但现行教材内容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缺乏系统性、配套性、针对性的实践教材。应根据教学计划,结合课程作业实践、课程实习、综合实习、毕业实习等环节,系统整理实践教学内容及优秀成果,建立实践教学资料库,组织编写实践教学教材。同时,开发实践课程网络多媒体,搭建实践教学网络辅助平台。如在园林设计四大要素之一——植物的相关课程,观赏树木学、花卉学等的实践教学中,从植株形态、尺寸、色彩、季相变化等外观特征,喜阴、喜阳、土壤条件等生活习性在园林景观及空间营造中的作用等将植物分门别类,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方式进行多维度呈现,制作成实践教学网络辅助教材,提高学生对园林植物的认知和应用能力。又如在园林建筑设计、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等专业设计课程的实践教学中,整理汇编学生实习课程优秀作品集、综合实习优秀报告等成果上传网站共享,搭建良好的实践教学网络辅助平台,这样既能加强实践环节的交叉联系,又能形成良好的标杆学习氛围,有效支撑设计课程实践教学的开展。
2.3 建立实践教学基地,保障实践教学实效性
按照“立足、整合、拓展”的思路,构建专业化、多层次实践教学基地。立足校内实验室建设,不断完善实践教学仪器设备,构建专业化、标准化的精品实验实训教学平台。整合校内相关学院如园艺学院、建筑学院、艺术学院等教学资源,建立由多个实验室和实践基地构成的校内综合性实践实验中心,促进资源共享,学科互补融合,为学生开展多层次实践创新活动提供平台,提高学生专业认知能力。拓展校外实习基地,开展与地方政府、行业协会、企业协同育人,推进风景园林专业与地方产业的深度融合[3],促进“产学研”的有机结合。科学系统地整理筛选各类参观认知实习场所,充分调动社会资源,与相关企事业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建立有代表性的校外参观认知实习基地。与企事业单位签订程实践拓展基地协议,学校定期输送学生到工程项目中实习,在岗位实习中理论联系实际,提升学生专业综合能力。
2.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教学创新性
提高风景园林专业实践教学质量,既要发挥高校教师主力军作用,也要充分调动社会资源。目前,风景园林专业存在教师队伍短缺现象,尤其在实践课师生比例严重失衡,实践过程中常由一个教师指导几十个学生,导致对学生实践指导力度不够,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可通过各种渠道和方法,组建专业化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提高教师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如选派青年教师挂职锻炼或赴国内外知名大学进修[4]、鼓励教师开展合作交流或创业实践、多渠道提高实践教学水平和创新创业能力。充分借助社会力量,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建立学校教师、企业专家相互融合的两支实践教学队伍,实现师资队伍的多元化,有助于学生对接实际工程,了解行业最新发展趋势,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业能力和创新思维。
2.5 利用专业竞赛平台,激发学生能动性
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经过长期发展,学科竞赛已形成全方位、多层次、覆盖全国各大高校的竞赛体系模式[5]。目前,具有较高影响力的风景园林专业竞赛项目类型多、覆盖面广、参与度高。国际专业竞赛有ASLA、IFLA、中日韩大学生风景园林设计大赛、“园冶杯”风景园林国际竞赛等,国家级专业竞赛有全国高校景观设计毕业作品竞赛、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大学生设计竞赛、奥雅设计之星大学生竞赛等,各地方院校也根据自身特点开设了各种校级竞赛项目。学校可做好竞赛组织、选拔和宣传工作,组建教师团队和学生代表积极参加专业竞赛,通过参赛,提高教师业务能力,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争先创优、协同协作精神。
2.6 健全实践考评机制,保障实践教学长效性
实践考评机制的本质是通过机制构建,达到促进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建立目标明确、功能完备、运行有序、内外联动的实践教学平台,健全考评机制是实践教学长期有效开展的重要保障。良好的实践教学管理机制、优秀的师资队伍、完善的实践基地和好学的学生可保障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建立多样化、综合性教学管理评价机制、教师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实践基地评价机制、学生实践成果评价机制可保障实践教学的长效性;将评价的结果反馈到教学各个环节,各评价体系在相互渗透中不断完善和提高,能有效保障教学质量。
风景园林专业立足于培养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建设实践教学平台在专业教学中有着重要作用。学校应结合办学特色及社会发展需要,在人才培养目标体系引领下,在构建课程设置、教学教材编写、实践基地选择、师资队伍等方面,形成相互配套衔接的实践教学体系,促进实践教学各环节良性循环。在未来学科发展中,要不断根据行业前沿和社会需求,更新教学观念,调整实践教学平台建设,以促进实践教学更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