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心护理联合延续性护理在慢性心衰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1-05-15蒋友雅殷丹萍周利妹通讯作者
蒋友雅,胡 敏,殷丹萍,周利妹(通讯作者)
(苏州市吴江区第四人民医院 江苏 苏州 215231)
慢性心衰属于心血管疾病,通常是由于心肌梗死、血流动力学负荷过重、心肌病变等导致,此类疾病患者通常出现呼吸困难、乏力等症状。慢性心衰患者出院后需进行有效护理,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制定相应的康复计划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及预后的改善意义重大[1,2]。双心护理是由传统心脑血管疾病护理方法改良而来,通过更加重视患者心理健康以及身体健康,进而解除患者病痛并减少患者的负面情绪,从而对患者疗效产生积极的效果[3]。延续性护理在传统护理方式上进行延展,为患者制定针对性护理计划,进而改善患者预后[4]。目前,鲜有文献报道这两种护理方式联合在慢性心衰这类疾病中的的应用,因此本研究通过联合双心护理和延续性护理对慢性心衰患者出院后进行治疗,旨在为该类疾病提供一种有效的护理模式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 年6 月—2019 年9 月本院收治的156 例慢性心衰患者,根据随机数表将患者分为A组(常规护理组)、B 组(双心护理组)、C 组(双心护理联合延续性护理组),每组各52 例。其中,A 组男性29 例,女性23 例,年龄54 ~83 岁,平均年龄(70.43±6.17)岁;B 组男性28 例,女性24 例,年龄52 ~81 岁,平均年龄(69.72±5.86)岁;C 组男性30 例,女性22 例,年龄53 ~82 岁,平均年龄(70.08±6.12)岁。三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A 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B 组在A 组基础上接受双心护理;C 组在B 组基础上接受延续性护理。
常规护理措施:观察患者基础症状、检查血常规、指导药物服用和饮食改善等。双心护理措施:(1)健康教育:教授患者及其家属慢性心衰知识、护理细节和禁忌事项等,帮助患者及其家属掌握心衰护理知识、诱导疾病发展的因素等;(2)心理护理:及时缓解患者在沟通过程中出现的焦虑、慌乱、恐惧等情绪,帮助其以正确的心态正视疾病治疗;当患者存在过重的心理负担时,可通过与家属联合,劝慰患者,提高其治疗的依从性;(3)药物干预:充分了解并告知患者及家属用药方法和剂量,告知患者及家属不可擅自增减剂量或停药,提高患者用药规范性和依从性。(4)延续性护理:针对患者的不同身体状况,制定合理的康复计划,并叮嘱患者切勿进行剧烈运动,以有氧运动为主,循序渐进。
1.3 观察指标
SDS 评分准则,标准:总分≤50 分时正常;总分为51 ~60 分时轻度抑郁;61 ~70 分时中度抑郁;总分>70 分时重度抑郁。SAS 评分准则,标准:总分≤50 分时正常;总分为51 ~60 分时轻度焦虑,61 ~70 分时中度焦虑;总分>70 分时重度焦虑。
从运动、饮食、生活作息、用药四方面评估患者生活质量;观察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出现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2.0 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s)表示,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SNK-q 法。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百分比[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理障碍程度比较
三组患者进行干预护理后SDS、SAS 两项评分均低于护理前,其中,B 组和C 组护理后的SDS、SAS 两项评分均低于A 组,C 组护理后的SDS、SAS 两项评分均低于B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理障碍程度比较(±s,分)
表1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理障碍程度比较(±s,分)
注:与本组护理前相比,*P <0.05;与A 组相比,#P <0.05;与B 组相比,△P <0.05。
组别 例数 SDS 评分 SAS 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A 组 52 56.75±5.28 48.94±6.02* 54.15±5.04 47.13±4.63*B 组 52 55.43±5.19 41.07±5.28*# 53.94±5.12 39.14±4.16*#C 组 52 58.14±5.21 31.11±4.14*#△ 54.02±5.09 28.33±4.02*#△
2.2 三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结果显示,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后,B 组和C 组的运动依从率、饮食依从率、生活作息依从率、用药依从率均高于A 组,C 组的运动依从率、饮食依从率、生活作息依从率、用药依从率均高于B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三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n,%)
2.3 三组患者预后情况比较
结果显示,B 组和C 组发生症状性心衰、恶性心率失常、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等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几率低于A 组,C 组发生症状性心衰、恶性心率失常的几率低于B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三组患者预后情况比较(n,%)
3.讨论
慢性心衰患者由于心肌收缩压处于不断缩小的状态,其心排血量出现异常。通过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分析,发现该类疾病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还加剧了患者出现冠心病的风险,且由于多数患者对慢性心衰缺乏正确的认识,容易产生焦虑、紧张等消极情绪,给治疗带来极大困难[5,6]。因此,对慢性心衰患者及时进行诊疗并提供可靠有效的护理方案是当前临床研究的热点。
双心护理是在改善病人心功能的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治疗,可根据患者的生活习惯、病情进展制定全面的护理计划,疏导患者的不安情绪。同时,护理专家通过与患者家属进行有效沟通,指导家属鼓励、陪伴患者,促进医患家属间的和谐关系[7,8]。延续性护理是通过对患者制定详尽的康复计划,在患者出院后对其进行随访,连续高效指导患者改善预后[9,10]。刘梦等[11]研究指出,通过延续性护理方法干预慢性心衰患者,患者心功能得到不同程度恢复,发病次数显著减少。本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将双心护理和延续性护理联合,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等症状不同程度的改善,患者运动、饮食、生活作息、用药依从性提高,出现症状性心衰、恶性心率失常、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等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几率降低,其效果优于常规护理和单独双心护理模式。结果表明,双心护理和延续性护理弥补了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缺失,提高了患者自我管理意识,通过个性化的护理方式改善患者预后。
综上,双心护理和延续性护理联合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有潜力应用于慢性心衰患者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