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性护理干预对肿瘤患者化疗致胃肠道反应及情绪状态的效果观察

2021-05-15陈珊珊

医药前沿 2021年3期
关键词:恶心胃肠道饮食

陈珊珊

(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医院内三科 广东 广州 510006)

晚期肿瘤患者因病情进展迅速,易造成患者机体多脏器功能受损,严重时将导致患者的死亡。临床中对于晚期肿瘤患者主要的治疗方式为化疗,因其对疾病的进展能起到明显的抑制作用。但在化疗过程中,患者普遍易发生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目前临床中对于恶心、呕吐的护理多采用的是症状护理的护理模式,其干预效果不佳。因此,本研究拟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护理模式对化疗的患者实施护理,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经验分享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 年6 月—2016 年6 月在我科行化疗的晚期肿瘤患者50 例。按其住院时间的先后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中,男16 例,女9 例,年龄47 ~81 岁,平均年龄(60.44±9.09)岁;观察组患者中,男15 例,女10 例,年龄34 ~69 岁,平均年龄(57.16±8.59)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显著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两组患者经病理学诊断均符合晚期肿瘤患者的诊断标准,且均为首次化疗患者,既往无化疗史。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即患者使用化疗药物后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后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出现恶心、呕吐不适症状时及时汇报医生,遵医嘱正确给予止吐治疗;鼓励患者间相互沟通,分享成功经验,同时通过播放电视、放音乐等方式让患者融入到轻松的治疗环境中,从而减少呕吐的不适感对患者造成的影响[2]。观察组患者在实施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具体方法如下:(1)加强心理护理:部分患者因对化疗及疾病相关知识缺乏,容易产生焦虑、抑郁心理。护士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主动向其介绍疾病相关知识、化疗的目的及常见的不良反应,以便患者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患者出现不适症状时应及时予以治疗,同时应及时安慰患者,通过交流的方式帮助其转移注意力;定期组织患者间进行交流,以帮助患者排除内心焦虑及孤独的心情,帮助患者获得认同感。通过借助社工及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定期举办相关活动,鼓励患者参与其中,让其获得社会认同感的同时,能够帮助患者重拾对生活的信心。(2)饮食护理:鼓励患者进食富含维生素、高蛋白质饮食[3]。为降低胃肠道反应的发生,化疗当天嘱患者将早餐时间提前,晚饭时间推后,化疗期间尽量避免进食,以避免或减轻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的发生;告知患者化疗当天的饮食量宜为平时的1/2 ~2/3,且用餐前后3 ~4h 避免化疗;鼓励患者少量多餐,食物以患者日常喜好为主,避免辛辣刺激饮食。化疗期间可口含陈皮,以减轻恶心症状。进餐后宜坐卧位休息,避免立即平躺;限制富含5-羟色胺丰富的蔬菜和水果的摄入,如香蕉、茄子等。(3)合理选择止吐药物:使用化疗药物前,根据药物性质将化疗药物分为高致吐药物、中致吐药物和低致吐药物。若评估结果显示高风险药物,应及时与医生沟通,建议使用“三联止吐”,即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NK 受体阻滞剂+激素;若为中风险致吐药物,建议使用“二联止吐”即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激素;若为低风险致吐药物,可仅使用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4]。(4)用药护理:遵医嘱及时使用止吐药物,并关注药物疗效。对于高致吐药物,责任护士每天评估患者的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症状直至患者出院。出院后科室由专职护士负责完成对患者出院后的随访,询问患者出院后的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对于轻度症状给予相关饮食指导,胃肠道反应严重时及时与责任医生沟通,以便提供恰当的治疗方案。(5)病情观察:患者呕吐后,协助患者漱口,及时协助患者处理呕吐物,以减少不良刺激对患者的影响。同时密切关注患者呕吐的颜色、量、形状。以防止患者因呕吐导致电解质紊乱,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尤其是血压变化,防止患者发生低容量性低血压致患者跌倒/坠床等不良事件的发生。(6)穴位按压:中医认为呕吐是胃失和降、气逆向上所致[5],所以可通过经络穴位效应以降低呕吐的发生率。临床中可取患者内关、足三里等穴位进行按摩。力度宜由轻到重,以患者感觉酸、胀、麻为宜。

1.3 观察指标

1.3.1 将两组患者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胃肠道反应的发生情况进行比较。

1.3.2 情绪状态:应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6]对患者情绪状态进行评估,两个量表的临界值分别为50、53 分,当分值超过临界值时即说明患者存在焦虑、抑郁状态,且分值越高,说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越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

选用SPSS18.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胃肠道反应对比

观察组患者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对比[n(%)]

2.2 两组患者情绪状态对比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后,其焦虑、抑郁均值分别为(54.40±6.76) 分,(41.00±6.65) 分; 观 察 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后,其焦虑、抑郁均值分别为(42.80±7.14) 分,(33.76±8.52)分。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结论

化疗作为目前治疗晚期肿瘤的有效方法之一,其对原发和转移病灶均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因其缺乏靶向性,在杀伤癌细胞的同时也会造成正常细胞的损伤[7],因此多数患者会出现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等各种副作用,严重时将危及患者的生命。为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本研究中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综合护理的干预模式,包括从心理、饮食、用药、症状观察等方面对患者实施全方位的护理:通过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消除了患者对化疗的恐惧感,增强了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使患者治疗信心增强;通过饮食和生活指导,纠正了患者以往“饿肿瘤”的错误饮食观念,帮助其建立了正确的生活习惯和饮食行为,从而提高了患者的免疫力,有效的改善了患者的预后;通过个体化的给药方式及中西医结合的止吐方式,最大程度的减少了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的发生率。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观察组,其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胃肠道反应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等心理状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这与吴筱莲相关研究结果一致[8]。

综上所述,对晚期肿瘤化疗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模式,能有效的降低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的发生率,同时降低了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对患者身心造成的不利影响,使患者能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治疗。

猜你喜欢

恶心胃肠道饮食
体外仿生胃肠道模型的开发与应用
春节饮食有“三要”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价值
饮食如何搭配才健康
The selection rules of acupoints and meridians of traditional acupuncture for 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 a data mining-based literature study
题出的太恶心
何为清淡饮食
健康饮食
连花清瘟胶囊致胃肠道不良反应1例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