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咪替丁联合双嘧达莫片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的效果分析

2021-05-15青鸿凌

医药前沿 2021年3期
关键词:双嘧达紫癜过敏性

青鸿凌

(会理县人民医院儿科 四川 会理 615100)

小儿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全身免疫性疾病,多由于患儿自身免疫机能失衡紊乱所引发。病毒、食物、花粉过敏、蚊虫叮咬、药物过敏、细菌、寄生虫等感染都可能引起过敏性紫癜,一年四季均可发作,尤其是冬春季节。由于过敏性紫癜对患儿的机体会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若不对患儿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可对患儿的多处器官,如消化道、肾脏以及关节等产生累及作用,加剧病程时长。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方法来控制和治疗疾病,避免疾病反复发作增加患儿的疼痛感,影响到患儿的生长发育以及身体健康[1]。为了分析小儿过敏性紫癜应用西咪替丁+双嘧达莫片治疗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74 例小儿过敏性紫癜患儿均为2017 年9 月—2019年9 月于我院收治,采取抽签法将其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7 例。纳入标准:①纳入患儿均经过临床检查,相关症状与过敏性紫癜疾病相符合,已确诊为过敏性紫癜疾病;②纳入患儿家属已经我院专业人员讲解,了解研究内容,自愿参与研究,且已签署知情同意书;③本次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①将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西咪替丁、双嘧达莫片)存在禁忌或是过敏现象的患儿排除;②将合并肝肾功能异常以及凝血功能障碍的患儿排除;③将合并其它遗传性疾病、代谢性疾病、出血性疾病的患儿排除。对照组中,男18例,女19 例,年龄3.5 ~14 岁(7.67±2.43)岁,其中6 例混合型过敏性紫癜,12 例单纯型过敏性紫癜,7例腹型过敏性紫癜,9 例关节型过敏性紫癜,3 例肾型过敏性紫癜。观察组中,男20 例,女17 例,年龄4 ~13.5 岁(7.70±2.46)岁,其中5 例混合型过敏性紫癜,14 例单纯型过敏性紫癜,8 例腹型过敏性紫癜,6 例关节型过敏性紫癜,4 例肾型过敏性紫癜。两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可进行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连续两周以静脉滴注的方式每天给予对照组患儿一至两次15.0 mg/kg 的西咪替丁注射液治疗(国药准字H37023309,规格:2 mL/0.2g)。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连续两周以口服的方式每天给予观察组患儿两次2.0 mg/kg 的双嘧达莫片治疗(国药准字H37020809,规格:25 mg)。

1.3 观察指标[2]

①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相关症状消失时间。相关症状消失时间以两组患儿在接受治疗后紫癜、关节肿痛、皮疹、消化系统症状以及腹痛的消失时间为评价指标。②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总有效率依据患儿的恢复情况可分为无效、有效、显效评价:患儿经治疗后水肿、关节肿痛感以及皮肤症状无明显好转,尿常规、肾功能未明显改善的为无效;患儿经治疗后水肿、关节肿痛感以及皮肤症状有明显好转,尿常规、肾功能有明显改善的为有效;患儿经治疗后不再出现水肿、关节肿痛感以及皮肤症状,且尿常规、肾功能恢复正常的为显效。治疗总有效率=(有效例数+显效例数)/总例数×100%。③观察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血清免疫指标。血清免疫指标以两组患儿治疗前、治疗后的IgA、IgM、C3 以及CRP 为评价指标。④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以患儿发生瘙痒、恶心、腹泻、头痛为评价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 相关症状消失时间

相比对照组,观察组在接受治疗后紫癜、关节肿痛、皮疹、消化系统症状以及腹痛的消失时间均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相关症状消失时间比较(±s,d)

表1 两组相关症状消失时间比较(±s,d)

相关症状 观察组(n=37)对照组(n=37) t P紫癜消失时间 7.51±2.78 12.36±3.34 6.78 0.00关节肿痛消失时间 2.82±0.92 5.83±1.85 8.86 0.00皮疹消失时间 12.08±1.20 14.55±2.23 5.93 0.00消化系统症状消失时间 2.92±0.38 5.73±1.31 12.53 0.00腹痛消失时间 4.07±0.69 6.71±2.47 6.26 0.00

2.2 治疗总有效率

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n(%)]

2.3 血清免疫指标

两组患儿治疗前比较其IgA、IgM、C3、CRP 血清免疫指标,差异均不显著(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比较其IgA、IgM、C3、CRP 血清免疫指标,观察组各血清免疫指标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免疫指标比较(±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免疫指标比较(±s)

血清免疫指标 时间 观察组(n=37) 对照组(n=37) t P IgA/(g·L-1) 治疗前 4.31±0.27 4.27±0.31 0.59 0.55治疗后 2.39±0.06 3.17±0.04 65.79 0.00 IgM/(g·L-1) 治疗前 7.69±0.62 7.64±0.66 0.33 0.73治疗后 1.30±0.35 3.87±0.08 43.54 0.00 C3/(g·L-1) 治疗前 3.55±0.20 3.56±0.19 0.22 0.82治疗后 1.29±0.05 2.39±0.12 54.46 0.00 CRP/(mg·L-1) 治疗前 7.59±0.93 7.57±0.88 0.09 0.92治疗后 6.50±0.61 8.70±0.41 18.20 0.00

2.4 不良反应发生率

对照组发生瘙痒0 例(0.00%)、恶心2 例(5.40%)、腹泻1 例(2.70%)、头痛1 例(2.7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 例(10.81%);观察组发生瘙痒1 例(2.70%)、恶心1 例(2.70%)、腹泻1 例(2.70%)、头痛0 例(0.0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 例(8.1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5,P=0.69 >0.05)。

3.讨论

儿科常见的毛细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之一即过敏性紫癜,该疾病属于一种能够侵犯到患儿全身皮肤、其他器官毛细血管以及细小动脉的过敏性血管炎的疾病,又称自限性急性出血症。我们可以将该疾病简单的理解为是由于“患儿出现全身的小血管破裂出血而引发的一种血管炎疾病”。儿童及青少年是该疾病的主要高发群体,与患儿自体的免疫力较为低下有关。感染、用药、预防接种、饮食不当等因素都可引起小儿过敏性紫癜,使患儿出现皮肤紫癜、皮疹、腹痛、关节炎、血尿等症状,并可对其多个部位的毛细血管壁产生累及作用,如皮肤、黏膜、关节、肾脏以及胃肠等,病情较长而且易反复发作,对患儿的身体健康可产生非常严重的影响[3]。

本次我院通过为小儿过敏性紫癜患儿应用西咪替丁联合双嘧达莫片治疗,结果有效缩短了患儿紫癜、关节肿痛、皮疹、消化系统症状以及腹痛的消失时间,降低了患儿机体内IgA、IgM、C3、CRP 血清免疫指标,且患儿发生瘙痒、恶心、腹泻、头痛等不良反应的情况并未升高,说明对小儿过敏性紫癜患儿应用西咪替丁+双嘧达莫片治疗不仅能够有效改善患儿机体内的免疫指标,加快患儿机体的恢复速度,使其症状尽快消失,治疗有效率得以提升,且联合用药方案并不会增加患儿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分析原因,主要是由于西咪替丁是一种具有选择性的H2 受体拮抗剂,将其应用于小儿过敏性紫癜疾病的治疗中,可有效降低患儿机体内的血管通透性,并有效抑制其TS 细胞功能,使其机体免疫能力加强,胃酸以及炎症介质的分泌得以控制,从而有效保护患儿的胃黏膜,使其皮肤黏膜以及腹部内脏出血、水肿、过敏反应等症状得以缓解和减轻,症状消失时间得以缩短[4]。而双嘧达莫片是一种磷酸二酯酶抑制剂,能够使患儿血小板的聚集及释放得到抑制,血小板内环磷酸腺苷水平得以提升,并有效将患儿的血管通透性减弱,避免其机体内产生血栓烷素,从而有效避免和阻止血小板沉积、聚集,起到为患儿抗病毒、预防血栓、抑制紫癜症状的作用,最终有效降低血清免疫指标,提升治疗有效率[5]。

综上所述,将西咪替丁+双嘧达莫片应用于小儿过敏性紫癜患儿的临床治疗中,具有非常显著的临床疗效,应用价值高,值得应用。

猜你喜欢

双嘧达紫癜过敏性
过敏性鼻炎别再吃冰了
双嘧达莫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研究现状与药学监护*
不可小觑过敏性哮喘
说说过敏性紫癜
谨防过敏性休克
潘生丁转到儿科发挥作用
探讨双嘧达莫片含量均匀度测定方法的改进
蒙药治疗干燥综合征伴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
激素在过敏性紫癜的应用
双嘧达莫用于儿科临床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