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运用远红外线促进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后成熟的效果观察

2021-05-15李云平通讯作者

医药前沿 2021年3期
关键词:热效应血流量内瘘

王 来,李云平(通讯作者),彭 娜,吴 莹

(重庆市第五人民医院肾内科 重庆 400065)

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脏病患者最常使用的肾脏替代疗法,自体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fistula,AVF)被认为是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1]。AVF 作为长期血液透析患者最常用的通路类型,在我国占70%以上[2]。通常行AVF 术后8 ~12 周内瘘成熟,中国血液透析用血管通路专家共识对AVF 成熟有明确说明[3],内瘘成熟的质量直接影响其首次使用时间及使用寿命。远红外线治疗对AVF 有积极影响[4],我科把远红外线应用于AVF 术后患者,取得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2017 年6 月—2019 年6 月诊断慢性肾衰竭CKD5 期并行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患者共55 例。根据手术时间序号,单号为对照组23 例,双号为实验组22 例。纳入标准。①按K/DOQI 分期标准诊断为慢性肾脏病CKD5 期,行长期血液透析治疗;②2017 年6 月1日以后的采用腕关节远侧的桡动脉和头静脉行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者;③同一手术者操作手术。排除标准:①术前有明显血管狭窄、血栓者;②术前有凝血功能异常者;③严重肢体水肿者。

1.2 方法

对照组内瘘术后予常规功能锻炼,在切口无出血、无感染、愈合良好的情况下,术后24 h 内做手指运动,术后24 h 后做腕部活动,术后3 d 循序渐进做握拳运动,术后7 d 循序渐进捏握力球锻炼,术后10 d 循序渐进做建瘘操。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在术后24h 开始采用非热康普治疗仪照射内瘘,内瘘充分暴露,与非热康普治疗仪保持距离20 ~25 cm,每天2 次,每次40 min[5],直至首次使用内瘘行血液透析。

1.3 观察指标

对内瘘行物理检查,并分别于术后2 周、4 周、首次使用远红外照射当日、术后8 周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穿刺段静脉血管内径、皮下深度、内瘘自然血流量,选择肱动脉为超声测定血流量的部位[6],血流量的测定基于彩色多普勒超声内置软件计算,记录内瘘首次使用时间、泵控血流量等,指标均由指定的一名高年资血液透析专科护士和血液透析医生共同读取。

1.4 AVF 成熟判断

AVF 成熟定义[3]:在整个透析过程中能提供充足血流能满足每周3 次以上的血透治疗。透析时泵控血流量达不到200 mL/min 为血流量不足。成熟判断[3]①物理检查:吻合口震颤良好,内瘘瘘体静脉走形平直、易穿刺、有足够可供穿刺的区域,瘘体血管弹性良好、可触及震颤。②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自然血流量>500 mL/min,穿刺段静脉血管直径≥5 mm,距皮深度<6 mm。判断AVF 成熟由指定的一名高年资血液透析专科护士完成,成熟即可进行AVF 首次穿刺使用。

1.5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23.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使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患者一般资料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原发疾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2.2 AVF 首次使用比较

两组患者的AVF 首次使用时间、泵控血流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AVF 首次使用情况比较

2.3 彩色多普勒测定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在各测定日的彩色多普勒结果比较,血管距皮深度均<6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血管内径、自然血流量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AVF 不同时期的血管内径、自然血流量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AVF 不同时期的血管内径、自然血流量比较(±s)

组别 血管直径/mm 血流量/(mL·min-1)术后2 周 实验组 2.69±0.52 348.97±37.35对照组 2.40±0.44 325.52±35.09 t 2.091 2.225 P 0.049 0.034术后4 周 实验组 4.07±0.30 465.86±66.79对照组 3.68±0.63 414.48±63.44 t 2.854 2.545 P 0.008 0.017首次使用当日 实验组 5.55±0.59 545.17±127.41对照组 5.15±0.43 508.62±91.48 t 2.209 2.380 P 0.038 0.024术后12 周 实验组 5.92±0.71 590.00±93.88对照组 5.48±0.58 556.90±66.71 t 2.254 2.197 P 0.035 0.036

3.讨论

AVF 是目前维持行血液透析患者最常用的血管通路类型,建立一个良好的AVF,才能保证血液透析顺利进行。AVF 术后需要时间成熟,欧美血管通路指南推荐的首次穿刺时间最好在术后6 ~8 周[7]。我国2019 年血液透析用血管通路专家共识建议最好在术后8 ~12 周开始穿刺使用[3]。尤其部分患者早期透析血管通路为深静脉置管,导管有感染、脱落等风险,这更迫切需要内瘘成熟可供规律穿刺使用。

传统的促进内瘘成熟的方法局限于加强宣教和患者自身功能锻炼。而远红外线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治疗方式,它以非热效应为主,热效应为辅,促使局部血管扩张,有助于改善血管通透性[8]。它的非热效应表现在可抑制血管内皮炎症反应,抑制血管内膜增生、保护血管。热效应作用表现在释放的能量被皮肤吸收并转化为热能,升高局部皮温,还可到皮下组织,稳定且不会烫伤皮肤促进血液循环,提升局部血流量。它的热效应与非热效应可达到微血管扩张,促进血管内膜功能恢复,加快血液循环,增强新陈代谢,从而扩张血管内径,增加内瘘血流量。

有报道[9-10]表明远红外治疗通过改善血流来改善AVF,但研究对象均为已使用AVF 行血液透析的患者。本研究对象在术后24h 即开始使用远红外线,结果显示,我科A V F 首次穿刺时机与国内外指南相符,在AVF 首次使用时间、首次使用时血流量方面有积极作用,提示远红外线有助于促进内瘘成熟。该方法简单、安全、经济,对皮肤无刺激,患者易于接受,普及性强,值得临床运用。期待今后能扩大样本量进一步验证其临床效果。

猜你喜欢

热效应血流量内瘘
自体动静脉内瘘护理8要点
高频超声监测自体动脉静脉内瘘术后并发症的价值
化学反应热效应类试题解析
阻力递增踏车对年轻健康男性相关呼吸、运动肌肉血流量的影响
加载速率对合成纤维力学性能影响的力热效应
两种治疗方法对动静脉内瘘穿刺镇痛效果比较
动静脉内瘘应用单纯纱布折叠指压法压迫止血效果观察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溶解过程热效应的比较
奇异值分解法用于MR灌注成像脑血流量估计的仿真研究
奶山羊乳腺血流量检测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