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曲美他嗪在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治疗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1-05-15叶伟云吴贤涛余泽洪冼伟进

医药前沿 2021年3期
关键词:耦联心肌病心肌细胞

叶伟云,吴贤涛,余泽洪,冼伟进

(江门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 广东 江门 529000)

缺血性心肌病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又称为冠心病,当病情发展至终末期阶段,即为心力衰竭,具有较高病死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主要的病理基础,导致冠状动脉狭窄、闭塞,心肌供血供氧明显减少,引发缺血性心肌病,心肌代偿性扩大、增厚,以维持心功能的正常运转,当心肌扩张至失代偿阶段,形成心肌弥漫性纤维化,即发展为心力衰竭[1]。此时心肌收缩力明显下降,心排血量减少,组织及器官灌注不足,引发一系列症状及体征。临床对心力衰竭缺乏特效治疗方法,多采用药物综合治疗来抑制病情进展。病理研究显示,心肌缺血时,心肌能量代谢链随之改变,心肌细胞内钠离子和钙离子超载,糖氧化及酵解耦联失调,出现心肌细胞酸中毒现象,进一步加重心肌缺血缺氧状态,加速心室重构[2]。曲美他嗪是心肌能量代谢药物,对纠正心肌能量代谢、保护心功能、减轻心肌损伤等有良好作用[3]。本文进一步分析曲美他嗪在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治疗中的疗效,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104例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2 例,男28 例,女24 例,年龄42 ~85 岁,平均年龄(66.8±9.4)岁,心功能分级,Ⅲ级32 例,Ⅳ级20 例;对照组52 例,男29 例,女23 例,年龄41 ~85 岁,平均年龄(66.5±9.8)岁,心功能分级,Ⅲ级34 例,Ⅳ级18 例;所有患者均心电图、心超等检查确诊为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心功能分级在Ⅲ~Ⅳ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45%;排除其他心脏疾病所致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药物过敏等;对比年龄、性别、心功能分级等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抗心衰治疗,持续低流量吸氧、严格半坐卧位休息、限盐,酌情使用洋地黄药物,并给予利尿剂、β 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硝酸脂类、抗血小板及他汀类药物等。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服用盐酸曲美他嗪(国药准字H20065167),20mg/次,3 次/d[4]。6个月后评价疗效。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断标准

显效:症状及体征显著减轻,心功能改善≥2 级;有效:症状及体征有所减轻,心功能改善1 级;无效:症状及体征无改善或恶化,心功能无明显提高[5]。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 统计学软件处理资料,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行χ2及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4.2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92%(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LVEF、SV 显著高于对照组,LVESV、LVEDV、LVEDD、LVESD 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比较(±s)

组别 n 时间 LVEF/% SV/mL LVESV/mL观察组 52 治疗前 36.74±3.26 45.87±5.33 85.96±16.27治疗后 51.03±4.76 66.31±8.42 66.82±12.40对照组 52 治疗前 36.68±3.41 45.93±5.38 85.64±16.32治疗后 42.39±4.54 55.86±6.45 76.08±15.79 t治疗后 4.991 5.034 5.013 P<0.05 <0.05 <0.05

续表2

2.3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心率及6MWD 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SBP、DBP、HR 显著低于对照组,而6MWD 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心率及6MWD 比较(±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心率及6MWD 比较(±s)

组别 n SBP/mmHg DBP/mmHg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52 158.67±9.41 133.24±8.23 99.28±12.17 80.21±6.94对照组 52 158.53±9.38 137.62±8.35 99.35±12.42 83.47±6.04 t 0.264 4.203 0.239 4.011 P>0.05 <0.05 >0.05 <0.05组别 n HR/(次·min-1) 6MWD/m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52 103.46±9.28 78.01±7.84 157.46±34.97 335.65±45.83对照组 52 103.27±9.36 88.62±8.29 157.32±35.01 243.16±30.18 t 0.287 5.064 0.206 6.793 P>0.05 <0.05 >0.05 <0.05

2.4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内分泌因子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NT-proBNP、cTnI、hs-CRP 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内分泌因子比较(±s)

表4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内分泌因子比较(±s)

组别 n NT-proBNP/(ng·L-1)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52 1589.72±465.59 408.97±91.16对照组 52 1590.24±466.43 567.83±102.75 t 0.465 6.867 P>0.05 <0.05组别 n cTnI/(μg·L-1) hs-CRP/(mg·L-1)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52 0.63±0.18 0.30±0.08 18.11±5.69 8.73±3.81对照组 52 0.62±0.19 0.48±0.10 18.09±5.72 13.38±5.94 t 0.156 2.003 0.203 4.414 P>0.05 <0.05 >0.05 <0.05

3.讨论

临床研究显示,心肌细胞能量代谢障碍是发生心力衰竭重要的病理机制。由于心肌长期供血不足,心肌细胞缺血坏死,纤维组织增生,导致心肌增厚,心脏增大,心肌能量代谢链发生改变,钠离子和钙离子大量内流入心肌细胞,糖氧化及酵解耦联失调,导致心肌能量代谢障碍,引发心肌酸中毒[6-7]。

改善心肌能量代谢、保护心功能是抗心衰治疗的方法之一。由于多数患者的心脏储备功能明显衰退,传统强心药物无法控制心肌缺血缺氧,整体治疗效果不佳。盐酸曲美他嗪属于能量代谢类药物,药物作用机制主要为:(1)能调节心肌细胞代谢,促进钙离子和钠离子转运,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增加心脏供血,降低心肌细胞耗氧量。(2)直接作用于心肌细胞,调节线粒体功能,增加ATP 的生成,增强心肌耐缺氧能力,减少心肌能量消耗,缓解心肌缺氧状态[8]。(3)阻断脂肪酸氧化,减少氧自由基的生成和释放,调节葡萄糖氧化及糖酵解耦联,激活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减少乳酸的生成,增加乳酸的利用,减少心肌氧化损伤,缓解心肌细胞酸中毒。(4)扩张血管,抑制血管收缩、痉挛,降低血管阻力,增加冠脉血流量和心肌营养供给,促进心脏血液循环,改善心肌缺血缺氧状态。五,保护和稳定细胞膜,抑制心肌细胞损伤及坏死,改善心肌细胞内环境,保护心功能。

综上所述,曲美他嗪在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治疗中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心功能,降低神经内分泌因子水平,抑制心室重构,值得在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耦联心肌病心肌细胞
左归降糖舒心方对糖尿病心肌病MKR鼠心肌细胞损伤和凋亡的影响
活血解毒方对缺氧/复氧所致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伴有心肌MRI延迟强化的应激性心肌病1例
心肌细胞慢性缺氧适应性反应的研究进展
耦联剂辅助吸附法制备CuInS2量子点敏化太阳电池
槲皮素通过抑制蛋白酶体活性减轻心肌细胞肥大
液相色谱对酒精沼气耦联发酵样品过程分析
TAKO-TSUBO心肌病研究进展
钢轨-扣件耦联系统的动力特性试验
城市典型生命线系统耦联多维测度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