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里格钢琴套曲《挪威舞曲》No.2民族性音乐风格特征探究
2021-05-15张珺
张 珺
引 言
十九世纪下半叶的欧洲音乐家辈出,格里格作为其中之一,曾为北欧民族音乐的发扬做出了伟大的贡献[1]。格里格生来具有艺术天赋,而其生活的经历也为其创作中强烈的挪威民族音乐风格奠定了基础,在他经典的作品集《抒情小品》中,每个作品都带有民族性的音乐风格,其中尤以《挪威舞曲》No.2 最为突出。《挪威舞曲》No.2 融合了挪威民族的哈林舞曲,其旋律跳跃、富动感,饱含民族性特征的同时也具有其独特性,是格里格作曲集中较为绚烂的一笔,直至如今,其别具一格的民族性音乐风格也仍具较强的回味、研究价值。
一、格里格与他的《抒情小品》
(一)格里格介绍
爱德华·黑格勒普·格里格出生于19 世纪的挪威卑尔根,从小与巍峨的高山和秀美的峡谷相伴,那里变换的天气让城市充满童话画面和文艺情调,而格里格也在那里获得了天然的艺术灵感。格里格的母亲是一位剧本作家,在钢琴方面也具有一定的造诣,她为格里格带去了良好的音乐环境,而格里格也从母亲那里学会了坚持所爱的美好品格,这为他日后的音乐之路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格里格15 岁的时候到德国莱比锡音乐学院学习古典音乐,5 年之间掌握了不少音乐技巧,5 年后他在丹麦见到卡尔德·诺德拉克,开启了他民族风格的音乐创作之路。格里格的后半生基本都是在挪威本土民间音乐中寻找灵感,不断吸收具有民族特征的艺术内容,并将其转化成音乐形式,成为了现在具有浓厚挪威民族特色的音乐代表,享誉世界。
(二)格里格的《抒情小品》概述
《抒情小品》是格里格极具代表性的钢琴作品集,其收录了钢琴作品66 首,每首都独具风格,如带“圆舞曲”“协奏曲”字样的是古典钢琴曲,用民族元素命名的标题则表示曲目中含有较强的民族风格,除此之外还有根据风景命名的曲目和以格里格的创作心情命名的曲目,曲目时长都在1—5 分钟之间,整体上呈现出的是别具一格的挪威民族特色[2]。格里格的《抒情小品》之所以保持着较高的艺术价值,与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表现手法都有着不可忽视的联系。《抒情小品》中最大的主题便是对格里格的家乡挪威进行描绘和赞颂,那里有壮美的自然风光和充满挪威民族特色的民间生活,格里格把这些感受写到他的音乐作品中,展现了他匠心独运的艺术创作思维的同时也宣示了其对祖国的浓厚的热爱之情。
(三)格里格《抒情小品》的几种音乐形式
《抒情小品》中有记录自然风光的描绘性曲目,有传递感情的抒情性曲目,当然还有融合民族文化的风俗性曲目,它们交相辉映,共同构成了传世经典的《抒情小品》。描绘性的曲目创作灵感几乎都来自于格里格的家乡挪威,格里格在其中以绘画的形式向人们展现了诸如《夏日黄昏》《钟声》等“画面”,借用自然声音和自然景象让“画面”溶进音乐中,并与之合为一体,形成了独具匠心的音乐表达[3]。描绘性的曲目饱含了格里格丰富的内心情感,也为人们带来了大自然真实的一面,像在《钟声》中加入了一段荒野钟声的模拟,便让人仿佛置身真实的自然情境中。相比之下,抒情性的曲目更在于对作者内心情境的刻画,在格里格漫长的音乐创作生涯中,每经历打击、安慰,都会将内心的感受转化成音乐的形式表达出来,它们有的是对往事的追忆,剩下的大多是描绘作者忧伤时的感情。格里格的人生也算饱经波折,像是《乡愁》《逝去的世界》中就有他一生情感的悲欢离合,但即便如此,在他的作品中仍是总能看到其对生命、生活的热爱。而这就要从格里格民族性的音乐说起。挪威地处北欧,自然风光的绮丽变幻造就了大量的传奇、童话,格里格将这些元素糅合进其音乐的创作中,往往能传递出强烈的北欧民俗风情和其个人坚定的爱国意志。《抒情小品》中的很多作品对北欧神话进行了大量的描述,代表了一种鲜明的民族精神寄托,像是《妖舞》等。而民族舞蹈元素的纳入,则更突显了格里格的民族情怀,家国热爱,其中著名的作品有《挪威农民进行曲》和《挪威舞曲》等。
二、格里格音乐风格的来源
(一)格里格的生活经历
格里格出生于一个注重音乐教育的家庭,其母亲持有对音乐和歌剧的热爱,并将这种热爱“传递”给了她的儿子。格里格15 岁被送到德国莱比锡音乐学院学习古典音乐,在那里,他初初触及浪漫主义音乐,并为其后期的音乐风格奠定了基础。经过了5 年的学习,格里格在古典音乐技法方面颇有小成,随后在去丹麦旅行的过程中遇到了卡尔德·诺德拉克,他音乐中融合的北欧民族特色令格里格意识到形成自身创作风格的意义,受其影响,格里格也立志要将挪威民族音乐风格发扬光大[4]。在格里格的《抒情小品》中,我们不难看出其创作受李斯特标题性音乐影响颇深,几乎每首曲目都有一个简洁的标题,而这些标题都取自格里格的个人经历,《夏日黄昏》是对北欧小镇夏日景色的描绘,《侏儒进行曲》却是对神话中小精灵形象的刻画,《特罗尔豪根的婚礼日》记录了格里格与其妻妮娜的银婚场景。
(二)格里格受到的艺术熏陶
对于浪漫主义的音乐家而言,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偏爱钢琴小品。钢琴小品诞生于舒曼,他的小品集能够分成一个个的独立作品,也可放在一起形成整体性的艺术,它们虽然可以分割独立,但也不妨碍合为一体时思想内涵方面的统一。舒曼的《童年情景》具有诗意的浪漫主义特点,曾让格里格为之倾倒,并保持了对舒曼的长久追随,以至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格里格所创作的音乐中都能找到舒曼的影子,像著名的《a 小调钢琴协奏曲》便来源于对舒曼《a 小调钢琴协奏曲》的模仿。然而,因后期受到民族音乐人的影响,格里格的音乐作品中又没有浪漫主义音乐家那种一贯的忧郁感,相反的,他的作品总是带有一丝挪威民族音乐风格的淳朴和恬淡[5]。《抒情小品》曾收录《民歌》这一曲目,它的基调充满了浪漫主义的特质,却因在内容上以叙事的形式歌颂了一段北欧民族的光荣历史,使其整体风格兼具浓墨重彩和清丽脱俗的品质,而这种风格也被后世称作“斯堪的纳维亚情调”。
三、《挪威舞曲》No.2 的音乐本体分析
(一)三部曲式结构
《挪威舞曲》No.2 作为《抒情小品》中一个极具民族性特色的代表,是一首创作于1881 年的四手联弹钢琴曲[6]。这一系列的钢琴曲每一首都应用了挪威的民间音乐,其中尤以第二首最为脍炙人口。《挪威舞曲》No.2整首结构采用的是复三部曲式结构,共79 小节,节拍为2/4 拍。将这三部曲式的结构分开阐述,则第一部分的结构还可分为二部曲式结构,其中A(如图1)作为一个不规整的再现单二部曲式的机构,其具有两个对比的乐句,在一起形成了4+8 结构;而后面的A´(如图2)是对A 部分的重复,不同之处在于其旋律声部加入了八度叠置,让其声音效果更加厚重。第二部分同第一部分一样是不规整的再现单二部结构,但是由新材料组成前后两部分,分别是4+8 结构和对前一部分的完全再现。
图1 曲式结构
图2 曲式结构
(二)自然和谐的旋律
《挪威舞曲》的旋律借鉴了挪威民间音乐,其风格淳朴、自然,相较于戏剧性因素较浓的其他浪漫主义音乐,《挪威舞曲》的主旋律更为单纯、直接,且其整个音乐的完成过程中主题也没有较大的变动,音乐旋律主要是围绕主题进行重复与变奏。《挪威舞曲》的1—4 小节是曲目的第一乐句,也是第一部分的一个主题,其中前两个小节包含三个十六分音符的装饰音和三个连续的三度音程,且第一个和第三个音程相同,第四个音程是一个小七度,不过前面的音和第二个音程的第一个音也完全相同,后两个小节中前一个小节的两拍音型完全一致,后一个小节则是一个五度的跳进,使得旋律整体和谐、自然。在《挪威舞曲》的变奏部分(13—16 小节),音乐材料与第一主体部分一致,只是在旋律和声部都增加了八度叠置,声音效果更加饱满。
(三)挪威民族性音调的应用
《挪威舞曲》No.2 的节奏和音调都借鉴、引用了挪威民间舞曲的内容,如二拍子节奏型始终贯穿作品,且伴奏音乐也全部设为二拍子节奏。除此之外,四分音符节奏型与十六分音符节奏型在《挪威舞曲》No.2 中也比较常见,分别占据整部作品1/4 的比例。而《挪威舞曲》No.2 音调的选择也截取了挪威的教会音乐调式,这与中世纪挪威专业的音乐活动多在教会的活动范围内有关,当时挪威的正统音乐体系也来源于教会音乐,所以民间音乐会对教会音乐有所吸收也在情理之中。《挪威舞曲》No.2 中含有教会音乐,但有些挪威音阶会对其他“正规”音程形成动摇,并以一些变换的音程作为替代,像是大小七度、纯四度和增四度,格里格使用的是利底亚这种大调式,其特征音是升高第四级,也叫作利底亚四度。《挪威舞曲》No.2 开头第三小节就在伴奏中出现了利底亚四度D 音,并与主音共同构成了增四度音程关系;而在第29—32 小节中,乐曲又转入了与A 大调有关的升f 小调上,此时便出现了升f 小调所不包含的升高四级升b 音,因此可判定格里格在此处也应用了利底亚调式。
四、《挪威舞曲》No.2 的民族性特征及其独特性
(一)《挪威舞曲》No.2 中的哈林舞曲风格
《挪威舞曲》No.2 在民族性特征方面可归为哈林舞曲形式。所谓哈林,即是哈林戈达尔地区的峡谷的地名,单独被拿出来使用多指该地区特有的舞曲形式。哈林戈达尔地区的人民能歌善舞,且音乐种类丰富、风格独特,他们的舞曲被广泛流传到挪威各地,通常能够直接反映他们热情开朗的性格[7]。哈林舞曲一般都是两个拍子,在《挪威舞曲》No.2 中,其旋律声部主要由一个固定节奏型的主体构成,伴奏声部为节奏不变的五度持续音和丰富的装饰音,这两种旋律声部配合正好形成了挪威民间乐器哈尔丹戈尔提琴的效果——多琴弦的共鸣音色,使得音乐在表现上更加丰富和柔和。而格里格不但将民间音乐的形式和特征融入到自己创作的作品中,还借助自己的想象力对原曲调的风格精神进行了保持,使作品既有民族性,又不失其原曲调风貌。《挪威舞曲》No.2 重音在第二拍响起,与高声部形成对比,体现了自由和明快的“性格”,而高音的旋律声部则是一个级进式动机的不断重复、模进和变奏,又展示出了民族性音乐的那种粗犷而热烈的律动感,还原了哈林舞者在舞蹈时的画面。
(二)《挪威舞曲》No.2 对传统音乐表达的改良
《挪威舞曲》No.2 的创作中,格里格打破了传统音乐表达的平稳叙述形式,采用的是情境的动态描述方式对音乐主题进行诠释,而这也对挪威人民热情的舞蹈精神做到了最大程度的还原。较令人印象深刻的一段是突变的强烈重音,这一重音源于对挪威民间舞蹈中跳跃动作的模拟,哈林舞者会在舞蹈过程中猛地上跳、翻转,一只脚蹬在天花板的房梁上,让后再向相反方向跃下,周而复始,其中跃起——踏上房梁——跃下的动作“出现”在音乐中,让人倍感新鲜,音乐也瞬间有了画面感。格里格在很多作品中都展现了挪威民间舞蹈的跳跃特色,而《挪威舞曲》No.2 可算是其中最典型的一个。除了对民间音乐、舞蹈形式的再现外,《挪威舞曲》No.2的独特性还在于其对哈尔丹戈尔提琴音色的模仿[8]。利底亚调式的大量应用完美地诠释了古典主义和民族性音乐的融合,这种新的声音效果更是体现出《挪威舞曲》No.2 淳朴与明艳兼具的独特风格。
结 语
综上所述,格里格作为十九世纪下半叶的一位浪漫主义作曲家,在其成长期间受到肖邦、李斯特标题性音乐影响颇深,同时又因浸染了一些挪威民族风格音乐,使其钢琴作品风格兼具德奥的浪漫主义风格和挪威的民族元素。这让格里格创作的《抒情小品》别具一格,尤其是《挪威舞曲》No.2 在风格和情感表达方式上多有对传统音乐的突破,更令其音乐特征独特而显著。人们可在格里格的音乐作品中感受到浪漫主义的美学观,又能体会到北欧田野与山林间独特的自然风景,从而使这一印象流的音乐风格永世为人所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