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环境监测质量控制问题分析
2021-05-14邢莉邓家鑫
邢莉 邓家鑫
摘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开展时,需合理发挥出土壤环境监测工作效能。通过对该工作开展的质量进行有效控制,保证土壤环境污染防治工作开展的有效性与科学性。本文就土壤环境监测质量控制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土壤环境监测;质量控制;误差源解析;精密度;准确度
引言:
土壤环境质量评估时,主要基于土壤对污染物的吸收、容纳、降解能力进行科学评估。为保证土壤环境质量稳定,应当及时开展土壤环境监测工作,对土壤的环境质量进行科学评估,并提出相应提升措施,保证土壤环境质量处于可控范围内。
一、采样、制样质量控制
(一)布点方案与样品数量控制
在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时,必须对样品采集数量与布点位置进行科学控制,基于等量与随机的工作原则,确保后续环境质量监测工作开展的可靠性。在布点工作开展时,主要分为分块、系统、简单等三种随机方式。而在样品采集时,则需基于前期、正式、补充三个阶段开展采样工作,若采样面积较小时,可进行直接采样,保证土壤环境监测工作开展的有效性。
(二)样品采集质量控制
为确保样品采集质量,监测人员应当深入现场,开展实地勘查,并对采样点进行审查,确保各个阶段样品采集质量,即依据相对应的采样技术要求,保证采样的质量与安全。在实际采样工作开展时,必须避免采样污染问题的发生,并对采样工作进行详细记录[1]。
(三)样品运输与储存质量控制
样品采集后,需及时将样品送达实验室进行化验分析。在样品运输与储存过程中,必须防范样品污染问题的发生,避免影响到样品的分析数据准确性。若不能对样品进行及时的分析化验,应当基于样品保管技术要求,将样品放于特定的冷藏温度下,以保证样品的质量。
(四)样品制备质量控制
在样品制备时,需基于风干、粗磨、细磨、分装等工作流程进行。为保证样品制备的质量安全,应当设定专项的风干室与磨样室。在制备操作过程中,为避免土壤样品受到污染,应当利用清洁消毒的工具进行分装,并利用带有塞子的干燥玻璃瓶进行储存。在样品制备后,相关工作人员需对样品制备数量进行清点,并依据工作要求完成交接程序,在交接单签字确认。为避免后续实验室化驗过程中出现样品混淆,应当保证每一份样品的编码与名称不改变。若在土壤样品制备时,存在有机物挥发、半挥发的特点,应当采用新鲜采样的标准,确保样品制备的质量可靠。
二、土壤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控制
(一)精密度控制
在土壤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控制时,需对样品检测的精密度进行合理控制。精密度控制时,需对样品进行重复分析,在受控条件下,基于分析程序基础得到相关的测定结果,通过测定结果的对比,则可判断样品测定的精密度。样品测定精密度,直接反馈出测定系统、分析方法的误差大小。在对精密度进行控制时,可基于重复性、平行性、再现性的控制实现。
精密度控制工作开展时,应当确保所有批次的样品均得到分析处理,并在处理过程中制作20%的平行样品。在平行样品进行制作保存时,可设定明码与密码的平行样。通过开展双平行样品的测定,若测定合格率达到95%,则说明样品测定的精准度合格;若测定合格率小于95%,则需要对该批次的土壤样品进行重新测定,并增强一定数量的平行样,直到样品的测定合格率达到95%以上,才可保证样品测定工作开展的质量与安全[2]。
(二)准确度控制
在实验室土壤样品进行测定时,为保证实验室测定质量,应当对实验室测定的准确度进行一定控制。如质控样品测定时,基于相关测定标准进行检测,确保测定分析工作开展过程中,质控平行双样的精密度处于合格范围内,为后续样品测定准确度控制提供条件。若平行双样的测定精密度不合格,则无法保证后续测定工作开展的可靠性与安全性。
为有效提高样品测定的准确度,可对实验样品开展加标回收率测定,在该测定流程开展时,没有质控样品与标准物质,直接开展加标回收检测工作,进而对测定的准确度进行客观评估。在该项工作开展过程中,为保证工作开展的可靠性与有效性,应当遵循加标回收率测定工作标准要求。在同一批次的测定样品中,随机抽取10%到20%的试样,进而完成加标回收率测定工作,为后续样品准确度控制提供依据。
三、土壤环境监测误差源解析
(一)采样误差
采样误差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土壤分布不均匀导致,使得土壤环境监测数据出现基础性误差,该种误差虽不能得到很好消除,但可以对土壤样品进行研磨,促使土壤中的小颗粒有效混合,对该种误差进行有效控制,提高土壤环境监测工作开展的质量与安全。
(二)制样误差
在土壤环境监测工作进行时,制样误差的出现,主要是由于样品风干、研磨、筛分、存储等工序中出现操作失误,给样品制备造成一定误差。如待测的样品由于自然挥发,导致样品中的组分价态出现了一定改变;或在样品储存过程中,储存容器对待测样品产生一定的吸收,间接影响到最终样品检测化验的结果。
(三)分析误差
分子误差主要出现于实验室测定工作过程中,由于测定工作开展过程中,相关设备仪器的自身误差,使得样品检测分析数据准确性下降;或实验室操作人员进行样品取样时,没有严格执行操作要求,使得样品分样出现差异,给后续样品检测工作造成分析误差。
四、监测报告质量控制
土壤环境监测工作开展时,监测报告属于最终的工作环节,在监测报告中可以全面反馈出土壤的环境质量。为保证监测报告质量,应当编制严谨的监测报告审核机制,对监测报告的数据可靠性与准确性进行专业评估。为有效提升监测报告的质量控制效果,应当对质量管理责任制度进行完善优化,落实逐级审核监测报告的工作要求。
在对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报告进行审核时,应当明确各个岗位的分工、职责、义务。在审核过程中,一旦监测报告中出在数据质疑,应当及时开展查证工作,对质疑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研究,杜绝工作人员相互推诿,给监测报告审核工作开展造成一定影响。为全面提升监测报告审核工作效能,应当有效提升监测报告编制人员、审核人员、管理人员的综合实力,不断提升个人业务能力,主动规避个人原因导致的报告误差,为后续土壤环境治理工作提供可靠依据。
五、结束语
综上,文中对我国土壤环境监测质量控制问题进行解析,针对存在的相关误差问题,提出相对应的解决控制对策,旨在提升土壤环境监测工作质量,主动规避相关工作风险的发生,为土壤环境生态保护提供数据支持。
参考文献
[1]曹颖.对土壤环境监测质量控制问题的分析[J].科技资讯,2019,17(07):82+84.
[2]刘子成.土壤环境监测质量控制问题分析[J].乡村科技,2020(15):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