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证书制度下高职金融类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2021-05-14丁俞希
摘要:高职金融类专业教学偏重理论而忽视实践,对职业技能证书要求较低,金融类专业课程与职业技能考核分裂,导致金融类学生对自身定位及职业规划不明,毕业后结构性就业矛盾突出。本文基于1+X证书制度分析高职院校金融类专业教学痛点,说明高职金融类专业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并对教改的具体实施提出建议。
关键词:1+X证书制度;高职金融专业;教学改革
一、1+X证书制度概述
(一)1+X证书制度的理念
2019年4月“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在全国正式启动,其中“1”代表学生通过在校学习完成相应学分及任务后获得的学历证明,而“X”表示通过职业技能学习培训所达到的技能等级证明。1+X制度的核心是在传统职教基础上新增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作为教学考核与评价,引导教学深化产教融合。
(二)1+X证书制度的意义
第一,强化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适应产业需求。随着“大智物云”时代的到来,产业结构将发生重大颠覆,对于复合型技能人才的需求激增。1+X证书制度实施有利于推动以学生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第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实现了学历教育与能力培养的有效衔接,学历证书是学习者在完成学制任务后获得的文凭证明,而技能证书不是现存的资格证书的替代品,而是更好地构建了学生技能培训及职业选择的制度框架。第三,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反映了职业教育开放发展的理念。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受众可以是任何愿意通过学习培训去获取职业证书的个人,弱化了学历教育的类别性。在校学生可以在夯实学历教育的同时扩展自身知识面、技能面和能力范围,而非在校生也可以通过相关培训与积累实现终身学习。
二、高职金融类专业教学现状及痛点
高职院校每年开设如金融管理、互联网金融等金融类专业培养大量金融人才,然而教学过程中存在诸多痛点,导致金融类学生职业规划不明,就业观念存在误区,结构性就业矛盾突出。
(一)高职金融类专业课程设置无针对性,重理论轻实践。
通过查阅部分高职院校金融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笔者发现专业课中有大量的经济学基础、金融学基础等理论性课程,并且讲授内容及课程设计与本科院校相似。这样的课程设置与高职院校重实践、重技能的初衷是矛盾的。虽然许多学校在理论学习的同时也会开展例如银行业务操作、证券投资模拟等综合实训,或鼓励学生参加一些金融类技能竞赛以求提高学生技能水平,但这些形式有效期短,不能从本质上提升学生实践技能,学生依然是理论学不会,实践操作又不明白其中原理,未能真正实现“理实一体化”。
(二)高职金融类专业教师工作经验匮乏,教学与实际脱节。
高职院校近年来因招生规模扩大,教师需求增大,聘用了大量年轻教师包括应届毕业生甚至在校研究生。这些年轻教师一线工作经验相对匮乏,虽然学校鼓励教师到企业挂职或参与企业实践,但多流于形式,时间短成效低。因此,大多数教师无法对市场、行业、岗位有直观真实的把握,授课仍以理论讲授为主,教学与实际脱节。
(三)高职院校对金融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重视程度较低,专业课程考核与职业技能考核分裂。
每年高职金融类专业毕业生数量较多,但质量较低。高职院校对金融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重视程度较低,导致在学历上本就不占优势的高职金融类毕业生竞争力更加不足。已公布的四批共379个试点证书中与金融直接或间接相关的证书仅有8个,且各高校目前重心偏向于如出版传媒、物流等实操性较强的专业,对金融类专业许多院校还未将等级证书要求融入到课程改革中,课程考核与职业技能考核分裂,对于如何提升学生的综合技能水平也没有明确的评价标准。
三、1+X证书制度下高职金融类专业教学改革措施
(一)结合市场需求,促进“1”与“X”在课程教学层面的整合
随着“大智移云”等新兴技术对金融行业的重新赋能,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在课程设置上应指向如智能投顾、金融产品数字化营销等当下新兴岗位群,对于近乎饱和的传统金融岗位群,需要随市场需求进一步组建新兴技能领域,实现职业技能的深化。此外,在课程教学上应强化職业道德培养,尤其是针对欠缺完整素质培训的金融营销服务业,按照道德标准、知识标准、技能标准等设置不同等级的课程考核。
(二)加强专业型、技能型师资队伍建设
专业教师培训不能流于形式,学校需要真正开展有指向性的教师技能培训。此外,还应增加教师到企业实践的机会,除了去企业挂职锻炼,还应根据新公布的职业技能证书岗位素质要求进行专业性培训及考核,提升教师的金融科技素养。此外,应加强校企合作,聘请金融机构的专业人员尤其是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对应企业的工作人员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以提高学生岗位适应能力。
(三)基于1+X制度,重构教学体系,优化教学资源
各院校在教学体系中应结合当下已公布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要求,将金融科技融入教学体系中,但不能本末倒置,依然要坚持金融的核心内涵,通过科技手段促进产教融合。教学体系的重构势必对数据资源和教学平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需要各院校加强与企业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共商课程标准以及评价体系、共建课程资源、共建实训基地等。院校之间也可实行资源共建共享,不断优化教学资源。
四、结语
1+X制度的提出立足于提升高职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培养复合型综合技能人才,各院校应深入思考1+X证书制度如何落实于教学过程中,必须有可行性及合理性。如此,教师才能有明确的教法改革方向,学生才能确立正确的自我发展机制,这是制度试点能否成功推行的关键。金融类专业也应乘此东风,转变人才培养思维,从市场导向出发进行教学改革及设计,以适应全新产业发展需求,只有这样才能为地方经济金融事业的蓬勃发展输出更多高素质、高技能的金融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艳英.课程思政下高职金融专业协同育人路径与措施[J].高教学刊,2020(30):183-185.
[2]左芊.1+X证书制度下高职财经类专业学习成果认定模式研究[J].福建茶叶,2020(42)76.
[3]潘海生,李阳.职业教育1+X证书的外在表征与本质解构——基于15份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的文本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06):5-12.
基金项目:重庆商务职业学院2020年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1+X”证书制度的高职院校金融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SWJWJG202036)。
作者简介:丁俞希(1995,10- )女,汉,重庆,助理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投资与理财、普惠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