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背景下信息化教学策略与实施研究
2021-05-14王瑞权邱葭菲张伟夏伶勤
王瑞权 邱葭菲 张伟 夏伶勤
摘要:信息化教学是目前教师实施教学的重要策略和基本能力,对促进教学效果和完成教学目标非常重要。因此作为专业教师,应经常总结经验,探索、开发适合新时代信息化教学策略并研究实施。在教学互动中,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建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自我获取知识能力,学生作为充满活力的知识探索者,而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积极引导其参与教学过程,进行主动的创造性学习,并使学生较早地参与科学研究和社会、生产实践,普遍提高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培养适应新世纪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创新精神足、实践能力强的创新型高技能人才。
关键词:职业教育;新形态课堂;特殊焊接技术;产教融合
专业人才素质能力的培养需要落实到具体的课程教学中。《焊接质量检验与管理》课程是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的专业必修课程之一。回顾近几年的《焊接质量检验与管理》课程授课情况来看,在新工科背景下课程也面临一些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和提高的方面。一方面,学生在听课过程中由于对属于工科范畴的材料科学基础知识学习积极性不高,导致基本概念知识掌握不扎实,认知焊接质量各要素对检测及管理等效果影响的能力较弱。另一方面,学生在本门课程的金相检验、超声波检测和磁粉检测等焊接质量检验实训中,不仅缺陷分析动手能力和作业的规范化能力较差,需要教师花较多时间逐个单独辅导外;更需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缺少真正意义上的创新意识,即缺乏融合材料、检测、工艺等的综合性工程意识。
一、教学策略
围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这一总体培养目标,以切实提高学生“技术+工艺+实践”、“焊接工艺+焊接技术+焊接检验”的专业应用能力为导向,顺应人才培养、技术需求、行业对专业人才能力的需求,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成绩评价方法进行“翻转式”课程设计。
二、教学实施
1.构建并完善“技+工+信息化”相结合的授课师资队伍建设
《焊接质量检验与管理》课程改革首先从授课师资队伍的配置、分工和建设入手。《焊接质量检验与管理》课程由工科出身的课程组成员承担教学任务。基于该课程性质、专业特点、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要求,还有课程信息化和翻转式教学模式建设的需要,以及团队中资深老教师年龄等问题,课程组前期在教学方面,已经开始尝试“技工相结合”的团队式授课方式。实践表明,“技工相结合”的授课师资既能从工科角度系统诠释材料科学基础知识,揭示现象背后的事物本质规律,也能从技术角度介绍焊接质量检验知识点在实践操作中的应用。希望进一步通过借助系部现有相关专业教师和本专业内的焊接机器人教学团队教师,或者在必要条件下联合专业内其它课程借助于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国家教学资源库的校外导师,参与到课堂讨论和实践教学指导等更多的教学环节中来,以此来充实和完善该课程的师资队伍。
2.基于“学生特点+信息化翻转式课程要求”翻转教学内容
根据高职类学生重发散性操作思维,弱逻辑性工程思维的思维特点、焊接检验工艺设计能力等专业能力培养要求和翻转式课堂课程建设目标,需要将《焊接质量检验与管理》课程内容进行重新梳理。
首先,根据人才培养和课程建设的需要,一方面进一步统筹调整《金属材料检测技术》、《焊接工艺制定与评定》、《焊接质量检验与管理》和《焊接生產管理》等课程内容,协调好课程之间的内容衔接。另一方面,调整并精炼《焊接质量检验与管理》课程理论授课章节内容,缩减相应授课课时,设计增加课堂讨论、课内设计实践和综合性练习的内容及相应的课时,包括梳理出课程设计实践练习、课堂讨论和讲评要求等内容。
其次,如果条件允许课程组将在传统简单上传(或共享)授课课件等内容基础上,采用更多的信息化建设尝试,例如在一些重点和难点教学内容中采用“微课”等新媒介信息手段进行教学。如果课程进行信息化建设,这就要求课程组结合课程和“微课”教学要求,梳理出每一章节需要制作微课的重点和难点内容,以便于后续学生通过电脑、手机和平板等终端随时随地查看和学习。
3.基于“学生特点+信息化翻转式课程要求”翻转授课模式
鉴于传统灌输式课堂教学弊端,以及带来的对授课效果的负面影响,课程组将结合高职类学生个性特点,对课堂授课模式进行“翻转式”运作。课中通过让学生对课程知识任务的“探索”,将激发“以问题/任务驱动、团队合作、超越课堂”的理念,激活学生独立思考、专研和主动学习的动机,促使学生由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积极能动地选择和理解知识,让原本高职类学生觉得“枯燥”的材料科学知识不再乏味。课末通过小组学生讲课、研讨和教师点评,不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和灵感,加深记忆效果。课外通过基于 QQ或微信等现代社交平台的“微课”使学生的学习和交流沟通变地更为便捷。此外,“焊接缺陷检验动画视频”等教学素材的融入,使焊接缺陷检验变地更为直观。
4.构建和完善“课内+课外”的多元化实践教学体系
《焊接质量检验与管理》课程着重强调“工艺+技术+检验”、“焊接工艺+焊接技术+焊接检验”,要求学生焊接工艺设计过程中融入科技、材料应用、工艺加工等相关内容。为此,课程组构建“课内+课外”的多元化实践教学体系,其中课内实践即上述“翻转式”课堂中的团队探索式设计练习,课外实践包括以课程链的形式联合其他课程一起组织企业观展、参加专业竞赛、企业课题和假期企业实践等,其中考虑到课时以及可操作性方面,一部分内容以鼓励学有余力的同学参与为原则。
在课内实践教学方面,采用“项目式”教学模式。用真实的典型焊缝进行质量检验,用企业的产品进行金相及力学性能分析;在检验工艺设计过程中,让学生在具体实践中切身体会设计、工艺、质量、产品之间的关系,并通过集体比较、探讨和相互学习的方式来提高专业理解力和焊接检验工艺设计能力,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结合,产品检验合格化的过程。
在课外实践教学方面,以课程链的形式联合其他课程通过一起组织观看专业展览可以让学生直观感受到企业生产现场,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联合其他课程通过一起组织参加专业比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实践能力。联合其他课程通过鼓励部分学有余力的同学参加课程组教师的企业横向课题,可以使学生在校就能与企业建立专业联系,从中提升实践教学质量,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教学目的。同样,在假期生产实习和专业实践中,让学生通过与企业工程师和工人师傅的交流,将不仅使学生加深对产品制造、工艺流程和实践生产系统的了解,同时达到增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教学目的。
5.构建与“翻转式课程教学”相吻合的成绩评判体系
根据项目建设的需要,已经将《焊接质量检验与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课堂教学模式作了一定的变革,这势必要求构建与之相吻合的成绩评判体系。课程的成绩评价体系除了包括课前准备、课堂提问和讨论的积极性、团队合作态度等平时表现评分,以及设计练习的规范性、设计的创意性、工艺的合理性等设计练习最终效果评分,也应该包含一定比例的“翻转式”评分内容,例如学生互相评分等。
三、结束语
1.课程组围绕高职学院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这一培养目标,根据学生特点和翻转式课程要求,将《焊接质量检验与管理》课程内容进行“翻转”,即对课程内容重新梳理和编排,不仅为后续翻转式课堂教学的开展打下基础,也使课程内章节知识之间,课程与课程知识之间可以顺畅交流与融会贯通,从而带出焊接质量检验与管理课程新的理解和启发。
2.通过对课程教学模式进行“翻转式”改革,带动学生共同参与“教”与“学”,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切实加深学生对焊接质量的理解能力,改善產品设计方案的可行性,使学生的创新潜力得以充分发挥,缩小当前制造类人才教育与社会对现代智造人才需求之间存在的差距。
3.顺应科技、市场信息、行业对人才能力的需求,以《焊接质量检验与管理》课程为试点进行翻转式课程教学改革,促进焊接质量检验设计教学的可持续发展,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
总之,《焊接质量检验与管理》课程的教学应该顺应时代潮流,适时结合科技、市场信息、行业对人才能力的需求来适时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使得教学更有针对性,切实提高学生对焊接质量检验的真正理解能力,以此来缩小当前我们的制造类人才教育与社会对现代智造人才需求之间存在的差距。
参考文献
[1]王瑞权,邱葭菲. 基于“新工科”背景的高水平实训基地内涵建设研究[J].商情, 2020,3:184-184.
[2]邱葭菲,文建平,王瑞权. 高职焊接专业教学法的研究与应用[J]. 电焊机,2012,42(12): 108- 110.
基金编号: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改革项目(A-0152-19-738)、(A-0152-20-403);浙江省高教学会项目(KT2020228);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教学建设项目(A-0152-19-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