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小学高年级数学复习课效率

2021-05-14李少倩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45期
关键词:复习课高效思维导图

李少倩

【摘要】利用思维导图进行知识的梳理、错题的深挖、进行深度复习,这些都是提升小学高年级数学复习效率的一些实实在在的方法。在数学复习课上运用思维导图,有利于将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数学知识并进行不同形态的建构,很好地锻炼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经验的自我体验和重新创造,使他们形成一个有序、有效的数学思维框架,达到复习课和思维发展的无限融合,从而提升复习深度,提高复习课课堂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导图;复习课;高效

小学时期儿童的思维都是直观形象为主的,但数学知识大多是抽象理性的,然而,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有一个进行的序列。因此,他们须要在一个有序的时空中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并发展思维。皮亚杰曾说:“全部数学都可以按照结构的建构来考虑。”不管是数学知识的四大领域还是知识发展的序列以及认知能力的发展,都可以从结构建构角度来进行钻研。但是,如何遵循学生思维发展规律?又如何获得“合理建构”和“思维发展”有机融合?为此,笔者尝试了运用思维导图,以图融数,让小学高年级数学复习课更高效一些。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在思维导图中,画图者利用关键词、图形、图像将思考过程清晰地呈现出来,再添加一些有利于记忆的趣味元素,这样不但可以理清知识点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而且更能够体现发散思维的发展脉络,从而提高知识学习效率。

在小学高年级的数学复习课中运用思维导图,目的就是为了将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相互结合,运用图形将某一个知识点直观地表示出来,这一种学习方式迎合了人类大脑思维方式,有利助于激发小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通过帮助学生培养发散思维,就有助于学生记忆力的提升。因此,在小学高年级数学复习课中运用思维导图,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思路的拓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潜能,而且指引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逻辑分析能力的同时,更提升复习课效率。

一、引导学生理解思维导图

(一)突出基础核心

在小学数学思维导图展示的准备程序中,只要能够抓住核心要素,就可以让学生弄清楚原本不懂的思维导图。这就需要教师须将教材之中的知识体系转变成为体系框架,进而指导学生用图文并茂的方式来展示出每一个数学知识点,让原本复杂的数学逻辑推理可以脉络化、线索化、简单化,使小学生能够感受思维导图的优越性。当然,这过程还必须指导学生对思维导图进行观摩与思索,最终学会抓住基础核心。

(二)突出脉络流向

思维导图一般是运用图像的方式来进行思维经历的表达,通过颜色、线条、想象、联想等,从而制作出思维导图,加深学生对公式、概念的系统建构以及提高记忆实效。在数学思维导图中,还要发展脉络流向的分析与观察能力,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对比、分析以及独立思考能力,最终丰盈数学思想,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自然就能得到提升。

(三)突出导图亮点

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活动中运用思维导图,可以让学生放松拘束、紧张的思维,从而自由地表达其思想。学生思维导图展示内容,很多时候是源于随时记录的、充满趣味的点子。如,同样是《倍数与因数》单元知识的整理,学生的思路过程与展示层次就会有所差异。就由于学生的知識储备以及运用方式有所差异。因此,不同学生的思维闪光点也会相互交叠展示出来。

二、利用思维导图,实施概念知识教学

在小学高年级数学复习课运用思维导图来进行知识梳理,还可以凸显出教学的关键点,从而基于一个显性方式来呈现知识点。据统计,现小学阶段学生需要学习500多个数学概念,而这一部分概念就组成了数学理论体系的重要基础。而对于小学生而言,越是扎实地学好概念,就越能提升整体知识框架与综合学习能力。在实际教学中,大部分学生缺乏系统性,对概念学习都是“一是一,二是二”单一、不够系统。思维导图的引入,却可以让学生知晓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从而实现新旧知识的整合,从而形成条理化的认知结构。

运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建立知识模块。在小学高年级数学复习课上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完成对知识的全面梳理,并在不同的知识板块之间建立沟通,从而形成系统完整的数学知识网络。但由于儿童阶段的思维能力的限制,多数学生都无法独立完成回顾知识、梳理知识并按照内在的逻辑关系建立知识体系的任务,同时,有一些知识复习间隔时间较长,已经开始遗忘。因此,学生在复习过程中甚至会面临重新学一次的困境,所以会出现知识点理解不清,知识点缺漏等情况。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利用思维导图,将零散的知识点整合成一个知识模块图。(下转第41版)                     (上接第40版)并运用关键词加以替代,以形成数学知识图谱,并要求沿着图谱中关键词的启发,逐渐完成知识回顾,并针对不同模块开展复习,从而提高各个知识板块的复习效率,为整体复习做好准备。例如,在“几何图形”这一知识点的复习指导中,教师利用思维导图为学生呈现之前所学过的所有关于几何图形的内容,其中包括长度、面积、体积的概念与应用。在整个思维导图的设计中,教师又将几何图形中的“面积”这一知识模块提炼出来,作为学生,深入复习的关键点,以帮助学生完成局部知识的突破。在思维导图的绘制中,教师指导学生根据关键词对面积的类型进行划分,其中,“面积”作为一个中心主题,向下延伸出“平面图形面积”和“立体图形面积”两种情况;其中“立体图形”继续分为“方体”和“圆体”,“方体”则分为“正方体”和“长方体”,然后是正方体、长方体的具体表面积计算公式;在“圆体” 中,小学阶段只学习了圆柱体,但圆柱体中又分已知底面积、已知半径、已知直径、已知地面周长,这几种情况所对应的公式。在思维导图中,每一个分支中都包含典型例题与图示,这样学生在知识梳理与训练中则完成了对“面积”这一知识模块的全面复习。

猜你喜欢

复习课高效思维导图
谈谈如何上好小学英语复习课
在趣味情境中构建知识体系
追求高效的数学复习课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高中英语阅读文本中融入思维导图的研究
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构筑高效的语文课堂
打造务实、创新、高效的语文课堂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