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二十世纪前后女装设计中的性别意识

2021-05-14向梦微

西部皮革 2021年9期
关键词:二十世纪香奈儿女装

向梦微

(鲁迅美术学院,辽宁沈阳 110000)

二十世纪,世界变革,文化呈现多元化的状态。人们对新事物的接受程度变高,对自身的关注度也不断提高,越来越注重追求实现个人价值。同时,经济发展迅速,生活节奏变快,人们长期处在高强度的社会生活中,对于服装功能性与舒适性的要求也就此提出。在以往的服装设计中,男装设计更关注服装的功能性与舒适性。但目前工作性质已由从前的体力劳动逐渐转变为脑力劳动,大量女性精英进入人才市场,女装设计在追求美的同时也需要兼顾功能性和舒适性,以及从女性自身角度出发的审美情趣的体现。

1 二十世纪前的女装设计理念

二十世纪之前的欧洲女装设计与之后的女装设计理念全然不同。二十世纪之前的欧洲女装设计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1 古代社会服装的性别趋同

在古代社会,服装受地域、宗教、阶级、气候等因素影响较多,服装主要起辨明身份、御寒防晒、区分阶层等作用。对于外观是否美观的关注较少。有历史记载的女性服饰与男性服饰在廓形、面料、颜色上大体保持一致,男、女性的服装特征不明显。在南方,男、女性服装大都为披挂式。在北方,男、女性服装则为紧身包缠式。

1.2 中世纪女性服装曲线美

中世纪初期,男、女服装的性别区别不大。13 世纪,受罗马合体意识影响,立体裁剪手段出现,服装开始由平面向立体发展。中世纪末期,男、女性服装开始出现造型分化。受宗教、北方日耳曼窄衣文化的影响,男性服装由短上衣和紧身裤构成,男性彰显腿部肌肉线条,整体造型上重下轻,富有机能性。女性服装由紧身合体上衣和宽大裙裾构成,腰部收紧,整体造型上轻下重,强调曲线美。男女性服装相同之处是身体包裹很严实,尽量不暴露肉体。

1.3 文艺复兴时期服装的性别对立

男、女性服装在文艺复兴时期形成了极端化的区别,形成性别对立的格局。男性服装强调上半身的雄壮和下半身的肌肉壮美,对服装进行填充,下半身着肖斯,进一步对比上下身的体积,使整体造型呈倒三角形。女性服装则是宽敞肥大的裙子和紧身胸衣袒露胸口,女装设计的重点是对裙子进行夸张处理,常在里面穿好几层亚麻内裙,凸显细腰。裙撑的发明,使得女装上下对比更明显,强调腰部的纤细,女装整体造型呈正三角型。

1.4 十九世纪女性服装的“S”造型

十九世纪,女性地位小范围得到提高。女装设计开始注重功能性,但主流服装造型仍然是上紧下松的状态。这一时期出现了各种仿男式的前开型大衣。同时,由于体育运动开始在上流女子教育中普及,出现各式具有功能性的运动服。女性上半身开始着西服领样式的夹克外套,下半身搭配大裙子。女装整体呈现出“s”型的造型,女装开始变得轻便。十九世纪末期,巴黎推出男式女服“泰拉多·斯茨”。

2 二十世纪女装设计理念

女装设计富有机能性和舒适性并不是单纯将男性服装的号型缩小,而是提取男装中简洁、朴素、富有机能型等优点,并将这些优点运用到女装的设计中。体现出女性自信、独立、美丽的同时也适应女性的日常生产活动。

2.1 二十世纪机能性女装大众普及

二十世纪初,女装整体造型上追求自然,回归女性自然身型。1914年,世界战争开始爆发,社会状况产生巨大变化。男性普遍奔赴战场,欧洲各国劳动力奇缺,女性开始作为战时劳动力走入社会,接替男性的工作。由于物资匮乏,这一时期的女装大多由男装修改、缝制而成,此前适用于男性服装的垫肩在女性服装中也得到运用和推广,垫肩的使用在视觉上可以削弱女性身体的柔弱感,整体造型呈倒三角形。战争使女性第一次切身体会到了机能性服装的益处,之后顺应这一需求,出现了大量适应生产的机能性女式服装,如1914 年的连袖夹克、莱多芳设计出更具机能性的泰拉多·斯茨。二战之后,军服式女装开始大流行。

女性通过外出工作,扩宽了视野并最终改变了她们的世界观。战争结束后,大量在战时作为劳动力的女性毅然做出继续工作的选择,因为参与社会工作本身也意味着赢得社会的尊重。两次战争将女性暂时从日常的家庭劳动中解放出来。她们进入社会,实现经济独立。大量独立女性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女性服装的机能性变革。这一时期思想文化运动活跃,德国裸体主义、包豪斯理念的提出、新艺术运动兴起等一系列新的思想与活动涌向人群,为人们带来认识世界、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新思路。

图1 10 年代保罗·波烈设计的东方风格裙装

图2 保罗·波烈设计的霍布裙

图3 上世纪60 年代可可·香奈儿女装效果图

图4 上世纪60 年代可可·香奈儿设计的女装

60 年代后,新的一代崛起,思想文化更多元化,大部分的女性可以自由地表达和实现自我价值,女性的着装也不仅仅只是男性审美的反映,具有了多样性和复杂性。设计师们也顺势推出了一批新时代的女装式样。例如1996 年,圣洛朗在秋冬季发表了“吸烟装”,女裤装外穿得到推广和普及。

2.2 从保罗·波列和香奈儿的设计中分析女装设计的性别意识

女装设计师保罗·波列率先做了三件解放女性身体的事情。第一件是设计现代胸罩将女性从紧身胸衣中解放出来。他让女性摆脱了被禁锢了百年的身体枷锁;第二件是为现代女性着裤装的局面奠定了基础,他受东方思潮的影响,设计出土耳其式灯笼裤并风靡一时,让女性着裤装在社会上得到推行。第三件是变革大裙摆,设计出霍布裙。他追求宽松、简洁的服装廓形,将设计重心从腰部移到肩部。

继保罗·波列之后,还有很多设计师为此做出贡献,其中香奈儿作为女性设计师,以她为代表引领的Flapper 最能充分反映出这一点。

香奈儿设计的女性服装是现代适合体育运动和社会活动的服装。她追求笔直的身型,放松腰线,不强调胸部和臀部,开创性地将针织面料运用在高级时装上。卡其色是她设计女装时运用的颜色,在当时卡其色常用于男装设计中。她还为女性设计简洁的新式礼帽。香奈儿为女性寻找自身的价值做出巨大贡献,她在设计服装的时候致力于表达女性的自我意识和审美情趣,常常抛开了男性社会中女性服装固有的标准,让女性在穿着上得到了一定解放。她的服装被评定为适合负责社会责任的人所穿的服装,是兼顾了美丽和舒适的服装。

结语

二十世纪之前的设计是以男性为主的视觉系统,男性在当时社会拥有绝对力量。纵观历史,可以观察到这种传统现象的演变与更替。女性在二十世纪前作为男性的财富象征之一,也间接导致了女性服装的设计重心是围绕着男性视角展开的。“不是当女性放弃美,而是当她们获得平等、合法的社会权利和特权时才会做出更大的成就。女性需要更强的实力和更多的社会承认。而当其他优势能和美貌一样获得认可,带来同等报酬时,所有的女性才会享受更多美带来的愉悦。”①二十世纪之后,女性进入社会,她们的工作能力被社会广泛认可,地位也得到提升。人们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女性服饰的设计视觉中心也逐渐从男性视角转变成女性自身的视角。同时出现了更多的从女性本身出发去探讨女装设计的设计师们,他们通过设计来表达服装不是决定性别的工具,而是人们的基本的生活需求。通过服装这一基本需求,女性可以改变社会对自身的看法,捍卫自己的权利。

注释:

①《漂亮者生存》19 页,南茜·埃特考夫著。

猜你喜欢

二十世纪香奈儿女装
二十世纪初期中国的密码破译
浅谈二十世纪新具象艺术与洛佩斯
二十世纪之散曲创作与研究
女装流行面料
女装风格与细节
2017年春夏男装周的女装风景
香奈儿只产5号
女装流行面料
欧盟酝酿化妆品新标准香奈儿5号或将消失
《中国的一日》所见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