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传统艺术中牛纹的图像学阐释

2021-05-14李璟

西部皮革 2021年9期
关键词:纹样图像传统

李璟

(西藏大学,西藏拉萨 850000)

在与新冠肺炎病毒抗争中的2020 年结束后,迎来了2021 的牛年。回首2020 年,全国人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风雨同舟,众志成城,有效遏制了疫情的进一步扩散,取得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重大战略成果。面对未来潜存的危机与挑战,全国人民不仅做好了共克时艰的准备,更在2021 的牛年纷纷发出了“牛转乾坤”的坚定决心。在这个时代背景下,中国文物报社联袂多家文博机构举办了《牛转乾坤—辛丑(牛年)新春生肖文物图片联展》,该展览辗转多地展出,不仅宣传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意蕴,更表达了对全国人民未来的美好愿望。本文结合展览的相关信息以及笔者的研究对中国传统牛纹的图像学作一简要阐释,具体如下:

1 牛纹的前图像志描述—牛纹再现、模仿自然的意义

美国著名史论学家潘诺夫斯基在其《图像学研究》中将图像学研究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前图像志描述,即在某个文化氛围中为人所共有的实际经验和体验,最初、自然的传达者,即对自然的再现性描述。在历代牛纹的发展过程中,可以发现大量对自然界中牛的描述,如在西藏自治区的许多原始岩画中描绘了大量的牦牛。在这其中可以根据艺术创作形式分为剪影形和线描形(如图1 所示)。换言之这一阶段主要研究的是牛纹再现自然的形式语言,即艺术创作手法和风格描述。虽然潘诺夫斯基的图像学更强调图像的主题和意义,而不是与之相对的图像的形式,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研究牛纹样的形式语言和艺术风格是我们进入牛纹图像学研究前的描述工作。

2 牛纹的图像志描述—探究牛纹所暗含的“常规意义”

潘诺夫斯基的图像学第二层释义是非本源的或者约定俗成的事件,主要探讨的是图像的“常规意义”,“常规意义”就是由实践生产经验所得出的因果或者由合理的逻辑所推理出的结论,即图像、故事或者寓意组成的世界,解读这一层次需要的是历史、社会和文化的条件。

图1 西藏原始岩画中的耗牛(左为剪影形式、右为线描形式)

图2 魏晋壁画像砖上耕地图(左为耕地图,右为播种图)

中国自古就是农业大国,在尚无机械的原始社会中,牛就是农民的重要农耕工具,极大的解放了人类的双手和大大提高了耕种效率。汉代创造的“代田法”使得牛耕得到了推广,在以后长达数千年的时间中,牛成了人们必不可少的工作伙伴,牛的地位逐步得到提高,位列六畜前茅。同时人与牛的同甘共苦的共同耕作也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莫高窟的壁画以及魏晋画像砖中就有不少牛和人一起耕种表现(如图2所示),因而牛纹可能描述了古代耕地播种的场景。在中国传统牛纹的发展中,耕地图的所占的比例最多,时间跨度也最大,从魏晋的画像砖到现代的剪纸艺术中都大量描述了耕牛的纹样。此外,牛还是从古至今的重要粮食储备,牛在一定程度上还是财富的象征,牛纹还描述了食物和财富。在商周的青铜礼器上还大量出现了牛的元素,牛纹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也描述了祭品或者祭祀的场景。不仅如此,在魏晋画像砖上还大量出现了人与牛或者牛与兽狩猎奔跑的纹样,在战国时期的金银器上也有描述。综上所述,牛纹可能描述了耕地、食物、财富、祭祀和狩猎的故事。

3 牛纹更深层意义上的图像志描述—牛纹的文化密码

潘诺夫斯基的图像学第三层释义是图像的主题意义或内容,他所关注的是图像产生的文化密码,即如何通过图像揭示一个国家、民族、时代、阶级、文化、宗教或者哲学所遵循的根本态度的潜在原因,意即通过探索图像的规律试图揭开人类文化的密码,只有充分认识到过去的历史,才能更好的照亮未来的道路。

图3 魏晋牛首人身浮雕

图4 现代牧童牧牛剪纸

牛纹从先秦一直绵延至今,必定是因为牛从一开始就深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中才会使牛纹绵延至今仍是重要的装饰题材。牛不仅深植于中国传统的农耕文化,与农耕文明紧紧结合,而且在商周的礼器中也发现了牛纹的存在,更加说明在人类在初步建立宗教观时就已经出现在人类认知宇宙的海洋中了,除此之外,牛郎织女等神话传说更赋予牛一种神性。那些文人骚客对牛吃苦耐劳、任劳任怨等精神的歌颂,使牛纹的寓意更加美好,于是牛纹成了人民喜闻乐见的题材。

3.1 牛纹—动物崇拜、吉祥物、年俗文化的象征

十二生肖相传为黄帝所立,最早的文献记载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十二生肖不仅具有记年的重要作用,更可以记月、记时,因而十二生肖在中国人民的生活中无时不在。十二生肖不只是以动物的形式融入人们的生活,其自然属性更是被赋予了文化含义,被赋予神圣性,接受人们的崇敬与膜拜,更是被赋予了神话传说与寓意,如牛代表勤劳。牛作为十二生肖之一不仅从一开始就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更是中国艺术创作中的重要题材,在出土文物中屡见不鲜。如在魏晋墓中的牛首人身图,这可能与当时的驱恶辟邪的习俗有关(如图3 所示)。可见牛不仅具有记录时间的实践作用,更有体现古代人民动物崇拜的文化作用,生肖发展到现代更是常被当做春节的吉祥物,因而牛纹也是中国年俗文化的象征。

牛崇拜早在原始社会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在西藏地区的岩画中就多有表现耗牛的部分(如图1 所示),耗牛基本占全部岩画动物形象中的百分之五十,主要有剪影式和线描式两种,不仅如此,还在西藏早期的铜镜中发现了耗牛的纹样,直到今天为止,藏区的耗牛崇拜仍然非常普遍,究其因与藏区恶劣的自然环境下耗牛的坚强与力量以及传统神话传说、文学对耗牛的歌颂分不开。除此之外还在中国境内多地发现了牛纹的原始岩画,深刻反映了人们对于牛的原始崇拜与敬仰,这份信仰也深深融入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

在先秦时期,牛骨用来占卜,牛纹也被表现在商周的青铜礼器中,用以传达“君权神授”的思想意识,牛纹的神格功能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在人们初步建立宇宙观的时候,牛便埋下了种子,这使牛纹在历经千年的艺术发展中得以长盛不衰。在后期佛教进入中国后,大量佛教艺术中都把牛描绘成神仙的坐骑,这让牛纹日后也在佛教艺术中频频出现,使牛的神格属性进一步得到提升,足以其神圣的地位。

3,2 牛纹—力量、脚踏实地、无私奉献、田园风光的象征意义

在中国文学的发展过程中,牛不仅代表力量大、气势雄壮远大,更代表无私奉献,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初此之外,由于牛一直在辛勤的耕种,更被贴上了脚踏实地的性格标签,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城市以牛作为自己的地标性建筑,更是经常在建筑和文化地标上刻绘上牛纹样。但是在现代以前,更多的是牧童与牛一起组成的“牧牛纹”占了较大的篇幅(如图4 所示),归根结底是因为古代中国的朝代更换、文人志士报国无门或者由于对故国怀念产生的归隐情怀使得大量归隐诗歌和田园风光的文学作品大量出现致使牧牛图出现,牧牛者多为孩童,孩童的天真无邪与牛的老实憨厚共同展现了文人所追求的怡然自得、老庄思想、以淡为宗、“出世”的自娱精神,使艺术的哲学性得到上升,与中国传统文人画派以及中国传统禅学不谋而合,才致使幼童牧牛纹样得以广泛传播和长久留存。

4 总结

本文通过阐述牛纹图像学的三层含义来解释牛纹与中国传统文化、哲学、宗教、经济、自然、情感、艺术之间的文化密码,牛纹的传播和长盛不衰是由于中华文明的强有力支持与推动,笔者初次以图像学的方法分析了纹样,本次研究可能存在一些短处,希望未来更多的学者可以完善纹样的图像学研究方法,揭示纹样的文化密码,为中华艺术文化库添加更多可以打开新世界的钥匙。

猜你喜欢

纹样图像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巧用图像中的点、线、面解题
有趣的图像诗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2020年杭州亚运会纹样设计》
老传统当传承
藏族传统纹样中几何纹样的类型及其文化解读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袁飞纹样设计
经典的艺术几何纹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