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着红色足迹前进(四)
—— 乌鲁木齐南路178号2号楼夏衍旧居
2021-05-14朱志荣
文/朱志荣
夏衍,本名沈乃熙,中国著名作家、文艺评论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也是中国左翼电影运动的开拓者、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1927年,夏衍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夏衍与鲁迅等人筹建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左联”成立后任执行委员,后发起组织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后,夏衍先后担任上海军事管制委员会文教委员会副主任、中共华东局宣传部副部长、上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等职,1994年被国务院授予“国家有杰出贡献的电影艺术家”称号。
1949年前,夏衍长期在上海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几次躲过特务的追捕,成功脱险。有一次他接到通知,叫他到虬江路新雅茶室见一联络人,夏衍乘有轨电车前去赴约,车过海宁路时,夏衍忽然感觉接头地点是在租界和国民党共管的区域,国民党特务可以随时捕人,他凭着高度的敏感,没有下车。第二天证实这是特务设下的一个圈套,他逃过了一劫。
夏衍在他传奇的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如话剧剧本《心防》、《法西斯细菌》、《秋瑾传》、《上海屋檐下》,报告文学《包身工》,改编剧本《狂流》、《春蚕》、《祝福》、《林家铺子》,专著《写电影剧本的几个问题》,论文集《电影论文集》。
据苏智良、姚霏主编的《初心之地——上海红色革命纪念地全记录》和《新民晚报》刊登的沈琦华《他在上海从事地下工作十多年》一文,夏衍在上海曾有过多处居所,一处是唐山路685弄41号,一处是北京西路(原爱文义路)普益里38号,一处是南京西路1081弄内的重华新邨59号,但居住时间最长的是被命名为“夏衍旧居”的乌鲁木齐南路178号2号楼。据旧居的讲解员张树喆介绍,夏衍是在1949年上海解放后不久入住的,住在一楼和二楼,三楼是一家老房客。当时上海刚解放,治安形势很严峻,为保障夏衍的人身安全,组织上安排的警卫人员住在一楼西面的一个房间。
乌鲁木齐南路178号2号楼原来的大门是在安亭路41弄19号,所以至今的门牌号还是安亭路41弄19号,因为夏衍旧居坐落在原徐汇区政协办公楼区域,政协的礼堂是乌鲁木齐南路178号,所以习惯上把乌鲁木齐南路178号2号楼作为夏衍旧居的地址。夏衍旧居是一幢建于1932年的花园住宅,砖木结构,假三层,南立面山墙有外露木构架装饰、水泥压毛墙面,陡峭的平瓦屋顶上设有老虎窗,西侧外墙有高耸的壁炉烟囱,这些都是英国乡村别墅风格的特征,有趣的是,在西立面外墙上可以看到西班牙风格建筑常用的绿釉贴花装饰。谁是该住宅的设计师,至今没有定论,但有人推测可能是著名建筑师邬达克,因为周边类似的花园住宅如乌鲁木齐南路180、182号都已确认是邬达克设计的。
建筑的南面有一个很大的庭院,四周植有广玉兰、水杉、雪松、桂花等乔木,还保留了一座水井。紧靠屋前的一棵香樟树,是夏衍去北京工作前和儿子一起种下的,如今已长成参天大树。一次夏衍的孙女来旧居参观,面对爷爷种下的大树感慨万分。
2016年,徐汇区政协搬离乌鲁木齐南路178号。2017年,上海徐房(集团)有限公司开始对夏衍旧居进行全面修缮,修缮方案由上海明悦建筑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设计,上海徐房建筑实业公司负责施工。修缮前,先对建筑的现状进行实地踏勘、测绘,并对建筑的历史情况进行全面的调查,然后进行综合分析评估,提出了一个尊重历史、满足功能、修旧如故的修缮方案。修缮竣工后的旧居,基本还原了历史原貌,室内的楼梯被完整地保留下来,踏上楼梯的踏步,上面略有一点陈旧的凹凸感,历史带来的沧桑感油然而生。
修缮后的夏衍旧居,一楼是以“夏衍与上海”为主题的陈列馆,以“红色文化”、“海派文化”为主线,陈列着大量的实物、照片。二楼以原状陈列为主,还原了夏衍当年生活、工作的场景,有卧室和书房。卧室的全套家具是夏衍的家属捐赠的,从北京搬运过来,由于北京与上海空气的湿度相差较大,还做了专门的技术处理。
夏衍旧居现由上海徐房(集团)有限公司下属的衡复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管理运营,在做好日常维护、管理的同时,还对旧居进行深入的研究,特别对旧居的历史、旧居的建筑细部等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据衡复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从事历史建筑保护研究的徐欢介绍,他们在查阅了相关资料后,了解到旧居的原主人是美商大来洋行一位名为斯蒂恩(O. G. Steen)的管理人员。他们还在建筑细部装饰上发现了不少有趣的信息:旧居一楼有一个壁炉,壁炉上有三个不同的纹章装饰,分别是雄狮纹章、鸢尾花纹章、双头鹰纹章,象征英国、法国、德国这三个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从这些建筑细部装饰,可以看出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西方文化对当时上海建筑文化的影响。
夏衍旧居在2011年被公布为徐汇区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被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3月24日正式对外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