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雨课堂APP的“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麻醉学本科教学重难点内容的应用研究

2021-05-14王茂华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8期
关键词:麻醉学对分课堂内化

王茂华 彭 涛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麻醉科 四川·泸州 646000)

0 前言

近年来,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发展,以学生为本的新兴教学模式备受青睐,例如“翻转课堂”,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进了教育资源共享、优化了教学手段等,但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学术不易掌握重难点,以及学生课前自学投入的不足严重影响课堂效果等。复旦大学心理学系张学新教授提出的“对分课堂”教学模式融合了传统课堂与“翻转课堂”的精华,既凸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肯定了教师的地位和价值。其核心理念是分配一半课堂时间给教师讲授,另一半给学生讨论,并把讲授和讨论时间错开,让学生在课后有一定的时间自主安排学习,进行个性化的内化吸收。

“对分课堂”把教学分为相互联系的“讲授(Presentation)”、“内化吸收(Assimilation)”和“讨论(Discussion)”三个过程,简称PAD课堂。课堂上,学生先对章节内容进行分组讨论,再由教师对内容框架、基本概念、重点难点进行讲解;课堂后,需要学生对教学内容吸收、内化,并为下次课时“隔堂讨论”做准备。“知识内化”是学习者将显性知识转化为隐性知识的过程,是新知识转化为学习者内在素质的一部分。知识内化过程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需要通过一定的教学策略与方法,促使学生通过自己的认知活动,对学习内容的结构、内涵与外延有充分的认知,转变为头脑中的内部知识。“雨课堂”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技术手段,融入了PowerPoint和微信,对课前—课上—课后每个教学环节都提供了技术支持。使用雨课堂,课前环节教师可通过雨课堂将带有习题、语音、MOOC视频的课前预习资料推送到学生手机端让学生自学。学生的课前学习情况可以反馈到教师端,对学生的课前自学起到了一定的督促作用,同时老师可以根据学习的学习情况因材施教;课堂环节,随机点名、实时答题、弹幕投稿、习题推送和课堂红包等功能实现师生之间的高效互动。本研究探究了基于雨课堂的“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麻醉学本科教学重难点内容中的应用效果。

1 方法

1.1 研究设计

选择西南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麻醉学专业三年级的122名学生,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61人,选择其中一个组采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作为对照组;另一个组采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作为实验组,两组均借助“雨课堂”技术进行教学。两组组由同一名资深的教师和一名助教协助进行教学。研究的具体流程参照流程图(如图1)。

图1:“对分课堂”和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流程图

1.2 课程安排

教学内容选择麻醉学重点难点内容之一的“酸碱电解质平衡和血气分析”章节,总共五次课,每次课2个学时。对照组教学方法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包含课前预习,课堂教师讲授、案例分析及讨论,和课后作业。实验组采用“对分课堂”教学方法:第一次课第1学时讲解课程安排、学习要求及考核方式等;第2学时教师讲授课程内容的主干、重难点,并布置作业。第二次课第1学时首先开展小组讨论,温习课本内容、分享学习体会、互相解答疑难,然后教师与学生互动讨论,对学生存在的疑难进行解答;第2个学时教师进行新内容授课并布置作业。第三、四、五次课以此类推。

表1:课程学习学生观点比较表

1.3 数据收集和统计分析

在每次课结束后,在助教的协助下由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准备工作情况及课堂表现给每位学生打分,每次课满分10分,总分50分,作为平时成绩;在学生完成了所有课程后进行了测验,总分100分,作为后测成绩。我们计算了每个学生最终成绩(最终成绩=平时成绩总分+后测成绩×50%)。学生对“酸碱电解质平衡与血气分析”课程的主观评价可量化为:(1)不赞同;(2)中立/不确定;(3)赞同,使用Mann-WhitneyU检验对两组进行了比较。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之间测试后得分(均数±标准差),所有初步统计分析均使用 SPSS 26.0版本进行。 设定为0.05,P<0.05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共有122名学生参加了这项研究,其中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1名学生。两组的问卷和理论测验答复率均为100%。但是,在获得的122份问卷和成绩中,共对119份有效可靠的问卷进行了分析,其中59份来自对照组(占49.6%)和60份来自实验组(占50.4%),在所有学生的理论测验成绩中,共对117份有效可靠的试卷进行了分析,其中58份来自对照组(占49.6%)和59份来自实验组(占50.4%)。

如“课程学习学生观点比较表”,实验组中有更多的学生认为,教学人员可以帮助他们提高学习的动机(P=0.042)、了解课程材料(P=0.027)。同时,实验组的学生对“对分课堂”的授课方式表现出更高的满意度(P=0.025)。但在“为考试做好准备”方面,两组的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些结果表明,“对分课堂”教学方法可以增强学生的积极参与感。

3 讨论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而且强调医疗工作者的终身自我学习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传统学习方式过分突出和强调对于知识的接受、掌握,反而忽略和轻视发现问题、探索未知的能力,可能成为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阻力,不利于医学生向合格的临床医生的转化。教学过程中,对于每一章节的重难点知识点,学生往往难以高效地掌握,有些疑难点甚至会困扰学生,削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对分课堂”课堂上由教师对重点难点进行着重讲解,不仅可以减轻学生课堂学习负担,而且能够使学生集中精力对重难点知识点进行针对性的学习探究。在本次实验的结果中,仅比较后测成绩,相比于对照组,实验组的学生在表现得更好(75.40±11.82 vs.80.07±9.46,P=0.020)。这对于鼓励教育工作者考虑使用“对分课堂”特别令人鼓舞,因为我们已经证明它在帮助学生掌握和应用酸碱电解质平衡与血气分析的知识非常有效。

从“知识内化”角度分析讨论“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对教学效果的影响,首先学生在课堂上接受教师对重难点知识的讲解,保留教师讲授这一传统教学的精华,保证了知识传递的系统性、准确性和有效性,课后学生通过对教学内容进一步深入学习、吸收,并为“隔堂讨论”做足准备,有了第一次知识内化。“隔堂讨论”是为了给学生预留一定的理解、消化和深入学习该内容的时间,为每个学生真正有效地参与课堂讨论提供准备的机会。第二次课堂讨论环节,教师根据小组讨论情况,与学生在课堂上交流互动,解决学生不懂的问题,发生了第二次知识内化,学生的知识内化对课堂教学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概念的内化,尤其是复杂的非良构的、不能自发建立的知识概念的内化,仅仅通过一次内化是远远不够的,必须经过多次内化才能够熟练掌握。

与实验组相比,对照组的高分率更低,这些获得高分的学生很多是课下按质按量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后任务,且课堂上积极参与了讨论过程的学生。传统课堂中,课堂讨论环节时长较短,只有少部分学生参与到课堂发言环节,提高了这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便于他们更好地进行知识内化。但大多数未参与发言的学生则缺乏足够高的积极性,缺少知识内化的机会。“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科学地覆盖了课前—课上—课后的每一个教学环节,实现三个教学环节的有效衔接和贯通。其通过分解了知识内化的难度、增加了学生内化的次数,有助于形成新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内化、提高了实验组的理论测验成绩,同时实验组对各项学习能力的提升的主观评价也获得了更高的评价。凸显出了“对分课堂”的优势:(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及主动学习的能力;(2)有助于实现个性化的自主学习;(3)保留了讲授法的精华,肯定了教师的地位和价值。

4 局限性

首先,本次研究的教学内容选择的是麻醉学教育中的重难点知识,由于医学教育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当推广到其他教学领域,“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可能不一定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期望以后有更多研究弥补这片空白。

5 结论

基于“雨课堂”技术支持下,在麻醉学教学的重难点章节采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相对于传统讲授教学,可以使更多的学生都获得更大化的教学收益。

猜你喜欢

麻醉学对分课堂内化
麻醉学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以川北医学院为例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麻醉学专业导论课程教学的回顾与展望
中美麻醉学家合作研究发现丙泊酚可有效控制剖宫产术中产妇恶心
德鲁大叔内化营销胜过广告
首都医科大学麻醉学系
海外华语教材的文化“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