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发展、技术创新对长三角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
——基于长三角区域26个中心城市数据
2021-05-14赵蕊忻旸周斌马威
赵蕊 忻旸 周斌 马威
(1.安徽省科学技术研究院 安徽合肥 230038;2.中国银行安徽省分行 安徽合肥 230000)
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长三角通过一体化发展,将成为全国经济强劲活跃的增长极,成为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样板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引领区和区域一体化发展的示范区,成为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新高地。长三角一体化建设以经济高质量发展为衡量标准,其中金融发展、技术创新构成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从三者关系看,金融发展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技术创新提供资金保障,技术创新深刻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与金融发展的趋势。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核心,同时受金融发展和技术创新的双重影响。
一、文献综述
从金融发展与技术创新关系看,Maskus研究结果表明国内金融市场发展对产业R&D强度具有正向促进作用,而国际金融市场发展对产业R&D强度作用相对较弱[1]。Chowdhurya研究表明在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国家,金融市场发展有效缓解了R&D投资过程中的信息非对称问题,并进而促进投资活动的有效性[2]。张战仁运用理论阐释了创新空间溢出对区域创新差异,指出实现从空间溢出角度分析区域创新差异形成因素的目的,以及理念及内容上尚需改进的地方[3]。Amore研究表明,银行信贷规模的扩大对企业创新行为具有正向激励作用,能够较好的提升企业创新产出[4]。Meierrieks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发展水平与创新程度具有正相关关系,金融发展水平越高,创新强度越大[5]。Acharya指出上市公司比非上市公司融资渠道更广,更容易获得外部融资,从而拥有更多的研发专利[6]。
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看,Anthony分析了金融创新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并从时间序列角度入手发现经济增长与金融创新呈现负相关关系[7]。Samargandi指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即金融发展水平越高,经济增长越好;但金融发展水平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则会阻碍经济增长[8]。张元萍指出在内生性前提下,金融创新去实向虚、技术创新缺少资本等都将抑制经济增长,而当金融创新与技术创新发挥协同效应,将显著促进经济增长[9]。谢婷婷研究表明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有显著影响,但其中的金融创新既单独作用从而直接抑制经济增长,同时也间接阻碍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10]。张紫璇利用省级数据样本与门限检验方法,对科技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二者中间存在非线性关系,且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显著提升科技金融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正向关系[11]。赵玉龙研究表明,金融发展显著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而资本配置效率是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12]。
综合以上文献,金融发展、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的研究涵盖理论研究、实证研究,样本数据从国际级、国家级细化到省级。金融发展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技术创新则是其根本驱动力。考虑到长三角区域内城市间的差异性,本文以地级市以上的数据为样本,深入研究长三角内部金融发展水平,并分析金融发展、技术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一方面丰富长三角区域内经济高质量发展内涵,另一方面细化样本数据更利于长三角区域内相关指标的结构性分析。
二、模型构建与变量说明
(一)金融发展水平与莫兰指数
本文在测算长三角区域内金融发展水平过程中,采用金融机构各项贷款、存款作为研究变量。一方面存贷款是商业银行的主要经营指标,较好地反映社会真实的资金规模和融资需求;另一方面以各项存款和各项贷款为内容的金融资源,借助于商业银行解决资金供给者与需求者之间的矛盾,实现金融资源在部门间、区域内的平衡。此外,考虑到金融系统参与主体的多样性及研究数据的可得性,采用保费收入作为另一研究变量。
本文在对金融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基础上,引入莫兰指数(Moran’s I)进一步衡量金融发展水平在长三角区域内的相关关系。莫兰指数(Moran’s I)的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xi为城市i的研究变量值,,;wij为空间权重矩阵的元素值,本文以城市i与城市j之间物理空间距离的反比构建权重矩阵。当i=j时,wij=0。
(二)计量模型及研究变量
本文构建长三角区域内的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因素基本计量模型如下:
其中,Qualityit为计量模型的被解释变量,即i城市、t时期长三角区域内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本文采用人均GDP指标衡量。Xit为计量模型的解释变量,本文构建i城市、t时期金融发展水平和技术创新成果两个指标。Ctrlkit为计量模型的控制变量,k为控制变量个数,本文构建i城市、t时期产业结构、城市道路建筑面积和实际利用外资总额三个指标。γi为计量模型控制城市固定效应的变量,η为计量模型的常数项。考虑计量模型中存在的异方差及面板数据的自相关问题,在回归分析过程中取稳健标准误,保证回归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被解释变量。借鉴谢婷婷等研究成果[10],本文采用长三角区域内的人均GDP作为衡量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变量。一方面,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经济增长的规模优势依然重要,保持适当的增长速度和规模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另一方面,人均GDP指标较好地衡量经济发展带来居民收入水平的变化情况,实现共享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成果。
解释变量。一是金融发展水平(financial)。在前部分研究的基础上,采集全金融机构各项存款、贷款及保险公司的保费收入的数据,构建衡量金融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基于因子分析方法,通过变量降维构建综合指数,进一步测算长三角区域内的金融发展水平。二是技术创新成果(innovation)。专利申请量作为技术创新成果的衡量指标,克服申请人国籍限制的约束,专利申请数量越多,社会越有活力,技术创新能力也越高。基于此,采取专利申请量作为技术创新成果的衡量指标,反映技术创新活动的活跃程度,表明权利人对专利保护的积极性。
控制变量。本文采参考赵玉龙的研究[12],用3个指标作为基本计量模型的控制变量,具体见表1。
表1 模型控制变量及说明
在计量模型分析过程中,分别采用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对数、城市道路建筑面积的对数和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作为控制变量,分别衡量对外开放、基础设施以及产业结构等方面的作用影响,防止遗漏变量对计量模型的实证结果造成偏差。
(三)数据来源
考虑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本文此为节点,采取2009-2017年、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长三角区域的面板数据为样本。数据来源于相关年度的《中国统计年鉴》《中国金融统计年鉴》及相关省、市的统计年鉴和统计公报等。
三、实证分析
计算的逻辑思路如下:首先,基于金融机构各项存款、贷款和保险公司保费收入的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方法,测度2009—2017年长三角区域内26个城市的金融发展水平;其次,引入莫兰指数(Moran’s I)进一步衡量金融发展水平在长三角区域内的相关关系,并对其整体和趋势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再次,通过构建的基本计量模型引入控制变量,进一步实证分析金融发展、技术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
(一)金融发展水平分析
根据前部分构建的模型,测度2009—2017年长三角区域内26个中心城市的金融发展水平,如表2所示。
表2 2009—2017年长三角区域内26个中心城市的金融发展水平
分省级金融发展水平看,上海市金融发展水平在区域内处于领先地位,已建设成为域内及国家的金融中心,下一步应聚焦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江苏省具有产业基础好、区域纵深强、国家多重战略机遇叠加等优势,其金融发展水平整体上较为均衡,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南通的金融发展水平在省域内处于领先地位,2017年江苏省相关城市金融发展水平指数均超过0。具体如图1所示。
图1 2009—2017年江苏省金融发展水平情况
浙江省内金融发展水平呈现一定的差异化,其中杭州、宁波金融发展水平指数较高;嘉兴、绍兴、湖州和金华的金融发展水平稳步增长,2017年仅湖州、舟山两市金融发展水平指数低于0。浙江省应该利用民营经济活跃优势,抓住产业升级改造的机会,加快数字经济的布局,实现域内城市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具体如图2所示。
图2 2009—2017年浙江省金融发展水平情况
安徽省金融发展水平不平衡性明显,其中合肥市金融发展水平领先于省内其他城市,其他城市金融发展水平均处于较低层次,2017年金融发展水平指数均低于0,安徽省内金融发展集聚合肥态势明显。安徽省作为长三角区域内的中部省份,较上海、江苏和浙江的发展差距明显。伴随国家相关战略的实施,安徽省后发优势明显,其长三角区域内的8个中心城市金融发展水平的平均增速达11.5%,分别高于上海、江苏和浙江3、1.1和4.7个百分点。安徽省应立足中西部重要枢纽的区位优势,主动承接产业转移,逐步提高省域金融发展水平。具体如图3所示。
图3 2009—2017年安徽省金融发展水平情况
(二)金融发展水平的莫兰指数分析
通过STATA15.0莫兰指数模块计算,可得结果如图4所示。
图4 2009—2017年长三角区域内金融发展水平的莫兰指数
基于图4可以看出,长三角区域内城市间的金融发展水平存在空间正相关关系,即构建起以上海为中心、辐射长三角区域的金融发展结构。苏州、南通、无锡等城市距离上海较近,2017年三市金融发展水平均值为1.23,为同期江苏省金融发展水平均值的1.5倍,为同期长三角区域内金融发展水平均值的2.9倍。从趋势变化特征看,2009—2017年莫兰指数逐步降低,说明长三角区域内的金融发展水平与空间分布的相关性在减弱。基于前部分研究可得,长三角区域内各城市的金融发展水平稳步增长,城市间金融发展差异化逐步降低,金融发展与空间分布的相关性正逐步减弱。
(三)金融发展、技术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分析
根据公式(2)回归分析得出结果如表3所示,可得实证分析的结果如下。
表3 金融发展、技术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证结果
第一,金融发展水平的实证结果在5%置信水平下显著,其系数为正值,说明金融发展水平对长三角区域内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以商业银行为主体、以间接融资为主要融资方式的金融市场体系,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第二,技术创新成果的实证结果在1%置信水平下显著,其系数为正值,说明技术创新成果对长三角区域内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技术创新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力,通过技术创新活动可以提高社会生产效率,保证长三角区域内的经济高质量发展。
第三,城市基础设施的实证结果在5%置信水平下显著,其系数为正值,说明城市基础设施对长三角区域内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完善的基础设施能够为金融发展、技术创新等活动提供良好的客观条件。
第四,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第二产业结构比重对长三角区域内经济高质量发展无显著影响。长三角区域涵盖有东、中部地区多个城市,城市间经济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开放程度及发展阶段也各不相同。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第二产业结构比重对长三角区域内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未能衡量。
四、结论与建议
本文研究结论如下:一是长三角区域内金融发展水平存在空间正相关关系,构建起以上海为中心、辐射长三角的金融发展结构。区域内金融发展水平稳步提高,各城市间的差异化正逐步缩小,金融发展水平与空间分布的相关性逐步减弱。二是上海市金融发展水平处于领先地位,已建设成为域内及国家的金融中心;江苏省金融发展水平整体上较为均衡;浙江省金融发展水平呈现一定的差异化,发展水平较高;安徽省金融发展水平不平衡性明显,合肥市金融发展水平领先于省内其他城市。三是金融发展、技术创新对长三角区域内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提高金融发展水平、加快科技创新对于长三角区域内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此外,完善的基础设施条件也有助于长三角区域的经济高质量发展。
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建议:金融发展、技术创新对长三角区域内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长三角区域内中心城市要利用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机遇,因城施策,选择合适发展的路径;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