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下我国农产品出口变化分析
2021-05-14祁颖张娟
祁 颖 张 娟
(南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江苏 南通 226019)
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简称疫情)全球大流行,截至2021 年3 月1 日,全球累计确诊超过1.14 亿例,疫情席卷全球200 多个国家和地区,一些国家疫情还在不断蔓延。疫情下很多国家采取了严格的贸易限制措施,如美国对从中国进口的产品采取更严格的筛查、检验、抽样等措施;俄罗斯关闭了与中国边界的16 个通关口岸,同时限制进口中国出产的活体鱼类和水生生物;埃及禁止进口中国的洋葱;意大利要求中国核桃仁出口商提供产品无新型冠状病毒污染的证明文件,这些措施改变了国际贸易环境,农产品出口也不同程度受到影响。
我国很多学者研究了疫情下的农产品贸易。朱京安,王海龙(2020)认为本次疫情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只是暂时的短期波动,中国国际经济影响力并不会受到全局性影响[1]。朱晶(2020)研究预测认为后期疫情蔓延会给国外农业用工带来很大压力,蔬菜等劳动密集型的园艺类产品可能供应不足,对中国出口也存在一定机遇[2]。也有学者认为此次疫情会对出口产生严重的消极影响。李春顶(2020)指出,疫情在全球爆发和蔓延,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负面影响预计将大于对制成品出口的冲击[2]。陈志钢(2020)提出,出口港口关闭等措施,对于高度依赖于出口初级农产品的国家也是严重打击,将导致出口创汇减少,收入下降[3]。沈国兵(2020)从我国的内外部经贸环境角度来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于2003 年SARS,这次疫情更为严峻,2020 年中国对全球货物贸易市场空间已处于边际递减[4]。田素华和李筱妍(2020)从价值链的角度分析中国企业复工复产,将受到影响,全球贸易增长疲软影响中国进出口贸易恢复常态[5]。张露,罗必良(2020)认为疫情的爆发可能诱发贸易保护与民粹主义,一些国家为管控危机所采取的紧急措施,可能会使得国际农产品贸易走向集中和封闭[6]。
农产品国际贸易调节着全球农产品供需余缺,保障着全球农产品数量安全,农产品供给不足有利于我国农产品出口,但疫情下各国的贸易限制措施及贸易保护主义又会抑制产品出口。我国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未来农产品发展趋势的预测分析,少有对疫情下农产品出口现状结合农产品理论特性、需求理论加以研究。为此分别从农产品出口品种、目的地以及月度出口等方面,分析疫情发生以来我国主要农产品出口变化,并对此提出相关的策略。专家预测未来疫情出现是一种常态,农产品出口贸易等需做长期打算,希冀对农产品出口贸易有所帮助。
一、农产品出口的一般分析
(一)近年来我国农产品出口总体呈上升趋势
农产品出口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2016 年我国出口农产品726.1 亿美元,2018 年出口793.2 亿美元,2019 年下降为785.7 亿美元,相比2016 年上升8.2%,比2018 年下降0.9%。2016 年以来,我国农产品出口总体呈上升趋势。
(二)水产品、蔬菜、果类及制品是优势出口农产品
商务部数据显示,2019 年我国水产品、蔬菜、果类及相关制品出口443.6 亿美元,占农产品出口总额的56.5%,其中水产品及制品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25.5%,蔬菜13.1%,果类7.9%,果蔬制品10%。这三类产品都是劳动密集型。我国优势农产品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的水产品(水、海产品)、蔬菜(食用蔬菜)、果类(食用水果及坚果)三大类产品及相关制品(水产品、果蔬)。
(三)优势农产品出口目标市场稳定
至2019 年水产品主要出口日本、美国、韩国等国家及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地区,其中日本排第一,美国第二,韩国第三。我国是全球蔬菜的重要供应基地,进出口总额及总量均在不断增加,贸易顺差较大。蔬菜出口到越南、日本、马来西亚、泰国、美国、韩国以及中国香港地区等,出口目的地主要是亚洲邻国或地区。中国也是全球重要的水果种植国,种类丰富且产量大,如苹果、梨、柑橘等水果的产量居世界之首。中国水果出口大部分都集中在东亚、东南亚等,近四年出口额的排名依次为越南、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东盟国家。
二、疫情下农产品出口变化情况分析
(一)农产品出口额有所下降
全球性的新冠肺炎疫情作为非经济性因素冲击了世界贸易体系的正常运转[1],造成全世界经济进入短期的停滞,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内部供给不足,外部需求锐减。2020 年1—10 月,我国农产品进出口1993.3 亿美元,比2019 年同期增长8.3%,其中出口农产品609.9亿美元,同比减少了3.0%。2020 年以来各国实行的贸易限制措施加大了我国出口贸易风险,农产品出口有所下降。
(二)2 月出口额受假期及疫情停工停产影响出现新低
历年来受春节假期因素影响,2 月农产品出口额一般都会下降(见图1),每年的出口额呈现波动态势。2020 年2 月份创2012 年来的新低。2020 年1 月末是春节,按照惯例我国大部分企业放假,2 月中旬复工。国内疫情全面爆发,2020 年2 月依然停工停产,出现招工难及现有员工部分延迟返厂,已有订单的生产和交货无法按时完成。商务部数据显示,2 月份农产品出口仅29.3 亿美元,比2019 年减少了8 亿美元,出口增速下降21.4%。3 月出口快速增加,3—4 月同比上升。
图1 2012—2020 年2 月我国农产品出口额
(三)水产品出口下降幅度较大
中国是水产品生产和出口大国之一,2020 年水产品出口下降。中国海关统计显示,至2020 年10 月底我国水产品出口额1038.3 亿元,同比减少了8.6%,比2016 年下降1.0%。相比于日本、韩国、美国等发达国家以自然捕捞为主,我国出口的水产品主要靠人工养殖,劳动力成本较低,水产品的价格相对较低,具有比较优势;同时由于贸易品种的差别,水产品贸易存在很强的互补性[7]。我国水产品主要出口到发达国家,美国一直以来都是我国水产品出口的第二大市场。自2018年以来,中美双方贸易摩擦不断并升级,关税的增加降低了我国水产品贸易的价格竞争优势,美国市场需求降低,导致我国对美出口水产品不断减少。在疫情发生后,水产品出口成本大幅度提高,贸易摩擦叠加疫情后贸易限制措施,2020 年我国对美水产品出口量同比下降,对美出口额占比跌至第三,韩国升至第二位。2020 年1—3 月国内水产品原有的生产流通和消费节奏变化,流通遇阻,产销对接不畅,4 月以后其他国家疫情陆续爆发,贸易限制措施频出,严重影响水产品出口。
(四)蔬菜出口量增价跌
至2020 年10 月底,我国出口蔬菜共821 万吨,累计比2019 年同期增长了4.5%,出口金额670.4 亿元,同比减少了3.2%。出口量增加,但出口额减少,价格明显下跌。蔬菜是日常生活必需品,价格弹性较小,具有易腐性,在运输、贮藏过程中容易发生变质、损伤等。出口距离越远,时间越长,价格越低,甚至出现滞销。2020 年以来各国和各个地区为控制疫情,蔬菜等货物的通关时间拉长,供应链受阻,损耗加大。
(五)果类出口全面上升
近年来我国水果出口总体呈不断上升,2020 年也呈增长趋势,至10 月底我国出口果类总共282 万吨,累计比2019 年增长了14.9%,出口金额344.6 亿元,同比增长19.9%。近十年来,东盟一直是我国最大水果贸易伙伴国,2019 年我国对东盟出口果类约占果类出口总额的60%,双边果类贸易依存度极高;我国出口东盟的主要为温带水果,如苹果、梨等,产品种类差距大,互补性极强[8]。水果出口市场越南排名始终第一,泰国从第三变成第二位,菲律宾从第七变第四位,主要是由于2020 年上半年中国出口至越南、泰国以及菲律宾等市场的鲜苹果数量增加,占我国鲜苹果出口总量67%。2020 年菲律宾1—10 月出口额增速96.1%,其中上半年向菲律宾出口鲜苹果7.5 万吨,较2019 年同期增长117%;2020 上半年出口泰国鲜苹果4.7 万吨,增长85%,鲜梨也有所增加;2020 上半年鲜苹果出口越南4.6 万吨,上升61%。自疫情爆发以来,东盟各国和地区加大疫情防控力度,2020 年6 月11 日东盟有半数国家新增确诊人数归零,有效的防控有力地降低疫情对相互贸易的影响,促进中国对东盟各国包括果类在内的农产品出口。
四、疫情下我国农产品出口策略
农产品出口有助于优化农业结构,促进我国农民增收及农业发展[9]。疫情下需要采取切实有力的防控措施,改善贸易环境,针对他国疫情持续蔓延,稳定农产品出口贸易。
(一)稳定贸易基础,打通贸易渠道
疫情发生以来,我国各地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复工复产政策措施,针对外贸我国各地政府也出台了相关的《稳外贸发展工作意见》,这对各地的稳外贸促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同时还要积极应对各国或地区采取的贸易限制措施,通过谈判解决争端,必要时通过国际组织进行交涉,妥善处理贸易摩擦。对因疫情而新增的技术性壁垒进行科学分析,给相关出口企业提供技术性建议以及必要的法律和咨询服务;海关和相关政府部门要进行制度创新,部门间要加强合作,减少企业出口流程卡点,提升进出口便利化水平和公共服务效能,促进贸易畅通,助力企业增加出口。相关企业面对出口订单取消等问题,要主动保持联系,努力维护好和贸易伙伴的合作关系。
(二)拓展农产品出口市场
巩固同美国和日韩等传统市场的贸易关系,进一步发展同东盟等市场的合作。相比于美国等国疫情的不断蔓延,东盟疫情也已经基本得到控制,外贸环境较好,要进一步开拓东南亚市场,削减关税、非关税贸易壁垒,提升同东盟自贸区之间的贸易便利化和自由化;制定更加灵活的贸易政策,完善与进出口相关的法律法规,保障进出口企业的利益;大力发展深加工农产品,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增强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提高我国农产品出口的抗风险能力。
(三)加大金融支持,扩大承保范围
调查显示,疫情期间农业出口企业获得的金融支持力度提升有限。因此要确保相关金融支持政策落地,尤其是中小农产品出口企业,这类企业在面对类似疫情等外部冲击时资金链很容易断裂。针对农业生产周期长、资金回笼较慢、一旦出现资金流问题则短期内企业难以运转等农业产业特点,银行机构和地方金融机构适当降低利率、减免逾期利息、调整还款期限和方式;降低贷款融资费用,尽力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转。
我国要扩大农业保险的承保范围,将疫情这一不可控因素纳入保险中,减少农户的生产风险,助推农户继续从事生产,增加我国农产品供应。由于农产品具有易损性等特点,其出口过程中若出现买家临时取消或禁航禁运等问题,农产品损失较大,因此要加强出口企业的风险抵御能力,针对各阶段的贸易环境,根据各类农业出口企业的需求,调整或制定新的出口信用保险,提高保险的保费扶持比例,增加企业出口积极性。
(四)企业加快转型升级
企业也要加强技术投入,升级改造设备、远程培训员工、规范操作程序增加智能化养殖、生产方式、科技的投入,以科技的创新带动企业的发展。提高农产品质量。疫情下多数国家提高了对进口农产品的检验、检疫标准,这也对我国农产品出口指明了发展方向、提出更高的质量标准。农产品生产加强对农业生产资料、种子监控,积极探索产业一体化的种养殖方式;企业引进操作简单、检测效果明显的质量检测设备;建立和完善农业标准化体系,加强田头冷藏、冷链物流等综合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搭建网络销售平台,支持涉农企业开展农产品线上线下销售;政府提供技能培训及财政奖励措施,共同推进农产品生量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