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素养领域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问题与前沿趋势分析
——基于CNKI 与WOS 文献数据

2021-05-13孙文树樊申元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孙文树,樊申元

自古以来,素养对一个人或一个民族国家的发展都是十分重要的.《汉书·李寻传》中记载:“士不素养,不可以重国”,陆游《上殿札子》中写道:“气不素养,临事惶遽”.而体育在一个人的生命历程和生活中都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因此体育素养直接关系到一个人的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体育素养最早是由英国的Whitehead 提出的,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大健康时代的来临,在全球掀起了有关体育素养(Physical Literacy)的研究热潮.但目前国内外学者有关体育素养的内涵、测评体系、评价标准等都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认知,亟需对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和整合,为不同背景下的体育素养研究提供一定的依据和参考,促进体育素养研究更深、更广地发展.本文通过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对国内外关于体育素养的研究历程、研究热点、研究趋势进行分析和比较,希望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参考和思路启发.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工具

本文采用CiteSpace5.3 软件作为工具对研究文献进行分析,力图发现国内外学者在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以及该领域的研究历程,解析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研究趋势,为未来更深入的研究提供帮助.

1.2 数据来源

中文文献的检索通过CNKI 进行,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中对有关“体育素养”的相关期刊文献进行检索,共检索到589 篇文献,检索时间为2020 年10 月28 日,检索条件为:以“体育”并含“素养”为主题,期刊来源选择核心期刊,时间不限.对检索到的589 篇文献首先进行数据的预处理,将数据格式进行了转换.

通过WOS 数据库中核心合集对有关“体育素养”的相关外文文献进行检索,检索时间为2020 年10 月28 日,检索条件为:主题:(physical literacy)OR 主 题:(physical attainment)OR主 题:(physical accomplishment)OR 主 题:(sport* literacy)OR 主题:(sport*attainment)OR主题:(sport* accomplishment),时间跨度:所有年份,共检索到7 689 篇文献.进一步通过文献类型精炼,选择“ARTICLE”和“REVIEW”两种文献类型,共6 944 篇文献进入可视化分析.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数据的过滤与除重,结果6 940 篇文献被纳入数据样本.

1.3 项目设置

数据预处理后,在CiteSpace 中进行项目的建立.在界面进行参数设置,根据研究需要选择不同的节点,时间切片设置为2 年,算法不进行裁剪.

2 数据的基本情况

2.1 研究文献的历年分布情况

国内外关于体育素养的研究情况如何,可以通过论文的发表数量和发表时间进行一定程度的显示.由图1 可以看出,国外期刊关于体育素养的发文数量远远多于国内期刊的发文数量,国外期刊对体育素养的研究开始于1984 年,ALLAN MAZUR 等发现军校学员的面部特征、身高和运动能力(体育素养)与职位之间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国内的研究开始于1995 年,赵敏端在对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研究中提到,要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并提出了相应的途径.国内学者关于体育素养的研究时间较晚,发文数量的增长趋势缓慢,从2015 年开始发文数量开始增速.国外学者关于体育素养的研究开始较早,论文发表数量在2004 年之前增速缓慢,但之后的增速非常明显,2019 年的发文数量达到了806 篇,可见,国外学者对体育素养的关注和研究热情之高.

图1 体育素养论文发表情况

目前,我国学者关于体育素养的研究数量落后于国外学者,但随着“大健康”观念的冲击和“健康2030 规划”的实施,势必掀起国内学者的研究热潮,未来国内关于体育素养领域的研究势必会成为学校体育和群众体育领域的研究热点,且这种趋势近几年已经开始显现,有关体育素养、体育核心素养的研究会议、研讨、著作等开始频频出现.

2.2 研究的国家分布

目前,中文期刊的作者都来自中国,而外文期刊的作者主要来自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德国等.外文期刊中发文量排在前十的国家有:美国在该领域的发文量占据第一,共发文2 881 篇,占总数的41.5%;英国共发文766 篇,占11.0%;澳大利亚发文717篇,占10.3%;加拿大发文604 篇,德国发文281篇,中国发文261 篇,荷兰发文217 篇,西班牙发文215 篇,巴西发文185 篇,日本发文154 篇.中国在外文期刊的发文量排在了第六位,共发文261 篇,占3.8%,说明我国学者关于体育素养相关问题的研究已经位于世界的前列.

2.3 研究的机构分布

运用软件对中文期刊中体育素养的研究机构进行共现分析,得到如图2 所示的网络节点图.可以看出,在中文期刊中对体育素养领域进行研究的机构主要分布在高校中的体育院校或综合大学的体育学院.从节点的大小可以看出,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和武汉体育学院体育教育学院在体育素养领域的研究占据了主导地位,发文量分别为28 篇和15 篇,中介中心性分别为0.01 和0.02.从两个机构网络节点连线也可以看出,这两个机构的连线数量最多,说明与其他机构的合作关系较多.其中,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与苏州大学体育学院、福建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扬州大学体育学院、山东大学体育学院、南通大学体育学院等都有合作关系,武汉体育学院体育教育学院与南京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西南大学教育学院等有合作关系,这些合作关系主要来源于同事之间、导师与博士生之间的合作.其他对体育素养研究较多的机构包括北京体育大学(14 篇)、南京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14 篇)、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教育训练学院(13 篇)、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6 篇)、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6 篇)、东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6 篇)、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6 篇).可见,我国学者关于体育素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高校,尤其是师范院校、体育院校或师范院校的体育学院,这些研究机构非常关注高校大学生体育素养的培养和体育素养课程的设计等,为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作出了很大贡献,但这些机构之间的合作关系还有待加强.

图2 中文文献中体育素养研究机构共现网络

通过对外文期刊中体育素养研究的机构进行共现分析,得到如图3 所示的网络节点图.可以看出,在外文期刊中对体育素养领域进行研究的机构也主要分布在高校,且发文量排在前十的机构依次为:美国的北卡罗莱纳大学(111 篇,中介中心性0.27)、加拿大的多伦多大学(105 篇,中介中心性0.05)、澳大利亚的悉尼大学(102 篇,中介中心性0.14)、加拿大的昆士兰大学(93 篇,中介中心性0.27)、澳大利亚的墨尔本大学(88 篇,中介中心性0.16)、英国的伦敦大学(88 篇,中介中心性0.03)、美国的哈佛大学(86 篇,中介中心性0.11)、美国的密歇根大学(86 篇,中介中心性0.03)、美国的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72 篇,中介中心性0)、美国的华盛顿大学(71 篇,中介中心性0.02).在排名前十的机构中有五所美国的高校,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的两所高校,英国的一所高校,说明在外文期刊中关于体育素养的研究机构主要集中在美洲和澳洲.另外,美国的哈弗大学和英国的伦敦大学的突现值分别为5.89 和4.6,说明这两所大学关于体育素养的研究在一定时期内受到了其他学者的关注,对其他学者的研究起到了一定的影响作用.从研究机构之间的连线可以看出,外文期刊中研究机构之间的连线数量非常多,表明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比较多,重视研究的团队效应.如美国的北卡罗莱纳大学在该领域合作的研究机构有30 个之多,不仅能解决在该领域研究的人员问题,还能最大程度上获取该领域的信息资源,有利于研究的深入和开展.

图3 外文文献中体育素养研究机构共现网络

2.4 研究的期刊分布

通过对体育素养研究的期刊分布进行分析,可以为研究人员搜寻该领域的文献资料提供高效快捷的服务[1].通过整理发现,发表体育素养研究成果的中文核心期刊涉及三十余种,其主要分布在体育、教育等学科领域.从表1 可以看出,体育素养领域的研究成果主要发表在体育学科和教育教学方面的期刊上,载文量排名前十的中文期刊中有六种是体育学科方面的期刊、两种是教育教学方面的期刊,其中《体育学刊》的载文量位居第一,《体育文化导刊》位居第二位,这与这两个期刊偏好于关注体育教学改革、学校体育、体育文化、学生健康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有关.另外,北京体育大学学报、武汉体育学院学报、沈阳体育学院学报、体育与科学的载文量也排名在前十,说明目前体育类高校非常关注学生的体育素养培养,以及与体育素养有关的课程改革,高校的体育学者正在努力为该领域发展进行积极的研究.

表1 发文量排名前十的中外文期刊

发表体育素养研究成果的外文期刊涉及种类较多,主要分布在环境、健康、教育教学、体育、卫生、医学等领域.从表1 可以看出,载文量排名前十的外文期刊依次为公共卫生杂志、公共科学图书馆杂志、国际环境与公共卫生杂志、英国医学杂志、社会科学医学杂志、互联网医学研究杂志、体育教学杂志、体育锻炼心理学杂志、心理学前沿、残疾与康复杂志.可见,外文期刊中有关体育素养的研究主要发表在公共卫生、社会科学、体育教育等方面的期刊上,十种期刊中有七种是关于卫生医学方面的,有两种期刊是体育学科方面的.说明国外专家学者把体育与健康、卫生、医学更多的联系在一起,相比国内学者的研究涉及的范围更广、主题更多、元素更丰富、视野更宽阔.

2.5 作者合作情况

作者发文数量的多少和发表的刊物质量,反映了其在该领域的劳动贡献和领域地位[2].运用软件对作者的发文量和合作关系进行可视化分析,得到如图4 所示的网络图谱.由图4 和表2 可以看出,发文量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南京师范大学的程传银(15 篇)、武汉体育学院的赵富学(15 篇)、华东师范大学的季浏(12 篇),说明这三位学者在该领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且引领着该领域的研究方向.如,季浏学者目前在进行体育核心素养课程的开发和设计,引领着全国在该领域的研究.从作者之间的连线可以看出,作者之间的合作比较分散,研究力量比较大的主要有两个网络团队,一个是程传银、赵富学、尚力沛形成的南京师范大学与武汉体育学院合作团队,一个是季浏、董翠香、马德浩形成的华东师范大学团队,这两个团队主要是学生——导师式的科研团队,其他学者之间的合作关系比较薄弱分散.可见,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学者主要集中在体育学科内,且合作比较分散,主要还是以单打独斗为主,或者是导师带着学生做,而不同单位学者之间或不同学科之间的合作非常少,这不利于该领域的深入研究和横向发展.

图4 中文期刊作者合作网络

表2 中文期刊中高产作者的发文量

运用软件对作者节点进行分析,得到如图5 所示的共现网络图谱.由图5 和表3 可以看出,外文期刊中发文量排在前十位的高产作者依次为TREMBLAY MS(24 篇)、DEARY IJ(21 篇)、WOLF MS(21 篇)、CAIRNEY J(20 篇)、LONGMUIR PE(19 篇)、JORM AF(16 篇)、BARNES JD(15 篇)、ASSARI S(14 篇)、KAWACHI I(14 篇)、OWEN N(14 篇),他们发文量都超过了10 篇,而中文期刊中只有三位作者的发文量超过了10 篇,说明该领域内国外作者的产出率要高于国内.通过对外文文献的研究方向进行分析,发现作者的研究方向来源于多个学科和专业,其中以公共卫生健康、心理学、教育教学等领域为主,其中排在前十位的研究方向依次为:PUBLIC ENVIRONMENTAL OCCUPATIONAL HEALTH(公共环境与职业健康),共有1 162 篇论文,占总数的16.7%;PSYCHOLOGY(心理学),共有889 篇论文,占总数的12.8%;EDUCATION EDUCATIONAL RESEARCH(教育教学研究),共有843 篇,占总数的12.1%;SPORT SCIENCES(体育科学),共有540 篇,占总数的7.8%;SOCIAL SCIENCES OTHER TOPICS(社会科学及其他),共有464 篇,占6.7%;GENERAL INTERNAL MEDICINE(普通内科医学),共有412 篇,占总数的5.9%;HEALTH CARE SCIENCES SERVICES(医疗科学服务),共有369 篇,占5.3%;REHABILITATION(康复),共有317 篇,占4.6%;PSYCHIATRY(精神病学),共有299 篇,占4.3%;ENVIRONMENTAL SCIENCES ECOLOGY(生态环境科学),共有202 篇,占2.9%.从外文文献的研究方向可以看出,研究体育素养的国外学者主要集中在心理学、健康、教育教学、体育、医学等领域,说明国外体育素养的研究学者来自多个学科和领域.

图5 外文期刊作者合作网络

表3 外文期刊中高产作者的发文量

2.6 研究热点分析

(1)国内文献研究热点.关键词是对文章内容和研究核心的高度概括,通过对关键词的聚类分析揭示该领域的高频和高中介性词组,可 以 发 现 该 领 域 内 的 研 究 热 点[3].运 用CiteSpace 5.3 软件,对国内体育素养领域内的关键词网络节点进行聚类分析,得到如图6 所示的结果,该知识图谱由141 个节点和324 条连线组成,主要生成七大聚类词组即高校体育教师、茶文化、健康素养、学校体育、青少年、全民健身、体育舞蹈.通过对聚类词组相关文献内容和高频关键词进行分析,国内文献在体育素养领域的研究热点主题可以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即体育核心素养、青少年的体育素养、体育教师的素养、体育课程、体育文化素养.

图6 国内期刊体育素养研究热点图谱

①体育核心素养.学生在学校进行体育课程的学习和体育素养的培养,尤其是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成为该领域最为关注的热点.通过对该领域文献的整理分析发现,在此聚类中,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研究内容.一是关于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培养方面.杨文轩提出“体育核心素养”体系的关键是培养具备一定“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的综合型体育应用人才[4];于素梅指出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基本培育思路包括“体育精神、运动基础、体育本领”等[5];张细谦等指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要注重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效益、效果和效率,以及课外锻炼和体育竞赛的作用[6].二是关于体育核心素养的体育课程设计方面.殷荣宾等指出基于核心素养的体育课程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回归到学生的日常生活、注重内容的衔接等[7];岑艺璇等指出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要做到宏观与微观课程相结合、强化课程发展意识[8];赵富学等设计出包括五个环节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课程化机制[9].

②青少年的体育素养.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体育素养的培养从青少年时期抓起对民众未来整体体育素养的提高至关重要,怎样对当下青少年的体育素养进行测评和如何建立测评体系,成为了解青少年体育素养现状的热门问题.通过文献整理发现,陈思同、赵雅萍、孙晋海等对加拿大青少年体育素养测评体系的应用情况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与比较,并专门对PLAY 体系进行了解读,为我国青少年体育素养测评体系的研究提出了要求、措施、启示和借鉴[10-13].

③体育教师的素养.体育教师是学生体育素养的直接培养人,其自身素养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培养质量,因此体育教师的素养成为培养学生体育素养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整理文献发现,陈碧华指出,为了满足高校体育课程的发展,高校体育教师应具有高文化素养,良好的文化素养是体育教师的基础条件[14].蒋荣、范运祥等发表的关于体育教师信息素养方面的文章,阐明了体育教师信息素养的重要性,以及体育教师信息素养培养的现状和提升策略[15-16].石岩等指出,体育教师的职业素养包括专业素养和个人素养,职业素养的高低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沟通能力[17].

④体育课程.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针对学生体育素养的培养进行体育课程设计,成为体育素养研究中的重点问题和热门问题.通过对该领域中文献的整理分析发现,以下几位学者的研究在该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卢建辉等指出体育课程的培养目标包括提高学生体育素养等综合素质,并提出了培养途径[18].赵富学等指出通过课程改革中的中心环节、层级次序、薄弱区域、整体规划等来提高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19].

⑤体育文化素养.如何通过体育文化教育提高体育文化素养,以及提升体育文化素养的路径有哪些,成为体育素养研究中的热点问题.通过文献整理发现,有关大学生体育素养方面的文献研究在该主题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如,秦文提出学校应把学生体育文化素养培养作为工作目标[20];秦勇认为应试教育对大学生体育文化素养的影响深刻,要改变“重文轻武”的观念[21].

(2)外文文献研究热点分析.运用CiteSpace 5.3 软件,对国外期刊中体育素养领域内的关键词网络节点进行聚类分析,得到如图7 所示的结果,该知识图谱由182 个节点和1 127 条连线组成,共生成5 大聚类词组即burnout(倦怠)、mineral density(骨密度)、physical literacy(体育素养)、cancer(癌症)、myocardial infarction(心肌梗塞).通过对聚类词组的相关文献内容进行分析,外文文献在体育素养领域的研究热点主题主要包括五个方面:体育素养的测评;体育素养对一些慢性疾病的干预(抑郁、压力、心脏病、关节炎、肥胖等);体育素养与体育教学、教师的关系;体育素养与体育活动的关系;健康素养的管理.

图7 国外期刊体育素养研究热点时间线图谱

①体育素养的测评.如何对人类的体育素养进行测量和评价成为国外体育素养领域研究最为关注的热点问题.加拿大现有的三种体育素养评价体系在世界各国中应用和推广较多,分别是Canadian Assessment of Physical Literacy(简称CAPL)、Passport for Life(简称PFL)及Physical Literacy Assessment for Youth(简称PLAY)[14].此外,LODEWYK 分别对加拿大体育素养测评工具“生命护照”(Passport for Life,PFL)、LONGMUIR和BLANCHARD等(2019)对加拿大体育素养评估工具(CAPL)分别进行了评估和修订[22-25].SUM 等于2016 年和2018年通过对香港体育教师和青少年的调查,分别开发了三因素的体育教师的感知体育素养量表和青少年“感知体育素养工具”(PPLI)测试工具[26-27].CAIRNEY 等(2019)提出并分析了一个由运动能力、感知能力、动机和享受组成的PL 模型的结构效度[28].SHORTT 等(2019)对体育素养的结构框架在美国的使用进行了修改,获得一致同意的PL 概念包括将知识应用于体育活动(PA)、PA 的价值、自主参与PA、享 受PA 以及独 立 参与PA 的 能 力[29].SHEARER 等(2018)讨论了目前国际上对体育素养的各种定义,对这一概念确定了共同的主题,包括体育素养哲学的影响、体育素养的核心要素、体育素养的终身性质,以及需要科学地追求概念的稳健运作[30].

②体育素养与一些慢性疾病的关系(抑郁、焦虑、心脏病、关节炎、肥胖等).体育素养与人类的身心健康息息相关,如何通过对体育素养进行干预来改善人类的身心健康尤其是对一些慢性疾病的改善,成为国外在该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LIDDLE 等(2019)的研究发现,在运动环境中进行简单的干预可以有效地提高年轻男性的心理健康素养,在抑郁和 焦 虑等 的 态 度 上 都 有 改 善[31].HURLEY 等(2018)发现,通过社区体育俱乐部进行简单、有针对性的干预,可能是提高父母心理健康素养和促进青少年积极心理健康结果特别有用的方法[32].WALKER 等(2010)通过实验研究发现,心理健康素养对抑郁症状有短暂的影响[33].LAM 等(2016)发现,以健康素养为导向的计划增加了高健康素养患者的体育活动频率和持续时间[34].GEORGE 等(2016)探讨了活跃的电子游戏干预对部分体育素养有一些积极的影响,如女性从事体育活动的压力显著降低[35].BRIGGS 等(2010)采用混合方法对CLBP(慢性腰背痛)患者的健康素养进行测量发现,clbp 高残疾个体的背痛信念较差,并增加了与体育活动相关的恐惧回避行为[36].SONG 等(2013)发现,体育活动在骨性关节炎(RKOA)患者和有RKOA 风险的人群中达成率较低[37].BHAT 等(2012)研究了素养和关节炎健康状况之间的关系,发现文化程度低的人与文化程度高的人相比没有更严重的残疾或关节炎症状[38].YIN 等(2014)发现,父母健康素养低与某些致肥性幼儿护理行为相关,这些被关注的低健康素养行为通过干预可发生改变[39].NYSTROM 等(2018)发现,在CAPL所有四个领域(体育能力、日常行为、动机和自信、知识和理解)以及整体体育素养方面,体重正常的儿童比超重/肥胖的同龄人得分更高,与超重/肥胖儿童相比,健康体重儿童的身体能力和日常行为,以及身体能力、知识和理解的相关系数通常更强[40].

③体育素养与体育教学、教师的关系.学校是培养体育素养的重要阵地,如何通过体育教学、教师、体育活动等来提高国民的整体体育素养,成为国外研究的热点问题.ROSENBERG(2019)通过重新定义体育教育的主要意义,使体育素养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关注[41].HASTIE 等(2015)认为,体育教育拥有独特的教学特色,这对体育素养的许多维度都有积极的贡献,对个人体育素养的培养有重要作用[42].BELTON 等(2019)认为,一个身体上受过教育的孩子是自信的、活跃的,并且可以终生保持增强健康的身体活动[43].CASTELLI 等的研究表明,高质量的体育教育、课前/课后、在校期间、工作人员的参与,以及家庭和社区的参与可以提高儿童的体育素养[44].ROBERTS 等(2019)提出小学体育教学中以限制为导向的教学原则,可以培养个人的体育素养[45].POT 等(2018)认为在体育教学实践中,体育素养的哲学思想使人们认识到体育教育必须以学习者为中心[46].HARVEY等(2019)发现体育教师对体育素养缺乏明显的理解和操作化,也许是由于我们对体育教师体育素养中的教学内容和知识关注太少[47].DINHAM 等(2019)调查发现,职前教师在有效发展儿童体育素养的诊断和实践教学技能上作用有限[48].DURDEN-MYERS 等(2018)认为,把影响体育教师体育素养的因素作为工作的重点[49].SILVERMAN 等(2015)的研究表明,体育教师及其决策对学生是否达到体育素养的目标有促进作用[50].

④体育素养与身体活动的关系研究.体育素养的基本组成部分和关键组成部分就是参与者的身体活动,因此体育素养与体育活动的关系研究成为该领域研究的热点主题.KWAN 等(2019)通过干预实验研究发现,基于体育素养对身体活动进行干预是有效的[51].SAUNDERS 等(2018)对久坐行为与体育素养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身体能力、动机和信心与所有久坐行为模式呈负相关[52].CHOI 等(2018)探讨了香港青少年感知的体育素养(PL)和身体活动水平(PA)之间的关系,发现感知PL 与PA 水平之间显著相关[53].BOPP 等(2019)对关于体育素养的300个YouTube 视频的内容、曝光率、参与度和信息质量进行了分析,发现体育活动和行为视频是体育素养高质量评分的最强预测因子[54].SMITH 等(2015)、GEBOERS 等(2014)、MOTTUS 等(2014)通过对老年人的调查发现,低健康素养与较差的健康状况相关,不充分的健康知识与较差的身体活动指导方针的遵从 性 有 轻 微 的 显 著 性 相 关[55-57].RUDOLF 等(2019)通过客观地测量体育活动(PA)数据发现,并不是所有的HL 分量表都对健康行为的发生有影响[58].KOBAYASHI 等(2016)发现,健康素养高的人群坚持每周参加中等强度的体育活动(MVPA)的比例要高于健康素养低的人群[59].

⑤健康素养的管理研究.健康素养是体育素养的最终目标,如何对健康素养进行管理从而提高健康水平,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主题.HENKEMANS 等(2013)发现,个人机器人能愉快地帮助儿童提高健康素养,在卫生保健中使用机器人有助于儿童的自我管理,帮助他们应对疾病[60].LIU,YONG-BING 等(2018)调查发现,健康素养与身体健康相关,提高健康素养可以提高老年人的健康管理和健康状况[61].TOKUDA 等调查发现,在进行自我报告的日本成年人中低健康素养相当普遍,应鼓励日本民众努力监测健康知识,并评估导致不良健康状况的因果关系[62].LAM 等发现,以健康素养为导向的计划增加了高健康素养患者的体育活动频率和持续时间,但文献中对二型糖尿病自我管理项目中体育活动的测量不清晰、不可靠[63].

(3)研究前沿趋势.研究前沿是指最有发展潜力且能够代表未来发展趋势的研究主题,CiteSpace 用突现词来表示研究前沿[64].通过运行CiteSpace 5.3 软件,得到国内外文献在体育素养领域的突现关键词,其中国内文献得到9 个突现关键词,外文文献得到62 个突现关键词(本文只列出了前10 个),具体如表4 所示.

通过表4 可以发现,我国体育素养的研究前沿,主要集中在体育核心素养、体育信息素养、体育教师的素养、体育文化素养方面;国际上关于体育素养的研究前沿,主要集中在三方面,包括体育素养对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追踪研究、体育素养的指标构建及评价、不同群体尤其是学生的体育素养研究.可见,我国与国际上在体育素养领域的研究前沿是不同的.我国对体育素养的研究起步较晚,目前对体育素养的研究前沿主要与学校体育有关,如体育素养的课程设计、体育教师的素养等,这与我国体育素养的研究人员主要是高校体育教师有关.而国际上关于体育素养的研究前沿视角更宽广,这与国外研究起步早、研究人员学科领域分布广有关.我国关于体育素养的研究应该进一步打开视角,近两年来有关体医结合的研究正在兴起,这与国际是接轨的.

表4 国内外体育素养领域研究突现关键词信息

3 研究结论与展望

本研究通过多张知识图谱及表格反映国内外体育素养的研究现状、研究热点问题和研究趋势,得出以下结论,希望为国内体育素养研究的创新发展提供启示.

(1)从发表文献的基本情况来看.国内期刊的发文数量、开始研究的时间、发文增速都落后于国外期刊;无论国内文献还是国外文献,其研究机构都以高校为主,但国外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交流多于国内;文献的发表期刊方面,国内主要集中在体育和教育学科领域,国外主要分布在环境、健康、教育教学、体育、卫生、医学等领域;国内的研究学者主要分布在体育学领域,而国外主要集中在心理学、健康、教育教学、体育、医学等领域,且国内学者在领域内的合作弱于国外.

(2)通过对中国知网数据库中589 条文献的关键词进行分析发现,体育素养领域研究热点的聚类词组包括高校体育教师、茶文化、健康素养、学校体育、青少年、全民健身、体育舞蹈.通过对该领域的聚类词组和重点文献进行整理发现,中文文献的研究热点主题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即体育核心素养、青少年的体育素养、体育教师的素养、体育课程、体育文化素养.体育素养环境下的学校体育,尤其是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和体育核心素养的体育课程设计等,成为关注的焦点问题.近年来,程传银、赵富学、季浏三位学者对体育核心素养的研究较多,对热点的发展影响力较大.

(3)通过对6 940 条外文文献的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发现,体育素养领域研究热点的聚类词组包括burnout(倦怠)、mineral density(骨密度)、physical literacy(体育素养)、cancer(癌症)、myocardial infarction(心肌梗塞).通过对该领域的聚类词组和重点文献内容进行整理发现,外文文献的研究热点主题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体育素养的测评;体育素养对一些慢性疾病的干预(抑郁、压力、心脏病、关节炎、肥胖等);体育素养与体育教学、教师的关系;体育素养与体育活动的关系;健康素养的管理.其中,体育素养的测评和体育素养对一些慢性疾病的干预研究成为该领域最为关注的热点问题.近年来,TREMBLAY M S、LONGMUIR P E、BARNES J D、DEARY I J、WOLF M S 等学者在该领域的研究较多,影响力较大.

(4)体育核心素养是国内学者在体育素养领域最重要的研究前沿,尤其是体育核心素养课程的开发与设计、体育教师的核心素养等成为核心发展趋势.“体育素养对一些慢性疾病的干预研究”成为国际上在体育素养领域最重要的研究前沿,尤其是体育素养对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干预成为核心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