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咽神经肌肉电刺激仪结合吞咽功能障碍健身操治疗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效果
2021-05-13丁金凤李欣赵春阳刘丹乔冠峰李淼
丁金凤 李欣 赵春阳 刘丹 乔冠峰 李淼
吞咽功能障碍在临床上属于脑卒中并发症,且患病率极高,临床主要以无法正常进食为主要内容,如得不到及时对症治疗及康复训练,极易对患者造成营养不良及预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甚至对患者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因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临床通常以基础治疗作为控制患者病情发展,改善预后的主要干预手段,但对于神经功能修复方面尚未得到令人满意的效果。经临床多次研究证实,通过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采取吞咽神经肌肉电刺激与吞咽功能障碍健身操的治疗效果可起到相互促进、相互协同的作用[1]。因此,本文对本院收治的108 例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予以吞咽神经肌肉电刺激与吞咽功能障碍健身操后的效果进行深入分析和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20 年5~10 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08 例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基线资料,根据拟定的治疗方案分配为参照组(52 例)与试验组(56 例)。其中参照组男27 例,女25 例;年龄48~75 岁,平均年龄(59.45±5.19)岁;疾病类型:脑梗死患者45 例、脑出血7 例。试验组男30 例,女26 例;年龄45~72 岁,平均年龄(59.48±4.18)岁;疾病类型:脑梗死48 例、脑出血8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经临床影像检查诊断为脑梗死或脑出血疾病,且均为首次发作,在护士告知下患者知情同意并主动配合整个治疗。排除标准:存在沟通困难、认知障碍及中途退出治疗者。
1.2 方法 参照组采用基础治疗联合常规训练。结合患者实际病情严重程度提供改善血液循环、营养脑细胞的治疗措施。针对颅内压较高者,应立即降低颅内压,针对出血者应立即进行止血治疗,并常规指导患者进行有利于吞咽功能恢复的训练[2]。试验组采用吞咽神经肌肉电刺激仪联合吞咽功能障碍健身操治疗,具体如下。
1.2.1 仪器型号 采用吞咽神经肌肉电刺激仪,生产厂家:河北石家庄渡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型号:DK-802 型。
1.2.2 仪器操作过程 ①将电源打开,并提供2 个通道振幅,舒适度是以患者在接受最刺激强度范围内最佳,即可说明肌肉收缩强度是符合正常水平。②针对咽部与喉部运动存在缺陷者,应将通道Ⅰ两个电极置于中线右侧,最下方电极置于甲状软骨上切迹上方水平,通道Ⅱ两个电极置于中线左侧,最下方电极置于甲状软骨上切迹上方水平。③针对存在原发性会厌谷滞留及喉部移动功能障碍者,应将通道Ⅰ电极片置于患者舌骨上方,通道Ⅱ电极片顶电极置于患者舌骨与甲状上切迹之间,最下方电极置于患者甲状上切迹下方。④针对加强咽部上抬和会厌谷排空功能,应将通道Ⅰ电极片置于患者前腹腹肌两侧,电极间距离略宽于输出通道Ⅱ电极之间距离,通道Ⅱ电极片两个电极置于舌骨上方水平,电流足够强的情况下,可穿透至深部到达舌骨舌肌,2 次/d,20 min/次[3,4]。
1.2.3 吞咽功能障碍健身操 ①吞咽辅助肌群运动操。应预先向患者宣教该健身操的意义,以便取得患者信任,提高配合度。嘱患者依次将舌体前伸、收回,间隔时间为3 s、抵上颚运动以及咬紧左右磨牙运动,分别反复练习10~15 次;抵左右颊部运动10 次,并以患者下颌角前方能够摸到咬肌收缩为宜。②咽部内收运动操。嘱患者进行鼓腮、吸吮动作各10 次,再进行深呼吸动作5 次,2 次/d[5]。③唇力量健身操。嘱患者将唇部闭合并向前突出5 s 放松后再次增加唇部力量采用软海绵放入两唇之间,做到不让软海绵拉出即可。④协调性健身操。结合患者实际恢复程度,可适当附加有关关节活动范围的训练速度或者训练力量等,促进预后康复[6]。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对比两组临床相关指标水平,吞咽功能采用WST 及VFSS 进行评定,神经功能采用NIHSS 评定,血清炎性因子包括IL-6、hs-CRP,sEMG 检测内容包括最大波幅值、吞咽过程。②对比两组预后不良发生情况及临床疗效。预后不良情况包括误吸、感染、死亡等。所有患者连续治疗2 周后观察吞咽程度恢复效果情况,并应用WST 评价临床效果,疗效判定标准:若患者处于正常坐立状态下饮用30 ml 水,无出现任何呛咳、吞咽困难等临床症状,且可进行普食,则可判定有效;若患者偶尔伴有呛咳、且吞咽困难症状明显较治疗前改善,饮水时间较长,则判定为好转;若患者呛咳、吞咽困难症状无好转且无法饮食,则判定为无效。总有效率=(有效+好转)/总例数×100%[7]。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6.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相关指标水平对比 试验组WST 评分、VFSS 评分、NIHSS 评分、IL-6 水平、hs-CRP 水平、最大波幅值、吞咽过程均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预后不良发生情况及临床疗效对比 试验组预后不良发生率低于参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临床相关指标水平对比()
表1 两组临床相关指标水平对比()
注:与参照组对比,aP<0.05
表2 两组预后不良发生情况及临床疗效对比[n(%)]
3 讨论
脑卒中是导致患者吞咽困难的主要因素,且占患脑卒中患者的75%左右,这不排除与双侧皮质脑干束受损,进而对舌下、迷走和舌咽神经发生核下损害及假性球麻痹,一旦舌咽中枢一侧受损立刻由另一侧代偿导致有一定关系,从某种角度而言,因中枢神经再生能力有限,进而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治疗方面也增加了一定的难度。目前,随着众多医疗机构引进的先进技术不断介入,针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疾病无论从生理及病理机制方面,还是智力技术手段都有了更大的进步与研究进展[8]。
吞咽神经肌肉电刺激是通过低频电刺激方式来改善脑卒中后神经元麻痹状态,预防肌肉发生废用性萎缩,促使吞咽肌群及构音器官血液循环,进而达到重建及恢复吞咽反射皮质控制功能的效果。与此同时,电极片摆放的位置与预后治疗效果是否理想也有着紧密关联,这就要求临床工作人员应具备熟练掌握吞咽肌群的解剖位置及生理功能,进而做到将电极片放到位置最佳处,从而取得预期疗效。吞咽功能障碍健身操包括吞咽辅助肌群运动操、唇力量健身操、咽部内收运动操及协调性健身操等,通过不断刺激中枢神经,帮助受损的神经反射功能得以恢复。此外,通过锻炼吞咽功能障碍健身操可提高肌肉运动协调性及吞咽反射区域敏感性,起到强化反射及吞咽有力的作用[9]。
综上所述,较常规治疗而言,选择吞咽神经肌肉电刺激仪与吞咽功能障碍健身操可显著改善患者吞咽功能及神经功能,极大程度地减少了预后不良事件的发生,提升整体治疗效果,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