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托伐他汀联合缬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效果及对患者hs-CRP 水平的影响
2021-05-13张伟
张伟
DN 是一种临床高发性糖尿病并发症,且呈逐年增加、年轻化趋势,对患者健康安全及生活质量造成极大影响[1]。早期DN 在临床治疗中较为常见,此时病变程度多表现为持续性微量白蛋白尿、肾功能渐进性损伤,在疾病发生发展中可起到关键性作用,同时也可诱发血管事件的发生。对此,临床予以早期DN 患者及时有效治疗,可显著减少尿微量白蛋白(mAlb),对心血管病变也可起到防治作用[2]。目前针对早期DN 主要通过改善炎症状态和保护肾功能进行治疗。相关研究指出[3],他汀类药物可降血脂、改善炎症状态,同时对机体肾功能可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鉴于此,本研究对48 例2018~2020 年收诊的早期DN 患者进行阿托伐他汀联合缬沙坦治疗的疗效及对hs-CRP 水平的影响进行探讨。详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2020 年收治的96 例早期DN 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经临床检查与早期DN 诊断标准相符;②年龄28~62 岁;③知悉试验内容并签署协议书;④经由医院伦理协会核准通过。排除标准:①对本研究治疗药物存在过敏症或产生耐药性者;②合并有严重肝肾器官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及血糖水平难以有效控制者;③近14 d 内服用过他汀类调脂及其他会对疗效造成影响的药物;④治疗依从性不佳者。96 例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 例。对照组女21 例,男27 例;年龄28~60 岁,平均年龄(45.48±10.69)岁;病程3~10 年,平均病程(6.39±1.48)年。观察组女23 例,男25 例;年龄29~62 岁,平均年龄(46.03±10.72)岁;病程4~10 年,平均病程(6.42±1.49)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治疗前,需将两组患者血压水平、血糖水平等控制在正常范围,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分别控制在4.4~7.0 mmol/L、<10 mmol/L,<7.0%。对伴高血压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分别<130 mm Hg(1 mm Hg=0.133 kPa)与80 mm Hg,如有必要可予患者采用β 受体阻滞剂或是钙离子拮抗剂,达到有效控制血压水平的目的。同时,对照组单用缬沙坦进行治疗,口服,80 mg/次,1 次/d。观察组基于上述治疗基础上联合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口服,20 mg/次,1 次/d。两组均不间断给药,连续治疗12 周。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疗效判定标准:显效: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血糖指标恢复正常,同时肾功能指标恢复正常;有效: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取得明显缓解,血糖指标得以稳定维持,肾功能指标明显好转;无效:经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血糖指标和肾功能指标均未取得明显改善。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②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hs-CRP(正常值:0.068~8.2 mg/L)水平。③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肾功能指标[UAER、β2-MG、肾小球滤过率(GFR)]水平,采取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测定。④比较两组头痛、头晕、便秘、咳嗽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hs-CRP 水平对比 治疗前,两组hs-CRP 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s-CRP 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治疗前后的肾功能指标对比 治疗前,两组UAER、GFR、β2-MG 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UAER、β2-MG 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GFR 水平组内及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n(%),%]
表2 两组治疗前后hs-CRP 水平对比(,mg/L)
表2 两组治疗前后hs-CRP 水平对比(,mg/L)
注:与本组治疗前对比,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bP<0.05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对比()
注:与本组治疗前对比,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aP<0.05
表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n(%),%]
3 讨论
糖尿病病情发展中多伴有并发症发生,其中,DN较为常见。其病变特征表现为细胞外基质增多,肾小球硬化或基底膜变厚、系膜细胞增生。随着DN 患者病变持续性发展,极有可能会导致终末期肾脏病发生,由于其病变复杂,患者大多会出现机体代谢紊乱现象,一旦发展至终末期肾脏病临床更难有效治愈。有研究表明[4],经对症药物治疗后,早期DN 可发生逆转,因此,临床早期防治对DN 患者来说尤为重要。
缬沙坦可降低蛋白尿,有效保护肾脏。缬沙坦可不依赖血压达到减少尿微量白蛋白的治疗作用,其可有效阻断血管紧张素Ⅱ,对其与血管紧张素受体结合起到阻断作用,有利于及时修复其肾小球滤过膜的通透度,从而最大化减少微量白蛋白尿,临床疗效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5]。但单一用药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而阿托伐他汀可经由降脂发挥相关肾脏保护作用,降低微量白蛋白。DN 患者多伴有脂质代谢异常现象,阿伐他汀通过降脂,降低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尽可能减少对患者肾功能损害程度[6]。同时,阿伐他汀可不必依赖降脂发挥肾脏保护作用,即可对患者系膜细胞增殖发挥有效抑制作用,改善细胞外基质,减少肾小管间质损伤程度,进而有效改善其内皮细胞功能,调节肾脏血流,抑制机体炎症反应。缬沙坦与阿托伐他汀均可强化早期DN 患者的治疗效果[7-10]。
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83%高于对照组的7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研究结果与张瑞萍[11]研究中的联合用药组总有效率92.86%显然高于单独用药组71.43%的结论一致。提示,阿托伐他汀联合缬沙坦可显著提升早期DN 患者的临床疗效。hs-CRP 作为机体炎性状态的重要标志物。治疗后,观察组hs-CRP(5.23±2.09)mg/L 低于对照组的(6.52±2.25)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研究结果与陈成华等[12]研究中观察组hs-CRP 水平(5.21±2.21)mg/L 显著低于对照组(6.89±2.34)mg/L 的结论一致。提示,联合用药可更能有效抑制微血管炎性因子。治疗后,两组UAER、β2-MG 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GFR 水平组内及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种治疗方式均可有效扩张肾小球出球小动脉,降低其肾小球内压,继而降低UAER、β2-MG,对患者肾功能可起到良好改善作用,且联合用药的效果更佳。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6.25%低于对照组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联合用药的临床安全性更加显著。
综上所述,对早期DN 患者应用缬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不仅可降低hs-CRP 水平,而且会改善其肾功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借鉴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