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地区医科院校临床医学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以右江民族医学院为例
2021-05-13许玲玉唐乾利黄赞松陈秉朴谭会恒曾怡
许玲玉,唐乾利,黄赞松,陈秉朴,谭会恒,曾怡
(1. 右江民族医学院研究生学院,广西 百色 533000;2. 右江民族医学院,广西 百色 533000)
研究生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创新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1]。推进研究生教育创新、深化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构建合理的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是高校研究生教育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2-3]。右江民族医学院是一所地处西部欠发达少数民族地区的医科院校,生源多为西部地区学生,学校的人才培养对少数民族地区医药卫生事业发展,提高地方医疗卫生人才学历层次具有重要作用。我校自2014年独立招收研究生以来,为了适应国家对医学人才的培养规划及地区医疗现状,陆续开展了临床医学研究生培养模式诸多方面的改革[4-5],取得了较好成绩。本研究以右江民族医学院为例,阐述了学校研究生培养模式特色,总结了右江民族医学院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阶段性成果,积累了临床医学研究生培养的一些经验,为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医学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1 制定明确的培养目标
学校根据国家、自治区有关研究生教育指导文件精神,结合自身特点,结合临床医学研究生培养要求,制定符合办学特色的研究生培养方案,科学合理、个性化地培养研究生。我校临床医学研究生培养目标为:培养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教学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创新创业和临床实践能力,德才兼备的高层次医学专业人才。
2 临床医学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举措和效果
2.1 课程建设与实践
2.1.1 提高专业课教学质量 我校规定研究生课程必须由副高级及以上职称的教师承担,各课程承担单位必须选派专业能力强、师德水平高的教师负责研究生课程。践行研究生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将常规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手段结合,传统教学方法与新型教学方法如 Sandwich 教学法、PBL教学法、TBL教学法结合,应用思维导图、开展Journal club等,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提高教学效果。同时学校建成“一套体系、双方参与、三级管理、四重反馈、五方联动”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立包括学生评价、教师评价、领导干部评价、教学督导专家评价的教学质量评价方式,对教学全过程进行监控,保障研究生授课质量。
2.1.2 加强课程思政建设 课程思政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6-7],我校制定《右江民族医学院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全面加强德医双修的素质能力培养,将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素养教育贯穿研究生教育教学全过程,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医学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此外在学校教案规范中设置“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专栏,在课堂师德考评表中设置“是否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是否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百色红色基因和右医精神、融入职业素养”的评价指标,引导授课教师积极开展课程思政。
2.1.3 合理设置学硕、专硕研究生课程 我校贯彻落实教育部、国家卫生计生委等部门关于医学研究生培养的要求,针对专业型及学术型研究生不同培养模式的要求,科学、合理设置研究生培养课程。对于医学学术学位研究生来说,其培养侧重于学术理论水平与实验研究能力,学术学位研究生开设:公共必修课程、学位必修课程、学位专业课程、选修课程,培养人文素质和科学研究能力,侧重于传授基础理论、实验技术应用与操作、科学研究理论及前沿等知识,课程学习要求完成40学分,此外还有教学实践2学分,临床技能训练2学分,学术活动2学分。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主要致力于培养应用型实践型临床医生,采用“基础-临床-实习”培养模式,突出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住培”)“双轨合一”,强化专硕与“住培”的接轨[8-9]。专业学位研究生开设:公共选修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理论课程、规培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在培养人文素养和专业素质的同时,侧重于传授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总学分要求不少于23学分,此外需同时完成不少于33个月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临床实践训练。当然,在研究生教学过程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也非常重要,如我们将WPBL教学模式应用于外科教学中等[10],就收到了较好效果。
2.2 重视科研能力培养
2.2.1 将科研能力培养贯穿研究生培养全过程 我校研究生学制为三年。针对学术学位研究生,第一年主要为理论学习,帮助研究生掌握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开展科学研究的基本技能。第二年进行本专业基础实验技术训练,在导师指导下进行课题设计、查阅文献,完成开题报告答辩,进行中期考核并完成学位专业课,开展课题预实验及课题研究。第三学年完成毕业论文课题研究,撰写论文,毕业答辩。对于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行“双轨合一”培养模式,学位培养与规培同时进行,注重临床实践能力培养的同时结合临床开展医学研究,培养研究生科研素养。
2.2.2 通过开设科研相关课程,提高研究生科研能力 我校开设《医学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作为公共必修课程,课程内容包括课题申报、科研选题、实验设计、临床医学科研方法概述与观察性医学研究、科研论文写作、学位论文写作等。课程结合医学生专业特点,通过生动案例传授知识,为研究生后期开展科学研究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开设《医学统计学》、《医学文献检索》两门公共必修课程,助力提高研究生科研设计与论文写作能力。
2.2.3 搭建科研、学术交流平台 我校搭建常态化的学术科研平台,坚持以科研能力培养为导向,以研究生论坛、科研讲座、读书会等活动为载体,为研究生提供学习与交流的平台。实施研究生创新计划项目,推行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项目,组织研究生参加各级各类科研竞赛,为研究生提供多途径的科研课题申报渠道。制定《右江民族医学院研究生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资助管理办法》,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
2.3 注重研究生的医学人文素养教育 学习医学人文是培养全面型、应用型和实践型研究生人才的需要。只有拥有广阔的人文知识背景,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需要,适应医疗改革的需要,成长为合格的高级医学人才[11]。人文教育应贯穿于从医学生到其执业的各个阶段,然而在现实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中,健康人文教育明显缺乏终身教育的理念[12]。因此,我们在研究生中开展了《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等课程,积极探索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文教育培养新模式。在临床医学专业硕士课程设置中将医德医风、医患沟通能力、医疗工作适应能力及医疗团队合作精神等穿插其中,将临床医学人文课程的教学目标落到实处。
2.4 构建合理的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 以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为核心,推动研究生教育内涵发展,是新时代研究生教育的要求[1]。为保障研究生培养质量,学校推行研究生教育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建立起“学校统筹,二级学院(培养单位)主管,科室(教研室)分管,导师具体指导的校、院、科室、导师四级管理为格局”机制,明确学校与二级学院(培养单位)、科室(教研室)、导师或导师组的责权关系,充分发挥二级学院(培养单位)、科室(教研室)、导师或导师组在研究生教育中的主体作用,增强研究生主管部门的宏观协调和管理能力。与此同时,建立健全研究生教育制度体系,建立了相对完善的研究生招生、教师队伍管理、培养过程管理、奖助贷管理及学生日常管理等制度文件,规范研究生培养与管理各环节。同时,不断提高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制定了包括学位论文开题、中期检查、预评阅、预答辩、正式论文答辩等环节在内的较为完善的学位论文质量保障体系(见图1)。
图1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位论文质量保障体系
2.4.1 开题报告 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是开展学位论文全过程的重要基础和必要过程,开题报告的质量直接决定了研究生选题是否准确、研究内容是否明确、实施方案及技术路线是否科学合理。开题报告由二级学院组织,在研究生所在学科点进行。开题报告评审专家由5名以上具有副高以上职称且具有招收硕士研究生资格的专家组成。开题报告会上,研究生要对拟选课题作全面汇报,并当场回复评审委员的提问。评审专家对开题报告的选题依据、创新性、难度、可行性及预期效果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判,对研究生是否有能力完成课题任务、能否进行学位论文阶段做出明确评定。
2.4.2 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内容包括政治思想品德考核、理论知识考核、科研能力考核等方面。通过考核,能及时发现研究生培养和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明确研究生今后的努力方向。
2.4.3 发表综述和论著 根据我校研究生学位申请条件要求,学术学位研究生须在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1篇综述或在统计源期刊上发表1篇论著;专业学位研究生需在省级以上期刊发表与学位论文相关的论文(含综述)1篇。因此研究生须在学位论文撰写前完成论著或综述的撰写与发表,为后期学位论文的撰写打下基础。
2.4.4 学位论文撰写 研究生须于学位论文撰写前完成大部分的课题研究内容,收集、整理、分析数据,并于第5学期至第6学期之间的春节前写好学位论文初稿发予导师初审,学位论文字数、结构、格式等要符合我校学位论文管理规定。第6学期开学前完成学位论文的修改并定稿。
2.4.5 学位授予
2.4.5.1 学位论文形式审查 研究生导师在认真审核所带研究生学位论文后提出对论文的修改意见和对论文意识形态的审查结果,签署研究生的学位论文是否可以定稿、是否可以进行学术不端检测、研究生是否可以参加预答辩等意见。
2.4.5.2 学术不端检测 我校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学术不端检测分为两次。第一次检测在学位论文定稿后预答辩之前,第二次检测在正式答辩前。学生经过学位论文学术不端初检、预评阅、预答辩、盲审后,根据检测结果和各方修改意见对学位论文进行修改,随后提交进行学术不端复检,要求去除本人已发表文献复制比≤20%,方可申请正式答辩。
2.4.5.3 学位论文预评阅 学位论文预评阅开展在预答辩之前,全部申请毕业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均需要进行预评阅,预评阅专家为我校研究生导师。研究生通过研究生教育教学管理系统上传匿名版学位论文后,研究生学院将学位论文发送给指定的预评阅专家,预评阅专家评审完成后通过系统反馈预评阅结果,整个过程实行双盲评审。
2.4.5.4 学位论文预答辩 在正式答辩之前,研究生须将已经定稿的学位论文向导师答辩组正式汇报,由答辩组审查、评议并最终决定其学位论文是否可以提交正式答辩,这即是预答辩。预答辩工作由研究生所在科室(教研室)安排,预答辩委员会由相关专业副高职称及以上的5名专家组成,其中必须有相关交叉学科从事基础研究的专家1~2名。预答辩会上由研究生报告论文主要内容,答辩委员会成员对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进行内容和形式上的审查,发现论文中的各类问题,查找缺陷,提出修改意见与建议,并最终决定学生可否参与正式答辩。
2.4.5.5 学位论文双盲评审 毕业研究生的学位论文一律实行双盲评审,研究生学院委托第三方机构将毕业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送校外评阅专家进行双盲评审。每位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评阅人为3人,须评阅专家2/3(含2/3)以上同意,学生方可申请正式答辩。通过学位论文双盲评审全面检查学位论文的质量和学术水平,科研能力与创新性以及写作能力、格式规范等诸多方面。
2.4.5.6 学位论文正式答辩 毕业研究生必须答辩资格审查通过后方可申请正式答辩,资格审查内容包括外语水平,课程学习,学术活动,临床、教学实践/住培工作完成情况,学术不端检测结果,盲审结果等。答辩委员会成员由5名具有副教授以上或相当职称的专家组成,其中有2名须为非我校聘请的校外硕士研究生导师。学位论文答辩严格按照相关议程进行,研究生汇报学位论文情况,答辩委员会成员对学位论文进行评价,并决定论文答辩是否通过、是否同意授予硕士学位。
2.5 教育信息化辅助规范培养流程 我校于2020年购买研究生教育教学管理系统,逐步提高了硕士研究生的日常管理与培养管理效率,实现多项工作审批智能化和培养流程规范化。研究生的各项培养工作借助系统开展,研究生学院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各项工作开展情况,同时系统的审核流程能严格记录各项培养工作的开展时间,督促研究生按时完成各项工作。此外,系统的各项审批流程强化了研究生导师作为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加强了导师对研究生的指导,并为校外兼职导师提供及时了解学生培养情况的途径。
2.6 培养效果 我校2014年开始独立招收硕士研究生,实施临床医学教育模式改革以来,研究生培养质量得到保证,临床医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分别于2017年和2018年顺利通过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组织的专项评估,截止目前已有4届临床医学毕业研究生,研究生培养质量成效见表1。
表1 右江民族医学院临床医学毕业研究生培养效果情况表
3 存在困难与解决思路
国务院办公厅2020年9月23日印发《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在未来十年中将逐步优化医学教育学科专业结构,健全医学人才培养体系,提升培养质量,到2030年,建成具有中国特色、更高水平的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医学科研创新能力显著提高,服务卫生健康事业的能力显著增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与经济现状,获得的政策支持及区域本身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均普遍低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这就导致了无论是在师资、基础设施、实验平台还是生源方面,身居此地的右江民族医学院同全国其他医学院校相比缺乏竞争力,但发展空间巨大。在客观条件不利的情况下,一所高校是否有发展潜力,更重要的是利用好现有的教育基础,改革创新教学观念,牢牢把握科技兴校理念,对当前教育资源进行合理改革。
4 小结
右江民族医学院多年来扎根西部老区,不忘培育西部医学人才的初心 ,以艰苦奋斗、攻坚克难的精神改革、创新研究生教育教学理念,以培养符合新时代需要的临床医学研究生为目标,践行立德树人宗旨[13],通过优化培养方案、开展课程改革、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开设与科学研究方法相关的课程,把科研素质培养纳入考核指标体系中,加强过程管理和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改革研究生教育管理制度等举措[14-15],不断完善、优化研究生培养模式,学校临床医学研究生培养取得良好成效,开创了学校研究生教育事业的新局面。今后,学校将充分利用医学科研和教育资源深入改革,积极培育高层次医学人才,提高临床医学研究生的岗位胜任能力,践行健康中国战略,助力广西百色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及西部地区医学卫生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