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黎族竹木器乐相关研究综述

2021-05-12刘庭萱李芸

音乐生活 2021年4期
关键词:黎族海南岛器乐

刘庭萱 李芸

海南黎族竹木器乐是海南黎族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黎族竹木乐器来源于大自然,有着以竹、木为材料制成的特点。2008年6月7日,黎族竹木器乐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本文主要以海南黎族竹木器乐为中心的研究进行梳理,探讨海南传统音乐文化以及海南黎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海南岛位于我国的最南端,远离大陆,受内地文化影响较弱。但史书中仍对海南黎族器乐有记载,宋代乐史的《太平环宇记》中提及,“琼州聚合推鼓歌乐”;宋代范成大的《桂海虞衡志·志蛮》中记载,“黎人,聚会亦椎鼓歌舞”;清代的张庆长在《黎岐纪闻》中说道,“男女未婚者,每于春夏之交齐集野间,男弹嘴琴,女弄鼻箫,交唱黎歌”,对黎族的音乐风俗等都有记载,这些史料记载足以证明黎族音乐的历史文化。

由于中国古代以“农耕文化”为基础,并主要以汉文化为中心,所以海南岛的历史及其文化价值在古代就被忽视了。到唐宋时期一些被贬的官员带来的思想使得海南岛的文化有了进步,但他们大多是以儒家思想为正统的文人墨客,对海南岛文化的了解和记录并不全面。根据黎族音乐传承人所说,黎族竹木器乐在清代康乾年间盛行,黎族音乐进入人们的视野。到了20世纪60年代,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出现,使得黎族音乐取得了昙花一现的辉煌。《红色娘子军》中采用了大量海南黎族民歌的音乐元素,使得黎族音乐被世人关注和了解。但是,黎族音乐之后没有适时进行改革发展,相关部门没有及时地进行保护,就使得黎族音乐文化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一、以黎族竹木器乐为中心的相关研究

海南黎族的竹木乐器来源于大自然,有着主要以竹、木为材料制成的特点。曹时娟在《海南黎族乐器图鉴》这本书中记载了传统黎族乐器、改良乐器以及创新乐器,在“文论篇”中记录了王晓平、李阳、董怀岩关于黎族音乐的文章。在“传统乐器篇”中,主要记载了吹奏乐器、弹拨乐器、拉弦乐器和打击乐器,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竹木乐器主要有鼻箫、唎咧、?、独木鼓、灼吧等。它们都是代表着海南岛独特风俗的独一无二的文化瑰宝。

在《海南黎族乐器图鉴》的“文论篇”中,王晓平的《黎族音乐概述》中就“乐器与器乐”这两种概念来论述黎族竹木器乐。他将黎族乐器分为打击乐器、吹管乐器、拉弦乐器和弹拨乐器,并对它们的材质进行归类。李阳的《海南黎族乐器源流与分类初探》中从黎族乐器的源流出发,将其分为气鸣乐器、膜鸣乐器、体鸣乐器以及弦鸣乐器四类,并对此进行了详细的阐释。《试论海南黎族乐器及其保护传承》一文中董怀岩探讨了黎族特有的乐器、与其他民族共有的乐器和现代创造的乐器,并从其材质、形制、演奏、实用性、演奏者、制作的工艺以及器乐作品来分析黎族竹木器乐的特点。

曹量在《海南岛黎族地区竹乐器研究》中通过对具有代表性的黎族竹木乐器进行研究,主要从鼻箫、洞箫、灼吧、?、唎咧、口琴的名称来源、形制特点、演奏方式、运用场合以及出现的地区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对黎族竹木乐器进行了充足的考证。

丁岩在《关于黎族竹木乐器的若干思考》中,提到海南黎族竹木乐器中,已知出现最早的是独木鼓。他从黎族竹木乐器的历史渊源和演奏方式上得知,黎族乐器均是取材于大自然中,利用天然的材料进行加工所制成,看似简单,实则在制作与演奏上都有一定的难度。

二、关于其他海南黎族音乐的相关研究

(一)关于海南黎族音乐文化的相关研究

曹时娟的《海南黎族乐器图鉴》“文论篇”中,《海南黎族乐器源流初探》的作者李阳中提到,其源流主要受到本土文化以及岛外文化的影响。首先,黎族祖先根据自身的需要,创造了个性鲜明的乐器。其次,受人口迁移的影响,黎族音乐文化也进行了改良,比如汉族的锣、竹笛、唢呐等传进黎族地区,汉族的“八音”与黎族的音乐文化相融合,现常见于黎族各种场合中。

海南岛因为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它的文化与大陆文化有一定的差异性。魏巍在《区域多元文化视角下海南黎族竹木器乐的传承路径研究》中提出依靠海南岛“海洋性”的多元文化背景,黎族竹木器乐需要走出国门,与周边国家进行音乐交流。在“海洋丝绸之路”的背景之下,黎族竹木器乐依靠海南岛的地理位置优势打开南海走出国门是非常有必要的。在中小学教育中进行音乐文化的演出交流也是十分必要的。

《关于黎族竹木器乐的若干思考》中丁岩认为,海南黎族竹木器乐的产生与发展离不开当地的宗教文化。他认为黎族宗教文化的思想理念是“万物有灵”,所以在器乐的演奏上他们加入了对大自然的崇敬感受。作者还探讨了黎族竹木器乐的作品带来的影响,《打叮咚》这首器乐曲在1957年汇演时获得好评,1984到1992年《相会在山兰园》由黄会基在西班牙、法国等地进行巡回演出,把黎族的音乐文化带向了世界。他认为,黎族音乐的产生和发展与黎族人民的文化习俗、民风民俗以及先人的智慧都有着很大关系,体现出黎族竹木乐器本身的音乐价值。

曹量在《海南岛黎族地区竹乐器研究》中阐明了独特的黎族原生器乐文化,并阐释了“大陆性”与“海洋性”两种多元文化并存的音乐文化所展现的规律和特点。他认为,黎族的竹木器乐,是一种与“华夏文明”音乐差别很大的古老的音乐文化,其器乐的产生与当地居民的生活空间有着很大关系。文章中提到,海南岛文化具有“海洋性”的显著特征,与“华夏地区”的“大陆性”文化形成了差异。海南黎族音乐文化作为中国南海区域重要的音乐文化组成部分,展现了我国南方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根据研究发现,黎族的音乐文化与华南、东南亚、南洋的文化具有相似之处。海南岛的文化是多元开放的,众多外来文化的大量涌进使得海南岛的文化具有了包容、多元的特点。海南黎族竹木器乐就十分完整地呈现出我国音乐文化多样性的特点。

(二)关于海南黎族音乐传承与保护的相关研究

曹时娟的《海南黎族乐器图鉴》中,“文论篇”《试论海南黎族乐器及其保护传承》一文中董怀岩谈到,保护与传承黎族音乐需要用现代的方式。他主要阐述了四个观点,一是改良黎族的乐器和乐曲,在保留原有特点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并利于人们接受;二是制作黎族乐器时要与专业的乐器公司进行合作,使乐器的音质得到提高,也可以开发出新的材质零件;三是凭借“国际旅游岛”这一机遇来推动黎族乐器走向世界,推广黎族音乐文化;四是大力培养新的音乐传承人,他认为,人才是传承中最重要的一步,人才的培养需要教育熏陶。李阳的《海南黎族乐器源流与分类初探》中谈到了对黎族音乐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再认识,作者从社会现如今的发展状况,探討了黎族音乐的发展需要地方政府的支持,需要下一代的传承以及结合当下社会文化的需求进行优化创新。

在《区域多元文化视角下海南黎族竹木器乐的传承路径研究》中,魏巍还从竹木器乐的传承这一方面进行思考并提出建议。黎族竹木器乐现已进入海南中小学的音乐教学中,并且每年都会对黎族竹木器乐进行教学培训。推动竹木器乐走进高校课堂,让学生了解竹木器乐的制作与演奏是必要的。

《黎族音乐传承现状与策略研究》中罗晓海认为由于人民生活方式发生改变,导致了黎族音乐原有的功能不再成为主流。而且政府投入的精力不足,使得传承人的地位得不到提高。因此,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对黎族音乐的保护以及推广,真正落实到工作当中去。在教学中,让黎族音乐的专家进行指导,使学生充分了解黎族音乐。在海南黎族音乐出现“断流”现象之前,相关部门需要采取相应的政策,才能使黎族音乐得以传承。

黎族传统音乐是该地区人民的劳动生活和智慧的结晶,是中华音乐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海南黎族音乐传承与保护》会议中,马建波简要介绍了海南黎族音乐文化,并探讨了黎族音乐文化的发展现状。黎族音乐主要是田野劳动的产物,但生活方式发生转变,人们不再把农耕作为唯一的生活方式。如今的黎族音乐只有一些中老年人仍然在继续黎族传统音乐的传承,当代年轻人并不会特别了解或接触到黎族音乐,而是追求当下更流行的音乐。由于黎族音乐十分古老,在当今多元文化发展的背景下,如果不能进行与时俱进,那这些古老的音乐是不可能与社会产生共鸣的。因此对黎族音乐文化的保护传承尤为重要。收集整理黎族传统音乐的素材,把黎族音乐带入学校的教学当中,随着社会的发展进行改革创新,以及利用媒体大力宣传黎族传统音乐,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解黎族音乐,都对黎族传统音乐的传承保护有着重要的作用。

海南黎族竹木器乐代表了当地的音乐文化,体现了黎族人民的精神内涵,也表达了黎族人民对大自然的尊敬和热爱。正因为有这种精彩纷呈的黎族竹木器乐,我国的音乐文化才更加具有多样性。对海南黎族竹木器乐的研究,其领域是十分广泛的。其乐器的形制、音色特点、演奏形式以及社会公用等方面,都是值得研究的。对于黎族竹木乐器的乐曲研究也应该加以重视。乐曲的收集和整理对保护与传承黎族竹木器乐文化是非常重要的。

黎族人民在上千年的劳动与生活当中,留下了丰富的传统音乐文化。海南岛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黎族音乐文化与大陆文化有着不相同的特点。黎族音乐文化的海洋特征、多元文化特征都是值得探索的。保护和传承海南黎族传统音乐是责任也是义务,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加大力度进行宣传与保护,并且要切实实行,千万不可只重申报而忽视了真正的保护作用。海南黎族竹木器乐乃至海南黎族传统音乐的传承与保护任重而道远,需要每一代人的努力,更需要每一代人的关注与重视,只有这样,海南黎族传统音乐文化才能走进人们的视野,才能越走越远,在未来的发展中立稳脚跟。

参考文献:

[1]曹时娟:《海南黎族乐器图鉴》,上海音乐出版社,2017年版。

[2]曹量:《海南岛黎族地区竹器乐研究》,《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13年第27卷第3期。

[3]魏巍:《区域多元文化视角下海南黎族竹木器乐的传承路径研究》,《北方音乐》2017年第8期。

[4]丁岩:《关于黎族竹木器乐的若干思考》,《艺术评鉴》2017年第4期。

[5]罗晓海:《黎族音乐传承现状与策略研究》,《音乐时空》2013年第10期。

[6]马建波:《海南黎族音乐传承与保护》,《2019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会议论文集(卷十二)》2019年版。

[7]魏巍:《区域多元文化视角下海南黎族竹木器乐的传承路径研究》,《北方音乐》2017年第8期,第20页。

[8]丁岩:《关于黎族竹木器乐的若干思考》,《艺术评鉴》2017年第4期。

[9]曹量:《海南岛黎族地区竹器乐研究》,《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13年第27卷第3期。

[10]曹时娟:《海南黎族乐器图鉴》,上海音乐出版社,2017年版。

[11]曹时娟:《海南黎族乐器图鉴》,上海音乐出版社,2017年版。

[12]魏巍:《区域多元文化视角下海南黎族竹木器乐的传承路径研究》,《北方音乐》2017年第8期。

[13]罗晓海:《黎族音乐传承现状与策略研究》,《音乐时空》2013年第10期。

[14]马建波:《海南黎族音乐传承与保护》,《2019全国教育教學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会议论文集(卷十二)》,2019年版。

猜你喜欢

黎族海南岛器乐
1961—2020年海南岛参考作物蒸散发变化及其成因
《黎族母亲》等
海南人为什么说福建话
地方高校该如何传承海南黎族音乐
“意”在器乐演奏中的作用分析
“早春茶”开采
新媒体视角下的中国民族器乐文化传播
黎族元素在校园美术教学中传承的思考
黎族网为传承黎族文化尽微力
大合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