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视唱练耳对声乐技巧的作用和影响研究

2021-05-12于宏伟

音乐生活 2021年4期
关键词:音准声乐节奏

于宏伟

声乐又被人们称之为艺术歌唱,是一门将艺术与歌唱有效结合的表演形式,有着很强的技术性,不仅需要歌唱者掌握一定的声乐技巧,同时还得能科学地发声,只有这样才能将美妙的歌声传递出来。视听练耳是音乐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和器乐、声乐等音乐学科有着十分紧密的关联,包括对节奏、音准、调式感、和声听觉能力等技能的训练。不论是在声乐学习还是舞台表演,准确合理地落实视唱练耳的内容,都能有效推动声乐技巧的学习与掌握。就这一方面来说,加强视唱练耳对声乐技巧的作用和影响探究意义重大,具体分析如下。

一、视唱练耳对声乐教学的意义

音乐是一种不断变化的动态艺术,对于音乐作品中各方面的处理都需要有非常深刻的体验,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感悟音乐作品内涵。例如德国著名音乐家奥尔夫,其音乐体系最为凸显的一大特色就是“歌朗读”与“声势活动”,前者强调有杰作的语言,而后者主要就是说应用简单的身体动作发出一些有结构的声音,以便让学习者更加深切地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又如瑞士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斯构建的体态律动学体系,也是主张通过体态律动来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从这里我们能够看出,视唱练耳对于声乐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基础训练

视唱练耳的基础训练主要包括读谱能力和听辨能力。读谱能力主要就是为了让学生更好掌音准、节奏、调式、和声等内容。声乐教学则主要包括作品演绎和发声练习这两部分,就其中的发声练习来说,是锻炼学生声音技巧最为基本的一种练习,具体有气息控制、发生位置等。在具体训练过程中,基本是以琶音、音阶等位置,之后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加入一定的母音训练。因为没有歌词,所以便对学生的辨音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这一能力缺失,那即便学生可以灵活调节自己的声音,也难以准确把握节奏与音准。

(二)音乐听觉训练

声乐作为一门声音艺术,所以不论是哪一方面都离不开听觉能力的培养。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听觉记忆及辨别能力,才能准确把握声乐作品的风格、音准、节奏等要素,从而能够熟练应用自己掌握的歌唱技巧,将通过音乐听觉获得的感知充分表达出来。而要想获得良好的音乐听觉,离不开严格的视唱练耳教学。

(三)乐感的培养

乐感主要就是指在音乐活动中对音乐的共识性和感知力。培养乐感,首先就是节奏感,良好的节奏感是具备良好的乐感的基础。乐感好了就能够让学生更加流畅和细腻地进行音乐表演,给予观者别样的美感。如果缺乏乐感,那便难以跟上节奏,从而在演唱过程中表现出断断续续的情况。而通过视唱练耳训练,则能很好培养学生的乐感,使得学生能够更加准确地把握节奏,进而在音乐表现上能够更加完整。

(四)音乐表现力的培养

音乐表现力主要就是指对音乐作品理解及表达能力。从另一个方面而言,音乐作品的理解首先就是识谱,主要包括对作品的调式、曲式、和声、节奏、旋律、写作手法等要素的准确认识并作出准确的分析,声乐作品则需要再进一步结合歌词来体会作品要表达的内容。而这些要素就是视唱练耳教学的训练内容。视唱练耳课程还能让学生广泛接触到各类音乐作品,从而有效拓展学生的视野,加深他们对作品内涵的理解,音乐表现力自然也能得到有效的提升。同时,视唱练耳课程都是选取优质、经典的音乐作品,除了基础训练还能够直接带给学生美感,并给学生的音乐创作以及演唱等提供助力。

二、视唱练耳与声乐技巧分析

视唱练耳主要就是通过听音训练、视唱练习等方式来强化学生对听、唱的理解及感知力,提升学生的乐感与音乐素质,在声乐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此主要针对视唱练耳与声乐技巧进行了详细分析:

(一)视唱练耳

见词知意,视唱练耳主要包括“视唱”与“练耳”两部分,“视唱”则又能划分为“视”与“唱”这两个内涵。其中的“视”主要就是指视谱,简单来说就是识读乐谱,具体包括各种乐谱中的音符、调式等,“唱”主要就是说歌唱,具体是根据乐谱进行歌唱,应用的方法多种多样,比较常用的有固定唱名法和首调唱名法。“视唱”合起来就是看着乐谱进行演唱;而对于“练耳”来说,通俗而言就是训练学生的音乐听觉,包括音乐要素听辨和审美体验的识别等等。总的来说,视唱练耳的教学着重于培养学生的音乐美学认知和正确的音乐思维,通过视唱练耳课强化他们的“读谱”能力,对于学生今后的音乐道路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图1 钢琴弹奏

一是视唱教学。其最为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识谱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乐感,具体包括节奏、音准训练这两方面内容。其中的音准训练,是视唱中非常突出的一大问题。在具体学习中,我们时常能够遇见有的人视唱曲目唱得非常好,在具体歌曲演唱的时候却很糟糕;有的人歌曲演唱水平很高,不过视唱能力却严重不足。这一情况的存在体现出了视唱练耳和声乐技巧教学之间存在严重的脱节。要想解决此问题,就需要在视唱的具体训练中对基本呼吸与发声技巧有着一定的了解,并且教师在具体教学中还需要掌握声乐学科的发声原理,并通過科学的声乐手段帮助学生正确地打开喉咙,要带有歌唱技巧性去演唱视唱练习,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发声习惯和乐感。然后就是节奏训练。就音乐来说,节奏是其灵魂所在。视唱中节奏训练的基本方法是打拍子,不过在实际学习中,部分学生不习惯打拍子,或者是在打拍子的时候时常不能跟上节奏,协调性较差。对此,教师可以使用一些学生比较熟悉的音乐作品,由易到难地进行训练,使学生逐步掌握拍子的节奏规律,而后可再进行其他音乐作品的训练,从而进一步有效提升学生的节奏感。

二是练耳。练耳最为主要的内容就是锻炼学生的音乐听觉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乐感和审美思维。听觉训练主要包括节奏、音高、调式、和声、曲式等方面的训练。声乐作品对于这些内容的训练有着非常大的优势。首先,声乐作品的音域相对不宽,有利于通过听、唱训练学生的音高和音程的概念。其次,声乐作品大都调式感强,曲式相对简单,和声及旋律线条鲜明,相对更容易让学生感知到。再次,声乐作品的节奏也相对特征鲜明,容易捕捉。

(二)聲乐技巧

声乐是一门展示人声魅力的艺术。其包括声音技巧和音乐律动,二者相互统一、相辅相成。声乐技巧主要包括:科学的发声、音色的把控、气息的稳定、腔体的运用等。声乐技巧需要各个发声肌肉的协调、统一的运动来实现。声音技巧的训练其实就是肌肉的训练,通过训练使声带机能增强,使肌肉拉力和协调性更好,从而锻造好“人声”这个乐器,使之通过音乐的律动更好地表达情绪、情感。

三、视唱练耳对声乐技巧的作用和影响

声乐技巧和视唱练耳从表面上看缺少关联性,其实不然。在声乐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不同的发声练习曲对学生进行声音训练,而这些练声曲一定是基于视唱练耳中的音高、音程、音阶、和弦、连音记号、断音记号等内容之上的。不仅如此,音准的训练也是对学生控制声音能力的训练,同样也包括气息的控制、发声肌肉的控制及协调能力等,这与声乐训练也有着相同的意义。所以说视唱练耳学习对声乐技巧的训练起到重要的作用。

(一)有助于提升声音的把控力和气息控制力

视唱练耳训练包括音准的训练,而音准的训练就是训练学生对声音频率辨别能力和对发声器官的协调及控制能力。听辨能力属于“练耳”的范畴,而对于发声器官的协调及控制能力则属于发声学范畴。人的发声是通过声带,而声带的发声是受其周边的肌肉群协调运动而产生的,是通过肌肉的运动来调节声带形态进而发声。也就是说,能唱出精准的音高一定是大脑支配相关肌肉协调的带动声带而产生的结果,这与声乐技巧中发声所需要控制的肌肉是一致的,所以视唱练耳训练对发声肌肉的锻炼也会起到一定作用。

另外,声带的发声不仅仅是肌肉的运动,还需要有气流的助力才能使得声带振动进而发声,这就是声乐技巧中所指的“气息”。从歌者的角度来说,“气息”是一个很重要的条件,是声音产生的原动力,是发声的重要一环,决定着音准、音量、音色等等。可以说视唱练耳中对于音准的训练、音乐记号的表现(尤其是强弱上的表达)、不同视唱作品对音色上的要求都能够体现出对“气息”的要求和训练。唱好音准需要稳定而准确的“气息”控制,视唱中的强弱变化及对比需要“气息”的控制,不同风格、情绪的视唱作品所需要的不同音色调整需要“气息”的控制以及肌肉和声带的适当调节,这些都属于对发声技巧训练的范畴。换言之,都对发声技巧的训练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二)有助于提升学生对自我声音的辨别及调节能力

视唱练耳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其多元化的内容及教学素材中便包含对不同声音的审美认知形态。同样,声乐的学习也是一个对声音概念及声音审美认识的构建过程。二者既是平行的,视唱练耳又为声乐学习提供了检验方式和参考。

视唱练耳教学中,会经常使用不同的素材进行训练。既包括中西方的艺术歌曲、歌剧经典唱段、合唱等,也包括各地方的民歌、曲艺等素材。就视唱练耳教学而言,这些不同的内容有着不同的艺术风格、表现方式、审美意识形态、音乐的横向和纵向展现等等,能够让学生体验更广阔的音乐视野,学习各类音乐的规律、特征,能够吸收各类音乐的精华为其所用。而这些内容对于声乐的学习和训练也同样有着实际作用。声乐,按照当下划分的门类有:美声唱法、民族唱法、流行唱法三大体系。三种唱法各不相同,各成体系。也可以说代表了不同的声音美学概念。美声唱法更多地注重发声的科学性;流行唱法注重的是情感的渲染,演唱技巧方面缺乏规范化;民族唱法更多的是追求音色明亮甜美,重韵味。所以,在很长一个时期里,三种唱法各自为政,使得声乐技巧训练朝着单一性的方向发展较为严重。视唱练耳的教学内容中,丰富了各种演唱形式和发声特点,通过视唱练耳的训练,可以让学生能够体验不同的声音之美,并在训练时能够通过适当调整自己的发声状态向音乐作品的风格靠近,去体验不同的唱法及发声体验,这对学生的发声技巧的横向拓展是有着一定的积极的作用的。

(三)可以推动声乐学科的发展

视唱练耳在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十分明显,业界很多人都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不过其起源却很少有人去了解。其实,视唱练耳的起初,就是从声乐教学开始的。早期的欧洲声乐教学中,教师们发现学生在声乐学习中一般很难有效把握音准节奏,所以便在教学中合理渗透视唱练耳,然后逐渐发现其与音乐各个学科之间的紧密联系,从而对其越来越重视。

在新时代背景下,现代音乐的发展逐渐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声乐发展也是这样。相比较于民族音乐或者是古典音乐,现代声乐在各个方面都有着很大的难度,而学生要想更好学习声乐,必须注重自身视唱练耳能力的提升,只有这样才能更加完美地诠释音乐。换一句话说,声乐学科要想获得更好的发展,必须重视视唱练耳的教学,注重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就这一方面来说,视唱练耳对声乐学科的发展有着非常重大的作用和影响。

(四)有助于强化学生整体乐感

就视唱练耳来说,每一首训练曲都有着明确的教学目的。包括音准、节奏、和声、调式、风格等方面的培养和训练,都能促使学生更加整体性地把握作品技巧。而且,视唱练耳还能帮助学生逐渐形成对音乐的良好倾向性感觉,促使学生更加完美地进行作品表达。就当下的学术观念来看,教师们都着重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能够通过视唱将音乐符号转变成为具体的歌曲进行表现,而这些能力都与视唱练耳训练是分不开的。

除此之外,视唱练耳训练还能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音乐词汇,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完善学生的艺术体验,这就是学生乐感的养成过程。良好的乐感是一个成功歌者的重要的也是基本的条件。好的声音千个万个,动情的表达才能扣人心弦。音乐的表现过程就是通过视唱练耳等基础课程的积累、拓展、总结、体验形成演唱者自己的音乐经验和认知,最后通过声音准确地演绎出来的过程。只有具备了好的乐感,才能使学生在今后的发展中,遇见任何音乐风格的作品,都能很好发掘出其中内在的音乐之美,并且结合自己的声音特点合理表现出来,唤起共鸣。

四、结语

综上所述,视唱练耳与声乐技能之间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视唱练耳不仅能够培养学的良好的乐感,还能够在提高学生声音技巧上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视唱练耳和声乐课堂的相互渗透可以更好地推动声乐的进步、更好地服务于声乐艺术、更好地体现出视唱练耳课程的学科价值。并希望两门课程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能够更紧密结合,为音乐基础课、为声乐艺术都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锦锋:《视唱练耳对声乐技巧的作用和影响探究》,《黄河之声》2018年第22期。

[2]聂朋胜:《浅谈声乐技巧训练中视唱练耳的作用与影响》,《新余学院学报》2018年第3期。

[3]王平兰:《简析视唱练耳对声乐技巧的作用和影响》,《北方音乐》2017年第18期。

[4]张如:《视唱练耳对声乐技巧的作用和影响研究》, 《黄河之声》2015年第7期。

[5]李莉:《视唱练耳对声乐技巧的作用和影响研究》,《戏剧之家》2020年第8期。

[6]冯巧平:《视唱练耳对声乐技巧的作用和影响探讨》,《北方音乐》2018年第18期。

[7]许晓瑜:《视唱练耳与声乐技巧的相互作用》,《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第9期。

猜你喜欢

音准声乐节奏
声乐技巧与声乐表演的相关性分析
节奏学习也可以变得很有趣
通过陶笛提高小学中段学生音准有效性的探究
节奏
合唱中的音准问题和训练方法解析
轻快漫舞
浅析声乐技巧在声乐艺术中的地位与作用
视唱练耳教学中节奏训练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