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道德与法治》的研读和教学

2021-05-12杨阳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习惯法治

杨阳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在全国中小学投入使用后,教师只有认真研读,从整体上把握教材设计理念、基本思路和特点,才能弄清编写意图和教学目标。

那么,如何进行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解读与教学呢?

从教材整体看,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的编写依据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一方面以纪律、规则为主要内容进行法治意识教育,发展儿童公共生活中的公民品德与个体生活中的道德;另一方面,教材以培养学生从小懂法守法,具有法治精神、法治素养等准则,倡导儿童在生活中自律自制、尊重他人,具有社会责任意识和权利意识。

以《道德與法治》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为例。该单元主要针对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基本习惯而设计。考虑到习惯养成并非一朝一夕,如果只凭借一节课40分钟,就很容易走马观花,习惯养成教育难以落到实处。基于此,在教授该单元时,我整体设计了一节基于单元教育主题的评价展示课“好习惯,早养成”,引导学生自我诊断,设计出某一好习惯养成方案,并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展示。

本节课,我采用多元评价策略。在学校,教师也结合日常学生们的作业情况进行及时记录和评价。而课上的分享,又是对学生阶段性行为的一种评价和正向引导,进一步深化了学生持续养成好习惯的意识。

在评价时,我通过抓典型案例来引导学生进行总结提升。对于每天坚持,按要求主动做,效果明显的学生,在评价时关注学生习惯养成的方法;对于因各种原因没有全部完成的学生,我在评价时会肯定和表扬学生在养成过程时所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让学生感受坚持下来很不容易,提醒学生养成好习惯需要意志品质坚定。

与此同时,家长们也积极参与,用视频的方式对学生的习惯养成过程进行了评价。家长在习惯养成过程中写的感受和评语,有些是对孩子的鼓励,有些是明确指出孩子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我在评价时,肯定了家长对学生的督促和鼓励,从爱的角度引导学生主动接受家长的鼓励和提示。

整节课还贯穿了学生自评和生生互评。有学生结合自己的成长树,诊断单元学习的情况。对按要求完成活动的,可以在好习惯成长树上贴上小花,以此强化习惯养成的过程。学生在参与学习后,可以拿着好习惯成长树说说自己的收获和感受。在小组合作生生互评中,教师引导学生从发现问题、制定目标、养成有方三方面开展有效互评。

教材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研读和用好《道德与法治》新教材,不仅是提升和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路径,也是教师职业必备的素养和能力。

编辑 _ 张晓震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习惯法治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上课好习惯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几点反思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