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河大地,其任在我

2021-05-12陈年年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育人活动学校

陈年年

2011年开始,每年6月的高考周,北京四中高二年级全体学生,会在领队教师的带领下分赴河北、山西等地的十几所乡村中小学,进行为期一周的乡村社会实践活动。为什么要带学生到乡村去开展社会实践?又是如何实施的?其育人价值何在?

1.教学做合一,培养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北京四中要“培养杰出的中国人”。什么是“杰出”?首先要热爱祖国,要具有崇高的品德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这样的教育目标,只有城市生活经验是不够的。陶行知先生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学校不能只局限在校园内办教育,而要广泛地和社会进行连接,这是高质量教育的必需。

在國家大力支持农村农业发展、开展精准扶贫的背景下,城乡结合是对国家未来发展有益的教育形式,是实践立德树人的有效途径。城市学生到乡村去,看到完全不同的生活场景,体验完全不同的生活,有助于学生了解国情,唤醒学生的善良和社会责任感,激发学生的内在驱动力。

2.课程设计规范、丰富,实现“三全”育人

课程目标。通过走进乡村,走进乡村家庭,与当地学生共同学习生活,让学生全面了解国情,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内驱力。

课程内容。包含核心课程和支持类课程两个方向。核心课程有两个:一是体验课程,进行支教,安排学生进班授课;二是观察课程,进行乡村调查,如学生学情调查、教育现状调查、家庭基本情况调查、环境生态调查、经济发展水平调查等,最后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调查报告。支持类课程也有两个:一是支持教师备课、批改作业、辅导学困生、班级管理、策划组织班会或其他学生活动;二是支持学生通过同伴互助学习与交流,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促进双方发展。

课程实施。课程实施有三个阶段:行前激发,行中落实,行后深化。行前激发:首先要求学生进行阅读储备,如阅读《乡土中国》《出梁庄记》《寻路中国》;其次,通过年级会和行前准备,端正态度,激发动机,统一认识——不是去玩耍,而是去体验;不是去施舍,而是去陪伴;不是去改变世界,而是去思考世界;不是去参观,而是去生活;不是去支教,而是去学习。行中落实:学生的任务包括教学、组织活动、入户调查、每天一篇随笔和每晚的小组交流等。行后深化:主要是学生完成个人总结,表彰优秀群体和个人。更重要的是,通过班会、年级会的分享、讨论,开启新思考。

课程评价。过程性评价通过每日随笔、行后总结和调查报告来实现,其中特别重要的是学生每天的随笔。领队教师通过随笔及时了解学生当天的实践状况,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保证教育质量。终结性评价通过多种奖项来实现。针对学生在社会实践点的表现,学校逐年累加,设置了多种奖项。其中需要单独说明的是内务最佳个人和守纪先进个人。因为学生个体的差异,不可能多数学生都能在实践活动的主阵地有优秀表现,所以我们也要关注这些学生,看见他们的优点。作为教育者,要尽可能多维度地看到一个学生丰富的可能性。

经过近十年的实践,学校与十几所乡村学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双方都在探索如何尽量让彼此受益。在将实践活动课程化的过程中,我们让实践学校当地的学生、上一届的学生、参与过的教师和家长都成为育人环节的一部分,实现“全员育人”;让实践活动从筹备到最后确定的每一个环节都真正承担教育功能,实现“全程育人”;通过对毕业生、教师和当地师生进行调研,不断丰富课程内容,强化活动的针对性,抓住过程中生成的教育机会,力争更好地实现“全方位育人”。

3.关注体验生成,实现师生共同发展

通过对学校2013-2020届400多位毕业生的抽样调查,我们发现,92%的学生认为乡村社会实践是其高中阶段印象最深的学生活动,超过86%的学生认为它是高中阶段对自己教育意义最大的一次活动。另外,在使用质性分析软件对2018届学生的个人总结进行编码分析后,我们能够看到实践活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爱国”“敬业”“友善”的教育效果显著。

我们从学生后来的言行中看到了直观的教育效果。一部分学生会找寻到人生目标,会更加勤奋,会更理解教师,会尽可能地帮助当地的学生。例如,从2012年开始,2013届人文班学生开始自发资助河北省平山县小觉镇小觉小学的董同学。又如2017届学生在离开山西省阳高县大白登中学前,为其筹集了5000元用于买书。类似的事情每一年都有发生。

一位学生高三毕业后的感言,可以很好地体现教育价值:“这个国家,你不能只从宏观处俯瞰,要于田间地头去细察。他可能是面对许多棉桃却难于收获籽棉的辛苦;可能是为了更多利益将土地租给他人,却只能看着土地闲置的心疼;可能是面对教育资源的集中,无力给子女一个更好起点的无奈。如果曾笃定地说,我出去是为了回来,那就一定要回到这里,回到这片土地、这群人中间,至少为他们解决一个困难。”我坚信,这样的人越多,我们国家的未来就越光明。

不仅学生受到了教育和触动,教师也在实践活动中受益。参与的领队教师和学生24小时生活在一起,加深了彼此的了解,对返校后的教育教学顺利开展产生了积极意义。另外,学校自2016年开始组织“教育改变家乡”乡村教师培训活动,至今已举行25期,全面覆盖到乡村合作学校,累计培训教师700多位。参与培训的学校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梳理、反思,反过来也促进了自身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

山河大地,其任在我,这个“我”既包含学生,也包含教师。无论担不担得起,每一个“我”都要尽力去担——毕竟担的人越多,就越有扛起来的可能。

4.育人务“本”,拥抱变化与挑战

目前乡村社会实践活动也面临新的挑战:一是学校生源变化,远郊区学生占比大幅提升,不少学生本身就来自乡村或小城镇;二是贫困县成功脱贫,校园环境、物质生活水平大幅改善。两个因素作用下,一些学生对乡村学校没有什么新鲜感,学生受到的直观冲击减少了很多。这就提醒我们,必须将更多的心力放到对“人”的关注上。人与人的真诚交流,永远是最有价值的,也是最美的。立德树“人”,是教育永远的根本。

猜你喜欢

育人活动学校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六小”活动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学校推介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