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科走班”促学校管理改进
2021-05-12寿延
寿延
“选科走班”应新课程改革而生,它打破了原来行政班管理一统天下的局面,将学习的主动权、选择权真正还给了学生。学校尝试了两种选科走班模式,虽然各有利弊,但都促进了学校管理的改进。
1.两种选科走班模式各有利弊
学校尝试了两种选科走班模式:一种是“大走班模式”(即高中三年行政班固定,学生上选考三科课时,几乎都要走班);另一种是“小走班模式”(即高二、高三行政班固定,学生上选考三科课时,最多有一科需走班)。
两种模式各有利弊。比如,就班级建设及管理来说,大走班模式由于三年行政班固定,方便班主任对班级进行三年整体规划和学生三年持续培养,各班发展相对均衡,班级凝聚力强;但高二走班后,任课教师会因所教学生变化、教学班管理职责变化感到不适,任课教师对学生了解掌控更多要依靠自己力量,无论是班主任还是任课教师,对学生的全面了解都存在客观困难。在走班模式中,高一班主任主要负责学生的规矩建立和习惯养成,以及高中生活的适应性训练。高二班级重组后,班主任可以进行两年的整体规划和学生两年持续培养。这种模式虽然不利于班级做三年整体规划,以及高二行政班重组后,班主任、任课教师对学生要重新了解和适应,但教师对学生可以有更全面的了解。
2.两种模式都尊重学生自主选择
两种走班模式均打破了原有的稳定性和惯性。无论哪种模式,都是在尊重学生自主选择基础上的最优安排。
“大走班”模式,在班级建设持续性、稳定性和归属感上有明显优势,高一班主任以及语、数、外学科教师稳定不变,既保证了高二选科走班后,班主任还能继续教本班的所有学生,又可以加强语、数、外学科教学的连贯性,确保学业质量。
“小走班模式”,在高二、高三的全学科和班级建设的连续性、稳定性上有明显优势,减少了因走班带来的管理压力。但高二重组行政班要考虑班级人数、男女生比例等因素在合理范畴之内。高一班主任配备时可考虑多学科背景,这对学生全学科均衡发展有益。
无论哪种走班模式,选科走班都是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一大特点。它的设置立足于社会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在保证每个学生达到基础水平的前提下,各学科分类别、分层次设计了多样的、可供不同发展潜能学生选择的课程内容,满足了学生对课程的不同需求。这不仅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发展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培养学生的个性,还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学校特色的形成与办学模式的多样化。
3.选科走班助推学校管理改进
新课改选科走班倒逼学校管理改进,尽快更新观念、转变思维、适应变化。
一是建立学校统筹规划的管理机制,从制度上确保新课改平稳落地。
学校成立了新课改领导小组,涵盖学校多级管理者,同时吸纳高中家长教师协会的家长代表为领导小组成员,统一协调多部门工作,为新课改顺利实施提供全方位保障。领导小组在充分调研基础上,组织骨干教师、家长代表进行选科走班模式的战略分析和反复论证,力保学生利益最大化;组织对新课程的研讨、学习,确保新课改校本实施方向正确、推进顺畅。
二是全方位育人、协同育人,从体系上确保新课改平稳推进。
学校建立了“家、校、社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机制”,构建全方位育人体系,为推行行政班和教学班双线管理保驾护航。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各尽其责、相互配合,借助“走班教学常规记录表”记录学生学习过程,加强课堂规范管理。班主任每日对行政班进行晨、午检和放学前集中反馈。年级利用微信群,进行日反馈、点评。借助班级管理共同体(由班主任及任课教师构成的管理团队)和家长教师协会(由家长、教师、社区代表构成的协同育人组织),及时沟通学生及班级情况,共同商讨、解决困扰学生发展的真问题,共同配合做好学生的学业指导、思想引导、心理辅导等工作。
新课改以来,学校教育教学秩序井然,任课教师对学生教育引导和管理职责明显增强,原来有问题就推给班主任的现象明显改观,师生、家长间相互理解和支持已成常态。协同育人、全方位育人,为学生成长营造了更和谐的教育生态。
三是加强团队建设,从队伍上确保新课改有效实施。
“选科走班”的不确定性迫使教育规划、管理、评价视角须由班级转变为年级,由單兵作战转变为团队作战,这样才能降低由变化、比较等引发的师生及家长焦虑、不满等负面影响。年级更加关注整体规划、建设,无论高二如何变化,高一都以尽快适应高中生活,落实立规养习为主要任务。高二以树理想发展自我,培养自主管理能力为重点。高三以拼搏奋斗、超越自我为目标。依靠年级整体力量,带动各班,促使学生稳健发展。备课组工作做到思想、标准、行动三统一,分工合作、资源共享和整体评价。对学生有明确的学法指导,更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校依靠年级、备课组团队建设打整体仗,带动了教师队伍发展,以前突出个人、单打独斗现象明显减少,学术氛围更浓厚、师生关系更融洽,学生均衡发展效果明显。
四是加强学生生涯规划指导,确保新课改以生为本。
学生是否了解自己、清晰自我发展与社会需求的关系,是学生能否做出适合自己选择的关键。对此,学校生涯规划指导课程起到了重要作用,它帮助学生了解自我、思考未来,建立规划意识。学校借高中家长教师协会力量,带学生走入社会开展职业体验,走进大学深度研学,帮助学生由远及近地形成“个人职业发展方向—大学专业目标—高中学业选择”的逻辑认知,指导学生有的放矢地选科。通过生涯规划指导课程,学生自我认知逐渐清晰,独立思考能力逐渐提升,有了与社会需求相结合的个人目标和学习动力。家长对孩子的引导与教育也有了明显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