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指向深度思维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例谈

2021-05-12庄怡清

中小学德育 2021年4期
关键词:塑料制品塑料板书

摘    要 深度思维是解决复杂现实问题的高级思维。在小学中高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通过挖掘社会时事中的典型案例,聚焦问题情境和探寻问题的解决方案,能引导学生学会反思生活,形成质疑和反思精神,辩证批判地分析问题,并最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拓展思维深度。

关 键 词 道德与法治;深度思维;情境教学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21)04-00-04

深度思维是指用于解决复杂的现实生活问题,涉及复杂的思维过程的思维模式。与浅层思维或低水平思维不同的是,深度思维有助于获得新知识、新技能。根据美国教育委员会的研究成果,深度思维具有非算法式、不确定性、复杂性、消耗大量脑力、具有意义的添加属性等特征。[1]按照布卢姆认知目标理论,记忆、理解、应用属于浅层思维或低水平思维,分析、评价、创造则属于深度思维或高级思维。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深度思维成为我们应对生活问题必不可少的思维能力。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体现了生活逻辑与知识逻辑相统一的编制理念,将生活问题巧妙转化为教育素材,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学习和思维训练,体现了知识、价值与生活的统整。指向深度思维的情境教学要求从社会时事中寻找素材,引导学生探索和分析案例,在审思、辩证、归纳和演绎中锻炼深度思维能力。

一、挖掘典型案例,培养审思能力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学生接触信息的方式更加便捷,收获信息的数量更加庞杂,这也使学生易受到社会时事新闻的影响。将社会生活中的典型案例引入课堂,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可以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培养审思能力。

教学设计1:广告都可信吗?(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课前活动:请学生上台模仿广告播报

师小结:这几个同学的播报真有意思,谢谢你们。上课时间到了,现在我们开始上课了。

师导入:刚刚这几个同学为我们模拟播报了几则广告。同学们,广告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为了达到让人购买的目的,很多广告都会把商品夸得十全十美,好像你不买就吃亏了。那广告都可信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板书课题)

广告是现代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几乎占据了我们生活的任何时空。电视、电脑、手机等电子设备,报纸、杂志、书籍等纸质载体,车站、商场、社区、学校等各种场合,都可以看到广告的身影,以至于我们可以随口而出一句“广告语”。但是,虚假广告也充斥着我们的生活,更对学生构成潜在威胁。因此,从学生身边的广告入手,挖掘教学素材,可以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兴趣;也有助于学生反思这些司空见惯的广告是否真实、真实程度如何。

教学设计2:法律作用大(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1.师(播放“动车禁止吸烟”广播):同学们坐过动车吧?你们有没有注意到,动车开启后会播放一则广播?请大家听听。

2.师:你们从这则广播中听到了什么?为什么在动车上禁止吸烟呢?

预设:

生1:吸烟不健康,会污染空气。

生2:在动车上吸烟不安全,会引起火灾。

师:刚刚都是你们的猜测,是不是这样呢?我们一起听听法博士的专业解答。

(录音:动车为什么禁止吸烟?)

师:一根小小的烟,就有可能引发一场大灾难,真是太可怕了。所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23条(课件出示)明文规定:(生读)扰乱公共汽车、火车或其他交通工具上的秩序的处以200元以下罚款。《铁路安全管理条例》也明文规定:(生读)动车内吸烟定性为违法行为,将处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

虽然法律没有广告那样拥有绚丽多彩的“外表”,但它确实像空气一样围绕在我们身边,为我们的安全等权益保驾护航。因为乘坐动车是现代人常见的出行方式,学生也对此比较熟悉,但乘坐不同的公共交通工具有不同的法律法规,这就要求道德与法治课程应帮助学生了解其目的和初衷,对其进行深度思考。

挖掘典型社会生活的教学设计,需要寻找与学生生活贴近,具有一定时效性和吸引力的时事素材,挖掘案例中隐藏的、甚至习以为常的问题,养成学生反思生活的思维习惯。

二、聚焦问题情境,深化辩证思维能力

聚焦问题情境,利用道德两难困境引导思维,帮助学生对情境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将表层思维逐步深化,能深化学生辩证思维能力。

教学设计3:从“白色污染”说起(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1.梳理数据,了解塑料制品的好处

师:塑料的产生至今不过短短一百多年的时间,但它的运用和普及却飞快。这与它的性能是密不可分的。課前老师布置大家选择一件塑料制品,用合适的方法发现塑料的性能。(出示预习单)

师:拿出你的预习单,谁来汇报?(根据全班同学的预习单,分类统计出数据)。看看,(出示饼图)你们发现了什么?塑料制品还有哪些性能?

师小结:大家的收获真多,发现了塑料这么多性能,(板书:性能多)其实,这仅仅只是塑料性能的冰山一角,还有很多性能等着你们去发现。

2.故事引入,认识“白色污染”

师:塑料制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便利,让我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但如果我们不合理使用,又会带来什么后果呢?

师:生活中,那些被丢弃的塑料垃圾也给我们带来很多困扰,(出示图片)如我们常使用的塑料袋、一次性饭盒、塑料水杯等,它们被丢弃后很难降解处理,给城市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被称为“白色污染”,(板书:“白色污染”)这节课我们就从“白色污染说起,看看塑料会给人们带来哪些困扰。先来看一个小故事《塑料袋漂流记》。

师:故事中,塑料带来了哪些困扰呢?(①塑料垃圾到处乱飘,不仅影响市容,而且不利于植物的生长;②很多塑料垃圾堆积在河道里,破坏了水质,还会影响船只出行;③乱飞的垃圾袋如果挡住司机的视线很危险;④埋进土地会侵占土地资源,影响农作物生长,导致农作物营养不良。)

师:近年来,动物被塑料垃圾伤害的新闻屡见不鲜,在水中,塑料袋常常被误认为是水母而被海龟和海豚等误食,导致大量海洋动物死亡。(出示图片)

师:在生活中,塑料还会给人们带来哪些困扰呢?(①塑料燃烧时产生的有毒气体危及人们的健康;②再生存的塑料制品,在温度达到65℃时,毒害物质就会析出并且渗入到食物中,会对肝脏、肾脏人体重要器官造成危害。)

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思维导图:“塑料垃圾”影响环境、破坏土壤、污染水源、危害健康,伤害动物……

师小结:看起来只是一个小小的塑料袋,但被随意丢弃后,给人们造成的危害却是巨大的。

本环节通过课前探究塑料的性能,分类梳理数据,让学生体会塑料用途广;观看漫画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塑料垃圾可能给人类带哪些后果。借助认识上的反转和对比,强化学生思考:塑料的应用有多广,危害就有多大。

3.提出问题,对比思辨

师:既然塑料制品的危害这么大,有人说,我们干脆停止生产不就好了吗?大家想象一下,如果我们的生活没有塑料制品,会变成什么样呢?请你选择其中一个情景,和同桌说一说。

预设:(①如果医院里没有塑料制品,我们只能用玻璃瓶装药水,玻璃瓶易碎,也不好运输;②我们学校里从课桌椅到教学设备,从学习用品到劳动工具,都有塑料的影子,这些塑料用品卫生、方便,是校园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如果没有塑料制品,将给我们的学习带来不便;③如果家里没有塑料制品,生活将会变得很不方便。)

教师针对塑料制品的作用和危害逐次展开分析,一环接一环,犹如苏格拉底的“产婆术”,让学生在一次次质疑和反问中思考塑料制品的好坏。这种辩证地教学过程有助于学生跳出习惯思维,不再简单地以是非、黑白、对错等二元对立的思维分析问题,而是循序渐进、辩证审视。如此,不仅将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传递给了学生,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三、探寻解决方案,养成归纳和演绎思维能力

深度思维的目标旨在解决复杂的现实问题,因而在教学设计上必须凸显问题解决的环节。学生在运用多种知识和技能,有效解决复杂的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归纳和演绎思维能力也就得到了培养。

教学设计4:从“白色污染”说起(同设计3)

①聚焦链接,寻找替代品

师:同学们都发现了,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塑料制品。可塑料又帶给环境那么多的危害。我们该怎么办呢?让我们一起想想办法。(板书:合理使用)

师:首先来看看世界各国的做法吧。请大家阅读96页的相关链接。

师:他们为什么出台这么严格的政策呢?(①德国这样做是为了减少塑料的使用量;②爱尔兰政府向消费者征税的目的是让市民少用塑料袋。)

师:世界各国都在尝试通过制定法规条例来减少白色污染。为了限制和减少塑料袋使用,有效遏制白色污染,(板书:减少使用)我国是怎么做的呢?出示:我国的做法。

师:(出示卫生、饮食、文具、玩具图片)生活中,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减少“白色污染”呢?请选择其中一个方面,先和同桌说一说。

(①有的塑料袋我们可以重新利用;②我觉得超市里的水果可以用纸袋等可重复利用的包装……(板书:重复使用)

师:平时,我们要怎么做才能减少塑料袋的使用呢?(①出门购物时,可以随身带一些可以装东西的布袋子;②上街买菜,可以提篮子或者布袋。)

师:是啊,我们可以给塑料袋寻找塑料品,在你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塑料制品的替代品呢?

师:是的,水果、蔬菜、谷物、饮品等常见食品可以用布袋、玻璃瓶等可重复利用或可降解的容器盛放。(板书:找替代品)

②小组合作,制定“减塑方案”

师:看来,我们也可以为减少“白色污染”作出贡献。今后,你们准备怎么做呢?现在开始,我们都来当一名“环保小卫士”吧,每个学习小组试着来制定一个我们的家庭“减塑”方案,请小组长拿出抽屉里的小卡片。温馨提醒:选择其中一个方面进行讨论,再合作完成“我的家庭‘减塑方案”。

师:哪个小组来汇报?选择同类的小组补充,并上台贴卡片。

师:为了减少“白色污染”,大家想出了不少金点子。由于时间关系,来不及一一汇报。请各个小组按照类别将方案贴在制定的区域里,课后大家可以一起分享学习。回家后,请大家与父母商量,从这几个方面来拟订一份完整的“我家的‘减塑方案”,写在课本的75页上。

引导学生认识到“减塑”是最好的方法,进而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小组合作,总结出金点子,试着制定家庭“减塑”方案,再循序渐进地提出“我家的‘减塑方案”,逐步将环保行为落到实处。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学会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归纳和演绎的深度思维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总之,道德学习的核心在于思维的提升,深度思维的培育是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永恒主题。这就要求在课程教学的设计上,教师要真正做好思维的引路人。

参考文献:

[1]陈爱军.深度思维:聚焦学科核心素养培育新路径[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1(11):11-12.

责任编辑   徐向阳

庄怡清,惠安县城南第二实验小学副校长,高级教师,惠安县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兼职教研员。福建泉州,362100。①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课题“新时代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思辨课堂的探究”(批准号:FJJKXB20-799)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塑料制品塑料板书
废弃塑料制品改性沥青混凝土力学性能研究
语文教师,今天您板书了吗?
喷“塑”龙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板书设计的时效性
PEP小学英语第六册Unit3 B Read and Write 教学设计
塑料也高级
思想政治课简约板书
看,塑料制品是这么加工来的
塑料的自白书
塑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