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耕内容 创新传承

2021-05-12卢慎勇王锐锋

传媒 2021年8期
关键词:河南文化

卢慎勇 王锐锋

讲述黄河故事,深耕内容定力,传承文化自信,在“融合传播、转型发展、有用有效”理念的指引下,河南广播电视台(以下简称“河南广电”)2021年春节晚会“当潮不让·你好·牛”全网多平台话题累计讨论阅读量突破26亿次(数据截至2月18日),连续4天位列热搜榜单,其中《唐宫夜宴》《天地之中》《白衣执甲》等节目话题量更是居高不下,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主流媒体纷纷转载点赞:当潮不让,你最中!2021年河南春晚亮点频出,成功实现“破圈”,值得探究。

策划开合:打一场文化传播主动仗

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时指出:“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要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

凡事预则立。作为一亿中原儿女最为关注的文化盛宴,河南广电春晚导演组按照“找准选题、讲好故事、拍出精品”的要求,早早地树起了100天“倒计时牌”,设立时间表,细化任务书,围绕“展树文化大省厚重河南形象”“体现新时代元素”“如何用年轻人喜欢的形式创意节目”等问题,建立工作台账,夯实责任落实。

凡事谋则兴。河南省委宣传部领导亲自谋划、亲自部署、谋方向、定基调,多次召开会议听取报告及进展情况,协调联动,齐抓共管。全省各领域的专家学者纷纷建言献策,大到晚会架构、演员阵容,小到节目设计、舞美效果,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导演组还奔赴北京向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专家取经,诚邀北京的音乐、舞蹈等各界专家相聚策划研讨,第一时间为河南春晚把脉。同时,导演组还充分发挥大数据优势,通过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聚民意、听民声、汇民智。政界抓导向、学界出主意、业界想办法,群众聚资源,谋字当头,策字为要,多头发力,群情激荡,让河南春晚的计划跃然在心,让精彩中原的形象照亮荧屏。

凡事定则成。心中有魂,脚下有根。导演组最终确立了“华夏文明、现代表达”,在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在民族自信中传承创新的总基调,围绕深挖黄河故事,遵循“潮”理念,创新表达方式,让“潮”成为一种态度,一种表达,一种展现鼎立潮头的文化自信,用新技术、新理念让历史走进现实,让传统文化“活起来”。由此,一场河南春晚的网络群众路线大幕就此拉开,一场文化传承创新的主动仗就此打响。

主题契合:高站位主旋律相得益彰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决扛牢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河南春晚紧扣“黄河故事”“中原文化”传承创新,“当潮不让·你好·牛”围绕河南历史文化、抗疫精神、脱贫攻坚、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了政治高站位与唱响主旋律相得益彰。

潮字当头,齐头并进。“潮”字寓意中原发展与黄河浪潮齐头并进,晚会运用形式多样的文艺节目及全方位高科技舞台包装,做到策划新潮、编排新潮、思想新潮、视听新潮,突出展现河南令人骄傲自豪的“牛人”、令人骄傲的“牛事”、令人振奋的“三牛精神”。营造温馨暖意,鼓舞高昂士气,激励全省人民把勤劳耕耘、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发扬到“十四五”发展规划中,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道路上,以“闯、创、干”的牛劲儿憧憬并书写更多“春天的故事。”

文化传承,源远流长。春晚还特别设计了两只可爱的吉祥物——“华华”和“夏夏”,可爱中透着质朴,灵动中带有厚重,亲切中蕴含大气。该设计理念源于殷墟博物馆的国宝“亚长牛尊”,它们也全程参与了晚会的表演,将华夏文化的精彩,活灵活现地呈现到了舞台上。

兼容并蓄,开放包容。没有大明星资源,没有大制作成本,有的只是本土资源的深度挖掘,节目内容的精心打造,民族文化的传承创新。河南广电不推诿、不拖沓,积极主动,就锅起灶,张罗起本地主持人团队,编排好现有节目制作,借助好各方力量,辗转腾挪,一盘盘有温度、有情怀、有内涵、暖人心、接地气、冒热气的文化盛宴被呈现在全国人民面前,真正体现了中原文化坚韧、开放、包容、传承的精神内涵。

内容竞合:共情感共鸣感蒸腾升华

河南春晚坚持守正创新,跨界共融,围绕坚定文化自信,传承弘扬黄河文化,不断挖掘优秀历史文化的精神内核和时代价值,进一步提升黄河文化影响力、凝聚力。

新歌曲唱响新形象。开场原创歌舞《世界吹来华夏风》标新立異、动感十足,自然地融入豫剧、河南方言等多种元素,传递热情洋溢的春节氛围和家国情怀,一上来就把凝结着黄河故事、中原文化的“华夏风”吹向全世界。而另外一首原创歌曲《为河南加油》则是一首很有态度的“流行说唱+传统民歌”的全新演绎,讲述河南的新发展、新气象、新形象,全新的语态表达中蕴含着强烈的中原自豪感。

真角色唱出真情感。节目《白衣执甲》的背后,是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故事。豫剧《穆桂英挂帅》、黄梅戏《天仙配》、豫剧《花木兰》,三段经典戏文唱段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实事相结合,移步换景、情景交融,每一段唱腔既是讲述故事,又是抒发情怀,情节环环相扣,情感丝丝入理,故事衔接自然,情感饱满充沛。整个节目当中,抗疫英雄们没有一句台词,观众却又能被深深地打动。有网友泪目:看哭了!也有网友评论:不用煽情,就是最好的煽情!

古乐器奏响新乐章。作为众多音乐网民追捧的对象,国乐大师方锦龙在晚会上吹响了千年骨笛,与河南博物院华夏古乐团以及电声乐队合作,带来一段《国乐新春畅想曲》。作为河南博物院镇馆之宝之一的贾湖骨笛,来自8000多年前,骨笛能够被吹响已经是一个奇迹,而且还能与乐队合作,更是擦出了奇妙的火花,“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赏!”“现代文化与古代文化的交融,绝了!”

老歌手玩出新花样。“萌叔”腾格尔“神秘”现身郑东新区,首秀河南方言《真中》《编花篮》,又土又潮又带感!还首次身穿“飞行器”,飞越郑州城市夜空带观众一览醉人“夜色”……不同的题材从形式到内容上的全方位升级创新,带来不同形式的破次元表演,网友热评:“这才是春晚该有的样子!”

古今融合:让传统与现代无缝衔接

古典文物、戏曲器乐与人工智能、虚拟科技的融合,汉服、国风舞、豫剧、太极拳等传统元素与现代文明的碰撞,在古与今、远与近、虚与实的转化当中,河南春晚以沉浸式体验、年轻化语态实现了二者的无缝衔接,既继承了传统文化的基因魅力,又展现了现代文化无穷的生命力。

传统文化的时尚表达。厚重的历史文化不应仅仅陈列在博物馆,更应当用多元素的艺术手法加工提炼并传扬下去。拿《唐宫夜宴》来说,其将历史传承元素进行了“古董级复原”“时尚化转化”“创新性传承”,叙事时空的背景更迭柔性穿插了唐三彩、莲鹤方壶、簪花仕女图、五牛图等七大国宝。节目在创意中颠覆传统宫廷仪仗中的威严与肃穆,而是以宫女之间的诙谐逗趣呈现盛唐时空的烟火气与民俗气,有人物、有情境、有叙事,虚拟影像与现实细节呈现相得益彰,再次将电视文艺与技术革新的融合提升到全新的影视艺术美学高度。

厚重文化的轻松表达。现代电视晚会的综艺手法,科技感十足的视觉包装,助力厚重文化轻松表达,创新呈现出更吸引年轻观众的、大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用强烈的共情感、共鸣感打动观众,增强文化自信心,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成为河南春晚总体的表达方式。比如,穿着宇航服打太极的《天地之中》,现代国乐大师吹响千年骨笛、与河南博物院华夏古乐团以及电声乐队联合奏响《国乐新春畅想曲》,都以融贯古今的大气创作被网友盛赞:“这是现代文化与古代艺术的完美交融!”

主流文化的清新表达。河南广电在传承和推广传统文化的同时,也积极扩展表现内容和形式,注重“青年语态”的表达。歌曲《星星不说话》,熟悉的律动,扑面而来的现代气息,带给观众一股清新时尚的清风。当代青年寻求传统曲艺形式的创新突破,相声《豫说新语》在演绎过程中闹出的一系列笑话,同时也自豪地表达出对家乡高质量发展的赞颂与情感。《天耀中华》全体演员以大合唱与手语舞蹈的全新方式,传递出天涯海角炎黄根脉永相连的中国心、中华情。爱国歌手张明敏围绕抗疫深情演绎《我们能》,用老声调唱出了令人感动的别样风味。

技术配合:让舞台与呈现熠熠生辉

移动优先、互联互通,5G+AR技术的应用,拓展了春晚舞台剧场舞美的空间变幻,营造出虚实结合的盛世奇观。

技术应用各显神通。受疫情影响,河南春晚首次采用5G“云互动”形式,实现隔空同屏。舞美特别邀请了2020年央视春晚河南分会场舞美设计师进行设计,根据河南广电8号演播厅自身空间优势、设备性能等特点,采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灯笼作为主元素,通过机械装置、吊装技术手段,进行空间分割、满足多空间变化,并配合灯光、高清屏幕等元素,让整个舞台划分出不同维度的表演区域。同时,通过威亚手段,在舞台上呈现出不同的场景,让演出不仅仅是舞台这一种单一表演区,最终为受众带来的不同空间的表演。在整体包装上,结合AR制作技术,采用前后期结合制作的方式,对节目进行虚拟包装的全新融合。另外,4K高清转播车、飞行器、天眼、斯坦尼康等新技术手段的助力,也为这场视觉震撼出彩添色。

场景应用身临其境。《唐宫夜宴》并没有对舞蹈进行大的改编,而是运用5G+AR的技术,调整时长,加入水墨画、国宝、VR等特效,虚拟场景和现实舞台结合,将歌舞放进博物馆场景,制造出一种“博物馆奇妙夜”的感觉。而《天地之中》太极表演,吸睛的不仅是穿宇航服打太极拳的演员,被宇宙、星空、火箭、观星台包裹的视觉特效同样令人怦然心动。节目后期用AR包装技术,将很多形象符号、增强视觉融入节目中……视频舞美呈现运用了当今前卫炫酷的多维表达手段,体现大制作、强刺激的艺术追求。正是对高科技的运用,让一块地板、一个空间组成的传统舞台,升级成为拥有无限可能的宇宙空间。

传播聚合:让正能量“撬动”大流量

河南春晚核心竞争力的打造,除了节目自身构思精妙、制作精良、呈现精美、创新走心、抓人眼球外,也与河南广电全媒体融合传播策略分不开。

核心圈引爆话题。从2月4日开始,河南广电全媒体传播矩阵便高密度推出了一系列河南春晚的短视频、海报、H5自宣,轻装上阵,形成了全网“阅读期待”。2月10日在河南卫视正式播出前30分钟,又首先在快手平台进行直播。移动端提前半小时开播,充分体现了传统媒体主动适应新传播形势的改革思路。之后才是全网多平台分发等全链条呈现,重装出击,引爆话题,抢占传播制高点。连续 5天,河南春晚热门话题,在微博、知乎、抖音、快手等社交平台爆火,成为广受追捧的现象级节目。

紧密圈同频共振。没有大腕,缺少流量,河南春晚“破圈”传播引来全国主流媒体的关注。@人民日报三次点赞:惊艳!河南春晚唐宫夜宴再现大唐之美;《白衣执甲》让很多观众热泪盈眶;《天地之中》将太极元素融入现代化景象,凝聚成大国制造的发展力量。@紫光阁评论:惊艳!河南春晚唐宫夜宴再现大唐之美。人民日报、环球时报均在新媒体端发文:河南春晚甩出一波“王炸”。北京日报新媒体端发文:刷屏的“唐宫夜宴”,演员们衣服塞海綿嘴里含棉花。《新华网》连推多篇稿件,称赞“河南春晚效应”。

协作圈链式传播。正能量引来了大流量,除了热门话题,网友好评春潮涌动:“从《唐宫夜宴》到《白衣执甲》,河南卫视春晚节目很用心很扎实。汉服、国风舞、豫剧等元素既在继承也在发展,并且最难能可贵的是与2020年抗疫结合得恰如其分,没有刻意渲染,却感动在时时刻刻。”“虽然没有那么多炫目的高科技,但是这份用心这份感情却是真切实在的,感动人心的就是这些来自平凡生活中的英雄们”。

结语

从“破圈”到“出圈”,河南春晚成为刷屏爆款、舆论热词并非偶然。从《梨园春》《武林风》《汉字英雄》《华豫之门》的孕育沉淀,到河南春晚持续擦亮中原文化品牌,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河南广电没有沉溺于厚重的历史膏腴,而是着眼于新时代的开拓进取。在融合传播、转型发展、有用有效理念的指引下,文艺精品创作做到了“四坚持”,实现了“四突破”:一是坚持人民立场,实现了服务模式突破,以人民为中心,将受众需求与媒体生产结合起来,提升服务的精准度、契合度;二是坚持守正根基,实现了创新模式突破,尊重艺术规律,强化精品创作,壮大主流舆论,把政治性、艺术性、创新性统一起来,激发动力活力;三是坚持内容为王,实现了技术驱动突破,以全程、全息、全员、全效为目标,赋予内容全新的生命力;四是坚持文化立台,实现了传承模式突破,推陈出新,深挖文化内涵,创新讲述方式和时代表达,重塑传统文化新生代“硬核”,让文化资源成为发展动力源、文化魅力成为河南竞争力,以强烈的阵地意识、创新意识,引领意识,传承展树民族文化自信。

作者卢慎勇系河南广播电视台总编室主任、高级记者

王锐峰系河南广播电视台总编室编辑

【编辑:沈金萍】

猜你喜欢

河南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大相中原
Jokes Today
谁远谁近?
河南广电设立河南广播电视台
74年前的河南大饥荒
传承 民族 文化
什么是文化
《时代青年》(原《河南青年》)创刊60周年大事记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