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网络教学平台+医学教育”背景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
2021-05-12李莹相悦丽尹永奎朱旭东张慧英周雪刘俊峰
李莹,相悦丽,尹永奎,朱旭东,张慧英,周雪,刘俊峰
(牡丹江医学院,黑龙江 牡丹江 157011)
当前,信息化和大数据正改变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推动着现代教育的网络化进程。很多学者对混合教学模式进行了研究,对于混合教学的理解也不尽相同,广义上混合教学就是各种教学理论、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媒体以及教学环境的混合[1]。大多数人认为混合教学模式起源于学习者的远程网络在线教学,但由于单一的在线教学没有师生之间的面对面互动,影响教学效果,所以整合面对面教学优势和在线教学优势的混合教学模式受到了追捧[2-3]。如何实现面对面教学和在线教学的优势互补, 实现在线教学和面对面教学二者的结合就叫作混合式教学[4]。
本文以《卫生法》课程为试点,依托牡丹江医学院网络教学平台,并结合医学学科的专业特点和90后大学生的心理特征,探索网络平台资源的建设,并进行课上课中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利用丰富教学资源呈现方式和多元化的教学活动形式,改变传统课堂枯燥乏味现状, 教师可以利用这些丰富的教学资源重复使用,降低教师重复讲授的劳动量。对于学生可不受时空限制随时随地进行自主学习[5]。在前期充分调研分析和资源整合的基础上,以学生为中心,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结合线上教学优势,实施混合式教学,并从高校网络教学平台资源建设、混合教学模式构建、混合教学模式应用实践及评价等方面,研究该课程是如何进行混合教学实践。
1 对象与方法
1. 1 研究对象
选取牡丹江医学院 2016 级临床医学专业8个教学班共254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1-4班( 126 人) 和实验组5-8班(128人) ,两组均为全日制统招生,学制5年,在性别、年龄、入学成绩及综合测评成绩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 05) 。两组学生使用的教学大纲、教材、资料、学时总数及授课教师均相同。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采用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教师课堂ppt结合板书讲授,学生课上听讲做笔记、做作业,最后总复习后进行期末考核[6]。实验组应用基于高校网络教学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法,具体如下:
1.2.1 高校网络教学平台资源建设
(1)制作微课视频。结合互联网学习碎片化的特点,对原本按章节讲解的内容改成按“项目-任务”驱动式重新组织拆解,对知识点碎片化重构,录制成7-13分钟的微课视频,32学时课程,共300分钟,40多个视频,按照知识点重新排序。
(2)设计线上过关测试和线上讨论话题。线上过关测试目的是为了检测学生对视频讲解的掌握程度,发现学生的疑惑,另外的目的就是监督学生视频任务完成情况,因为线上学习不同传统学习,学生和老师不是在同一时空。学生在视频中的学习遇到的疑问及时在讨论区进行讨论,同时老师也会设计一些话题,引导学生进入讨论区,营造学习氛围。由于线上学习是学生一个人学习,有了讨论区学生的疑惑可以向老师、同伴、助教求助[7-8]。
(3)文本资料、链接。为了增进学生获取知识的广度及新度,以文本、视频、连接的形式提供给学生相关资源[8]。如朝闻天下、每周质量报告、新闻1+1、面对面、焦点访谈、法制栏目剧等法律知识相关的资料。
资料准备好后上传平台,教学资源建成大纲目录形,按照逻辑关系上传,以大纲形式提供给学生,每周下达导学任务单,使学生清晰的知道本周学习哪些是重点难点,要完成哪些任务、看哪些视频,回答什么问题,完成哪些学习资源的准备。
1.2.2 混合教学实践
依托Bloom模型理论,以教学目标为目的的设计模型,布鲁姆教学目标把知识点分为:记忆、 理解、应用、 分析、评价、创造六个层级。低阶阶段,记忆、理解部分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课前完成;高阶阶段,应用、分析、评价、创造部分在课堂完成[9]。(1)课前学生自主学习:通过网络教学平台的教学资源大纲及导学任务单完成视频的观看及回答相关问题。学生和学生间、教师和学生间通过教学平台论坛、教学邮件等网络平台方式交互学习资料和答疑。教师进行在线辅导,针对学生自主学习反馈情况,检测学习效果,监控学习进度,调整教学策略。(2)课上知识内化总结提升:①答疑解惑:解决线上反馈问题,教师将线上反馈的共性问题、无法解决的问题,采用集中讲授的方式进行答疑解惑,实现线下面对面辅导。②组织研讨:依照课前学生自主学习的反馈情况,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教学任务,讨论过程中师生互动,提问与答疑穿插进行,多元化提问、多元化回答方式[10-11]。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③引导提升:学生反思学习过程中的问题与不足,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经验、方法、态度的反思和总结。
1.2.3 教学评价
学生考试成绩调查: 采用期末理论考核、法律知识竞赛实训技能考核方法进行综合评价。期末理论考核:《卫生法》课程结束后由学校教务处从试题库中随机抽取试卷一套,实验组和对照组同时参加学期末的闭卷考核,按照统一阅卷标准。
学生认可态度调查: 为比较学生对混合式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的认可度,自主设计问卷,共8项评价指标:知识点理解、拓宽知识面、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自学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团队协作能力、提高思考和分析问题能力、增强法律创新思维。课程结束周,通过网络教学平台“问卷调查”模块进行匿名调查。
1.2.4 数据分析处理
数据处理采用SPSS 24. 0 统计分析软件,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教学效果,计量资料用x ± s 表示,用 t 检验方法对两组定量资料的分布进行比较;计数资料采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当P< 0. 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期末成绩分析
期末成绩的构成由平时成绩、期末理论考试和法律知识竞赛三部分构成。实验组平时成绩平均得分81.25 ± 7. 95,对照组平均得分70.81±8.62,实验组平时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1) 。平时成绩由回答问题,课堂作业,成果展示组成,由于实验组课上有更多的时间进行交流探讨,对知识的理解会更深入,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期末理论考试平均得分83.14 ± 7. 28,对照组平均得分80.20±8. 81,实验组考核成绩略高于对照组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1) 。实验组学生法律知识竞赛成绩( M = 88.23 ± 8. 26) 显著高于对照组学生法律知识竞赛成绩( M = 79.84± 8.43) ,(P<0. 001)。( 如表 1) 。
两组学生《卫生法》课程期末理论考试成绩和法律知识竞赛成绩比较
2.2 学生认可度调查分析
实验组认可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01) 。问卷调查分析 8 个项目,实验组在知识点理解、拓宽知识面、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自学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团队协作能力、提高知识运用和问题解决能力、增强法律创新思维各项指标得分均高于对照组(见表 2)。实验组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课前掌握了基本知识,提高自学能力,增强了知识的理解,课上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学习交流探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知识运用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表2 两组学生认可度比较
3 讨论
3.1 混合式教学在《卫生法》课程中应用的意义
《卫生法》是一门医学与法学相结合的交叉课程,是医学院校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医学生进行卫生法教育,既拓宽了医学生知识领域培养合格医学人才,同时对加强医学生的法制观念,了解与医疗卫生相关的法律法规,依法规范进行医疗卫生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2]。本研究基于高校网络教学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法将传统的面对面教学与网络化的线上自主学习进行优势结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主导地位”的有机融合,使用混合式教学完全符合医学生素质教育的教学需求。
3.2 实践应用结果分析
在《卫生法》课程系统学习过程中,研究发现,混合式教学组学生课程的平时成绩、期末理论考试、法律知识竞赛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混合式教学法能明显提高学生的知识掌握、运用能力;问卷调查统计数据显示,混合式教学法能够激发学习兴趣、拓宽知识面、提高自学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团队协作能力、提高知识运用和问题解决能力、增强法律创新思维。基于高校网络教学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因其丰富的教学资源、先进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提高了高校网络教学平台利用率,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有效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同时推动教育信息化的进程,并能满足高素质法律意识的医学人才培养需求,值得推广实施。
3.3 混合式教学实践的注意事项
在进行混合式教学实践过程中,应着重注意平台学习资源建设和课堂互动两个方面的问题:①平台学习资源的合理性、实用性、丰富性。如可以增加优质慕课课程,利用其优质师资丰富平台资源,简单的学习任务如果不需要深入研讨,可以用慕课资源允许学生按自己的节奏分散学习,而复杂的学习任务需要线下师生的即时互动,通过线下讨论可以弥补慕课课程缺乏情感互动的缺点。教师还可以及时更新新出台的卫生领域的法律法规,等等,这都需要教师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来满足医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②课上讨论切磋。老师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教师需要不断提高教学能力,投入更多精力去研究怎样提高学生的课堂互动能力,引入丰富的教学手段,形成课堂上有效讨论和师生互动,同时教师高质量的引导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
合理分配学习任务和学习内容。当然复杂的学习任务也可以按翻转课堂的方式,由学生先在线上自行学习,再到线下课堂进行答疑讨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