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通气管在不能自主排痰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2021-05-12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辽宁沈阳110002
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辽宁 沈阳 110002)
内容提要:目的:研究在不能自主排痰患者中采用鼻咽通气管改善呼吸道通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8年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不同病种意识障碍的患者4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40例患者均采用鼻咽通气管进行畅通气道干预,研究并分析鼻咽通气管应用的注意事项及应用期间的临床干预及效果。结果:40例患者应用鼻咽通气管后,患者的缺氧症状、喉头痰鸣音、呼吸、血氧饱和度及血压、心率等方面均改善明显。结论:鼻咽通气管具有刺激小,便于置入等特点,鼻咽通气管不但能减少口腔及气道黏膜损伤,还能改善舌后坠所致患者的呼吸道梗阻,对临床有效吸痰成效显著。
鼻咽通气管在临床急救中广泛应用,具有操作简便,刺激小,易于患者接受的特点。鼻咽通气管是非气管导管性的一种通气管道,其通过将管道置入患者的咽部,使患者的舌根部向前移动,使阻塞的呼吸道畅通,吸出患者痰液,达到呼吸通畅的作用[1]。因鼻咽通气管的特点,更适合于浅昏迷、谵妄及嗜睡患者,另外,鼻咽通气管还具有放置时间长易固定的特点,可减少脱管及避免反复插管的作用[2]。本研究中选取本院2018年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不同病种意识障碍患者40例适合采用鼻咽通气管进行气道畅通的患者进行有效呼吸的维持,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本院2018年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不同病种,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合并有肺部感染并应用鼻咽通气管进行通气的患者4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40例患者中男27例,女13例,年龄46~87岁,平均(69.45±4.32)岁;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显示在6~13分,平均(9.12±0.65)分;应用鼻咽通气管的时间2~15d,平均(8.51±3.22)d。患者病种:脑血管疾病致呼吸功能异常的22例,呼吸衰竭12例,其他原因所致肺部感染呼吸功能异常的6例。鼻咽通气管选择:单侧6~8号通气管(PORTEX公司生产),通气管材质为塑料或者软橡胶,通气管尾端有一冀缘便于固定,避免管道脱入患者的鼻腔。
1.2 方法
严格掌握置管适应症及禁忌症,置管及拔管操作应中等力量,严禁暴力操作,如遇置管困难,可更换型号较小的通气管置入。①置入方法:置入前告知患者家属并取得同意后进行操作。安置患者取枕平卧位,头稍后仰,保持气道呈一定的弧度以扩大咽腔利于通气。检查患者鼻腔及形状,评估患者有无鼻中隔的位置偏移;选取适合患者型号的鼻咽通气管并进行插入长度的测量(鼻外孔距离下颌角的长度)协助操作者选取局部麻药(利多卡因)及鼻黏膜的血管收缩药(麻黄素稀释液)喷洒于患者的鼻腔黏膜处[3];取棉签为患者进行鼻腔擦拭,取鼻咽通气管进行石蜡油润滑管道,将管道的弯曲面与患者的硬腭相对,沿鼻腔腭骨平面向下,置入到患者的鼻咽部后壁。当插入管道感觉有阻力后将通气管进行旋转(逆时针90°),使通气管的斜面与患者的鼻咽后黏膜相对,经咽后壁后旋转通气管至原位后继续推送至适宜深度。②拔管方法:拔管前吸净患者口鼻腔的分泌物并于患者呼气时段进行拔管,避免误吸的发生。拔管时应注意患者的反应,若有异常及拔管过程中遇到阻力因停止拔管,用润滑剂湿润通气管并轻转动,待其松动后取下。
2.结果
40例患者应用鼻咽通气管后,患者的缺氧症状、喉头痰鸣音、呼吸、血氧饱和度及血压、心率等方面均改善明显,见表1。
表1.患者应用鼻咽通气管前及应用后5~30min效果对比
3.讨论
鼻咽通气管适用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呼吸道不完全梗阻患者,尤其对口咽通气管不适应及和应用效果不理想的患者。应用期间应注意保护鼻腔黏膜,保持气道湿化,防止因鼻腔黏膜干燥而引起的出血损伤。同时要时刻注意观察鼻咽通气管的通畅,避痰痂堵塞。
3.1 注意事项
本研究选取的患者中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患者,因此,应严密观察评价,置管期间认真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及双肺呼吸音,依据患者病情遵医嘱为患者进行定期的菌培养及药敏试验,选择适宜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干预。备好急救药品及器械,发现问题及时通知医生并配合医生采取急救措施。妥善固定鼻咽通气管,观察痰液是否阻塞气道,及时清除口鼻分泌物,及时为患者进行翻身叩背,理疗,促进痰液的排出。对插管侧鼻腔进行定时的湿化,为患者进行全面的口腔护理,防止感染。
3.2 鼻咽通气管优势
鼻咽通气管具有刺激小,置入操作简单,减少口鼻气道黏膜损伤及改善舌后坠防止气道梗阻的作用[4];鼻咽通气管还具有减轻患者不适及避免不合作的优势,放置时间也较长且易于固定,可避免脱管及反复插管的概率,临床观察显示鼻咽通气管可促进患者有效吸痰达到良好的临床成效[5,6]。
虽然鼻咽通气管与其他通气模式比较具有一定优势,但由于导气管内径小,增加了患者吸痰的次数[7,8],因此,当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后应及时拔管,减少感染的发生。置管期间若患者出现呼吸衰竭等通气严重障碍,鼻咽通气管不能满足效果时应及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有效进行机械通气[9,10]。
本研究结果显示,鼻咽通气管保持呼道通畅,维持有效通气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提高了患者的抢救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