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拟化痰活血解毒汤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临床研究*

2021-05-12刘相静张春燕隋晓琳指导

中国中医急症 2021年4期
关键词:活血标准症状

张 孟 刘相静 成 玉 张春燕 高 磊 隋晓琳 指导 李 莉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日照市中医医院,山东 日照 276800)

后循环缺血(PCI)是由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导致,临床上主要眩晕首发表现,少数伴有局部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而且其症状可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重则可进展为脑梗死。眩晕是PCI最常见的证候,本病可归属于中医学“眩晕”范畴。眩晕的致病因素多与风火痰瘀等致病因素相关,但在实际临床过程发现眩晕的发生还与热毒相关。笔者在跟随李莉名老中医学习期间,发现自拟化痰活血解毒汤治疗眩晕疗效满意,并进行了系统的总结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后循环缺血的专家共识》[1]中后循环缺血诊断标准;中医疾病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中眩晕病诊断标准;中医证型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拟定,临床辨证属痰瘀互结兼热毒证。纳入标准:年龄40~80岁;符合上述西医诊断标准、中医疾病证型标准;在本研究期间未参加其他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年龄<40岁或>80岁者;合并PCI以外的原因引起的眩晕者,如耳部疾患、脑炎、癫痫、低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颅脑CT或MRI影像学资料显示眩晕由炎症、出血、占位、外伤、肿瘤等疾病引起者;有或合并严重心、肝、肾等器官功能损害者;存在精神疾患者;依从性差,不配合临床治疗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1.2 临床资料 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6月在本院脑病科就诊的PCI(痰瘀互结兼热毒证)患者共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40例。对照组男性23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56.42±6.31)岁;其中合并高血压病30例,2型糖尿病16例,高脂血症27例。观察组男性20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54.77±6.54)岁;其中合并高血压病33例,2型糖尿病15例,高脂血症29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合并疾病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对症治疗[],如抗血小板聚集、控制血压、调整血脂、控制血糖等。对照组加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5 mg/粒,国药准字 H10930003),10 mg/晚,睡前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化痰活血解毒汤:法半夏12 g,胆南星10 g,石菖蒲9 g,陈皮9 g,桃仁10 g,水蛭3 g,地龙9 g,白术9 g,泽泻9 g,天麻9 g,黄芩9 g,黄连6 g,连翘9 g。水煎服,早晚2次服用,每次200 mL。疗程为14 d。

1.4 观察指标 1)眩晕伴随症状评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制定。治疗前后,对患者头目晕眩、口干口苦、烦热症状进行评分,无记0分,轻度记2分,中度记4分,重度记6分。2)改良巴塞尔指数(MBI)[4]评分。患者得分越高,自主活动能力越高,日常活动能力越好;采用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眩晕调查问卷[5]评价眩晕对生活质量等方面的影响。3)治疗前后血同型半胱氨醇(Hcy)及血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监测并记录两组患者心、肝、肾功能,心电图及三大常规。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比较 见表1。治疗后两组患者症状评分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比较(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下同。

组 别 时间 头目晕眩 口干口苦 烦热观察组(n=40)对照组(n=40)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5.17±0.21 1.94±0.10*△5.09±0.19 2.63±0.15*4.95±0.17 2.35±0.14*△5.01±0.20 3.18±0.16*4.63±0.16 1.79±0.09*△4.72±0.17 3.02±0.17*

2.2 两组治疗前后MBI、UCLA评分比较 见表2。治疗14 d后,两组患者MBI评分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UCLA评分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

表2 两组治疗前后MBI、UCLA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MBI、UCLA评分比较(分,±s)

组别观察组(n=40)对照组(n=40)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MBI 63.28±7.81 82.67±11.93*△62.76±8.26 72.99±11.01*UCLA 15.06±1.62 9.18±1.35*△14.97±1.56 12.47±1.24*

2.3 两组治疗前后血Hcy及血SOD水平比较 见表3。治疗后,观察组血Hcy及血SOD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Hcy及血SOD水平比较(±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Hcy及血SOD水平比较(±s)

组 别 时 间Hcy(μmol/L)SOD(U/L)观察组(n=40)对照组(n=40)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23.87±3.01 13.89±1.51*△23.49±2.75 17.75±1.83*375.64±69.42 569.29±79.73*△378.72±70.46 513.54±66.32*

2.4 不良反应 两组治疗中未发现安全检测指标异常及出现药物过敏者。

3 讨 论

中医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眩晕的相关记载,其中眩冒、目眩等都是眩晕的概念。直至明清时期才多命名为“眩晕”。眩者,头晕目眩,视物旋转,视物模糊等,晕指头蒙头昏沉、空间错乱等。《黄帝内经》认为其致病因素为风、虚及痰为致病因素,记载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髓海不足”等。张仲景以心下停饮及热为主要致病因素,创立了泽泻汤、苓桂术甘汤、小柴胡汤等经典方剂。明清医家重视瘀血,创立了通窍活血汤、血府逐瘀汤等名方,现在认为眩晕的致病因素主要包括:风、火、痰、瘀、虚等几个方面。李莉名老中医在临床中发现,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生活节奏加快,过食辛辣肥甘,导致脾失健运,水湿停聚,炼液成痰,痰瘀互结,湿热不去,夹毒为病。《古书医言》言“邪气者毒也”。毒邪既指外感毒邪,亦指营卫气血津液等运行失常使机体不能及时排除多余的代谢产物,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6]。而“毒邪最易腐筋伤脉”[7],痰瘀毒上冲于脑而为病。现代研究[8]发现,毒邪是刺激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反应的始动因子之一。

现代研究证实[9]Hcy是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当其在体内大量堆积的时候,增加其发病率。其机制[10-12]与炎症反应、损伤血管平滑肌增殖修复功能而血管内皮功能障碍、降低消除超氧化物的能力、促进血小板聚集及纤维蛋白原形成等有关。SOD[9]可以清除自由基,具有抗氧化作用,对细胞及组织有保护作用,SOD水平的降低,诱导炎性因子的表达,增加脑血管病的风险。研究证实[13]SOD水平变化与脑血管病发展密切,可作为判断疾病预后的重要指标。本研究发现自拟化痰活血解毒汤可以降低血Hcy水平及升高血SOD水平。

自拟化痰活血解毒汤是李莉名老中医常用经验方,方中法半夏、石菖蒲、胆南星、陈皮理气化痰,现代研究证实半夏[14]能提高运动神经的活性,其提取物还可调控血液中血脂含量,还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治血栓形成等作用。石菖蒲[15]具有防止细胞内钙超载、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等作用。白术、泽泻化痰健脾渗湿,白术[16]主要成分白术内酯Ⅰ可以减少炎症细胞因子的产生,有利于血管平滑肌炎症的恢复,可有效对抗动脉粥样硬化。泽泻[17]具有降脂、抗氧化、抗炎等作用。桃仁、地龙、水蛭活血化瘀,桃仁、地龙[18-19]具有增加脑血流量、抑制血小板聚集、清除氧自由基和抗氧化的功能。连翘、黄芩、黄连清热解毒,现代研究证实连翘[20]具有降血脂及抗氧化的作用。全方具有化痰健脾、活血解毒之功。

研究证实,自拟化痰通络汤治疗14 d后,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中医症状评分,其MBI评分、UCLA评分、血Hcy水平及血SOD水平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这说明本方可显著改善眩晕患者的中医症状,提高痰瘀互结兼热毒型眩晕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血Hcy水平及升高血SOD水平相关,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活血标准症状
有症状立即治疗,别“梗”了再抢救
2022 年3 月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
可改善咳嗽症状的两款药膳
忠诚的标准
美还是丑?
一家之言:新标准将解决快递业“成长中的烦恼”
补肾活血祛瘀方治疗中风病恢复期100例
活血舒筋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6例
活血化痰法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
应用东方活血膏530例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