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网络舆论“蝴蝶效应”模型的“肖战粉丝事件”分析

2021-05-12

声屏世界 2021年3期
关键词:肖战蝴蝶效应风暴

众声喧哗的时代,互联网的赋权性使网络参与者的话语表达权得到尊重,网络的多元化、思想意识的独特性与网络参与者本身存在的差异性等多重因素更是加深了网络舆论的复杂性,使网络舆论事件失控式发展。因此,要掌控网络舆论“风暴”,只有了解其“蝴蝶效应”发生始末及影响因素,才能从表象进入本质,把控舆论风暴,提前构建应对机制。

新媒体舆论中的“蝴蝶效应”模型

气象学家爱德华·洛伦兹在研究空气流动时发现,起始数据的细微变化,都会造成计算结果的巨大差异。这种变化莫测的不确定性被洛伦兹称为“蝴蝶效应”:巴西的蝴蝶扇一扇翅膀,可能会引起美国的一场龙卷风。(张泽玲,2019)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学者们发现“蝴蝶效应”与新媒体传播瞬时性、非预期性、不确定性等特征高度适配该理论应用逐渐延伸到新媒体传播领域。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匡文波最早将“蝴蝶效应”引入国内新媒体传播领域研究,在其撰写的论文《论新媒体传播中的“蝴蝶效应”及其对策》和专著《新媒体舆论:模型、实证、热点及展望》中详细论述了网络舆论“蝴蝶效应”发生的影响因素以及随时间推移而呈现出的生命周期。

粉丝文化的异化:“肖战粉丝事件”概述

事件起源于2020年2月24日博君一肖(“肖战和王一博”的cp粉名称)写手“迪迪出逃记”在A03和LOFTER网站发布涉及成人内容的虚构同人小说《下坠》,并同步分享在微博。文章引起部分肖战粉丝的不满,随后向@首都网警@国家网信办举报中心等相关部门举报包括AO3、bilibili、百度网盘、LOFTER等多家平台。肖战粉丝组织化、规模化的举报导致知名同人网站AO3作品库被封、LOFTER同人内容被下架、B站同性内容被封,彻底激化了肖战粉丝与同人圈的矛盾。2月27日,受到冲击及影响的各平台用户集结抱团,声讨肖战粉丝甚至饭圈,并上升到肖战本人,开始围攻和抵制肖战所涉的影视作品、代言品牌等,这一事件被称为“肖战粉丝事件”或“227 事件”。

网络舆论的协同与倍增:媒体与舆论领袖集结

网络舆论“蝴蝶效应”是指网络信息经过舆论压力集团——网民对信息的细化与叠加,引发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协同效应,经实体社会的相关反馈后,最终形成舆论的倍增效应(匡文波,2014)。不同于一般舆情,网络舆论生成、传播、演变的网络场域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影响因素众多,参与者众多,关系纷繁复杂,一个极微小的震动能够通过一系列相关因素的转化、扩展,引发出不可控甚至无法想象的关联变化。

根据学者研究发展,传统媒体与网络的参与度与网络舆论“蝴蝶效应”引发几率呈现正向相关。具体来说,多种因素影响着网络舆论中传统媒体的参与度,媒体属性越高级,政治性越强,信息渗透力越强,所发挥的催化作用越大;依据舆情不同的生命周期发展,媒体介入时机不同,所发挥的影响力和引导力也有所差异;具体的舆论事件报道中,传统媒体的话语建构越具有导向性,报道密度及连续性越大,引发网络舆论“蝴蝶效应”的几率也就越大。网络参与度的衡量与四个类型的网络参与主体相关,普通网民、网络意见领袖、网络媒体及网络推手,参与网络舆论讨论的网民数量越多,意见领袖影响力越大,网络媒体覆盖面越广及参与程度越高,网络推手的目的性越强,网络舆论“蝴蝶效应”的破坏力就会不断叠加。

与之相反,相关方反馈影响因素则与之呈现负相关。反馈时间越长,舆论发酵时间及异化概率越大;反馈内容与主体一致性越低,舆论向不可控方向发展的可能越大;反馈内容真实性及逻辑吻合度越低,舆论异化及传播效率越高,谣言生成几率越高,网络舆论“蝴蝶效应”的风暴范围及影响力也会更加不可控。因此,从事件本身来看,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强势介入与舆论领袖的抱团集结,共同导引着“肖战粉丝事件”舆论风暴的形成。

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在“肖战粉丝事件”的报道中参与度高、连续性强,成为网络舆论风暴形成的重要推动力。根据知微数据统计,参与“肖战粉丝事件”报道的央级媒体共5家,包括中国青年网、中国新闻网、中国网等;重要媒体共30余家,包括《新京报》、环球网、《南方周末》等;娱乐行业媒体共18家,包括新浪娱乐、凤凰娱乐、中国娱乐报道官微等。部分媒体对事件采取持续性跟进报道,海峡网发布共259条相关报道,中国网14条,界面新闻6条。媒体对该新闻进行了连续性的相关报道,不断跟进事件发展动向,一方面用高频率的连续主题报道提高了曝光率;另一方面持续跟进事件发展,紧抓网民的好奇心和关注心理,不断引发网民对舆论事件的持续关注和讨论。

各平台意见领袖的高度参与,是“肖战粉丝事件”从饭圈与同人圈战争上升为全社会热议的舆论事件的重要原因。知微数据显示,参与事件讨论的千万粉丝意见领袖44个,百万粉丝意见领袖767个,涉及群体多元,影响范围广。清博大数据显示参与事件讨论主体的媒体参与涵盖了客户端、网页、微博、微信、论坛、报纸等,其中参与度最高的媒介主要为客户端、网页、微博,网络舆论参与主体媒介覆盖的传播平台多样、用户人群广,影响力成倍扩大。

网民及媒体参与是促使肖战粉丝事件网络舆论蝴蝶效应生成的外部因素,而事件发生之后肖战本人”失声“及相关团队”回应缺位“则是引发风暴的内部动因。舆论回应的鸵鸟政策让事态持续发酵,舆论风暴已然成型并不断壮大,最终将事件变为“粉丝行为偶像买单”的典型。3月1日晚,肖战工作室在微博发布声明并道歉,瞬时引发了舆论高潮,成为“肖战粉丝事件”的舆论风暴中心,舆论传播声量在3月1-2日达到峰值,随后几天在较小的回弹之后舆论风暴消解,舆论影响力大幅度下降,传播声量随时间逐渐回落。

舆论触发与成型:话语互动与博弈

从新媒体舆论的蝴蝶效应的生命周期模型可以看出,发生“蝴蝶效应”的网络舆情往往存在特定的演化过程和生命周期,历经酝酿、爆发、消解几个阶段。酝酿期,网络舆论蝴蝶效应中不稳定的初始信息发生变化,相关舆论议题生成并进入公众视野,经过网民的信息细化与叠加逐步汇集上升为舆论。随着大规模网民、意见领袖和媒体等多元主体介入舆论传播过程,网络舆论信息流在短时间呈现爆炸式增长,舆论风暴形成,进入网络舆论蝴蝶效应的爆发期。爆发期,量变引起质变,网络舆论从现象观测发展到对本质的认知,舆论参与者、围观者数量剧增,影响范围急剧扩大。网络舆论爆发之后,参与者、围观群众的信息获取、心理需求等得到满足后,舆论驱动力迅速衰退直到消失,进入网络舆论蝴蝶效应的消解期。消解期具有长尾效应,舆论仍存在复燃的可能。

如“肖战粉丝事件”传播分析趋势图所示(图1),网络舆论的“蝴蝶羽翼”是2月24日《下坠》文章在各平台的传播,此后肖战粉丝开始组织对文章、作者及刊登平台等进行打压和举报,随着饭圈与同人圈的互动与博弈逐渐频繁,粉丝出圈的战斗打响,舆论发展进入酝酿阶段。

图1 肖战粉丝事件传播分析趋势图(按小时/天显示)

随着事件的发酵,2月27日受影响的各平台用户抱团反击,舆论声量在22时达到阶段峰值,开始进入爆发期。舆论进入爆发阶段,传统媒体、网络媒体参与度大幅提升,意见领袖强势接入,舆论参与者数量、网络围观人群数量急剧增加,峰值舆论声量到达5738,峰值传播速度达1487条/小时,舆论的社会关注度和影响力陡然攀升,进入最不可控的阶段。

肖战工作室道歉声明发布后,舆论主体的矛盾双方有所缓和,网络围观群体的心理需求得到满足,舆论声量逐步降低,进入网络舆论蝴蝶效应的消解期。作为顶级流量明星,“肖战粉丝事件”的舆论影响力并没有因为进入消解期而彻底消亡,后期也出现了少量舆论波动。

启示

“肖战粉丝事件”引发了全社会对于流量经济、粉丝文化等的深入思考。偶像文化、粉丝文化、饭圈文化等在新媒体时代不断发展,极端、畸形、异化的群体追星行为也屡见不鲜,一方面要引导粉丝文化的良性发展;另一方面也要在网络舆论危机的应对与处置方面有所思考。

猜你喜欢

肖战蝴蝶效应风暴
肖战:认真搞笑,请多指教
肖战:演员的自我修炼
肖战:而立之年,仍是少年
意林2019年8月
玩转脑风暴
可怕的大风暴
2015A/W暗黑风暴来袭!
有趣的“蝴蝶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