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助概念图促进地理概念深度学习

2021-05-11吕珊

地理教育 2021年5期
关键词:概念图深度学习

吕珊

摘 要:从2020年福建省中考地理答题情况发现,学生对地理概念的浅表认知导致涉及地理基本概念的试题容易出错。鉴于此,在地理二轮复习中,应以地理基本概念如“气候”为专题,借助概念图工具,通过对概念进行解构分析、关联概念体系建构、情境运用处理,有效促进学生对地理概念的深度学习。

关键词:概念图;概念解构;体系建构;情境运用;深度学习

一、概念认知浅表化,阻碍知识体系建构

表1是2020年福建省中考涉及地理基本概念“气候”的考点,从得分率以及学生的作答情况发现:由于学生对概念的混淆,考查气候基本概念的问题易成为学生的错答题。

例1.(2020年福建省中考地理第27题2、3小题)我国各地因地制宜发展生产。读我国部分区域图(图略),完成下列各题。

(1)乙区草场广布,适宜发展的农业部门是?当地利用太阳能发电的有利气候条件是?

(2)从季风区和非季风区来看,丙、丁两区均位于              ,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气候条件是                。

解析:从厦门市学生的作答情况来看,第1小题中学生将“气候特征”与“气候条件”两概念混淆,导致错答的情况较普遍。第2小题中最后一空同样是对“气候条件”概念的考查,但由于学生对此概念缺乏深刻且全面的理解致作答错误。因此,对地理概念认知浅表,未理解其深刻内涵,很大程度阻碍学生地理知识体系的建构。

地理概念是地理学科的基础,是学生理解地理规律、原理的前提,也是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的基石。因此,在地理二轮复习中应重点关注地理基础概念,以教学专题的形式,借助概念图厘清概念间的异同并解构概念,将地理基础概念间的联系通过概念图进一步明晰。

二、解构地理概念,促进地理深度认知

描述地理位置和地理要素的特点是初中学生必备能力之一,针对将“气候特征”和“气候条件”这两个概念相混淆而导致描述错误的问题,采取概念解构的方法(图1)将两个概念加以明晰。气候特征是从气温和降水两要素入手,描述气温和降水的季节变化特征,一般描述模式是时间+气温特征+降水特征。而气候条件是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的条件。气候条件可解构为光照(时间、强度)、热量/气温(年均温、季节变化、昼夜温差、积温)、水分/降水(年降水量、季节变化、年际变化、降水强度)、盛行风(风向、风力、季节变化)和气象灾害等[1]。有了对气候条件的深度理解,2020年福建省中考27题第3小题最后一空便容易一些。由于丙地和丁地都位于南方地区,优势的气候条件可以排除光照以及昼夜温差、气象灾害等,两地共同的优势条件是纬度较低热量较充足以及都位于东南部季风区降水充沛,由此可以归纳出水分、热量较充足,但事实上还不够准确。不是所有季节都水热充足,只有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满足水热条件好。解构概念、深挖概念内涵能有效避免学生直接背诵概念,看到有利气候条件就填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的情况,从而高效地促进了学生对“气候特征”“气候条件”兩个概念的深度认知。同时,地理概念的解构过程,亦是学生对地理知识深度理解和深度建构的过程,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建构知识体系。

三、建构概念体系,培育地理综合思维

地理学科具有综合性强这一特征,学生在学习时要从地理要素之间、自然和人文现象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关系入手,进行综合分析,这有利于学生形成整体思维、综合思维[2]。气候要素不仅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联系紧密,还对人文要素以及人类的生产生活影响深远。因此关于气候概念与其他地理概念,如地形、河流之间的联系,若只是碎片化地存于学生脑海中,不利于学生对概念的掌握以及运用。气候概念与其他概念的关联关系可以大致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其他地理要素对气候的影响,如2020年福建省中考地理15题;另一类则是气候对其他地理要素的影响,如2020年福建省中考地理30题第3小题。为突破上述两类重点难点问题,在二轮复习巩固时采取概念图等图示的方法将如上概念关联起来,建构知识体系。直观的图示简洁明了,知识点的连接亦是地理思维的过程,这样的图示形式才能将概念活化,将地理的抽象思维过程具体化,才能在学生解决问题时具有实用性。

例2.(2020年福建中考地理第15题)  小麦成熟时间受热量的影响。近20年我国小麦单位面积产量增幅全球领先。图2示意我国冬小麦主产区分布及收割顺序。读图完成下题。

影响冬小麦收割顺序由甲→乙、乙→丙的主要自然因素分别是

A.纬度、地形          B.纬度、海陆

C.土壤、地形          D.土壤、海陆

解析:此题虽然考查的是影响小麦收割顺序的因素,实际小麦的收割顺序受气温、热量的影响,所以此题考查的是影响气温(气候)的因素,关于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地形、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将气候与这些地理要素进行关联,可以借助图3来建构气候的影响因素概念图。此题主要考查同一时间甲地气温高于乙地,乙地气温高于丙地的影响因素,从图中可知甲乙两地主要差异在于纬度位置,故受纬度因素影响。乙地和丙地纬度位置相近,但乙地气温高于丙地,排除纬度因素,研究海陆因素,两地都离海较近,气温的差异不大,但是两地分别在太行山脉两侧,乙地位于华北平原,丙地位于黄土高原,由此可见乙地气温高于丙,主要受地形因素影响。同类型的题目借助概念图进行要素综合分析能事半功倍。

例3.(2020年福建中考地理30题第3小题)亚马孙河和巴拉那河是南美洲的两大水系。图4示意南美洲,图5为甲地气候资料。读图完成下题。

受气候的影响,亚马孙河中下游的水文特征是什么?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气候与河流水文特征的相互关系,属于整份试卷的难题,能完全回答正确的学生较少。这道题难点之一在于学生对水文特征的概念理解不到位,易与水系特征混淆,结合图6对河流水文特征的解构,明晰概念;难点之二在于受气候影响的这个限制条件,如何将气候与河流的水文特征进行关联,将气候要素解构成气温和降水这两个要素,再与水文特征进行关联,这样气候与水文特征的联系就清晰了。学生根据亚马孙下游流经区域全年高温可以推测无结冰期;根据全年多雨、降水季节变化小可以推测流量大、水位季节变化小的水文特征。

气候不仅与河流的水文特征联系紧密,对农业生产、人口与城市分布、服饰及民居特点的影响同样深远。在二轮复习中借助概念图,对气候与这些要素之间的联系进行梳理、复习和巩固,经过二轮复习后,学生对该知识点的掌握以及成绩都有大幅提升。可见概念的体系建构,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要素综合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利于培育学生的综合思维。

四、情景化地理概念,提升区域认知能力

初中地理的理念是学习“身边的地理”,即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目前所用教材的案例已经满足不了如今的考试需求,考卷中大部分试题情境的创设具有新颖性、时代性、生活性等特征,因此,学生只有熟知生活化的情境,才能透彻理解抽象的地理概念。例如,在影响农业生产的气候条件学习中,学生常常忽略从哪些点切入理解。笔者所在的福建省的“琯溪蜜柚”是远近驰名的地理标志产品,学生基本都品尝过,但是未从气候角度思考过为什么琯溪蜜柚适合生长在福建平和县且品质好。在这部分重难点的突破过程中,设计学生熟知的生活化情境,如通过“平和利于柚子生长的条件”来建构影响农业生产条件的概念,这样气候条件对农业的影响就非常清晰,建构过程如图7所示。此情境从学生熟知的地理事物逐渐建构出学生不熟悉的“气候条件”这个概念,既深化了对概念的理解,也加强了对家乡的区域认知。

参考文献:

[1] 李钢.地理原理的微观解读刍议——地理高考备考教学建议[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7(08):24-27.

[2] 袁孝亭.地理教学的视角[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上半月),2020(06):1.

猜你喜欢

概念图深度学习
概念图在护理领域的应用现状
层级概念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实践模式
有体验的学习才是有意义的学习
电子商务中基于深度学习的虚假交易识别研究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
基于深度卷积网络的人脸年龄分析算法与实现
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概念图
概念图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