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齐刺缠提针法对肩周炎患者的“消灶”作用

2021-05-11贾燕飞马增斌罗凯新赵娜娜倪国栋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2021年2期
关键词:针法肩周炎痛点

贾燕飞,马增斌,罗凯新,赵娜娜,倪国栋

[1.上海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深圳市罗湖区中医院)针灸科,深圳 518000;2.北京医院针灸按摩科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老年医学研究院]

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又名“漏肩风”“冻结肩”“肩凝风”“肩凝症”“五十肩”等,可单侧或双侧发病,好发于50岁左右的体力劳动者群体[1]。本病初发以肩关节周围疼痛和活动受限为主,久之可出现肌肉萎缩及关节僵硬,影响患者工作、生活[2]。目前,目前西医对肩周炎的治疗主要以缓解疼痛为目的,包括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物治疗、局部痛点封闭治疗等,但存在对粘连的软组织及肌腱没有从根本上进行松解或松解后易形成二次粘连等缺点[3]。中医常规治疗肩周炎的方法有针刺、推拿、艾灸、运动疗法等,效果尚可[4]。本研究在《内经》齐刺的基础上,古针法加以创新应用,作为针灸科特色疗法,在治疗筋筋膜粘连所致的疼痛及功能障碍方面疗效显著。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上海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共有63例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肩周炎患者纳入本研究,年龄范围36~63岁,年龄(48.1±8.9)岁;男性11例,女性52例;病史0~1个月者26例[男性3例,女性23例,年龄(47.5±5.5)岁],1~6个月者29例[男性6例,女性23例,年龄(48.6±6.1)岁],6月以上者9例[男性2例,女性7例,年龄(48.1±6.7)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31例(A组)和齐刺缠提针法组32例(B组)。经对比,两组基线一致,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发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关于肩周炎的诊断标准和分度标准;②年龄35~65岁;③需签署知情同意书。其中,肩周炎的分度参照陆念祖制定的肩关节周围炎分度标准:上举>135°,外展>70°,后伸时中指尖在腰3棘突以上,疼痛(+)为轻度;上举90°~135°,外展60°~70°,后伸时中指尖在腰3棘突-髂臀部之间,疼痛(+++)为中度;上举<90°,外展<60°,后伸困难,患手可触及患侧髂臀部,诸痛明显为重度。排除标准:①不能完成治疗者;②患有心、肝、脑、肺、肾等各器官严重合并症者;③意外妊娠者;④有严重自发性出血性疾病、血小板凝集障碍者;⑤撕裂伤、扭伤、骨折、肿瘤等;⑥病变阶段关节既往有手术史者;⑦合并有其他严重疾病者。

1.3 观察指标及判断标准 ①采用简式McGill疼痛量表评价患者疼痛,其包括疼痛分级指数(PRI)、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现有疼痛强度(PPI)3个方面。②以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定表进行临床评价。其中,日常生活能力(ADL)20分、疼痛15分、肌力25分、关节活动度(ROM)40分,总分100。肩功能评分≥90分为治愈;70~89分为显效;46~69分为好转;≤45分为无效。

1.4 方法 ①常规针刺组:激痛点(阿是穴),余穴参照《针灸学》中肩周炎的常规治疗,并嘱患者行常规功能锻炼。②齐刺缠提针法组:皮肤常规消毒,取(0.25~0.35 mm)×(40~75 mm)毫针,找到激痛点后,在痛点进针,拇指和其余四指相合,单向捻转直至滞针,然后提起3针,并反复做提拉动作,以松解粘连的软组织。余穴参照《针灸学》中肩周炎的常规治疗,接通G6805-2电针仪,选择疏密波,3~5 Hz频率,留针时长20 min。取针时反向松动解除滞针,退出皮下拔针。上述两组患者均嘱行功能锻炼,如手指爬墙、过头摸耳、拍肩打背、肩部环绕、腰后拉手等。10次为一疗程,治疗结束后进行疗效评价。

2 结果

2.1 齐刺缠提针法对肩周炎患者疼痛得分的影响 B两组经治疗后,McGill疼痛量表各项指标均有降低。且与A组相比,B组在降低PRI、PPI评分方面疗效显著,分别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齐刺缠提针法在减轻肩周炎患者疼痛方面疗效更优。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简式McGill疼痛量表得分情况分)

2.2 齐刺缠提针法在肩关节功能评定中的意义 经治疗,两组患者在ADL、肌力评分及总分方面均有提升,提示针刺可改善肩周炎患者关节功能。与A组治疗后相比,B组在ADL及总分方面优势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齐刺缠提针法在提高肩周炎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关节功能总分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两组肩周炎患者功能情况对比分)

3 讨论

中医认为,气滞、瘀血、凝滞、外伤等均可造成肌肉组织经脉不通,引起疼痛及肢体活动不利。西医认为,无菌性炎症可造成肩关节囊、肌腱、韧带等部位粘连,久则腱鞘钙化,引发疼痛及活动受限[5]。通常情况下,肩周炎多在肩周存在一个或多个痛点,即TraveH提出的激痛点概念。激痛点多为局限性、紧张性条索样、易激惹点,触发范围约1.0 cm×1.0 cm,针刺或10 s持续压迫可引起相应肌肉区域牵涉痛[3]。激痛点常反映内脏性、神经性及肌筋膜性疼痛。其中,肌筋膜性疼痛的研究最多[6]。研究显示,局部组织缺血、缺氧后机体产生酸、化学物质,该类物质使运动和交感神经活性堆积、感觉神经纤维终板功能激活,导致疼痛[7-8]。西医“激痛点”和中医“阿是穴”都和现代医学如解剖学、生理学和病理学有密切联系,尽管两者在治疗位置和定义上不尽相同,但激痛点是对传统中医学的创新和延伸,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处[9-11]。

现代医学定义的激痛点是指可触及的,骨骼肌纤维紧张性结节,能够导致局部疼痛和牵涉痛,研究认为,激痛点是引起93%以上患者疼痛的原因,且是引起85%患者疼痛的唯一原因[3]。因此,祛除激痛点,是治疗肩周炎的关键所在。

《内经》十二刺中对齐刺的治病早有界定,即“痹、小、深”者,意为疼痛深在、范围局限,与现代医学之“激痛点”相类似。具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作用,在肩周炎的治疗方面疗效确切,另外,齐刺在侧副韧带损伤、肱骨外上髁炎、颈椎病、梨状肌综合征、肌腱端炎等的治疗方面显现出巨大的治疗潜能[12-13]。齐刺本质上是中医疼痛医学的一种“消灶”疗法,而齐刺缠提针法是上海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在30余年的临床实践中,将传统针灸学和现代医学相结合的产生的新式针刺手法。本研究结果显示:齐刺滞针提拉松解针法可减轻肩周炎患者疼痛、改善关节活动障碍,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临床疗效。

猜你喜欢

针法肩周炎痛点
“快递进村”还有哪些堵点、痛点?
肩痛≠肩周炎!一起来正确认识肩周炎
浅议无极针法之九元气血针法
8个动作缓解肩周炎
Efficacy of blood-lettingpuncture and cupping in the treatment ofperiarthritis ofshoulder:a systematic review
直击“走出去”痛点
解决痛点
各种模式都有痛点
朝医太极针法操作规范
初探皮部针法治疗腰肌劳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