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教学 真课堂

2021-05-10章薇薇

章薇薇

摘要:课堂中我们常对学生说:你的地盘你作主,然而,为了赶进度,我们又不得不挤压学生思考的时间,来拔苗助长,但是收效却甚微。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数学,了解数学本质,我们呼唤让课堂慢下来,让学生有充分的思考时间,以提高课堂实效。

关键词:慢教育;真课堂;高效益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01-043

现在的教育颇有急功近利之嫌,使得学生还没理清概念,已挣扎于题海;还不知公式,定理从何而来,如何形成,已奔波在使用公式定理解决问题的路上;还不知一题的数学思考方法,已被“套路”了……

教育呼唤“慢”与“真”,让学生从沉淀自悟,从实践中出真知,从探究中升华,从而体会思维的精细、领悟思想的精深、欣赏文化的美妙。

那么课堂中,如何节奏“慢”下来,还原本“真”的一面呢?

一、道而弗牵——拒绝《纤夫的爱》

原题:如图1,已知S△ABC=2,O是AB的中点,DE∥AC,DF∥BC,求四边形CEOF的面积。

分析:本题是求四边形的面积,一般都需将不规则四边形问题转化成三角形问题。分割是常用方法,故连结CO,

那么中点怎么用,平行线有何用?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这两种解法,法1是利用平行线得线段成比例,进而将线段之比转化成面积之比,得到结论。法2是利用平行线,进行等积变形,法2的解法虽然巧妙,但是学生一般想不到。而我们硬要让学生掌握的话,估计就是纤夫的爱——“学生你坐着听,老师我牵你走”,效果有几何?

那么只能放慢节奏,设置台阶,引导学生想到这样的等积变形,让学生达到跳一跳,摘果子的效果,然后再放手让学生自主去探究这个问题。

变式:在这一题的前面,安排这样一个情境:如图4:已知l1∥l2,点E,F在l1上,点G,H在l2上,试说明△EGO与△FHO的面积相等;

安排了这样的情境,平行线可以进行等积变形,学生有了初步印象,再来解决上题,会更加的水到渠成。

我们拒绝纤夫的爱,因为主动探究得到的知识与能力比被动的获取更长久,更有效。是的,数学教育需要放慢节奏,引导学生,而不是牵着学生走。

二、强而弗抑——安双《隐形的翅膀》

原题:如图5,一条河两岸有A、B两地,要设计一条道路,并在河上垂直于河岸架一座桥,用来连接A、B两地,问路线怎样走,桥应架在什么地方,才能使从A到B所走的路线最短?

分析:對于原题的研究,我们可以将这题退到学生的已有经验。

变式:如图6,已知直线a,两侧有点A,点B,那么,如何在直线a上找一点P,使得AP+BP最短?

而对于变式而言,可以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找到点P。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可以将原题转化成变式一的模型,那么问题即可迎刃而解。

解法1:(利用平移,将点A与直线a同时向下平移,使得直线a与直线b重合,即将点A向下平移河的宽度)

如图7,把点A向下平移河的宽度后到点A′,连接A′B交于b于点N,作NM⊥a,由于AA′平行且等于NM,则四边形AA′NM是平行四边形,有MA=NA′。由于A′B是点A′到点B的最短距离,故AM+BN之和最短。所以在MN处建桥就是使得由A到B的路程最短的桥的位置。

点评:本题利用了平移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求解。

解法2:(利用折纸,动手实践)

将河的两岸重合(即将直线a与直线b重合,回到变式),连接AB,交于一点M,展开,过点M向直线b作垂线,交于点N,则MN即为桥所在位置。

显然,解法2,更能让学生理解,也更便于学生的操作,为什么要将直线a与直线b重合,因为我们已掌握了直线异侧两点,求P的方法,那么我们需要化未知为已知,将这类难题转化到我们会的模型,而学生这一动手折一折的方法,是他们在理解了这一模型后,自己的大胆实践,通法固然能提高正确力,但张扬符合学生实际的特法,就好像是安上了一双隐形的翅膀,让学生更易掌握,同时不得不说,学生的这个方法更具有生命力,延伸性与可操作性。课堂需要停一停,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与做法,也许还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三、开而弗达——《有一种爱叫做放手》

原题:如图8,在△ABC中,∠A=90°,沿直线l剪去一个角后,得到一个四边形,求∠1+∠2的度数。

分析:本题可从三角形外角知识入手,得出等式。也可从四边形内角知识入手,得出等式。

本题还可以再进行变式,然后不论作何变形,其本质是一样的,就是将问题从三角形或四边形知识入手,转化为内角或外角的知识,找到等量关系,列式解答。

我们常说要一题多解,多解归一,然而,不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去感知,去体悟,如何能得出数字表象背后的本质。只有真正做到放手,把时间,空间真正放还给学生,才能让他们透过现象发现本质,找出适合自己的解法,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如何让“冰冷的美丽”变成“火热的思考”,我们的数学课堂如何能“慢”得下来,“真”得出来。是我们数学老师一直要思考的主题,我们将立足课堂,放慢节奏,细心聆听,让孩子敢于尝试不同的方法,让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敢于变式挑战老师……尽可能地把学生的“本真”呈现出来,让老师更了解学生,更了解数学课堂,……

(作者单位:无锡市梅里中学,江苏 无锡21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