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问题及对策

2021-05-10王淼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道德与法治问题

王淼

摘要:新课程改革进程加速,素质教育成为重要教学目标,传统教育理念的欠缺及不足对学生成长产生影响。目前,初中德育与法治教学虽然通过生活化教育手段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发展,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生活化教学依旧存在一定问题,还需及时处理,才能将生活化教学策略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达到提高初中生综合素养的目标。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03-092

随着素质教育不断推进,学生素质对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对我国的社会事件展开分析可以发现不文明、素质低的问题仍然不同程度的存在,这也体现出教育领域中德育教育的实效性不高。比如,在新冠肺炎疫情时期,全民抗疫情况下依旧有发病者故意传染他人,也有妨碍社会公共秩序的行为,此类行为对抗疫产生不利影响。对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过程中,教师还需认识到我国的社会现状,在初中阶段便重视素质教育,培养受教育者的道德品质,进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目标。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设计不严谨

生活化教学与传统讲解式教学模式不同,还需教师调整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手段,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部分教师对生活化教学认识存在不足,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学态度不够严谨,关注生活化教学理念,忽视生活化教学实际应用,导致教学流于表面,无法提升课堂教学质量。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放弃生活化教学,依旧采取传统教学模式,导致课堂教学质量无法提升,也无法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2.教学设计存在问题

生活化教学可拓展学生认知视野,利用生活化案例有利于提升学生道德品质及法治水平,让学生利用课堂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也要注重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对课堂知识有深入理解。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教学设计不合理,教学目光较为局限,忽视生活元素的代入,简单为学生列举案例,学生往往没有代入感,对课程知识领悟能力较差,课堂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脱节,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浪费学生学习时间。

3.忽视学生主体地位

素质教育理念,要求将学生摆在首要地位,但目前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依旧采用讲解式教学,并未关注情感教育及生活教育,学生被动吸收知识。部分教师为追求应试教育目标,放弃生活化教育,单纯为学生传输理论知识,让学生背诵知识后,利用试卷进行考核,这种方式导致学生主体地位无法体现,也无法消化教师传授的内容,学生成为学习机器,无法适应社会生活,也无法将学习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的提升策略

1.转变教学理念,丰富教学手段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传统教学手段不符合教育发展需求,道德与法治教师还需积极革新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手段,利用灵活的方式完成课堂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具有体验感。生活化教学模式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应用,有利于提升课堂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究兴趣,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比如,在备课过程中,教师结合生活案例,摒弃过往教学模式,提出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激发学生课堂学习兴趣,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教师也可结合学生心理状态为学生设计生活情节,帮助学生正视自己的情感发展,改变不良情绪,提升自身情绪控制能力。

2.整合生活资源,拓展教学内容

在生活化教学过程中,教师无须过度关注教学模式,而是能找到适合学生学习的生活化资源,初中生阅历有限,利用生活化元素展开教育能让学生快速理解知识,教师无须完全根据教材内容讲解,而是以生活资源作为代入,让学生整合课本知识,对知识有深刻印象。比如,学习“消费者权益”一节,教师利用信息化设备播放一个人在超市购物的情景,这个人购买了过期商品,但超市不予退换,让学生在真实的维权情景中,结合课本内容,帮助消费者解决问题。教师将学生划分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选择对应的维权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树立维权意识。在交流及探究中,将课本知识联系生活,教师点评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中获得成就感,从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3.丰富课堂活动,制造舒適氛围

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感到舒适,会投入更多的精力关注课堂问题,生活化教学的目标是丰富课堂内容,让课堂保持活力。在生活化教育中学生能学习更多的知识,激发学生探究兴趣。比如,学习“友谊交往”过程中,教师为学生创设真实情景,让学生掌握正确的交友行为,提升对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教师利用思维导图让学生认识到交友的意义,比如,中心词是交友,分支为友谊、快乐、帮助等,从而让学生珍惜身边的朋友,并积极广交善友。教师也可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展示生活交友情景或者网络交友情景,学生根据自身兴趣爱好选择交友模式,教师结合学生课堂表现适当点评。

综上所述,在生活化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丰富教学手段,整合生活资源,拓展教学内容,让学生在生活体验中提升思想道德素质,以此规范自身行为,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金凤.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融入历史学科知识的方法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8).

[2]王元清.试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强化宪法教育的价值与途径[J].法制博览,2020(22).

[3]仙志勇.西部地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时事政策教育的重要性[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7).

(作者单位:扬州市邗江区陈俊学校,江苏 扬州225100)

猜你喜欢

生活化教学道德与法治问题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