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江苏淮安中考作文写作指导及佳作示例
2021-05-10刘腾辉
刘腾辉
【真题回放】
靶心,即靶子的中心。一般指射击的目标,或矛头所指的地方。瞄准自己的靶心就是要找准前进的方向,也可指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要抓住问题的关键。
对此,你有怎样的经历、体验和思考?请以“瞄准自己的靶心”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
①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②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
③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审题现场】
我是一个上进心有点强的人,平时就有许多小的“靶心”,因此,看到作文题目,我考虑的便是写一篇记叙文。写记叙文,要生动传神,还要真实可信,才可能有感染力。选择写哪一个“靶心”能达到这个效果呢?我觉得应该选取对我触动最大的“靶心”。我在脑海里“倍速”放了一遍电影,一场足球比赛前后发生的事情初步进入了我的选材范围。
标题中的“瞄准”,该怎样在文章中体现出来呢?我的理解是向着目标一步一步靠近。于是,我开始布局全文,借用“靶心”一词,拟出“一环”“五环”“十环”三个小标题,代表着我“瞄准靶心”的三个阶段;内容上也依次递进,从基本训练、专业训练到驰骋赛场。这样,便形成了一个比较完美的“瞄准”姿势。
由于是写训练和比赛,加上我平时以幽默“见长”,所以我将文章的语言风格定位在新鲜、活泼,这样容易引人共鸣。行文时,我除了综合运用各种描写方式之外,还采用了“大词小用”(军姿)、“歪词正用”(劫走)、“成语仿用”(见缝接球)等手法,增添文章的可读性,激发读者(阅卷老师)的兴奋点,命中本次作文的“靶心”。
【写作指导】
2020年淮安市中考作文题采用“材料+题目”的题型,基本延续了近几年的命题思路,对考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容易把握。
“瞄准自己的靶心”是一个比喻性命题,关键词有两个:“靶心”“瞄准”。题目的导语给出了“靶心”的象征意义——“前进的方向”“问题的关键”,这是暗示考生,要从“靶心”的内涵入手成文。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可以推而广之,将“靶心”理解为“既定的目标”“人生的追求”“宏大的理想”等。“瞄准”,则意味着坚定、不改变、始终如一。值得注意的是,这个“瞄”,不能等同于射箭、射击中的“瞄”,只是“拉着弓”“端着枪”;它应该是始终如一、让“箭”和“弹”直达“靶心”的行动。
考生都有学习和生活的经历,在成长的过程中,也曾给自己树立过一些短期目标,或明确的人生理想。因此,考生应该有话可写:可以写一件具体的事,讲述自己是如何成功地瞄准靶心的;可以写长远的目标,说说自己是从哪些方面努力瞄准靶心的。这道题目既可写记叙文,也可写议论文。如果写记叙文,要注意“放大”典型的细节,运用多种描写方式,写出真情实感,写出独特而深刻的思考。如果写议论文,尽可能运用多种论证方式,避免事例堆砌和空洞说理,使论证严密、有力。
总之,不管如何成文,这篇作文都应写出自己的感受或思考,照搬、套作之文会流于苍白。因此,有自己的思考,是我们提升作文“档次”的必要元素。
【佳作示例一】
瞄准自己的靶心
淮安一考生
射击,最重要的是瞄准靶心。
——题记
(题记简明扼要,凸显主旨。)
前年暑假的一天,老爸微笑着走进我的房间,将一张报名表递给我:“学校暑假足球比赛,有没有兴趣?”我看了看报名表,立马面向老爸站了一个“軍姿”:“当然!等着看我的精彩射门!”(略写事情的起因,引入正题。)
一环
第二天一早,我便来到训练场。见到报名参加比赛的其他队员,我无比兴奋。人员到齐了,在列队训话后,我们便在教练的安排下开始训练。第一天的训练项目是跑步,但和以往不同,跑步的路程很长。中途,我好几次都想要放弃,可一想到昨天在老爸面前夸下的“海口”,我就给自己打气:说什么也不能放弃,不能让老爸看“笑话”!于是,体内仿佛又平添了一股力量,推动着我继续向前。
回家后,阵阵酸痛从腿部袭来,我瘫倒在床上。老爸走进房间,坏笑着问:“怎么样啊?”我挤出一个笑脸:“还行!”(具体描写第一天的跑步训练,“我”的心理感受真实可信,初步凸显“靶心”的力量。)
五环
几天之后,我逐渐适应了高强度的跑步训练,肺活量也明显提高。接着,我们开始第二阶段的训练:踢球技巧。教练在前面悉心示范和指导,我们在后面认真模仿和练习。起初,我练习得倒也顺利,感觉轻松自如。可到了后来,看似简单的动作我却很难完美做出。怎么办?放弃的念头再次出现在我的脑海中。看着别人一个接一个地过了关,我不禁有些急躁,汗水从额头流到脸颊,滴到地上。
这时,老爸的“坏笑”和我立下的“精彩射门”的目标在眼前交替闪现。我猛地清醒过来:不达目的,决不收兵!(写训练踢球技巧的过程,用“清醒”之语暗扣主题。)
十环
终于,漫长的训练结束了,我们奔赴梦寐以求的赛场。哨声响起,比赛开始了,双方队员都如猛虎下山,分毫不让,比赛进行到了第三场,双方都还没有进球。我瞅准机会带球突破了对方的“封锁”,右脚往后一蹬,将球传给了队友。队友接过球,轻巧地踢着近身球,往对方球门冲,可他们也不是吃素的,紧紧地盯着他,准备伺机将球“劫走”。队友寻机开了个大脚,另一名队友“见缝接球”,旋即将球传到我的脚下。机不可失!我瞄准球门,一抬右脚,球进啦!
观众席上,老爸站起身来使劲鼓掌……(跳过前面的比赛,重点写第三场快结束时的胜负之战,裁剪得当。)
如同射击需要瞄准靶心一样,无论是参加足球比赛,还是做其他事情,我们都要有明确的目标,这样才可能“弹无虚发”,命中“靶心”。(照应题记,深化中心。)
【点评】
1.构思巧妙,层次分明
采用小标题的形式组织全文,本不算什么特别;但“一环”“五环”“十环”巧妙地呼应了标题,并且暗示了“我”渐次进步的阶梯,这便独具匠心了。全文首尾照应,中间的三个部分结构相似,使得文章层次分明。
2.语言生动,描写细致
语言生动是本文一大特色,比如“军姿”“海口”“瘫倒”“吃素”“劫走”“见缝接球”等词句,活泼、有趣,令人会意一笑。文章还综合运用对话、神态、心理、动作、场景等描写方式,让人如临其境。
【佳作示例二】
瞄准自己的靶心
淮安一考生
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有时光明照耀,有时黑暗笼罩。而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们都应坚定不移地瞄准自己的“靶心”,执着追求,绝不言弃。(开篇点题,言简意赅。)
1853年,文森特·威廉·凡·高在荷兰出生了。他从小有自闭症,性格孤僻,不爱出门,不爱与人交流。他的前半生平平淡淡,只受过七年教育,就终止了学业。此后,他断断续续地当过艺术品公司职员、教师助教,还像父亲一样做过牧师,但最后都以失败告终。(尚没有“靶心”的梵·高,一事无成。)
27岁那年,凡·高开始潜心于绘画世界,一直到37岁去世。短短的十年,同样也是生命最后的十年,他居然创作出数千幅作品。同样是凡·高,瞄准自己“靶心”的他,与此前的他可谓天壤之别。(瞄准“靶心”的凡·高,成果丰厚。)
凡·高没有在美术学院上过一堂课,他讨厌画僵硬而规矩的石膏体。他认为绘画是有生命的,画一个人就是画他的神态,画他的喜怒哀乐,让人一看,便能体会到他所传达的感情。
然而,正因为如此,当时画坛的某些权威视他为异类,对他的画作不但不欣赏、不接受,反而十分排斥。凡·高并没有怀疑自己,也没有丧失信心,他依旧瞄准自己的“靶心”,坚持自己的创作理念,默默创作属于自己的画作。
彼时的凡·高贫困潦倒,甚至为人所唾弃。尽管如此,他还是将所有的精力都献给了绘画。后来,人们对凡·高的画作有了新的认识,越来越多的人钦佩他,崇拜他,他也成为一代又一代“后浪”追寻的潮流。凡·高跟他的《向日葵》一样,沐浴着21世纪太阳的照耀,这是他瞄准“靶心”的最好回报。(具体写凡·高是如何“瞄准自己的靶心”的。)
左丘失明有《国语》,孙子膑脚修《兵法》。古往今来,无数圣贤才子,无一不是在患难与逆境之中发愤图强,始终瞄准自己的“靶心”,向着它默默而坚定地奋进,最终留名青史。(视线越过凡·高,纵观古今圣贤莫不如是,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人要有自己的“靶心”,一旦认定靶心,就要瞄准靶心,哪怕无人赞赏,哪怕尽是质疑——“另类”的梵高已给了我们启示。
【点评】
1.条理清晰
文章在亮明观点后,按照无“靶心”到有“靶心”的顺序讲述凡·高的故事;接着将笔墨集中于凡·高是如何瞄准“靶心”的,进而引申到“无数圣贤才子”;最后给出结论。考生思路清晰,论述条理分明。
2.论证有力
本文的论证呈阶梯式上升:首先运用正反论证,凸显“靶心”之于一个人的重要性;然后从被人否定和贫困潦倒两方面,论述凡·高坚持自己,始终瞄准自己的“靶心”,终得回报。结尾用倒装句的形式,强化论点,使论证更加有力。
【佳作示例三】
瞄准自己的靶心
淮安一考生
成長路上,年轻的我们免不了遭遇挫折和失败,但只要我们学会面对现实,不言放弃,始终瞄准自己的“靶心”,就一定能冲出困境,迎来光明。(直接亮出中心论点,简明扼要。)
因为总是“瞄准自己的靶心”,银杏树才得以直插云霄。
银杏树是树中的老寿星,时光的印记在它身上留下无数伤痕,但它没有一丝退却,坚定的目光仍投向天宇。它的树枝一律向上伸展,而且互相靠拢,像经过人工修剪似的;银杏树屹然挺立,像一个巨人高耸着千百条铁的臂膀,给人一种震撼人心的阳刚之美。任凭风霜雨雪、电闪雷鸣,银杏树从不动摇,永远以端直的株干、蓬勃的枝条和青翠的叶片示人。
仰望蓝天,向着蓝天,银杏树像一支长箭直指蓝天。(银杏树瞄准“蓝天”这个靶心,所以“直插云霄”,逻辑合理;对银杏树的外形描写,契合其内在品质。)
因为总是“瞄准自己的靶心”,霍金才得以创造奇迹。
十三四岁时,霍金已下定决心从事物理学和天文学研究。21岁时,他却患上卢伽雷氏症,全身瘫痪,不能言语,手部只有三根手指可以活动,自此在轮椅上度过了半个世纪。但霍金没有忘记自己的梦想,他不向恶疾低头,凭借顽强的毅力,把一生都献给了物理学、天文学研究,取得了常人也难以企及的成就,成为21世纪享有国际盛誉的伟人之一。
热爱科学,献身科学,霍金如宇宙之光照亮了一个时代。(因为瞄准了“物理学和天文学”这个靶心,身患恶疾的霍金取得了巨大成就,给人以强烈的震撼。)
因为总是“瞄准自己的靶心”,80后作家刘同才得以成为当红的作家。
进入大学后,刘同就奔着“媒体人”这个目标而去。这个过程十分曲折:北漂十年的艰难生活,让他经历了很多辛酸,但他没有害怕和逃避;面对城市里霓虹闪亮、酒吧觥筹交错的诱惑,他也没有迷失和沉沦。任世事变幻,刘同始终坚定不移地向着人生的“靶心”走去,正如他书上所说,“十年前就能想到自己十年后是什么样子”。
认准目标,朝向目标,刘同用自己的方式活出了自己想要的样子。(普通人在磨难与诱惑中脱颖而出,作家刘同的故事更接地气,更有说服力。)
人生在世,磨难和诱惑最容易让我们偏离“靶心”,但只要我们始终锁定目标,就一定能排除外力的干扰,一箭中的。(形象的总结,揭示深刻的哲理。)
【点评】
1.事例典型
本文列举银杏树、霍金以及作家刘同的事例,分别从植物与人(科学家、作家)的角度,论证“要瞄准自己的靶心”这一观点,说理全面。
2.语言精练
叙述事例时,语言或生动,或概括,各有奇妙;每个事例前后的引语与议论精辟简练,富有哲理。
3.结构完整
开篇引出中心论点,接着分三个板块进行论述,最后呼应开头,总结全文,形成了严谨完整的文章结构。
时 光
几年光阴,犹若白驹过隙。几篇孤零零的树叶,在树枝无力的衬托下,飘然离去,那已是改变不了的事实,然而,在已逝去的时光的点缀中,过得精彩,便已足矣。
微不足道,却使人难以忘怀,原来,那个冬季,也是那么美,阳光,虽并不耀眼,但我深知,雪正在一步步地化为水滴。
弹指一挥间的短暂,犹若流水那般欢悦,犹若积雪般的严寒,但我深知,过的精彩,便已足矣。
点点滴滴,滴滴点点。日子如梭而过,几年,也不过弹指一挥间。
树叶落下还会再生吗?不,不会的。然而,过去的点点滴滴,一切的一切却只能成为过去,足够我庆幸的是,还有曾经的记忆逗留在心底。
脑海中徘徊的那个画面,在我看来,已经微黄了一些。
谢谢你不在乎,信任我,我明白,海依然是一望无际的。
窗外的雨,越下越密,树依然挺拔的立在那儿,只是,又多了几分耀眼。
假如,假如,假如,世上有太多的假如,但也终究是假如。
生活中,许多事情总会令人刻骨铭心。尝试,成功,获得的东西绝不亚于世上最珍贵的东西;尝试,失败,获得的则是伴随你终生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