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治愈1年内发生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因素研究

2021-05-10陈永祥黎锐辉

中国医学创新 2021年8期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呼吸道感染外周血

陈永祥 黎锐辉

【摘要】 目的:探討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治愈1年内发生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12月本院接诊的213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患儿是否出现反复呼吸道感染分为发生反复呼吸道感染组(n=72)和未发生反复呼吸道感染组(n=141)。对比两组的各项资料,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筛选出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治愈1年内发生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全部患儿中共有72例发生反复呼吸道感染,发病率为33.80%。肺炎支原体肺炎发病年龄[OR=0.316,95%CI(0.177,0.561),P<0.001]、治愈后的肺炎支原体抗体情况[OR=3.815,95%CI(3.215,4.527),P<0.001]、治愈时的CD4+/CD8+[OR=0.965,95%CI(0.941,0.990),P<0.001]和IgA[OR=0.975,95%CI(0.968,0.982),P<0.001]、治疗期间的抗生素使用时间[OR=0.992,95%CI(0.990,0.993),P<0.001]、是否使用免疫球蛋白[OR=0.115,95%CI(0.020,0.649),P<0.001]均成为支原体肺炎患儿治愈后出现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包括年龄在内的多种因素均是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治愈1年内发生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因素,在工作中需要对部分因素进行有效的干预。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 呼吸道感染 病程 特异性抗体 外周血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lated factors of recurrent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 within 1 year after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mycoplasmal pneumonia. Method: The data of 213 children with mycoplasmal pneumonia admitted to the hospital from December 2016 to December 2018 were selected for retrospective analysis. They were divided into recurrent respiratory infectians group (n=72) and witheut recurrent respiratory infections group (n=141) according to whether the child had repeated respiratory infections. The data of the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In turn, through single factor analysis and multi-factor analysis, the relevant factors of repeated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 within 1 year of the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mycoplasmal pneumonia were screened out. Result: A total of 72 cases of recurrent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 occurred in all children, and the incidence rate was 33.80%. Age of onset of mycoplasma pneumonia [OR=0.316, 95%CI (0.177, 0.561), P<0.001], mycoplasma pneumonia antibodies after cure [OR=3.815, 95%CI (3.215, 4.527), P<0.001], CD4+/CD8+ [OR=0.965, 95%CI (0.941, 0.990), P<0.001] and IgA [OR=0.975, 95%CI (0.968, 0.982), P<0.001] at the time of cure the length of antibiotic use during treatment [OR=0.992, 95%CI (0.990, 0.993), P<0.001], and whether to use immunoglobulin [OR=0.115, 95%CI (0.020, 0.649), P<0.001], all of the above were repeated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 in children with mycoplasmal pneumonia after cure independent influencing factors. Conclusion: Various factors, including age, are related to the occurrence of recurrent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 within 1 year of childhood with mycoplasmal pneumonia cure, and some factors need to be effectively intervened in the work.

[Key words] Mycoplasma pneumoniae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Course of disease Specific antibody Peripheral blood

First-authors address: Dongguan East Central Hospital, Dongguan 523573, 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21.08.014

肺炎支原体肺炎已经成为儿科领域的常见疾病,该病会进一步造成患儿发生反复呼吸系统感染。反复发作的感染不仅使患儿的病程延长,而且也成为诱发支气管炎以及肺炎的主要原因[1-2]。近些年来,随着医学检验学技术的飞速进步,使临床工作中针对肺炎支原体的检查更加快速、便捷、普及,这也导致诊断为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儿数量逐渐增多,尤其是学龄前期以及学龄期的儿童人群,肺炎支原体已经成为高发的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主要病原体[3-5]。所谓反复呼吸道感染是指在为期1年的时间内,患儿出现呼吸系统感染的频率较高,对于患儿的生长发育以及身心健康构成了严重的影响[6]。目前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明确病因尚不是十分清楚,而发生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儿则更容易出现该种反复的呼吸道感染[7-8]。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2018年12月本院接诊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213例的病例资料,探讨童肺炎支原体肺炎治愈1年内发生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因素,旨在为将来该疾病的临床防治提供一定的数据理论基础,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12月本院接诊的213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纳入标准:①患儿年龄低于12周岁,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断住院治疗,诊断标准参考《实用儿科学》中的相关内容,血清肺炎支原体特异性抗体IgG与IgM均≥1︰80[9];②在医院接受治疗后痊愈,并接受为期1年的追访,相关信息保留完整;③部分患儿在肺炎支原体肺炎治愈后1年内出现反复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参考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所颁布的相关诊断标准,3岁以下儿童在1年内出现呼吸道感染≥7次或支气管炎≥3次或肺炎≥2次;3~5岁儿童在1年内出现呼吸道感染≥6次或支气管炎≥2次或肺炎≥2次;5岁及以上儿童在1年内出现呼吸道感染≥5次或支气管炎≥2次或肺炎≥2次[10]。发生感染的部位、性质以医院诊断证明或病历为准。(2)排除标准:①具有先天性免疫功能障碍或重要脏器异常等;②需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或激素等药物;③具有哮喘或肺结核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按照患兒是否出现反复呼吸道感染分为发生反复呼吸道感染组(n=72),未发生反复呼吸道感染组(n=141)。本研究通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并获得许可。

1.2 方法 依据本研究的纳入以及排除标准,在医院的电子病历管理系统中,查询符合条件的患儿信息,对相应的字段以及数据进行记录后分析。主要包括患儿的肺炎支原体肺炎发病年龄、性别、就诊时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治愈时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水平(CD3+、CD4+/CD8+、IgA、IgG、IgM)和治愈后的肺炎支原体抗体情况、治疗期间的抗生素使用时间、是否使用免疫球蛋白治疗等。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4.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儿治愈后出现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情况 患儿中共有72例发生反复呼吸道感染,发病率为33.80%。

2.2 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治愈后出现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单因素分析 年龄≤6岁、治愈后的肺炎支原体抗体情况、CD4+/CD8+、IgA、治疗期间的抗生素使用时间、是否使用免疫球蛋白,可能与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治愈后出现反复呼吸道感染有关(P<0.05)。见表1。

2.3 支原体肺炎患儿治愈后出现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多因素分析 对以上单因素分析中出现阳性结果的项目进行多因素分析,分类变量赋值结果,见表2。支原体肺炎发病年龄、治愈后的肺炎支原体抗体情况、治愈时的CD4+/CD8+和IgA、治疗期间的抗生素使用时间长度、是否使用免疫球蛋白,均成为支原体肺炎患儿治愈后出现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见表3。

3 讨论

反复的呼吸道感染被儿科定义为一种多发病和常见病,尤其在近些年二胎政策逐渐放开以及空气污染程度不断加重的变化趋势下,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认为其具有较为明显的上升变化趋势[11-13]。针对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研究结果认为,该类疾病的发病具有很强的地域性以及群体性的特征,特别是罹患肺炎支原体肺炎后的儿童,在1年内出现该种病变的概率超过30%。而进入秋冬季节之后,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的数量已经占据医院儿科门诊人数的10%以上[14-15]。提示在经历过肺炎支原体肺炎后的患儿可能更易出现反复的呼吸道感染。

本研究结果显示,年龄≤6岁、治愈后的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CD4+/CD8+、IgA、治疗期间的抗生素使用时间、是否使用免疫球蛋白均是支原体肺炎患儿治愈后出现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因素(P<0.05)。

从以往的研究结果也可见,不超过6岁的儿童发生反复呼吸道感染的风险较高[16]。由于支原体为超滤过病原体,其结构介乎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缺少细胞壁。6岁以下的儿童免疫功能发育尚不完善,尤其是3~6岁,儿童大多处于集体生活之中,发生支原体感染的风险较高[17-18]。处于该阶段的儿童T淋巴细胞分化会因病情而受到影响,导致免疫功能失调,出现免疫应答的过度或损伤等。所以即使在痊愈后,仍然存在反复呼吸道感染的风险。提示对于发生支原体感染的患儿,应尽早隔离和治疗。

目前支原体感染的诊断金标准仍然为病原学诊断结果,但是该种方法的耗时较长且操作复杂,对疾病的及时治疗十分不利[19]。因此在实际工作中也多选择利用抗体结果诊断是否发生支原体感染。一般在支原体感染1周后IgM结果呈现阳性,在感染后3~4周达到峰值,所以抗体阳性被视为发生支原体急性感染的有力证据。在抗体持续阳性的情况下,患儿体内的炎性反应剧烈程度增加,气道黏膜损伤风险高,这就为以后的连续呼吸道感染埋下了隐患。

人体在受到支原体感染之后,一方面需要启动自身的免疫反应将病原体清除出去,另外一方面也需要对免疫反应的程度进行良好控制,两者需要达成一个微妙的平衡。因此人体既要分泌出白细胞介素-6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等促炎性反应因子,也需要分泌白细胞介素-4等抑制炎性反应因子。两类因子一旦均衡状态被打破,则会导致T细胞的功能紊乱,致使整个免疫系统的紊乱[20]。本研究结果显示,治愈时CD4+/CD8+、IgA水平是出现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在CD4+/CD8+、IgA水平低下的情况下,患儿的免疫力相对较差,发生反复呼吸道感染的风险较高。

在患儿发生支原体肺炎的期间采用免疫球蛋白进行治疗可以明显降低之后发生反复呼吸道感染的风险。本研究结果显示,使用免疫球蛋白是出现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肺炎支原体感染主要侵犯的是呼吸道的纤毛上皮,在损伤较为严重的情况下,可以导致人体出现强烈的免疫应答,通过多种细胞因子的介导,出现免疫反应对肺部造成损伤,在该过程中也同时会发生人体免疫球蛋白的急剧降低。此时使用免疫球蛋白进行治疗,可以有效地进行补充,另外能够促进抗菌以及抗病毒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多次呼吸道感染的出现。

支原体的结构中缺少细胞壁,所以在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治疗过程中,主要使用抑制蛋白质与核酸合成的药物。另外由于儿童的生理特性,所以多采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进行治疗。若抗生素使用时间较长,则更加有利于清除体内的病原体,降低支原体对机体组织的损伤,这对于避免后续呼吸道感染的发作具有积极的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期间抗生素使用时间是出现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

综上所述,包括年龄在内的多种因素均是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治愈1年内发生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因素,在工作中需要对部分因素进行有效干预。

参考文献

[1]宋玉靖,赵锐,董兴红.2011-2018年太原地区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0,20(7):1083-1084.

[2]杨利新,王蓓,徐保平,等.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肺栓塞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J].实用放射学杂志,2020,36(5):784-787.

[3]徐俊梅,史大伟,李雪华,等.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大叶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医刊,2020,55(5):567-569.

[4]富琤,沙俊.肺炎支原體IgM、IgG和血清CRP、PCT水平在小儿支原体肺炎诊疗中的检测价值[J].川北医学院学报,2020,35(2):321-323,346.

[5]孙东明,许渝,罗万军,等.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心肌损害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20,30(7):1053-1056.

[6]孔丽梅,李超,张晓蔚.章丘地区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维生素A、E水平与WBC、CRP、Hb联合测定的临床意义[J].中国临床研究,2020,33(4):512-516.

[7]付丽,滕瑞红,柳俊芳,等.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体内的微炎性反应与细胞免疫功能的相关性分析[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9,31(12):69-72,80.

[8]李正兰,吴萍,李世芹,等.2~5岁儿童反复发生上呼吸道感染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9,16(33):88-91.

[9]胡亚美,江载芳.实用儿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204-1205.

[10]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概念和处理原则[J].中华儿科杂志,2008,46(2):108-109.

[11]赵明雷,曾春野,赵勇,等.小剂量阿奇霉素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反复下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J].中华全科医学,2020,18(4):593-596.

[12]陈垣,周静.补中益气汤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J].海南医学,2020,31(3):354-356.

[13]葛禾佳,陈俊国,吴鸣,等.脐血维生素D水平与婴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19,26(22):2736-2739.

[14]陈慧中,胡仪吉.如何认识反复呼吸道感染[J].中华儿科杂志,2008,46(2):83-84.

[15] Nencioni E,Chiappini E,Liguori A,et al.Recurrent respiratory infections:Why not talking about it any more[J].Minerva Pediatr,2008,60(6):1411-1416.

[16] Narita M.Pathogenesis of neurologic manifestations of mycoplasma pneumoniae infection[J].Pediatr Neurol,2009,41(3):159-166.

[17]王强,王宁玲,夏东.2010至2016年某地区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状况分析[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20,31(4):431-435.

[18]詹平,吕燕清,刘发英,等.红霉素和阿奇霉素对肺炎支原体感染儿童血清应激指标水平以及肺功能的影响[J].临床肺科杂志,2020,25(5):707-710.

[19] Chaudhry R,Sharma S,Javed S,et al.Molecular detection of Mycoplasma pneumoniae by 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 in patients with 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J].Indian J Med Res,2013,138(2):244-251.

[20] Schaad U B.OM-85 BV,an immunostimulant in pediatricrecurrent respiratory tractinfections:a systematic review[J].World J Pediatr,2010,6(1):5-12.

(收稿日期:2020-07-01) (本文编辑:刘蓉艳)

猜你喜欢

肺炎支原体呼吸道感染外周血
什么是外周血管超声检查
什么是外周血管超声检查
滴鼻净高血压患者应慎用
洛阳地区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检测及分析
左氧氟沙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分析
小儿支气管哮喘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相关性分析
小儿柴桂退热颗粒联合阿莫西林治疗儿童上呼吸道感染疾病临床疗效观察
经支气管镜注射布地奈德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大叶性肺炎
莫西沙星与依替米星治疗32例下呼吸道感染的对比研究
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299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