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结肠镜检查在儿童下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价值*
2021-05-10王姣钟雪梅宫幼喆马昕朱丹宁慧娟
王姣,钟雪梅,宫幼喆,马昕,朱丹,宁慧娟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消化内科,北京100020)
儿童下消化道出血(low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LGIB)发生率低于上消化道出血(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UGIB)[1],其病因既有消化系统疾病也有全身性疾病的消化系统改变,病变可累及屈氏韧带至肛门,为消化道疾病的诊疗难点之一。近年来,随着放射学技术的发展和先进医疗设备的应用,LGIB 的诊疗水平取得了长足进步,消化内镜特别是电子结肠镜,在LGIB 的诊断及治疗中发挥了关键作用[2]。而随着电子结肠镜在儿童中的广泛应用,一些安全和可靠性问题随之暴露。在电子结肠镜检查中,因低龄患儿肠道发育不完全引发的进镜困难也引起了关注。本文旨在探讨电子结肠镜在儿童LGIB 中的应用价值和安全性,以及在低龄患儿中胃镜代电子结肠镜的可行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0年3月267 例于本院消化内科住院并行电子结肠镜检查确诊为非感染性LGIB 患儿的病例资料。其中,男160 例,女107 例,男女比例1.50∶1.00,中位年龄3 岁(1 个月~16岁),平均年龄4.22岁。
纳入标准:①临床中血便或大便潜血阳性,并经电子结肠镜检查住院的患儿;②年龄1 个月~16 岁。排除标准:①经胃镜确诊为UGIB;②伤寒、阿米巴、细菌性痢疾和其他感染性LGIB;③吞入母亲血液或鼻咽部、上呼吸道出血吞入胃内者;④因饮食或服用相关药物所致的假性消化道出血;⑤凝血功能异常所致的LGIB。
1.2 设备及麻醉剂(镇静剂)
1岁以上的患儿采用奥林巴斯CF-HQ290I型电子结肠镜(镜长133.0 cm,外径12.8 mm),麻醉剂选用丙泊酚;1 岁以下或体重小于10 kg 的患儿采用奥林巴斯GIF-XQ260 型胃镜(镜长103.0 cm,外径9.0 mm),镇静剂选用咪达唑仑。
1.3 术前准备
给予患儿必要的心理疏导。向患儿监护人介绍内镜检查的目的、可能的风险及处理措施,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完成血常规、凝血功能、输血及感染标志物检测。术前2 d予以流质饮食,术前1 d予以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行肠道准备,术前1 h视情况予以清洁灌肠;对于血红蛋白<70 g/L的患儿行输血治疗,待病情稳定后行电子结肠镜检查,肠道清洁采用0.9%氯化钠灌肠。
1.4 电子结肠镜检查
患儿采取左侧卧位,病情允许时,循腔进镜至回肠末端。如遇视野受粪便及出血影响、疼痛不能耐受和肠腔狭窄无法通过等情况时,应终止进镜。依据疾病情况决定黏膜组织学检查的数量及部位[3]。
2 结果
2.1 不同年龄段占比
按年龄段划[4]分为:婴儿期(1个月~1岁前)39例(14.61%),幼儿期(1 岁~3 岁前)67 例(25.09%),学龄前期(3岁~6岁前)79例(29.59%),学龄期(6 岁~11 岁前)50 例(18.73%),青春期(11~16岁)32例(11.98%)。
2.2 病因构成
267 例中207 例(77.53%)患儿同时行胃镜检查并排除了UGIB。236例明确诊断的患儿中,确诊为肠道息肉100例(结肠息肉53例,直肠息肉47例)、结直肠炎48 例(结肠炎22 例,直肠炎26 例)、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32 例(溃疡性结肠炎17 例,克罗恩病15 例)、过敏性疾病33 例(过敏性结肠炎25例、嗜酸细胞性胃肠炎8例)、过敏性紫癜(Henoch-Shönlein purpura,HSP)19例、白塞病3 例、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GVHD)1例。其中,肠道息肉、IBD、嗜酸细胞性胃肠炎、过敏性结肠炎和白塞病的诊断阳性率达100.00%。
电子胃肠镜未明确诊断的31 例患儿,进一步行胶囊内镜检查,明确诊断为GVHD 1 例、克罗恩病4例;行核素显像(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ECT)检测,诊断为肠道畸形16 例(梅克尔憩室14例、肠重复畸形2 例)。余10 例患儿出血原因不明。见附表。
附表 267例LGIB患儿病因构成Attached table Etiological composition of 267 children with low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2.3 电子结肠镜检查相关情况
本研究267 例患儿行镜检268 次(1 例因肠道清洁度不佳行二次电子结肠镜检查),其中电子结肠镜检查227例,胃镜代电子结肠镜检查41例,共完成全结肠检查234例,总体盲肠插管率为87.31%,胃镜代电子结肠镜盲肠插镜率为70.73%,电子结肠镜盲肠插镜率为90.31%。总体肠道清洁满意率达90.64%。通过内镜直视下局部止血治疗29 例,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治疗肠道息肉100例。
内镜下见异常236例,阳性率88.39%。肠道息肉患儿电子结肠镜下可见:①息肉大小不一,直径多为2.0 cm 以下,最大直径3.5 cm;②形态以有蒂息肉为主;③单发息肉88 例,分布于直肠47 例、结肠41例;多发息肉12例。
2.4 病理学检查
病理结果提示息肉以幼年性息肉为主,占比89.88%,其中1 例为错构瘤,确诊为P-J 综合征;15例克罗恩病均可见慢性炎症浸润,其中4例可见干酪样肉芽肿,部分可见溃疡及嗜酸细胞增多。17 例溃疡性结肠炎均以慢性活动性炎症及嗜酸细胞增多为主,6 例可见隐窝脓肿。8 例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结肠黏膜可见程度不等的充血水肿、不规则糜烂或溃疡。19 例腹型HSP 肠镜下可见黏膜弥漫性充血水肿,伴有出血、糜烂和溃疡等表现。见附图。
附图 不同病因的LGIB电子结肠镜下所见Attached fig.Electronic colonoscopy findings of low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with different causes
2.5 并发症发生情况
检查中累计发生心率轻度下降6次,予以阿托品后恢复正常,未见过敏和呼吸心跳骤停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检查中累计发生肠道轻度出血5次,无肠道穿孔发生。
2.6 血红蛋白浓度
267 例患儿中,194 例血红蛋白在正常范围,46例轻度贫血,25例中度贫血,2例重度贫血。
3 讨论
LGIB 的病因构成复杂,特征性表象少,加上儿童语言表达及理解能力尚不成熟,病史采集及体格检查取得的信息可靠性差,疾病诊断困难,且儿童对出血的耐受较成人差。因此,准确及时判断出血的性质、部位和原因对提高儿童LGIB 的诊疗效果有重大意义。电子结肠镜检查的开展提高了LGIB 出血的诊断效率,为首选检查方法[5]。
3.1 电子结肠镜在儿童LGIB应用中的安全性
电子结肠镜检查作为侵入性检查手段,其安全性是临床医生及患儿家属较为关注的问题之一。由于儿童肠道肠腔细小,肠壁薄且血管丰富,操作不当易导致肠道出血甚至穿孔。常规电子结肠镜检查会兴奋迷走神经导致腹痛及肠管痉挛,儿童耐受性差,易产生躁动情绪,增加了操作的难度与风险。无痛电子结肠镜的应用,有效地解决了上述困扰,提高了总体盲肠插镜率。但麻醉剂的应用也引发了一定的争议,提高麻醉意外风险的同时,可能掩盖因侵入检查导致的医源性腹胀和腹痛刺激,增加了穿孔的风险。目前,应用于儿童的麻醉剂主要为丙泊酚(本院1岁以下患儿采用咪达唑仑),其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起效快、药效短,停药10 min 患儿即能清醒,完全苏醒较快。本中心电子结肠镜检结果表明,只要严格把握电子结肠镜检查的适应证及禁忌证,并遵守电子结肠镜检者操作原则,无痛电子结肠镜检查即是安全可行的。THAKKAR[5]对7 792例儿童肠镜进行总结后发现,并发症发病率为1.1%,约50%表现为肠道出血,穿孔率为0.01%。国内文献[6]报道,结肠镜操作中医源性肠穿孔发生率为0.017%。随着电子结肠镜检查的普及和检查者操作技术的成熟,电子结肠镜检查的风险逐步降低。
3.2 电子结肠镜在儿童LGIB病因诊断中的应用
电子结肠镜检查直观可靠,可发现结直肠至回肠末端的病变,可结合病理活组织检查对病变部位性质进行判定,并实现疾病同步化的诊断与治疗。有研究[7]表明,电子结肠镜对儿童LGIB的病因诊断率可达80.7%~87.5%。本研究的阳性率为88.38%,与文献[7]报道基本一致;前6位病因依次为肠道息肉、结直肠炎、IBD、过敏性结肠炎、HSP 及梅克尔憩室,与国内外研究[8-9]基本相近。电子结肠镜在肠道息肉及IBD的诊断中具有巨大优势,本文IBD阳性率达100.00%。儿童IBD的发病率呈逐年增加趋势,加拿大一项为期12年的研究发现,0~16岁儿童IBD的发病率从9.68/10 万上升至38.25/10 万[10]。本中心IBD 历年诊断例数支持这一观点,考虑与IBD发病增多和儿科医生对该疾病认知水平提高有关,电子结肠镜结合病理学检查也提高了该疾病的诊断阳性率。电子结肠镜为IBD诊断的首选检查,镜下可以直接观察到IBD 的病灶位置、连续性及病理改变类型,内镜下黏膜染色可以提高黏膜病变的辨别能力,组织学检测有助于判定疾病是处于活动期还是缓解期。本研究显示,电子结肠镜在导致儿童LGIB 的前4 位病因中均有很好的诊断效果。对于血管畸形及病变位于小肠的LGIB,电子结肠镜诊断效率不高,但为其明确诊断提供了排查方向,提高了整体诊疗效果。
3.3 电子结肠镜在儿童LGIB治疗中的应用
除诊断外,电子结肠镜在LGIB 的治疗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可结合金属钛夹、电凝、电切和可拆卸的环网等,在内镜直视下行局部止血治疗。本研究中,29例行内镜直视下局部止血治疗,效果均较好。电子结肠镜在儿童息肉的治疗中具有独特优势,儿童息肉通常为1.0~3.0 cm 或更小,且有蒂,可通过电子结肠镜工作通道使用圈套钢丝环进行息肉切除,术中出血可配合高频电凝止血技术进行控制,本研究100例肠道息肉患儿均行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治疗,治愈率达100.00%。
3.4 婴儿期儿童胃镜代替电子结肠镜的可行性分析
儿童肠腔细小,袋囊发育不完全,结肠系膜相对较长且更脆弱,盘曲度高,电子结肠镜检查过程中视野暴露不佳,操作难度大。国内儿童专用肠镜的采用度较低,而成人用电子结肠镜内径较大,对婴儿期及体重较轻的患儿易造成损伤。因此,本院对年龄小于1 岁及体重小于10 kg 的患儿采用胃镜代电子结肠镜进行检查。胃镜与电子结肠镜的构造原理及结构基本相同,原则上胃镜满足替代电子结肠镜检查的基本条件,虽然目前尚无指南及厂家推荐该种用法,但国内外均可见相关文献研究,验证了其安全性和可行性[11-12]。胃镜的优势在于其内径较小,且镜身短、灵活度高。有研究[13]表明,小内径可以减少对幼儿肠壁的损伤,降低术后腹痛等症状的发生率,并可缩短手术时间。但胃镜代电子结肠镜检查也存在部分缺点,胃镜与电子结肠镜相比,缺乏调节软硬的功能,且两者弯曲度存在差异。本院采用的胃镜弯曲角度为向上210°、向下90°、向左100°和向右100°,而电子结肠镜的弯曲角度为向上180°、向下180°、向左160°和向右160°,检查过程中虽易发生结襻,但解襻时对肠道的损伤较小。胃镜代电子结肠镜检查对操作者水平要求较高,操作者需充分掌握操作技巧。
3.5 电子结肠镜在儿童LGIB诊疗中应用的局限性
临床中部分消化道出血患儿经胃镜排除UGIB后,行电子结肠镜检查仍未能发现出血病灶,可能由于病变较轻,多表现为自限性,检查时已经完成自我修复。而对于经胃肠镜检测后仍不能明确出血病灶、并表现为持续性出血及间断反复出血的患儿,则应提高警惕,临床中将此类患者诊断为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obscure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OGIB),约占消化道出血的5%[14],其中儿童OGIB多为LGIB[15],这是电子结肠镜在儿童LGIB 诊断中的局限性体现。一方面由于病变可能位于电子结肠镜的盲区,即十二指肠下段至回肠以上部位;另一方面,肠道畸形等疾病单纯依靠电子结肠镜检查无法完成诊断。本研究中肠道畸形的确诊均依赖于ECT检查,有研究[16]认为,ECT是梅克尔憩室等小肠出血性疾病的首选检查。临床对于OGIB 患儿,可在完成胃肠镜检查后继续行小肠镜、胶囊内镜、ECT、腹腔镜检查和外科开腹探查等手段明确诊断,儿童OGIB应重点考虑肠道畸形的可能性。
此外,电子结肠镜检查效果对于肠道准备情况有较高依赖性,不充分的肠道准备会降低结肠镜诊断的阳性率,增加二次检查的风险。有研究[17]表明,儿童年龄与肠道清洁度呈负相关,推测与低龄患儿饮食结构精细、更容易清洁有关。本中心参照欧洲儿童胃肠病学、肝病学和营养学学会(European Society Paediatric Gastroenterology Hepatology and Nutrition,ESPGHAN)联合欧洲胃肠道内镜学会(European Society of 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y,ESGE)制订的儿童消化内镜指南[18],按其推荐的聚乙二醇电解质散作为肠道清洁剂,肠道清洁满意率达90.64%,肠道清洁效果较好。
综上所述,导致LGIB 的病因多样,各年龄段病因构成及部分疾病在患儿不同发育阶段分布存在差异,对患儿的危害也不同,临床中应在密切关注病情的基础上,完善全面的辅助检查,积极寻找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电子结肠镜检查安全高效,在LGIB的诊断与治疗中均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1岁以下或体重小于10 kg 的患儿采用胃镜代电子结肠镜检查亦安全可靠。但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