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常规检验与C- 反应蛋白诊断小儿急性阑尾炎的价值比较
2021-05-10张晓静校晗
张晓静,校晗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检验科,山东菏泽 274000
急性阑尾炎是阑尾出现的一种急性化脓性感染,属于临床中常见的一中外科急诊疾病,此病的发病率比较高,且因阑尾所在的解剖位置表现出较高的复杂性,急性阑尾炎的表征也具备一定的复杂性,所以在对急性阑尾炎进行诊断的过程中容易出现误诊[1]。 小儿急性阑尾炎患者因各项机体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对病痛部位无法进行清楚的表述,从而会使急性阑尾炎出现的误诊率上升,且对采取及时的临床治疗措施极为不利, 所以在对小儿急性阑尾炎及早确诊、及早治疗是关键[2],目前,针对急性阑尾炎诊断所采取的主要方法包括尿常规、C-反应蛋白诊断等,并以手术病理诊断为金标准,为了更加明确尿常规检验以及C-反应蛋白诊断在小儿急性阑尾炎诊断方面发挥的作用及价值, 此次研究选择2018 年1 月—2020 年1月该院收治的90 例疑似小儿急性阑尾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尿常规检验、C-反应蛋白诊断以及两种方法联合诊断3 种诊断方法的作用及效果进行对比,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收治的90 例疑似小儿急性阑尾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 采取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实验组、观察组及对照组3 组,实验组患儿中,男女之比为19:11;年龄1~5 岁,平均(3.94±0.38)岁。 观察组患儿中,男女之比为18:12;年龄1~6 岁,平均(3.87±0.34)岁。对照组患儿中,男女患儿之比为18:12;年龄1~5 岁,平均(3.91±0.36)岁。 此次研究患儿家属已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且此次研究已通过伦理委员会同意。3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尿常规检验,嘱咐患儿家长取患儿终端尿液来完成尿常规检验,采集量为20 mL,尿常规的检验内容包括尿液颜色、尿液透明度、比重、蛋白质含量、酸碱度、尿糖定性、尿液标本中红细胞、白细胞以及上皮细胞的计数等相关指标; 观察组实施C-反应蛋白诊断,嘱咐患儿家长协助血液采集医师来完成指尖血采集,即取患儿指尖端,采集患儿指尖全血,然后通过免疫散射比浊法来完成C-反应蛋白指标的检测; 实验组采取尿常规检验联合C-反应蛋白诊断对患儿进行检查, 所采取的尿常规检验方法以及C-反应蛋白诊断方法与观察组和对照组所使用的方法相同, 最后将3 组检验结果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相对比,并对比3 组诊断方法的误诊率以及准确率。
1.3 观察指标
对比3 种方法的诊断准确率以及误诊率。诊断准确率及误诊率以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为依据经计算得出。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实验组与对照组诊断准确率、误诊率对比
实验组的诊断准确率比对照组高,且实验组的误诊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断准确率、误诊率对比
2.2 实验组与观察组诊断准确率、误诊率对比
实验组的诊断准确率比观察组高,且实验组的误诊率比观察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实验组与观察组诊断准确率、误诊率对比
2.3 观察组与对照组诊断准确率、误诊率对比
观察组在诊断准确率及误诊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观察组与对照组诊断准确率、误诊率对比
3 讨论
通过临床实践研究可以了解到,急性阑尾炎在小儿年龄段发生的概率比较高,并且发病具有普遍性的特征,但小儿急性阑尾炎发生后出现的临床表征一般不具备典型性, 且因小儿身体器官发育尚未成熟,器官组织比较脆弱,容易出现穿孔和坏疽,当穿孔发生后,极易发生弥漫性腹膜炎[3],导致患儿的生命安全受到严重的威胁,并且由于小儿年龄比较小,甚至有些患儿还不会讲话,当医生询问其疼痛性质和内心感受时,患儿一般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4],查体中对患儿进行按压时,患儿常不能够准确的定位压痛位置,这对于临床诊断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甚至会导致手术最佳时机受到影响[5],所以需要采取准确有效的方法来实现对患儿的准确诊断。
尿常规在诸多检查项目中比较低廉,具有操作方便、无痛无创等突出优势,是临床中常用的一种诊断方法,也是当前医院对患者初检采取的主要方法,但这种检验方法的误诊率比较高[6],对病型不能够准确判断,所以在对患儿进行急性阑尾炎诊断时,这种检验方法容易出现误诊。而C-反应蛋白属于急性相蛋白的一种,在早期可采取半定量沉淀试验来完成检测[7-8],伴随医学技术的持续发展,免疫散射比浊法开始应用于此项检测之中,这种方法可使患者病情得到进一步稳定,当人体遭受炎症侵犯感染时,能够形成免疫反应,从而促进炎症物质以及损伤物质能够进入到血液循环之中,并于肝脏之中实现合成,合成物质即为C-反应蛋白,使各类细胞因子得以激活[9],从而使C-反应蛋白的总体水平值发生变化,在对急性阑尾炎进行诊断的过程中,可将其受感染程度、受损程度以及水平值的变化作为依据, 从而有效对患儿进行确诊[10],但即便C-反应蛋白诊断具有较高的确诊率, 其误诊情况也时有发生[11],因此,为了保证小儿急性阑尾炎诊断的准确率,可将两种诊断方法联合使用,从而进一步提升诊断准确率。
该次研究中, 实验组将两种诊断方法联合应用后,其产生的诊断准确率以及误诊率分别为96.15%、3.85%,优于观察组的诊断准确率(81.48%)和误诊率(18.52%), 同时更加优于对照组的诊断准确率(67.86%)和误诊率(32.14%)(P<0.05),而从观察组和对照组对比结果来看,观察组的诊断准确率和误诊率也均优于对照组(P<0.05)。 钱留军等研究人员[12]在研究过程中得出结果, 尿常规检验联合C-反应蛋白诊断的准确率为96.67%, 高于单纯尿常规检验的准确率 (84.85%) 以及单纯C-反应蛋白诊断准确率(82.86%),此次研究结果与之相一致,说明小儿急性阑尾炎诊断中可联合两种方法对患儿进行诊断,从而更能提升诊断准确率,减少误诊。
综上所述,在对小儿急性阑尾炎患儿进行诊断的过程中,采取尿常规检验联合C-反应蛋白诊断,可有效提升诊断准确率,并使误诊率降低,从而更能够有效的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值得推广。